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饒市在中國排名第幾
在江西排名第三。
第一是南昌,第二是九江。
其實贛州是江西面積最大的,但是贛州是革命老區了,經濟上....
上饒毗鄰浙、滬,經濟發展的很快,這點從物價上可以看出,上饒的物價都是江西最高的,甚至超過了九江。
㈡ 上饒市在全國排名怎麼樣
江西是落後的,上饒在江西還算先進的吧。如論GDP在全國肯定是中後名次。如論幸福指數,肯定是前面十位,上饒山清水秀,生活節奏慢,物慾不是太強,所以開心
㈢ 上饒市經濟發達嗎,在江西省排名第幾
還可以,排名在前五
㈣ 上饒市的人均GDP在全省排位如何在全國呢
上饒市統計局:2005年上饒市經濟發展回眸";
"上饒市統計局:2005年上饒市經濟發展回眸,,";
上饒市統計局:2005年上饒市經濟發展回眸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年初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突出加快發展主題,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緊緊抓住工業化核心戰略和大開放主戰略,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快「三化」進程,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健康有序穩定增長的態勢,各業經濟亮點紛呈。全年GDP增長14.1%。為高起點跨入「十一五」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和條件。
<br/>
<br/> ——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財政收入再創新紀錄。
<br/>
<br/> (一)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經初步核算, 2005年,上饒市經濟在前幾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據初步測算,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88.1億元(未經省核定),同比增長14.1%。其中,一產增加值84.7億元,增長6.4%,二產增加值164.7億元,增長18.8%,三產增加值138.7億元,增長13.3%。三次產業比為21.8:42.5:35.7。人均GDP達6125元,標志著上饒市綜合實力躍上一個新台階。五年累計實現GDP963億元,年均增長13.6%,比「九五」時期高6.4個百分點;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32.9:31.4:35.7演進為2005年的21.8:42.5:35.7,產業結構形成新格局。
<br/>
<br/> (二)財政收入再創新紀錄。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3.6億元,增長25.3%,凈增收6.8億元,增收額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1.7億元,增長27.6%,總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第3位。「十五」時期,上饒市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4%,高於「九五」時期9.5個百分點,是建市以來最高增速。財政收入實現歷史突破,預示著上饒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br/>
<br/> ——農業穩步發展,產業化水平提高。
<br/>
<br/> 2005年,全市上下在「中央一號」和「省委一號」文件的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後勁在畜、出路在工」的要求,深化和完善農村各項改革,優化農業區域布局,調整農產品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推動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農業與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我市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5%。「十五」時期,年均增長6.5%,高於「九五」時期4.1個百分點。
<br/>
<br/> (一)、糧食種植面積小幅增加,糧食產量持平略增。預計2005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778.88萬畝,比上年增加22.9萬畝,增長3%。糧食總產量達到52.38億斤,比上年增加6800萬斤。
<br/>
<br/> (二)、畜牧業生產力度進一步加大,牧業形勢朝好的方向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23.1萬噸,增長6.6%,畜牧業產值達到了3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
<br/>
<br/> (三)、漁業生產效益良好,由於水產養殖業的市場利好,加上政策引導和服務到位,盡管漁業生產因病害和旱災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全市漁業經濟形勢仍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全年水產品產量達31.8萬噸,同比增長2.22萬噸,增長7.5%;漁業產值2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56%。
<br/>
<br/>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全市各類農業企業達2216家,增長10.8%,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5%,直接帶動農戶56.8萬戶; 培育了52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171家,全市有國家、省、市三級龍頭企業99家,比2004年新增51家。獲綠色食品標志106個,有機食品標志48個,均位居全省第一。
<br/>
<br/> ——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主導經濟增長的格局突出。
<br/>
<br/> 2005年,隨著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主攻工業戰略的若干意見》實施,全市上下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著力強化工業園區和支柱產業。圍繞「園區、產業、企業」,進一步營造主攻工業的發展氛圍。我市工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工業經濟克服了煤、運、油、電緊張等困難,在上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持續穩步增長。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全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20億元,增長18.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3.1%。「十五」時期,年均增長2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9.1億元,增長25.4%。實現銷售產值157億元,產銷率為97.8%,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工業企業33家,增加14家。
<br/>
<br/> (一)、非公有制工業快速增長,對全市工業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全市非公有制規模工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6.9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75%,同比增長36.3%,增幅高出全市規模工業平均增幅10.9個百分點,高出國有工業36.5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工業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8.5%。
<br/>
<br/> (二)、六大支柱工業保持穩步增長。我市重點發展培植的六大支柱工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5.7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72.7%,同比增長25.4%,其中:機械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同比增長49.7%;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5.6%;食品工業完成增加值6.6億元,同比增長30.8%;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增加值8億元,同比增長22.6%;紡織服裝工業完成增加值3.9億元,同比增長39.8%;醫葯化學工業完成增加值2.4億元,同比增長16.3%。
<br/>
<br/> (三)、工業園區增長極作用顯現。全市12個工業園區(含大茅山經濟開發區)建成面積36.11平方公里,招商到位資金104.9億元,同比增長43.3%,投產工業企業648家,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1.5億元,同比增長31.3%。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53.1%,實現利潤6.7億元,同比增長39.4%,實現稅金9.1億元,同比增長34.7%,安置就業90807人,同比增長23.49%,園區工業的快速增長為全市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後勁支撐。
<br/>
<br/> (四)、地方工業用電量快速增長,中央省屬工業企業用電量同比基本持平。全市工業用電量億2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其中地方工業用電1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中央省屬工業企業用電14.9億千瓦時。地方工業中,用電增長較快的縣(區)有:余干縣增長79.8%、萬年縣增長61%。
<br/>
<br/> ——投資維持高位快速運行狀態,推動經濟增長格局明顯。
<br/>
<br/> 近年來,上饒經濟穩定發展和投資環境不斷提升,投資自主增長的因素明顯增多,加之今年省、市各級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了投資的快速增長。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增長40.9%。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6.7億元,增長46%,增速居全省第2位。「十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22.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9倍,年均增長47.2%,高於「九五」時期40.8個百分點。
<br/>
<br/> (一)、各產業投資均實現較快增長。其中,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15.3倍,工業投資增長49.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46%。工業投資仍占據投資領域的主導地位。全市工業投資64.7億元,佔全市城鎮以上總投資額的34.6%。
<br/>
<br/> (二)、以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為重點,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心城區建設,順利推進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城、中心鎮的道路連接工程,建起了周邊縣城、中心鎮進入中心城區的快速通道。啟動中心區建設工程,加快新火車站片區建設。抓住機遇,加快過境高速公路和市內快速通道建設,景婺黃、景婺常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景鷹高速公路於11月份順利開工,寧上高速公路於12月完成工程。樂江線已於11月份順利竣工通車,鄱余公路已完成投資1.7億元,中小橋及涵洞工程全部完成,2006年可竣工通車;珠湖信江大橋,龍津大橋、鄱陽蓮湖大橋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同時,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5.76億元,建成水泥(油)路突 (三)、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1%,房地產開發規模繼續擴大,銷售狀況良好。
(四)、非國有投資所佔的比重快速上升。我市非國有投資完成108.1億元,同比增長48.7%,投資額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7.9%。反映了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內在增長動力進一步加強。
——消費品市場保持旺銷勢頭,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商業業態不斷創新、假日經濟日益繁榮等使消費市場充滿生機。各類商業活動頻繁,消費熱潮不斷涌現。商業企業狠抓契機,促銷活動此起彼伏,對我市消費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35.8億元,增長16.9%。「十五」時期,年均增長10.8%,高於「九五」時期1.9個百分點,消費市場的主要特點有三,一是餐飲業增速居各業之首。旅遊、會展、假日休閑等活動的增多,帶動了餐飲業的穩步快速增長,餐飲業增長21.8%,增幅高出批發零售貿易業5.3個百分點,高出其他行業13.2個百分點。二是農村消費環境改善,城鄉市場共同繁榮。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89.1億元,增長18.6%,農村市場零售額46.6億元,增長13.8%。三是旅遊業加快發展。全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在「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概念的指導下,進一步明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路,強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措施,加速推進景區開發建設,全方位展開宣傳促銷活動,促進了旅遊事業的全面發展,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75.4萬人次,增長26.5%;國內旅遊總收入15.5億元,增長36.6%。接待境外旅遊人數1.8萬人,增長51.2%,旅遊創匯566.9萬美元,增長22.4%。
——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市場物價繼續走穩。
(一)、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市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下同)完成33.6億元,比上年凈增6.8億元,增長25.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7億元,比上年凈增4.7億元,增長27.6%。人均財政收入530元,比上年凈增105元,增長24.7%。
(二)、工業企業效益有所提高。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51.7億元,增長32.4%;利潤3億元;利稅10.3億元,增長5.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22.4%,同比提高個3點。
<br/>
<br/> (三)、資金支撐力度增強。隨著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居民、企業、財政存款全面增長,充實了銀行的營運資金, 12月末各項存款余額達380.7億元,比年初增加56.8億元,資金營運環境得到改善,營運資金成本降低,經營效益明顯提高。同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金融服務水平,積極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加有效信貸投入,有力地支撐地方經濟建設。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296.5億元,比年初增加30.1億元。
<br/>
<br/> ——非公有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我市經濟充滿活力的增長極。
<br/>
<br/> 近幾年,我市採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取得顯著成效。工業領域中,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36.9億元,增長36.3%,增幅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10.9個百分點。其中,股份合作、外商及港澳台和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分別增長69.3%、32.8%和103.6%。投資領域中,非公有制經濟投資表現強勁。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完成108.1億元,增長48.7%,占城鎮投資完成額的57.9%。
以提高經濟外向度為重點,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和對外開放。加快與長珠閩的對接,積極參與「9+2泛珠三角」、武漢經濟協作區、福州經濟協作區、贛浙閩皖四省九市協作區的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上饒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融合。開展了重大項目和「五條線」招商活動,先後在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北京、福州、廣州、泉州、成都等十幾個城市開展了招商活動,成功舉辦了上饒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旅遊投資洽商會。全市實際引進市外資金214.9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36.45%,完成年計劃的119.41%。實際利用外資15960萬美元,增長20.6%。加快培育、扶持出口企業主體,努力把外貿出口的規模做大,全市累計完成進出口達14748萬美元,其中外貿出口13111萬美元,全市經濟外向度達3.1%。
<br/>
<br/> ——縣域經濟動力增強,進入了加快發展的軌道。
<br/>
<br/> 各地加快發展、快速崛起的意識更加強烈,建設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快速發展地區的定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關於主攻工業、加快濱湖地區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深入人心,堅持以發展為重、以富民為先,不爭論、不折騰、不分神,思發展、謀發展、真抓實干促發展,努力在新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隨著"三化"進程推進,我市縣域經濟保持了的較高水平,呈現競相爭逐的良好發展勢頭。規模工業高速增長,其中余干縣、萬年縣、廣豐縣分別增長63.4%、58%、52.3%。投資高速增長,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加快,九縣(市、區)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橫峰縣、萬年縣、余干縣投資分別增長78.4%、70.4%和68.5%。財政收入高速增長,12個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均超過億元,其中廣豐突破7億元,德興達到4億元,市本級超過3億元,繼2004年上饒縣、信州區過2億元後,今年又有玉山、余干、鉛山和鄱陽四縣超過2億元;財政收入增幅均保持兩位數,有5個縣(市、區)增幅超過20%,其中橫峰達到40.9%,德興達到34.1%。財政收入過500萬元的鄉鎮由上年的38個增加到53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鄉鎮由24個增加到36個,德興市泗洲鎮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成為上饒市第一個財政收入過億元鄉鎮。
<br/>
<br/>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平緩。
<br/>
<br/> 2005年,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支持農業發展的惠農政策,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62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56元,增長13.9%。「十五」時期年均增長12%,高於「九五」時期2.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568元,增長16.1%,增速高於上年同期9.2個百分點。其中,衣著、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分別增長34.3%、33.2%和5.7%。市區居民消費支出恩格系數達46.3%,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比「九五」期末下降4.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2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4元,增長10.8%,「十五」時期年均增長9.6%,高於「九五」時期3.9個百分點。
<br/>
<br/> 價格漲勢得到有效控制。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一度居高的物價漲幅逐步回落,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102.9%以內,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四升四降」。「四升」:食品類上漲4.6%;煙酒及用品類上漲2.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5.3%;居住類上漲6.2%。「四降」:衣著類下降2.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0.7%;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3%。市區商品零售價格漲幅控制在101.1%以內。
2005年全面完成了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績。但與其它先進地區相比,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增幅都還有一定的差距。只要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出擊,敢為人先,拋棄等待觀望的思想束縛,放開手腳,大幹快上,就一定能實現上饒經濟跨越式發展,取得「十一五」開局之年的全面勝利。
㈤ 江西省的經濟在全中國排名第幾位
今年以來,江西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經濟運行位於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仍處於全國「第一方陣」,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江西省生產總值1012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增速與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9.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958.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4616.5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調整為5.4:49.0:45.6。
數據來源:江西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農業生產穩定
上半年,江西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3個百分點。春收糧食作物產量26.6萬噸,增長6.1%;春播面積2988.7萬畝,下降1.3%;早稻種植面積1811.4萬畝,下降5.6%。上半年,生豬出欄1573.8萬頭,增長3.9%;生豬存欄1470.9萬頭,下降2.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38.7萬頭,下降3.0%。家禽出籠2.16億羽,增長3.8%;禽蛋產量23.1萬噸,增長3.6%。
二、工業經濟向好
上半年,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3.6%,集體企業下降1.6%,股份制企業增長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7.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8%,輕工業增長7.9%。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有32個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4.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8%。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76.1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96.9億元,增長34.9%,同比加快14.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1222戶,同比減少145戶;虧損額45.0億元,下降41.4%,降幅同比擴大30.3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較快增長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8.9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64.5億元,增長27.6%。主導行業平穩增長。道路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311.1億元,增長11.3%;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150.1億元,增長10.1%;商務服務業65.8億元,增長19.3%。新興領域活力增強。研究和試驗發展營業收入增長1.8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增長98.8%,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50.6%。
上半年,江西省規上服務業企業對下季度的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為63.4%,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服務業各行業預期指數均高於50%的臨界點,其中,航空運輸業預期指數最高,達到90.0%;鐵路運輸業、房地產租賃經營預期指數超過80%。
四、投資增速平穩
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個百分點。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8.5%,佔全部投資的2.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1%,佔5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8%,佔45.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16.7%,佔全部投資的24.9%;非國有投資增長10.2%,佔75.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9.9%,佔67.2%。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工業投資增長9.9%,佔全部投資的51.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3.5%,佔21.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4%,佔17.8%。
上半年,江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973.0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2721.8萬平方米,增長2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76.4萬平方米,增長22.6%。商品房銷售額1817.9億元,增長35.3%,其中,住宅銷售額1496.2億元,增長38.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01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比上月末減少7.6萬平方米。
五、消費穩中趨升
上半年,江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4.0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14.7億元,增長11.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63.0億元,增長11.0%;鄉村641.0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89.5億元,增長16.5%;商品零售2914.5億元,增長10.3%。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化妝品類增長21.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8.3%,傢具類增長13.4%,中西葯品類增長13.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7%。服務消費持續活躍。接待旅遊總人數3.3億人次,增長19.4%;旅遊總收入3420.5億元,增長26.6%。
㈥ 江西省經濟全國排名
答: 江西省經濟全國排名中等水平
節日快樂
合家歡樂
㈦ 2019上饒經濟水平排全球第幾
上饒經濟水平一般,消費水平也不高,周圍環境比較好,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空氣清新,污染情況不太嚴重,最近在下雨所以不是很熱,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㈧ 上饒經濟在全省排名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7 12:43 江西各市GDP經濟排名,江西部分貧困縣-南昌seo提供城市經濟排名
GDP(億元) 全國排名
1南昌 1390.1 50
2贛州 701.68 100
3九江 592.56 119
4上饒 528.06 143
5宜春 508.86 151
6吉安 406.01 195
7撫州 367.92 207
8萍鄉 316.28 228
9新余 278.12 240
10景德鎮 270.14 243
11鷹潭 204.78 266 江 西 貧困縣
九江市(1):修水縣
萍鄉市(1):蓮花縣
贛州市:安遠縣、贛縣、寧都縣、尋烏縣、興國縣、於都縣、會昌縣、上猶縣
上饒市(4):上饒縣、波陽縣、余干縣、橫峰縣
撫州市(2):廣昌縣、樂安縣
吉安市(5):永新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吉安縣、萬安縣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南昌seo經濟排名數據提供
㈨ 上饒經濟在江西省排第幾
江西省在全國城市人均GDP排名(包含縣級市) 81 南昌(贛) 18387.61 86 九江(贛) 18058.39 198 景德鎮(贛) 11957.3 268 上饒(贛) 9996.33 287 萍鄉(贛) 9481.31 372 貴溪(贛) 7518.49 380 鷹潭(贛) 7347.65 403 新余(贛) 6959.68 412 德興(贛) 6806.63 465 贛州(贛) 6106.31 500 吉安(贛) 5421.79 554 樂平(贛) 4562.17 563 撫州(贛) 4387.6 565 井岡山(贛) 4377.43 607 樟樹(贛) 3610.84
㈩ 江西經濟在全國排名第幾
2007上半年省市區GDP數據排名(不包括台灣省) 地區上半年GDP(億元) 增幅 全國91443.0 10.9% 廣東11416.8 14.4% 山東10206.4 15.3% 江蘇9871.2 15.4% 浙江7123.0 14.1% 河南5506.9 13.9% 河北5146.9 13.5% 上海4781.9 12.6% 四川3726.5 13.3% 遼寧3672.1 12.9% 北京3538.0 12.3% 湖北3288.3 12.4% 湖南3206.2 12.2% 福建3157.2 12.8% 安徽2886.1 11.9% 黑龍江2575.0 11.4% 山西2112.3 12.1% 廣西2012.5 13.6% 天津1986.0 14.4% 陝西1858.1 12.4% 江西1839.8 12.6% 內蒙古1776.1 18.2% 雲南1670.1 10.6% 吉林1550.6 12.1% 重慶1468.1 12.6% 新疆1052.0 11.2% 貴州930(預計) 11.8% 甘肅897.9 10.5% 海南491.6 11.6% 寧夏285.0 10.6% 青海275.1 12.2% 西藏113.4 12.5%
希望樓主能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