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珠海幾個區縣
截至2017年,珠海有3個區,分別為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沒有下轄縣。內
2017年,珠海市設有香洲區、容金灣區、斗門區3個行政區,下轄15個鎮、9個街道。
有橫琴新區、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珠海保稅區5個經濟功能區。
(1)2017年金灣區區gdp擴展閱讀:
珠海區位優越,瀕臨南海,東與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港珠澳大橋通行後,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
珠海市是中國重要的口岸城市,設有拱北、九洲港、高欄港、萬山港、橫琴、斗門港、灣仔港、珠澳跨境工業區等國家一類口岸8個,國家二類口岸7個,其中,高欄港是中國沿海主樞紐港,可建1萬~30萬噸泊位150多個,已建成生產性泊位35個,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
珠海物華天寶,環境優美,海島眾多,海域遼闊,北到珠江口、東和南至萬山群島海域,西到黃茅海,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
珠海市氣候宜人,冬夏季風交替明顯,終年氣溫較高,偶有陣寒,年、日溫差小,屬南亞熱帶與熱帶過度型海洋性氣候。全市太陽能豐富,熱量充足。
Ⅱ 珠海金灣區是市區還是郊區
相對於香洲、斗門等歷史較久的區份,金灣區是新設的行政區,屬於新開發區版域,很難用傳統意義上權的郊區、市區來描述。傳統上,郊區是指城市區域周圍的田園景觀地帶以及為之服務的農副經濟區,金灣區雖然也有很大部分地方仍為農農業地區,但該區經濟上以工業為主,特別是已從該區2006年另劃出去的高欄港經濟區,更是珠海大工業、重工業、重化工業的重鎮。
且看2011年珠海GDP分布:全市GDP1403.24億,香洲863.5億,斗門172億(按2010年157.74億增長10%推算),金灣351.2億(其中高欄港經濟區是206億)。從比例分布,可以看出金灣區(包括高欄港經濟區),其經濟總量(主要是工業)佔了珠海經濟總量的四分一江山。這比例遠超出該區在全市的人口比例。可見金灣實際是珠海的新發展區、工業(重工業)區。
金灣區於2001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位於珠海西部,是珠海市三大行政區之一。下轄三灶、平沙、紅旗、南水四鎮。區內還有珠海市的三大經濟功能區——珠海航空產業園、珠海國家高新區三灶科技工業園和高欄港經濟區,以及市設工業園區——聯港工業區。
Ⅲ 珠海和中山市人口及GDP
截至2007年12月31日,珠海市轄3個區(香洲、斗門、金灣),共8個街道、16個鎮。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1° 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市面積有1952平方千米,人口141.57萬人(2005年統計),是廣東省人口規模最小的城市,人口分布為:香洲區 81萬人,斗門區 36萬人,金灣區 24萬人,人口密度為:全市人口密度為839人/平方公里,其中香洲區 1401人/平方公里,斗門區 595人/平方公里,金灣區 477人/平方公里;當中約有80萬為永久居民。珠海的海岸線長604公里,有大小島嶼146個,故有「百島之市」的美譽。在珠江口遼闊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計有146個,其中大部分集中於東部海域的萬山群島。
「珠海漁女」是珠海的標志;珠海的市花、市樹、市鳥分別為:勒杜鵑,Bauhinia blakeana ,海鷗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2.3萬。有祖籍本市的海外華僑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萬
2006年中山市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主要數據
全市生產總值(GDP)
億元
817.6
15.2
工業總產值
億元
2495.7
21.7
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
億元
320.9
6.3
外貿出口總值
億美元
122.1
22.1
實際利用外資
億美元
6.5
27.7
一般財政預算收入 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276.6
17.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7255
9.0
農民人均年純收入
元
8102
10.1
2007年中山市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GDP)
億元
916
12.0
工業總產值
億元
2870
15.0
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
億元
347
8.0
外貿出口總值
億美元
137
12.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635
8.0
農民人均年純收入
元
8750
8.0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
%
6.25以下
2011年中山市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
%
11
人均生產總值(到2011年)
美元
≥11
城市化水平
%
7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
%
5
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年均增長率
%
6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以內
Ⅳ 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是珠海的市區還是郊區
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是郊區。
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內的地方立法權容[7]。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珠海被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8月,珠海發布全新城市形象標識和城市宣傳片。
(4)2017年金灣區區gdp擴展閱讀:
珠海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公里,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等國家一類口岸9個,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Ⅳ 金灣區的經濟
2014年金灣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GDP)200.36億元,同比增長11.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1.01億元,同比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14億元,同比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108.65億元,同比增長2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2億元,同比增長20.5%;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外貿出口39.83億美元,同比增長43.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66億元,同比增長17%;珠海機場旅客吞吐量407.59萬人,同比增長40.8%;珠海機場貨郵吞吐量2.21萬噸,同比下降2.4%。 2008年啟動創建了「全國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示範區」。全面實施中小學12年免費教育,全區有中小學60多所,在校學生15000多名。基礎教育綜合水平不斷提升,2007年高考普高類、職高類上線率分別達到68.8%、54.6%。
金灣區也是珠海大學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遵義醫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和珠海藝術職業學院等5所高校落戶我區。
全面落實十二年免費教育,興建了5所按省一級學校標準的現代化的學校,改造撤並了25所農村「薄弱學校」。 醫改步推進,城鄉醫療衛生保健、疾病控制事業發展,2010年創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區,全部建成省級衛生鎮,三灶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區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稱號。
Ⅵ 珠海金灣區有哪幾個鎮
截至2019年8月,珠海金灣區有三灶、紅旗2個鎮。
金灣區是2001年4月4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的行政區,位於珠海市西南部,地處珠江出海口磨刀門與崖門之間的南海之濱。建區時,下轄原香洲區的三灶、小林、南水3個鎮和原斗門縣的平沙、紅旗2個鎮。
全區海陸面積16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47.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2003年,紅旗鎮、小林鎮合並為紅旗鎮。目前,金灣區直接管轄三灶、紅旗2個鎮,鎮下有21個行政村(居),陸地面積2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1萬人。
(6)2017年金灣區區gdp擴展閱讀:
2006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對高欄港經濟區和南水鎮實施「區鎮合一」體制改革,南水鎮由金灣區管理調整為高欄港經濟區管理。
2009年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對金灣區、高欄港經濟區和珠海航空產業園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平沙鎮由金灣區管理調整為高欄港經濟區管理,珠海市航空產業園人財物和債權債務劃入金灣區,實行「市區共管,以區為主」的管理模式,區政府加掛「珠海市航空產業園管理委員會」牌子。
2019年2月,金灣區深化機構改革後共設置黨政機構29個,其中黨委機構9個,政府工作部門20個。
Ⅶ 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是市區還是郊區
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是郊區。
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7]。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珠海被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8月,珠海發布全新城市形象標識和城市宣傳片。
(7)2017年金灣區區gdp擴展閱讀:
珠海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公里,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等國家一類口岸9個,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Ⅷ 珠海斗門區與珠海金灣區,哪個地區繁華,哪個地區面積大!
論面積。斗門區總面積674.8平方千米,金灣區總面積447.6平方千米。井岸鎮面積142平方公里,紅旗鎮面積132平方公里。金灣區比斗門區大,井岸鎮比紅旗鎮大。
論繁華,金灣區的三灶比井岸鎮來得更繁華一點,但是紅旗鎮目前比不上以上兩個鎮。井岸鎮是斗門區經濟收入最多的一個鎮,所以井岸鎮比紅旗鎮更繁華。
圖為珠海市地圖
拓展: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珠海為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稱號。
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珠海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排名第七。 9月19日,珠海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將定位以廣州、深圳為主中心,把珠海、汕頭、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網頁鏈接
Ⅸ 金灣區有多少個鎮
截止2018年,金灣區下轄4個鎮:紅旗鎮、平沙鎮、南水鎮、三灶鎮。
金灣區是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成立於2001年4月4日(從原斗門區析出)。總面積為376平方公里,2010年末的人口為148,565人。
2008年按照「西湖城區——外圍新城——中心鎮——中心村(居)」的發展軸線,穩妥推進「西部新城」的開發。已完成了金灣區規劃整合與研究、西湖片區分區規劃、西湖片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金灣行政文化中心城市。
(9)2017年金灣區區gdp擴展閱讀
部分鎮介紹:
1、紅旗鎮
金灣區紅旗鎮是廣東省批准成立的二百六十八個中心鎮之一,是金灣區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於珠江出海口的雞啼門與坭灣門之間的南海之濱,東與珠海市區相連、與澳門隔海相望,西接珠海港,南望國際海上航道大西水道,北倚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江三角洲腹地。
2、平沙鎮
平沙的土地是圍海造田填出來的,土地廣闊,地勢比較平坦,區域內主要的山峰有孖髻山和連灣山。平沙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6℃,年平均降雨量2368mm,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環境優美,是個十分適宜生產工作和居住生活的海濱城鎮。2009年10月18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對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平沙鎮由金灣區管轄調整為高欄港經濟區管轄。
Ⅹ 珠海金灣區經濟發展如何
2011年第一季度,金灣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5.4億元,同比增長1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77億元,同比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9.82億元,同比增長6.8%;實際利用內資注冊資本1.09億元,同比增長20.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3億元,同比增長38%。
目前,金灣區重點發展以中航通飛項目為龍頭的航空產業、以聯邦制葯、麗珠制葯為龍頭的生物醫葯產業和以銀通新能源項目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等三大戰略新興產業。三灶鎮是金灣區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地,航空產業園、中航通飛、銀通新能源、聯邦制葯等產業園和重大項目均落戶三灶鎮,三灶鎮是廣東省醫葯產業專業鎮、廣東省生物醫葯產業集群省級示範區和廣東省火炬計劃生物醫葯特色產業基地,在發展生物醫葯產業方面初步具備一定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