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鹽城鄉鎮經濟排行
本報訊(記者姜振軍通訊員徐衛平楊濱)7月26日,鹽城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鄉鎮加快發展培植財源工作會議,分析當前鄉鎮財源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確立經濟跨越發展新目標,確保全市鄉鎮財政收入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今後三年實現鄉鎮財政收入再翻番、力爭五年翻兩番。
近年來,鹽城市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目標,重抓鄉鎮財政建設,鄉鎮財政收入實現了三年翻一番。面對成績,鹽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當前全市鄉鎮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關口,面臨著農業稅免徵、鄉鎮機構改革、鄉財縣管、鄉鎮換屆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鄉鎮加快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挑戰多任務重困難大,必須適時引導,大力推動。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鹽城全市將以加快發展工業、促進全民創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鄉鎮經濟,積極培植壯大財源,全力推進鄉鎮財政建設的新突破。大力發展工業主體經濟,培植壯大支柱財源。做大做強現有規模工業企業,對鄉鎮現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逐一排隊,幫助研究制定規模翻番、效益倍增發展規劃,完善縣鄉領導掛鉤服務鄉鎮重點企業制度,針對企業的個性特點幫助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產業集群的鄉鎮,不斷拉長產業鏈,加快形成有區域競爭優勢的板塊經濟,其他鄉鎮圍繞現有產業基礎,放大有本地特色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和發展;不斷提升工業集中區建設水平,突出抓好現有縣級和重點鄉鎮工業園區的建設,不斷增強項目落戶的承載能力,鼓勵和引導大項目向現有園區集中;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持之以恆抓好招商引資,在招商引資中要付出成本、又不能不計成本,要算大帳、又不能不算帳,避免競相壓價、惡性競爭。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增強財源建設的活力和後勁。大力培植各類創業主體,深入開展「農民投資創業年」活動,鼓勵和支持鄉鎮幹部、農技農經人員走向市場,領辦創辦參辦引辦各類實體,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動員和吸引外出人員回鄉投資興業;努力搭建全民創業平台,積極培育本地特色產業、提供政策扶持;進一步優化全民創業的服務環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把資源優勢變為財源優勢。不斷增加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稅收對財政的貢獻份額,積極實施「強龍行動計劃」,培大育強現有龍頭企業;大力引進「三資」新辦農業龍頭企業,繼續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今年每個鄉鎮都要新辦一個以上規模龍頭企業;圍繞打造棉花、水產、生豬、林業、家禽、蔬菜「六大百億產業」的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地區特色和優勢的龍頭企業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拓寬財源建設路子。加快推進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建設的規模、質量和特色,城關鎮、中心鎮、國道和省道沿線鄉鎮要進一步發揮優勢,率先突破;大力培育區域性市場,進一步把現有的市場做大,有針對性地培育特色專業市場;積極發展服務業,積極培植壯大有特色和基礎的建築、運輸等行業,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生產服務業,培育新興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對鄉鎮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
『貳』 鹽城哪個縣經濟最發達啊
大豐gtp才四百多億,東台2012已經六百多億你說呢?大豐港口和鹽城機場是虧損大戶一年一百多億,當然今年鹽城機場已經走上正規開始收益了為鹽城鼓掌!
『叄』 鹽城各縣人均GDP
地區 GDP(億元) 人均GDP GDP位次 人均GDP位次
鹽城市區 321.76 21168 1 1
東 台 市 194.73 16864 2 3
大 豐 市 149.45 20491 3 2
射 陽 縣 142.13 13591 4 5
建 湖 縣 118.73 14738 5 4
阜 寧 縣 100.03 9347 6 6
濱 海 縣 93.30 8469 7 8
響 水 縣 54.13 9229 8 7
『肆』 2010年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人均GDP
2010年最新江蘇省各縣市GDP排名表
看看濱海縣的名次:50名中的第40名.
01 崑山市 2100
02 江陰市 1960
03 張家港 1600
04 常熟市 1452
05 吳江市 1003
06 宜興市 800
07 太倉市 780
08 丹陽市 600
09 海門市 500
10 江都市 482.25
11 靖江市 436
12 如皋市 431
13 啟東市 430
14 溧陽市 416.5
15 泰興市 384
16 興化市 377
17 東台市 370
18 海安縣 360
19 邳州市 360
20 如東縣 359
21 金壇市 308
22 姜堰市 300
23 沛 縣 300
24 大豐市 280
25 沭陽縣 270
26 儀征市 261.4
27 句容市 251.3
28 揚中市 246
29 高郵市 245
30 高淳縣 243.1
31 射陽縣 231
32 建湖縣 230
33 溧水縣 229
34 寶應縣 234
35 新沂市 230.5
36 贛榆縣 223
37 睢寧縣 206
38 阜寧縣 198
39 東海縣 195
40 濱海縣 188
41 泗陽縣 192.2
42 泗洪縣 181
43 盱眙縣 160
44 漣水縣 155
45 豐 縣 150
46 灌雲縣 144
47 灌南縣 130
48 響水縣 126
49 洪澤縣 105.8
50 金湖縣 100.1
『伍』 江蘇省鹽城市哪個縣區經濟最好濱海縣的經濟怎麼樣
鹽城的縣區經濟大致分為3類,第一類縣區:東台和大豐,早已達小康了,第二類縣區:建湖和射陽,第三類縣區:濱海、阜寧、響水,當然這個裡面沒包括鹽城的亭湖區、鹽都區、城南新區和開發區
『陸』 鹽城市各區經濟排名
鹽城市各區經濟排名依次是東台、大豐、射陽、建湖、阜寧、濱海、響水。
『柒』 2019年鹽城市GDP在江蘇排名
第七名
『捌』 誰知道2010年鹽城各縣的GDP啊
地區 GDP(億元) 人均GDP GDP位次 人均GDP位次
鹽城市區 321.76 21168 1 1
東 台 市 194.73 16864 2 3
大 豐 市 149.45 20491 3 2
射 陽 縣 142.13 13591 4 5
建 湖 縣 118.73 14738 5 4
阜 寧 縣 100.03 9347 6 6
濱 海 縣 93.30 8469 7 8
響 水 縣 54.13 9229 8 7
『玖』 鹽城兩縣為什麼榮登2019中國百強縣排行榜
2019年鹽城阜寧縣全縣考了25名一本大學
『拾』 鹽城、經濟、排行
鹽城市地處江蘇東部,東臨黃海,與南通、泰州、揚州、淮安、連雲港等市相鄰,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市。下轄東台、大豐2個縣級市,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鹽都、亭湖、開發區三個區。鹽城歷史淵源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寧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在中國革命現代史上,鹽城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1926年春,鹽城建立了黨的組織。1932年間,胡喬木同志在鹽城加入地下黨,辦報宣傳革命。1940年10月,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會師,成立了華中總指揮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從此鹽城成了蘇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心臟。華中局黨校、抗大五分校、魯藝華中分院,在鹽城為黨培養了大批抗日幹部。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了戰斗足跡。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鹽阜區回到了人民懷抱,又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