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市怎麼劃分區的
截至2017年,武漢市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版山區、洪山區、權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13個行政區及武漢經濟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漢臨空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化學工業區和武漢新港等6個功能區。
區下轄156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1個鄉。全市土地面積8569.15平方千米。
(1)江漢區GDP2018擴展閱讀
武漢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1954年,武漢市改為湖北省轄的省會城市。
1984年,設立武漢市漢南區;同年5月,武漢市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計劃單列市。
1992年7月,武漢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同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區人民政府駐蔡甸鎮。
199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1998年9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黃陂縣、新洲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至此,武漢市下轄13個行政區。
2. 誰有武漢市各區的人口、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以及人均消費的數據
武漢市 8,494 一元路
9,710,000 9,282,137 430000
江岸區 64 六合路 1、、H 755,000 659,192 430014
江漢區 33 新華路 2、B、P 661,000 468,497 430020
硚口區 46 芳草路 3、C 723,000 536,411 430033
漢陽區 92 陽新路 4、D 673,000 511,168 430050
武昌區 81 中山路 5、E 1,178,000 1,136,551 430071
青山區 45 八大家 7、V 502,000 452,870 430080
洪山區 502 珞獅南路 6、F、U 1,107,000 851,264 430070
蔡甸區 1091 蔡甸街 9、Y 427,000 472,130 430100
東西湖區 495 吳家山街 8、R、Z 374,000 261,408 430040
漢南區 268 紗帽街 8 109,000 107,052 430090
江夏區 2008 紙紡街 K 630,000 721,435 430200
黃陂區 2261 前川街 L 905,000 1,118,474 430300
新洲區 1479 邾城街 M 866,000 985,685 430400
2010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
5515.76億人民幣
3. 武漢人口2018總人數是多少
2018年末武漢全市總人口數為1108.1萬人。
2018年武漢市常住人口1108.1萬人,比2017年增加18.81萬人,增長1.7%,增幅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城鎮化率80.29%,比2017年提高了0.25個百分點。整體呈現中心城區常住人口保持平穩,功能區吸納常住人口較多,新城區城鎮化進程加快的特點。
一、武昌區、洪山區、漢陽區人口增長幅度較大
2018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為624.23萬人,其中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青山區常住人口變化微小;武昌區、洪山區常住人口增長平穩,分別增加0.51萬人和0.65萬人,增長0.4%和0.6%;漢陽區常住人口增長相對較快,新增常住人口1.15萬人,增幅1.8%。
二、功能區產城融合助推人口集聚
2018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西湖臨空港區常住人口分別為43.08萬人、63.92萬人和58.48萬人,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8%、13.9%和4.0%,連續四年高於全市平均增速。
功能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活躍的市場主體、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合理的產城融合發展、寬松的人才政策,使之成為我市吸納人才的重要聚集區。
4. 2018年江漢區十九初錄取分數線多少
武漢市十九中 今年預測分數線:410分有希望沖指令線,400分有希望沖三限生 去年錄取位置值:指令線21.5,三限生24.5
5. 70年來江漢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科學技術
2017年,江漢區家文創企業落戶「江漢創谷」,部分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相繼進駐,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內首個獨角獸級創新孵化平台落戶江漢,中新企業創新發展論壇、54小時創業松鼠大賽等活動開展。支持武漢市測繪研究院等20家企業對接在漢高校,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三板掛牌科技企業2家。
2018年,武漢市首個原創認證保護分中心落戶江漢區,新增省級眾創空間2個。匯聚創新主體,引進院士、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和研發機構8個,吸引各類小微科創企業8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36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第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設計師之夜」、首屆武漢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等活動開展。
2018年,江漢區專利授權量增長62.6%,增速位列中心城區第一;專利申請量增長43.6%。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億元。高新技術產值43億元,增長超過2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0.7%。
(5)江漢區GDP2018擴展閱讀
榮譽稱號
2011年,江漢區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葯工作先進單位。
2016年5月,江漢區被教育部確定為第六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2016年7月27日,江漢區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第三屆全國首批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
2017年1月17日,江漢區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
2017年6月16日,江漢區順利通過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評估。
2018年9月,江漢區榮獲2018年中國百強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漢區
6. 2018-2019江漢區八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考試第28題答案
您好,這里是沒有試卷的,可以把題目拍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7. 求武漢各區gdp
GDP (億元)
08年 07年 09年
江岸區 238.98 191.16 280
江漢區 310.01 252.63 354
硚口區 245.5 197.68 270.97
漢陽區 309.01 237.48 359
武昌區 327.86 264.26 325.10
青山區 411.09 311.54 410
洪山區 279.89 224.86 345
東西湖 134.49 103.45 187.5
漢南區 38.01 29.18 44.47
蔡甸區 96.40 76.31 111.70
江夏專區 162.20 122.9 186.20
黃陂區屬 161.40 123.77 185.89
新洲區 147.59 109.9 174
全市 3960.08 3145 4560.62 (全市總量含各區另加武漢開發區,東湖開發區)
8. 廣州市大還是武漢市大
就總面積而言武漢市更大,就建成區面積和人口而言廣州市更大。(截止到2018年)
截至2018年,廣州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74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萬人。武漢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8.1萬人。
目前廣州市轄11個市轄區分別為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2014年2月,國務院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蘿崗區和原黃埔區,建立新黃埔區;從化、增城撤市設區。這代表著廣州轄下已沒有縣和縣級市。
武漢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下轄13個市轄區,其中7個主城區及6個遠城區。主城區: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遠城區: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
另外設有由武漢市政府直接管理的1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風景區和1個新港。
2017年廣州全市常住人口1,449.84萬人,戶籍人口897.87萬人,市區常住人口907.82萬人,外來人口占總數38%。廣州是中國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之一。武漢市共有常住人口1076.62萬人。從人口來講,廣州比武漢要大。
(8)江漢區GDP2018擴展閱讀
廣州與武漢的經濟水平
一、廣州
2017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1503.15億元,同比增長7.0%,人均GDP達到150678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2317美元。地區財政收入5947.00億元,增長14.0% 。
第一產業增加值233.49億元,下降1.0%,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015.29億元和15254.37億元,分別增長4.7%和8.2%。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9%和79.3% 。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2.3%。
二、武漢
2018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847.29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構成為2.4:43.0:54.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5136元,同比增長6.4%。
2018年,武漢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900.24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8.70億元,增長11.0%。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294.21億元,增長9.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29.54億元,增長12.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0.6%。
據2019年全國30城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廣州以10652.98億元,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國第四。武漢以6780.38億元,位居全國第九。
9. 武漢市有哪幾個區以及各區的情況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1,江岸區
截至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2017年,江岸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3.60億元,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19.6%和80.4%。
2,江漢區
2018年,江漢區地區生產總值12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1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3,硚口區
截至2016年,硚口區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萬人;轄11個街道;130個社區,1個行政村。2016年,硚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5年增長7.3%。
4,漢陽區
2017年,漢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8.31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6 元,同比增長9%。
5,武昌區
截至2018年,武昌區下轄15個街道,常住人口126.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0.08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17億元,二、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9.8%和90.2%。
6,青山區
截至2016年,青山區轄10個行政街道、1個管理委員會、1個經濟開發區,82個社區居委會和12個行政村。10個街道辦事處是紅鋼城、新溝橋、紅衛路、冶金、鋼花村、工人村、青山鎮、廠前、武東、白玉山,1個管理委員會是鋼都花園,1個經濟開發區是青山經濟開發區。
7,洪山區
2018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9%,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08億元,增長15%和12.1%。
8,東西湖區
截至2018年,東西湖區下轄12個街道,另設有7個管理處,常住人口58.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3.61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0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7.919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1.694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5:68.4:30.1。
9,漢南區
截至2017年,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1萬人,轄4個街、4個國營農場、一個農科所、一個畜禽公司。2012年,漢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且獲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區」、「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10,蔡甸區
截至2018年,蔡甸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鄉,另設有4個管委會,常住人口46.6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6.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7.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5.70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9.0:52.0:39.0。
11,江夏區
截至2017年末,江夏區常住人口91.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0.9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3.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0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9.04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3.5:62.0:24.5。
12,黃陂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19億元,獲評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列第66名,中國工業百強區,名列第100名。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3,新洲區
2017年新洲地區生產總值676.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3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1.33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11.6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為12.3∶56.4∶31.3。
10. 請問武漢市江岸區的基本情況:面積、常住人口數,2012或2011年度財政收入、gdp總額,在武漢全市的排名情況
人口: 72.3萬
江岸區位於長江北岸,武漢三鎮漢口一方的東部,東鄰黃陂區,西與江漢區接壤,南瀕長江與武昌區和洪山區隔江相望,北接東西湖區。全區土地面積64.24平方公里,農村面積33.54平方公里;總人口72.3萬人;轄16個行政街道和1個鄉,158個社區居委會和28個村委會。武漢市人民政府機關、市人大、市政協機關及大部分市級行政職能部門均設在區內;是武漢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多集中在6-8月。
江岸堅持以增強城區綜合實力為核心,不斷壯大經濟規模,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使區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快
江岸區速健康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190億元,同比增長1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億元,同比增長17.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56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口徑財政收入33.63億元,同比增長26.2%,地方財政收入11.1億元,同比增長22.1%。出口創匯12330萬美元,同比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7383萬美元,同比增長16%,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2元,同比增長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