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按發達程度排序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治時期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박정희)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台灣經濟的體制是一個由當地的政府主管投資和逐漸減少的國外投資引導的動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其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越來越小。很多大型的國營銀行及企業逐漸私有化。在1988年之前的平均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8%,之後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約在4%-6%。出口為工業化提供了資金保證。台灣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四。
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2%。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已經漸漸由高科技產業取代。台灣的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舉足輕重,大多數電腦電子零部件都是在台灣生產的。對外貿易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美國和日本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台灣的前兩大貿易夥伴,現在中國大陸有崛起並駕之勢,另有部分轉向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台灣還是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的主要投資來源,此外,在中國大陸有5萬多個台資企業,長期居留的台商及眷屬則有上百萬人之多。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台灣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沖擊,據信是由於台灣所採取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及其企業家的魄力。然而2001年開始的全球經濟放緩的趨勢影響下,台灣經濟遭受重挫,銀行壞帳增加,財政盈餘轉為財政赤字,2001年台灣經濟出現了自1947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失業率升到歷史最高。當然,兩岸關系緊張的政治局勢也有極大的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溫,加上「金融重建基金」(RTC)的設置,台灣經濟從2003年下半開始逐漸恢復成長中。
1965年後,新加坡經濟迅速成長,使之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發達國家,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重工業方面,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和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strial Park)。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在機場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和吸納許多人才。旅遊業也在總體經濟結構中占重要比例,遊客主要來自日本、大中華地區、歐美地區和東南亞其他國家。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眾多跨國公司在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地,得益於星國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較低的成本。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工商發展,新加坡的這些優勢逐漸喪失,許多工業、製造業紛紛外遷。然而受限於自身環境,易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尤其2003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當年GDP負增長率達2.2%,迫使政府開始考慮其他的發展政策。星國政府長期鼓勵私人創業以及依靠中國大陸及印度的崛起調整經濟結構,鼓勵企業到新興工業國家拓展投資,但還未見成效。
新加坡的旅遊業十分發達,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國遊客逾900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遊客人數增長最顯著,主要是由於政府減少了中國大陸的公民簽證程序、以及延長逗留的時間所致。為進一步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視廉價航空的發展趨勢;除了建立兩家私營的廉價航空公司外,也鼓勵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新加坡列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願意降低樟宜國際機場的使用費用。
馬來西亞是個中等富裕的國家。在新經濟政策下,它在1971年直2000年期間從一個原料出產國轉換成一個新興的多元工業經濟。經濟成長主要依賴製成品出口,尤其是電子製品。因此全球經濟蕭條及資訊供給的衰退對馬來西亞帶來的打擊尤其大。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出口量下降了11個百分點。然而,有效的經濟振興配套讓馬來西亞得以減輕經濟危機的打擊。
吉隆坡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為此在或低於3百分點的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加上其充足的外匯儲備及較小的外債使類似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的經濟蕭條再次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可能性變得非常小。雖然如此,面對著競爭能力不足及高債務等問題的大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遠景帶來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主要的股票市場是吉隆坡股票市場及MESDAQ(科技股市)。
現今馬來西亞逐漸發展旅遊行業。馬來西亞匯率不高,而馬來西亞本身擁有取自多國的特色和三大種族連接的文化,來吸引觀光客的旅遊玩樂,賺取外匯提升國家經濟。
㈡ 泰國有哪些支柱產業或拳頭產業
泰國三大支柱產業為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以下為泰國經濟支柱詳述:
一、農業: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水稻、橡膠、木薯、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全國耕地面積1573.5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8%。2014年泰國農業產值429億美元,佔GDP的11.6%。
1、大米:世界著名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稻田面積共1195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五分之一多,佔全國耕地總面積三分之二多;從事水稻生產的農戶約400萬戶。
21世紀以來大米年產量2000萬噸左右,曾常年位列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2014年泰國水稻產量3667.3萬噸(摺合大米2050萬噸),出口1096.9萬噸,出口額53.8億美元,國際市場佔有率為25.4%,位列世界第一。
2、橡膠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00萬噸左右,佔全球橡膠總產量三分之一。所產橡膠絕大部分供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的40-45%。全國77個府中有52個府種植橡膠,從事橡膠生產的農戶約150萬戶。
2014年種植面積289.3萬公頃左右,約占其國土總面積5.6%,在世界上排第二,僅次於印尼。傳統的橡膠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近年來逐漸開始在北部和東北部擴大種植。2014年泰國橡膠總產量427.1萬噸,出口340.9萬噸,出口額59.6億美元。
3、木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產國(僅次於奈及利亞和巴西)和第一大出口國,2014全國木薯種植總面積132萬公頃,主要產區在東北部、北部和中東部,其中東北部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多。從事木薯種植的農戶有48萬戶。
2014年木薯產量3124萬噸,鮮木薯和木薯干出口680萬噸,出口額15億美元。木薯澱粉出口153.8萬噸,出口額6.4億美元。
二、工業:泰國2014年製造業產值1550億美元,佔GDP的42.0%。製造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2014年泰國汽車產量達200萬輛,躋身全球十大汽車生產國。
三、旅遊業: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曼谷、普吉、帕塔亞、清邁、華欣、蘇梅島等。據泰國旅遊局統計,2014年泰國到訪外國遊客2478萬人次,同比增長-6.7%。其中,中國入泰遊客462萬人次,同比增長-0.29%。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及其帶動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
㈢ 中國十大窮省排名是怎樣的
中國十大窮省排名: 江西省、安徽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山西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黑龍江省、雲南省、甘肅省。
3、西藏
地理環境太惡劣了,同時環境不行,人口又超級少,是整體人均都不行。 國家每年還是很重視,投了不少錢,但GDP還是偏低,可能和與世無爭的宗教信仰也有關吧,雖然人均GDP不行,但估計幸福指數還是很高的。未來還是需要國家大力扶持的。
㈣ 東南亞許多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是什麼
泰國,經濟一般,來人自均GDP和中國差不多都3000左右,國家分配率高,經濟,人均收入GDP 國民生活質量比中國高很多。人均經濟水平和泰國差不多。
馬來西亞,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中國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差距很大,雖然馬來西亞GDP總量不高,但是品均每人每年創造6000美元的價值,顯然要比中國人每人每年創造3000美元價值要富裕得多。
2009年,菲律賓人口總量為9223萬,以此計算,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1746美元。經濟不如中國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排世界107位,即便是在非洲,都只能區區中上流。 雖然中國GDP總量很高,那是因為中國人口多, GDP總量遠遠超過德國 英國,但是中國的經濟想要跟上德國,還需要7 8十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德國不發展
㈤ 東南亞各國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東南亞各國中人均國民收入以畜牧業為主的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料顯示,東南亞中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國際匯率)最高的前5個國家是:
1)新加坡 49,271美金,排名世界12
2)汶萊 38,534美金,世界23
3)馬來西亞,10,085美金,世界64
4)泰國,5,395美金,世界排名91
5)印尼,3,512美金,世界排名111
至於其他國家如緬甸,越南,菲律賓等就不用去說了,基本都不會超過2000美金。
除了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都是依賴農業,至於那個國家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就很難說了。
㈥ 澳洲與澳大利亞有什麼區別么
1、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1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2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3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
4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越南」
5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
6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
7俄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俄
8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
9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
10日本國,簡稱「日本」
11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12泰王國,簡稱「泰國」
13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
14瑞典王國,簡稱「瑞典」
15瑞士聯邦,簡稱「瑞士」
16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
17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語: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14、瑞典王國,簡稱「瑞典」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福利制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
15、瑞士聯邦,簡稱「瑞士」瑞士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其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歐洲僅次於盧森堡。瑞士還是世界上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16、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第13名。
17、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㈦ 新加坡曾經作為馬來西亞的屬地為何後來會被迫獨立
20世紀末期,得益於發達國家的行業轉移,新加坡的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國家之一,如今的新加坡早已邁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全年人均GDP將近6.4萬美元,高居世界第八位。
近代以來,如同大部分亞洲國家一樣,新加坡也曾經飽受列強屈辱和戰火的摧殘。從新航線開辟時代開始,因為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自身又是優質的橡膠產地,在遠洋貿易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到了1824年,新加坡又正式的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隨後英國人又以此為基礎向東南亞擴張。
雖然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分手」,但是關於淡水資源的供應,馬來西亞又總想背棄先前協議調高水價,也使得二者之間頻有矛盾。另外,關於僅僅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白礁島也是雙方領土爭奪的一個焦點。
㈧ 為什麼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如一些非洲,東南亞
1、中國人口多,中國GDP數量雖然很多,但是一平均就少了。所以這也是不如東南亞等國的第一個原因。
2、東盟10國中,人均GDP超過中國(中國人均大約8000美刀),只有汶萊(人均4萬)、新加坡(人均5萬),馬來西亞(人均9500)。中國除了新加坡比不了,再就是汶萊是石油富國,馬來西亞中國很快就會超過了。
3、中國人口老齡化比較多,貧窮地區較多,這樣中國的貧窮人口把人均GDP拉低了。
再就是中國發展時間較短等等因素。
㈨ 為什麼中國人均GDP比絕大部分中東拉美東南亞國家高
1、中國的GDP包含農業、工業、服務業,所以中國的GDP非常全面,而中東拉美東南亞往往只有一種主回要產業答,例如沙特主要就是石油。
2、中國的GDP中有初級製成品,例如襪子玩具,也有高級製成品,例如驅逐艦、核電站、高鐵,而這些都是全面拉高GDP的。GDP的核心就是交換,中國和越南由於緯度不同,中國和越南西瓜成熟時間不一樣,中國西瓜熟了,向越南出口西瓜;越南西瓜熟了,向中國出口,一來一往,就是雙倍的GDP。
而他國往往都是沒有工業,尤其是出口產品,沒有工業產品,俄羅斯就被稱為有核武器的沙特,就是因為他只出口石油。
3、中國增長較快,而且基數也不小,現在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每年增長6%,3年增長的1800美元,就接近現在印度的人均GDP了,中國GDP增長快,而其他國家則增長較慢,而且有可能負增長。所以中國一步一個腳印,走的踏實!
總而言之,中國國內市場大、結構合理,增長快,所以才超過大多數有分量國家!
㈩ 福建為何是沿海最窮的省份,福建地理很不錯,是什麼原因
福建窮來?福建一直因為台灣的自原因不敢發展大力發展,直到90年代後,台灣問題相對緩和,但是福建依舊不能算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而且你怕是不知道福建的民富和房價吧,福建除了2/3的山區,沿海的福泉廈中心地段房價都是50000每平方起步,有可能你是湖北或者四川人吧,他們那邊也是非常瞧不起福建,有個成都或者武漢很厲害?兩市都集齊全省之力發展,即使這樣了,也不見那兩個城市有多厲害。福建經濟不受重視,發展也沒有集中性,福州是省會,可泉州的經濟卻是全省第一。如果要比城市的話,你把福泉廈三個城市加起來,除了北上廣哪個城市比得過?抱歉,這成都和武漢這兩座城市我都去過,我是真沒覺得他們哪裡厲害了,是經濟總量比福建牛逼嗎?福建3000萬不到四千萬的人口,硬是逼到了全國第八的位置,今年第一季度把湖北懟下來了,經濟總量直逼四川。這兩個省都是全國的人口大省,四川的人口起碼都一億以上,就等於福建每一個人的民富相當於四川的三到四個人和湖北的二到三個人,也不知道你說福建窮啥。平時有空多收集一點福建的資料吧,多了解一下,真要懟起來,我福建人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