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賓陽縣2018年GDP

賓陽縣2018年GDP

發布時間:2020-12-23 04:26:06

⑴ 2018年GDP是多少

201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0309萬億元,經濟總量再創新高,穩居世界第二位。

⑵ 肇慶各縣市區2018年gdp排名有誰知道

肇慶市內各區、縣 2018 年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是高要區,總量達到 430.84 億元,佔全省總回額的 19.56%;GDP 增速為 7.4%,全答市排名第三位。GDP 總量第二、三位分別是端州城區和四會市。

⑶ 2018年西寧市全年GDP是多少億

2018年西寧市全年GDP是1286.41億元。

1、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6.08億元,增長4.2%,對GDP貢獻率為1.44%,拉動GDP增長0.13個百分點;

2、第二產業增加值467.99億元,增長8.8%,對GDP貢獻率為48.31%,拉動GDP增長4.3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8.0%,對GDP貢獻率為34.92%,拉動GDP增長3.14個百分點;

3、第三產業增加值772.34億元,增長9.4%,對GDP貢獻率為50.25%,拉動GDP增長4.5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6:36.4:60.0。

(3)賓陽縣2018年GDP擴展閱讀:

1、2018年,西寧市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94億元,增長17.4%,其中,完成稅收收入77.58億元,增長20.3%。

2、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7.48億元,增長3.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4.4%、公共安全支出增長4.8%、教育支出增長13.5%、科學技術支出增長5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7.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9.1%、節能環保支增長15.4%、城鄉社區支出下降8.3%。

⑷ 2018年中國gdp排名最差的三十個縣是哪些

2018年中國排行榜最差的30個縣應該有三河縣

⑸ 賓陽縣的經濟概況


年度數據
2008年,賓陽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規模以上工業較快增長,工業總產值85.8億元,比2007年增長20.1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25.8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猛擴大,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76億元,比上年增長35.7%。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縣完成財政收入5.02億元,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22.03%。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3元,比上年增長24.18%;農民人均純收入4169元,比上年增長19.49%。城鄉消費品市場十分活躍,全縣城鄉市場同步增長,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2011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8億元,同比增長15.1%;全部工業總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27.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同比增長37.62%;完成財政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26.83%;農民人均純收入6121元,同比增長17.5%。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1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70億元,達到172.9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8億元,同比增長14%;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1億元,增長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94億元,增長30.81%;財政收入12.67億元,增長23.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79億元,增長13.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93億元,增長5.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3億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1元,增長12.94%;農民人均純收入7187元,增長16.3%。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948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GDP增速比上年加快1.6個百分點。從分產業數據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6284萬元,增長5.1%,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557479萬元,增長13.2%,比上年加快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65719萬元,增長7.2%,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26.56:36.45:36.99,與2012年相比,第一、第二產比重有所回落,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1.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15%、61.79%和26.05%,分別拉動GDP增長1.13、5.76和2.43個百分點。 本縣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較多,日照充足,對發展農業生產頗為有利。農作物以糧食為主,1950年至1985年的36年間,種植面積佔耕地面積90.03%。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佔耕地面積64.47%。其次是玉米、黃豆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黃(紅)麻、煙草、木薯、桑、茶、果、瓜、葯材等。1949年,糧食畝產137斤,總產12539.86萬斤,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下同)2500.54萬元;1983年畝產523斤,總產68968.08萬斤,總產值21018.53萬元。比1949年分別增長2.96倍、5.50倍和7.41倍。1985年因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等原因,畝產487斤,總產53177.08萬斤,總產值283.6750萬元,比1984年,畝產增2.51%,總產減2.09%,總產值增126.96%。
2013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98.15萬畝,比上年增長0.8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06.16萬畝,比上年增長1.44%;花生播種面積8.67萬畝,比上年增長2.05%;甘蔗播種面積33.22萬畝,比上年減少9.17%;蔬菜播種面積38.52萬畝,比上年增長8.13%。全年糧食總產量37.91萬噸,比上年增產6.32%;蔬菜產量達到50.39萬噸,比上年增長4.81%。畜禽生產保持穩定。上半年受H7N9疫情影響,生豬、家禽市場價格出現了周期性波動,生產受到一定影響。進入7月以後,禽流感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家禽市場價格回升,家禽生產明顯恢復。三季度末,全縣肉類總產量6.42萬噸,同比增長2.04%;蠶繭產量2.03萬噸,比上年增長2.78%。201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8%。初步統計,201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5852萬元,比上年增長4.16%,其中,農業產值356900萬元,增長4.76%;林業產值27009萬元,增長5.14%;牧業產值227442萬元,增長2.25%;漁業產值36190萬元,增長10.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321萬元, 增長4.8%。 民國時期,縣政府建設科下設農業技術推廣所,配技術員2人,從事林業苗圃工作,供應一年一度「植樹節」種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於1949年12月設立實業科,分工專人管林業。1955年設林業科。1956年2月在山地面積較多的高田、太守、武陵、古辣、甘棠、黎塘等6個區設立林業工作站,每站配林業幹部3至4人,協助區公所編制年度林業生產計劃,指導群眾采種、育苗、造林、護林防火,培訓農民林業技術人員。同時,在蘆墟及武陵的平天、黎塘的新埠,建立3個國營苗圃,各配技術幹部1人,工人3至5人,負責采種、育苗,供應群眾造林。1958年2月取消縣林業科和區林業工作站,林業與農業,水利合並為農林水利局。1959年分出成立林業局,配林業幹部2人,33個公社各配林業委員1人。1962年林業局改為林業科,配技術幹部3人,繼續經營蘆墟、新埠苗圃。1964年林業科改為林業局,配技術幹部8人、公路綠化員10人,12個區各配林業助理員1人。1968年3月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下設農林小組,除留1名林業技術幹部外,其餘於10月下放「五·七幹校」。1973年農、林分開,又成立林業局。1977年11月,縣成立林業科學研究所。1979年林業技術幹部增加到20人。1983年成立縣林業技術推廣站,配技術幹部5人,並在高田、思隴、甘棠公社成立林業技術推廣站,每站配幹部1至2人,全縣林業技術幹部增加到24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12人,技術員4人。1985年,全縣有林業幹部22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11人。 賓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聚居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21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數的20%。全縣各族人民和睦共處,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除了傳統的春節等節日外,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清明節、端午節、天貺節、關公節、燈酒節、中元節、重陽節、冬至節、送灶節、三月三,在民間和傳統的節日里,除了家家戶戶烯放炮仗外,人們舞龍、舞獅、舞馬、舞貔貅、舞鶴、舞蝶、舞蚌、游彩架、跳板鞋舞、搶花炮、彩燈、踩高蹺、武術表演以及跳民間歌舞等,別有一番情趣。此外,賓陽的民間舞蹈、戲劇豐富多彩,戲劇方面有:粵劇、師公師戲、絲弦戲、採茶戲;歌舞方面有:仙馬彩鳳舞、鷹歌飲酒舞、群鼓舞等;音樂方面有:八音、民歌、馬歌、儂歌及各種形式的配樂演奏等。與此同時,賓陽人民還創造了剪紙、刺綉、壯錦、竹篾編織、木器、制陶、雕刻、繪畫等傳統工藝,這些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是賓陽獨特文化積淀的精髓,一直流傳至今。
炮龍節
炮龍節: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炮龍節是獨具賓陽民族特色的一種非常熱鬧、隆重、中國少有的傳統節日(即一年一度的農歷正月十一晚舉行舞龍活動)。
炮龍節距今已有150年歷史了。炮龍比一般常見的彩龍要大,裝裱簡單,短有7節,長有11節不等;龍長有30-40米,龍頭龍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紙裝裱,龍身用色布裝配。舉舞之前,一般由組織單位發動捐獻,籌備,張貼龍路(即向全城各單位各戶發出邀請喜貼),敬請當日炮竹增光。是日,黃昏時分,人們從四面八方奔踴到各個開光點,興奮地等待著開光一刻。舉舞時,組織單位首先舉行開光(開光可分多個點)儀式。開光時,「啪啪啪」,總指揮准時發出三發信號彈,多處開光點的幾十條龍同時向天地拜幾拜,迅速間萬炮齊鳴,光焰沖天,巨龍狂舞,歡聲雷動。整個縣城傾刻變成了炮龍之城,輝煌之城。開光後,由龍牌、鑼鼓、八音(嗩吶、京胡、二胡、大胡、秦琴等管弦樂器以大小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開路,高舉火藍、火把相隨,按事先安排的龍路循序漸進。舞龍者可分多套人馬,輪流舉舞,他們頭戴滕帽,身系腰帶,個個赤膊上陣任由多少鞭炮爆灼。炮龍每到各家各戶各單位,都事先備足炮竹夾道而迎。凡炮龍到之處,鞭炮齊鳴,焰火繽紛,萬頭攢動,鼓樂助興,熱鬧非凡。炮龍每到一家都必須待鞭炮響停後方可向前舞去,放炮竹數量有的戶放幾千頭,有的放數十萬頭。舞龍一定要沿原來邀請的大街小巷舉龍舞去,直到舞完所有的街道為止。炮龍舉舞一般連續晝夜,炮竹長鳴,也可直至兩晝夜。舞龍者(人馬)不怕疲勞,晝夜不睡,堅持到底。如有炮龍被炮毀,不管多少條龍全在所不顧。炮龍節,人們看到的是全城街巷人群萬頭贊動,鞭炮轟鳴,霧氣沖天,竹光映紅滿城,街道全是鋪滿炮竹紙屑和火葯的塵砂。
賓陽炮龍之所以能夠久盛不衰,全在於當地人民認為舞炮龍能招吉祥興旺。當晚舞炮龍時,有不少人抱子抱孫去鑽「龍肚」,以求吉祥;敬請炮龍進自家屋宅舉舞,更為吉利。有些群眾求子心切,早與龍隊私下定取「龍珠」,以求添丁發財。20世紀80年代後,賓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龍節規模更為盛大。1993年炮龍節,賓陽縣委、縣人民政府隆重召開炮龍節招待會,邀請廣西區、地、鄰縣各廳、部、委、辦、局、銀行、公司、軍分區等有關領導及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外籍在華的專家、教授等200多人參加。這年炮龍節,為歷史上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共有炮龍28條,游遍全城12條街道,熱鬧通屑達旦。2007年,為了展示賓陽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豐富的民俗風情,打響炮龍文化特色品牌,賓陽縣委、縣政府決定舉辦百龍舞賓州炮龍節活動。被譽為「中國炮龍之鄉」的廣西賓陽縣歷史悠久,眾多名勝古跡和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賓陽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 清末至民國初期,本州、縣大墟場都有私人辦的中葯房(店);一些農村有草醫。民國6年(1917年)縣創辦官醫局。24年(1935年)縣設醫務所。26年(1937年)8月,蘆墟、安民、武中、茶山、羅幔、鎮賓、高田、河田、太守、洋橋、三塘、大仙、鄒墟等鄉也相繼設醫務所,每所有醫士一至兩人。30年(1941年)12月1日成立縣衛生院和黎塘、武陵、新橋分院。38年(1949年)全縣有醫師、護士等2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接收縣衛生院,成立縣人民醫院;接收黎塘、武陵、新橋衛生分院,成立區衛生院。1954年增設縣婦幼保健站和154個鄉衛生院,合計區(鎮)及鄉衛生院160個。1955年,撤銷鄉衛生院138個,保留、充實區、鎮衛生院22個。全縣醫務人員177人。1956年成立縣人民醫院黎塘分院和縣防疫站、血防站。1959年恢復鄉衛生院70個,1960年又恢復鄉衛生院73個。全縣有縣院、站5個,區、社衛生院155個,醫務人員633人。後隨區、社(鎮)行政機構增減而增減。1985年:有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防疫站、血防站、皮防站各1個,鄉(鎮)衛生院18個,醫務人員1646人。1969年,農村開始建立合作醫療組織。1970年大隊合作醫療161個,鄉村醫生(赤腳醫生)513人,生產隊衛生員1985人,農村接生員200人。1979年,大隊合作醫療173個,鄉村醫生607人,生產隊衛生員3159人,農村接生員511人。1985年,全縣農村醫療網點449個,鄉村醫生198人,衛生員367人,接生員333人。

⑹ 2019年縣級GDp那個縣級市最強,是19年的,不是18年的

2019年縣級GDP嗯,太極山西省晉中市嗯,西安或者是19年的,對不是18年的

⑺ 廣西2019年GDP是多少

21237.14億,增速6.0%。

⑻ 柳州市2017和2018年的GDP數據

2017年的GDP為2755.64億元,2018年GDP為3083.7億元。

2017年柳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755.64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49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487.08億元,增長4.4%;第三產業增加值1079.07億元,增長11.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88%、53.96%和39.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35.0%和6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9249元。
2018年柳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達3083.7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09.5億元,增長3.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財政收入436.2億元,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1.2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784元和13488元,分別增長6.5%、11%。城鎮登記失業率2.92%。年內脫貧99897人,6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6%。

閱讀全文

與賓陽縣2018年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