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各地級市GDP及人均GDP排行
市名 GDP總量(億元) 總人口(萬人) 面積 人均GDP(元) 備註:個別數據可能不是很准確
1.馬鞍山 540 122 1686 44262
2.銅陵 265 70 1113 37857
3.合肥 1300 448 6911 29018
4.蕪湖 580 222 3318 26126
5.淮南 355 210 2526 16905
6.黃山 215 147 9807 14626
7.淮北 258 201 2802 12836
8.宣城 350 275 12340 12727
9.蚌埠 410 343 9455 11953
10.池州 158 154 8272 10260
11.滁州 438 431 13398 10162
12.安慶 600 604 15317 9934
13.巢湖 410 453 9319 9051
14.宿州 430 588 9787 7313
15.亳州 345 534 8110 6461
16.六安 430 668 18141 6437
17.阜陽 450 900 9979 5000
2. 安徽各縣人均gdp排名和人均收入排名
1合肥:2102.12(億)
2蕪湖: 902.00
3安慶: 820
4馬鞍山:665.89
5阜陽: 607.80
6六安: 584.02
7滁州: 576.18
8宿州內: 540.60
9蚌埠: 532.09
10巢湖: 529.36
11淮南: 508.77
12宣城: 432.77
13亳州容: 431.93
14淮北: 371.87
15銅陵: 343.72
16黃山市:266.92
17池州: 245.59
3. 安微省 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幾
安徽上半年GDP1.426萬億元,排在全國第12位,增長速度為8.3%,排在全國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名版前十的省(市、區)分別為:貴權州(10.0%)、雲南(9.2%)、江西(9.0%)、陝西(8.6%)、安徽(8.3%)、四川(8.2%)、福建(8.2%)、湖北(7.8%)、湖南(7.8%)、河南(7.8%)。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前十的省(市、區)分別是:重慶、西藏、貴州、天津、江西、安徽、福建、青海、湖北、江蘇;2017年分別是:西藏、重慶、貴州、雲南、江西、寧夏、安徽、福建、河南、四川。
對比不難發現,在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區)中,2016年上半年東部佔3席,中部佔3席,西部佔4席;2017年上半年東部佔1席,中部佔3席,西部佔6席;2018年上半年東部佔1席,中部佔5席,西部佔4席。
很顯然,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正在蓄勢發力。同時,從經濟總量來看,2018年上半年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的省(市、區)有5個,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同時,中部六省中有五省進入GDP總量過萬億「俱樂部」。
4. 安徽省經濟排名在全國多少名
截至2020年初安徽以15664億排名全國第十二位。
安徽省不僅在上調的省份中,實現了增量的第一,經濟增速也是比較快的,還在2019年的經濟總量統計數據中,安徽省還憑借自身的實力,沖到了第11位,相比2018年的經濟總量,安徽省經濟增長了7100多億元,經濟增量甚至還超越了江蘇、浙江省份,並僅次於廣東省的經濟增量。
安徽省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增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安徽省在深度融入長三角地區,同時在科技創新領域,也實現了快速的增長,2019年安徽省新增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1200家以上,並且高技術產業的增長還超過了18.8%,這些都是安徽省能夠在2019年取得亮眼成績的主要原因。
綜合來說南方省份的經濟增速比較高,尤其是以中南和西南地區省份增速領跑,其中,雲南上半年GDP增速為9.2%,位居全國第一位,貴州以9.0%的增速位列第二名。而這15個跑贏全國的省份中北方只有4個,在經濟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只有河南和山西兩個省。
(4)安徽的gdp排名擴展閱讀:
國內的經濟發展區域性差異比較大,並呈現出了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格局,同時,南北經濟的差距還遠遠高於東西差距,而在經濟增速上,則呈現出了「南快北慢」的狀態,但此次統計數據顯示,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非常明顯的,相比其它地區,經濟增速還是排在前列的。
從2019年GDP總量的排名中,也能直觀的看出這個城市的發展情況,而2020年,還是國內經濟的關鍵之年,雖然在年初遭遇了疫情的「襲擊」;
但不少省份陸續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也就是說2020年,不僅發展要求比較高,挑戰也比較多,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5. 安徽GDP最新排名出爐了,淮南的排名你能猜中嗎
安徽2017年GDP排名依次是:1、合肥市7000億元;2、蕪湖市3100億元;3、馬鞍山市1720億元;4、安慶市1650億元;5、滁州市1620億元;6、阜陽市1600億元。7、蚌埠市1550億元;8、宿州市1473億元;9、六安市1240億元;10、宣城市1200億元;11、亳州市1195億元;12、銅陵市1150億元。13、淮南市1100億元;14、淮北市859億元;15、池州市660億元;16、黃山市645億元。
淮南排在全省第13位
6. 安徽經濟實力排名靠前的城市有哪些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會,雖然合肥的基礎較為薄弱,省內各市對合肥也有些爭議,但畢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會,而且近年來經濟發展明顯加速,已經超越了很多老牌省會城市,加上科教實力較強,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點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時間合並巢湖後,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拉大,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第2名:蕪湖
皖江地區主要城市,安徽沿江發展的重要陣地,皖南區域中心城市。蕪湖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加上有長江航運的天然優勢,經濟發展自然不慢。建國後,蕪湖經濟穩步增長,並有一批以奇瑞為代表的大企業支撐,縣域經濟也較為富裕,近年來與長三角合作加強,綜合實力已然穩居安徽第二。
第3名:馬鞍山
該市為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重工業發達,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貴的是近年來,該市積極利用鄰近長三角的區位優勢,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也逐步發展起來,加上城市建設基礎較好和沿江的航運條件,又是全國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強也是實至名歸。
第4名:蚌埠
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城市,當年憑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鐵路的交匯推動了城市的迅速崛起,並一度發展成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埠科教實力也較為強大,高校機構較多。但是近年來實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加上地處皖北,缺少發達地區的引領,當年的輝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內很多後起之秀超越。但是蚌埠畢竟還有當年的雄厚基礎和交通發達的優勢,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難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樣是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城市,煤炭工業是其主要的產業部門,資源型城市的特點顯而易見,但是交通上不如蚌埠發達,學校機構也少於蚌埠。但是淮南城市面積較大,是全國「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加上重工業實力還在,人均收入也不差,這座百萬人口的老市居於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慶
安徽的老省會,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長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軍事上地位顯赫,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慶作為安徽的傳統城市之一,建國後曾一度衰落,但近年來經濟發展也有所起色,經濟總量穩居前五位。相信安慶憑借歷史文化和長江之利,在搞好縣域經濟的同時,綜合實力還會有一個明顯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著1500餘年歷史的淮東州府,《醉翁亭記》讓人們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樂。由於建國後設市較晚,起步較遲,但近年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逐步邁上全省上遊行列。滁州憑借毗鄰南京、揚州的區位優勢和市區發達的家電電子實力,經濟實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輪建設熱潮中被定位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和皖江地區對接長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轄縣縣域經濟較為薄弱,影響了綜合實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與淮南同樣作為皖北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工業實力顯而易見,人民生活水平也較高,城市建設基礎不錯,雖然是重工業城市,但環境總體良好。但淮北苦於區域面積較小,總人口不多,經濟體量不大,發展腹地缺乏,嚴重製約了綜合實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相信未來淮北會成為一座雖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銅陵
與淮北類似,這座江南城市雖然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都不錯,自然環境也十分優美,但是面積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蕪湖關系復雜,導致了雖然人均富裕,但綜合實力不強,經濟體量不大,總體來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陽
阜陽是皖北地區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條件優越,經濟發展腹地寬廣,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是阜陽經濟基礎薄弱,工業發展滯後,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縣域經濟普遍乏力,周圍缺少發達地區的帶動,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城市建設有一定的基礎,但大而不強,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經濟繁榮,而且有臨近江浙的地理優勢。宣城自然環境優美,縣域經濟發達,但人口較少,城市建設起步較遲,所以總體經濟實力不大,地區產值排名靠後。不過,雖然綜合實力不強,但一點也不影響宣城人民高質量的生活條件和環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面積和人口都不少,經濟發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縣域經濟較弱,只有霍山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於地處皖西,經濟上聯系合肥外,缺乏長三角的帶動,山區較多,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六安城市建設提升較快,環境優美,旅遊業或許可以助推經濟的發展。隨著六安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縣域經濟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綜合實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皖西的明天也會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麗,擁有長江的航運和皖江的區位,經濟發展潛力無窮,旅遊業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設市較遲,城市建設起步晚,而且人口較少,面積不大,難以形成強大的綜合實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環境絕對是一流的。
第14名:黃山
提到黃山,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黃山市,而是黃山的山。確實黃山的旅遊實力之強是眾所周知的,無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環境更是沒的說。但黃山市由於旅遊業發達的原因,所以工業經濟並沒有得到重視,工業的污染也不利於黃山旅遊。加上市區不大,人口較少,所以論旅遊業絕對第一,但是綜合實力來比,確實不強。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滬鐵路沿線城市,交通較為便利,人口較多,最近城市建設也開始發展。但是宿州經濟實力不強、人均收入較低,縣域經濟滯後。沒有大企業和強大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比重大。但最近開始與徐州加強合作,希望能有助於提升宿州的綜合經濟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們就會想到中華葯都。如果論中草葯,亳州絕對首屈一指。但該市地處皖北北部,交通條件一般,工業實力不強、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設相對滯後。又沒有阜陽那麼多的人口和寬廣的腹地,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在省內實力較弱,綜合實力不強。
7. 安徽省2010年各地區GDP排行
合肥:2700億元, 增長17%
蕪湖:1080億元, 增長17.5%
安慶:1000億元, 增長14%
馬鞍山:760億元,增長14%
阜陽:710億元, 增長13%
滁州:685億元, 增長15%
六安:660億元, 增長未知
宿州:650億元, 增長未知
巢湖:615億元, 增長12.8%
淮南:607億元, 增長13.2%
蚌埠:600億元, 增長13%
宣城:515億元, 增長未知
亳州:505億元, 增長13%
淮北:455億元, 增長13.5%
銅陵:450億元, 增長17%
黃山:305億元, 增長12%
池州:280億元, 增長16%
8. 安徽省城市排名
第一名:六安市
六安市素有「白鵝王國、羽絨之都」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羽絨原產地和集散地。佔地面積14990平方公里,著名景點有白馬尖、九公寨、天堂寨、萬佛湖、橫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