Ⅰ 印度為什麼貧富差距這么大
貧窮和富有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是人生並不能如每個人所願。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印度的富人的生活條件可以排在世界前列,而印度窮人的生活條件卻又位列世界末端,這也導致了不同的印度人對自己國家的定位不準確。在印度的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印度與其他國家的對比,甚至還有媒體表示印度是亞洲之首。
貧民區住著60到100萬人
那麼,印度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呢?用一句話可以來形容:印度有一條街,街的一邊是連吃飯都困難的貧困區域,而另一邊則是房價高大十幾萬人民幣每平方米的富人區域。因為受到印度嚴格等級制度的影響,印度的貧民區和富人區往往都成群出現。上圖中的貧困區容納了60到100萬的貧困人民,與另一邊的高樓大廈只差一條街。
貧民窟有著自己的一套制度
當地的政府不會管貧民們的生活,因此住在貧民區的人有著自己的那一套生活體系。他們有自己的餐廳,有自己的菜場,也有自己的學校。貧民區的人就在貧民區生活,彷彿一個小國家一般。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很低,但是過得卻是井井有條。而印度的富人區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剛剛小編也提到了印度的房價,可能聽著很誇張,但是這片區域印度房子的價格確實很高很高。比如下面這套房子每平方米的售價高達二十萬人民幣,這是印度最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印度最貴的房子
這一塊區域的房價都很貴,比如這套房子的一邊就有幾幢比較破舊的房屋,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好,這幾幢房子的報價也達到了每平方米十幾萬人民幣。不過房子的主人並不打算賣房子,佔領著最好的地段,這些房屋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收益。
因為地段好,房價十幾萬每平的房子
所以如果大家想去印度旅行,孟買等城市會讓你們感受到現代都市的感覺,但如果去偏遠一些的地區遊玩,就得注意自身的安全了。
Ⅱ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那麼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貧富差距
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有多種,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各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個人之間都有貧富差距,貧富差距並非都是不合理的現象,但也有個人和政府利用壟斷以及漏洞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不合理情況。
歷史
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的經濟迅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經濟更是突飛猛進,當時西方的經濟已經遠遠超過了清政府統治的中國。為了傾銷商品,西方許多大國都走上了侵略擴張殖民地的道路。
當時和中國同為落後的日本的大門被英國用武力打開後,日本迅速吸收西方的先進科技,大力發展教育,以至於日本迅速從落後國家飛躍成為殖民國家。而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的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而限制中國的各種發展,使得中國愚昧無知極端貧窮,以至於當時中國變成殖民大國口中的肥肉。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經濟發展開始加快,而西方國家的殖民利益沖突,以至於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傳統大國不管是戰勝國還是失敗國都受到戰爭的影響普遍逐漸衰弱,《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以至於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
戰爭造成了西歐的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而在北美的美國,太平洋上的日本因此經濟發展迅速,而中國的經濟也有不小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復仇、民族情緒高漲,在美國的經濟危機波及西方的發達國家之後,德國、義大利、還有日本互相勾結,德國撕毀了條約,迅速擴充軍備,經濟騰飛,而英國和法國為了對付蘇聯放縱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橫掃歐洲,中國飽受日本蹂躪,最後美國也被迫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以國家為單位的搶劫,戰爭帶來巨大的破壞,侵略國的軍隊更是舍棄人性犯下各種、德國屠殺猶太人、日本屠殺中國人,而中國最為駭人聽聞的是南京大屠殺。
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無論哪個國家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可以說放慢了跑在前面的國家的速度,結果是被殖民國家擺脫殖民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兩級分化,而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和蘇聯經濟發展陷入僵硬,中國更是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經濟嚴重倒退,教育停滯,而農村普遍吃不飽,因此出現了糧票、布票等。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非洲普遍因為其文化知識嚴重落後的問題,經濟發展一直不景氣。
政策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
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前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2、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鑽營,非法、違法經營和權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專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范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上升31%。
3、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裡,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並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
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於對於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4、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後。
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由於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5、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最後,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藉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
地理
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也會造成貧富差距,由地理所造成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交通:在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居民比居住在山區的居民擁有更多財富,這是因為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交通更為方便。
(2)人均gdp算不算富豪擴展閱讀
如果一個國家始終有大量的絕對貧困人口存在,其經濟動力發展不足,起伏動盪勢出必然,最終會波及每一個窮人和富人。因此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貧富的兩極分化,社會財富的畸形集中,必將導致社會的不安定。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再雄辯不過地證明了這一點。
收入差距過大,財富過於集中,足以給經濟發展造成相當的威脅。韓國和菲律賓的對照就是很經典的例子。在1960年前後,兩國的許多經濟指數相差不多,包括人口、人均GDP、城市化、小學和初中在校人數。
起點相同,半個世紀後韓國經濟翻了三番,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而菲律賓經濟停滯不前,社會動盪不安。主要原因就是韓國的收入和土地分配比菲律賓平均的多,而且兩國的基尼指數相差就有0.2。還有經濟學家認為,拉丁美洲經濟發展緩慢,就是因為財富過度集中的緣故。
如果把通過權錢交易得到的錢成為「劣幣」,把通過勞動獲得的收入成為「良幣」,根據「劣幣驅逐良幣」的邏輯結果:若劣幣與良幣等值,且現存的體制不能使持劣幣的人受到懲罰,人們就會去效仿那些通過權錢交易得到的錢的人,社會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另外,貧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條件會讓他們失去勞動積極性,降低生產效率。社會的不公正與不平等還使人們逐漸失去國家凝聚力。大量人口資源閑置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威脅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Ⅲ 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發布,當地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幾
8月20日,《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最新發布了新加坡50大富豪榜,前50位富豪總財富增長28%,達1670億美元,且排名前十的富豪中就有三位是中國新移民。
在2019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中,以GDP為3728.1億美元位居全球各國第12名。
按照新加坡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19年新加坡全社會完成的名義GDP為5075.68億新加坡元,摺合3720.62億美元。按照略微超過570萬人口計算,新加坡的人均GDP接近6.53萬美元。
Ⅳ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街頭基本上沒有汽車,你先去嗎
這個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國家,據我們所了解目前世界上總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非常多樣化的世界,在這么多的國家中有經濟非常發達的美國,也有經濟方面逐漸強大的中國。如果要問大家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哪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說出一些歐美強國來,但要是問起大家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在哪裡?相信小夥伴們給出的答案就各有不同了,其實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國家,大街上馬路上基本看不到汽車,當地人的收入非常低,就連我們中國的農民到了那裡也算得上是富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最後校長總結一下,寮國作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未來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這讓我也想起了中國的發展之路,同樣也是充滿了很多的崎嶇和坎坷。不過不管怎樣,現在的中國蓬勃發展充滿活力,經濟也在飛速崛起,我們應該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
Ⅳ 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那麼高,合理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明星屬於特殊商品,其價格應該符合價值規律並受供求定理影響。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達3億8千8百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瑪依市,因為擁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達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線明星年收入已達408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蘭州市只有3681元,至於較為落後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為貧困的西部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我產生諸多疑問:明星為何主要集中在體育和娛樂行業,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業為何不存在超級明星?明星的收入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勞動力價格是否偏離了明星創造的價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綜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關系決定的。從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明星這種要素其供給極為稀少,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社會對明星這種要素的需求是無限擴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供需兩方面共同導致明星的價格(收入)不斷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沒有違背價值規律。但是這種供求關系的背後讓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眾對於此類需求的畸形和瘋狂。《人民的名義》中近40位的資深戲骨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占成本不到40%,遠低於一些「小鮮肉」的價格。而圈內當紅演員的片酬動輒一部戲就要4000萬起價,有的甚至達到億元。在今日頭條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雖然這份榜單是針對兩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所以,這份名人收入榜幾乎就是一份影視歌明星收入榜。10個人,一年,賺了17億。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們的收入總和(21億4810萬元)占榜單總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億4400萬元拔得頭籌,鹿晗收入1億8160萬元位居第二,周傑倫以1億8150萬元收入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