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省各城市經濟排名
2011年福建省GDP及各市(地級市)GDP 各縣市排名
(2011年福建各市GDP 各縣市GDP排名基於2012年初各級政府關於2011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上的數據)
2011年福建省生產總值實現增長12.2%,達到17500億元。其中,泉州市生產總值2011年突破4000億元,達到4270億,連續十三年居全省首位;但是失去了佔全省生產總值四分之一的地位!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大關,所有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均超10億元。
泉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4270億元 13.5%(較2010年增長/百分比) 民營經濟活躍,城建欠佳,市縣發展差距分化嚴重!
福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3705億元 13% 省會城市 城建一流 教育醫療民生等綜合水平高 !
廈門市初步統計實現GDP:2527億元 15% 福建知名度最高城市,溫馨,宜居!
漳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768.9億元 14.2% 一座親切和諧友好的城市,發展中的古城!
龍岩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259.87億元 13.2% 福建位置偏僻地,發展水平省內內陸最高!
三明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231.17億元 14.1% 數十年來不熱不冷,埋頭發展,地理位置欠佳!
莆田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050億元 15% 最近幾年發展速度快,失去的二十年期望得到彌補!
寧德市初步統計實現GDP:920億元 24.50% 這速度,牛!底子比較薄,加油!
南平市初步統計實現GDP:800億元 13% 武夷山搶了它的風頭,它旁邊的大哥帶動不了它,不被重視!
福建省GDP總和為:17500億元(全省GDP不等於各地級市GDP之和)
2. 廈門很有錢啊.為什麼在全國GDP排名中只能佔到52位不太對勁啊..
我來說明:首先,抄廈門的GDP是綠色,且正面建設性的的。整個城市被評為全國最適合居住城市,由此可看,非常不錯了。何謂正面建設性,打個比方。例如天津來講。GDP高於廈門吧,但是都是靠什麼提高GDP呢?工業很發達。人口之多。那給社會帶來的環保負擔又會產生新一輪的GDP。比如城市污染了,再生些產品來干凈城市。。如此他的GDP肯定就升高了,僅僅打個比方~~~~以此類推。。所以說廈門可以的了~~
3. 廈門gdp不敵深圳一個區
深圳的南山區2019年GDP達到了6103.69 億元,成為直轄市外經濟實力最強的市轄區,連續7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南山區的經濟總量甚至超越了廈門、長春和哈爾濱三個副省級城市。
3715億元、3842億元、4601億元、5018億元、6103.69億元……5年來連續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的這組GDP「成績單」,來自連續7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全國第三的深圳市南山區。
2019年,南山區GDP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到6103.69億元,同比增長7.6%。這意味著,深圳市南山區成為廣東省首座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的區縣。
2019年南山區經濟開局良好,二季度增勢上揚,三、四季度增長平穩,增速從7.7%上升到8.6%,又保持在7.6%的水平,全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南山區2019年GDP增速達7.6%,展現出經濟發展的韌性。
(3)廈門各區gdp2018年排名擴展閱讀:
深圳大學、深圳大學城、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深圳灣體育中心就在南山區。南山區旅遊資源豐富,有深圳華僑城、世界之窗、歡樂谷、錦綉中華,海上世界、新安古城、青青世界、深圳野生動物園、南頭古城等主題公園和著名景點。
2016年5月,深圳市南山區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區域示範基地。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區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南山區位列第一名。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4. 廈門市2018年財政收入多少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廈、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 ,東內南沿海重要容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2018人均gdp119487元(中國2018人均GDP64644元)排名福建省第一名,GDP總量福建省第三。
廈門2018年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283.28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54.53億元,增長8.3%。在地方級收入中,稅收收入增長7.0%,其中個人所得稅、房產稅、改徵增值稅等增長較快,分別增長35.3%、14.8%、12.2%。全市財政支出892.49億元,增長12.0%。
相比泉州810.7億元,廈門的稅收收入是很可觀的,再對比雙方的體量,可以體現出廈門的稅收之強。
5. 廈門哪個區經濟最好!!
應該是思明區吧。
思明區位於廈門島南部(包括鼓浪嶼島),北面與湖裡區毗鄰,東、西、南面與大擔、二擔、金門、漳州隔海相望。全區總面積73.1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3.64萬人。下轄蓮前、嘉蓮、員當、梧村、鷺江、公園、濱海、廈港、中華、文安、思明、鼓浪嶼等12個街道辦事處,設有97個社區居委會。 思明區歷史悠久。明末清初(1650年),鄭成功為了抗清復明,駐軍廈門時,把廈門改為思明州。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市劃分行政區域時,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把本區命名為思明區。2003年5月,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批復,原開元、思明、鼓浪嶼三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思明區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思明區風光旖旎。轄區旅遊景點密布,名勝古跡眾多,山海環抱,花木映襯,秀麗與靈動並蓄,自然與人文交融,既轄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區,又擁有10多公里長的海濱沙灘及金沙碧波的天然海濱浴場;廈門新「二十名景」中的「鼓浪洞天」、「皓月雄風」、「菽庄藏海」、「萬石涵翠」、「雲頂觀日」、「太平石笑」、「天界曉鍾」、「金榜釣磯」、「虎溪夜月」、「員當夜色」、「東環望海」、「金山松石」、「五老凌霄」、「胡里炮王」、「鴻山織雨」等十五景均在轄區內。 思明區經貿發達。早在十八世紀,思明區已是「近城煙雨千家市,繞岸風檣百貨居」的主要商品集散地,轄區的太古碼頭便是當時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被譽為「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山路和廈禾路、湖濱南北路等道路縱橫交錯,沃爾瑪、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商場遍布轄區,成為聞名遐邇的購物天堂。光電產業、總部經濟初具規模,以商貿業、旅遊業、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增長迅速,已佔全區GDP比重的60%,三次產業比例為0.21:39.64:60.15。
思明區人文薈萃。轄區擁有華僑博物院、英雄小八路紀念館、「八
6. 廈門gdp怎麼那麼低在全國連前三十都排不上。之前感覺挺發達的
這個問題問的好。
廈門總的行政面積大概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實際的經濟主體是廈門本島,132平方公里,廈門的戶籍人口180萬,加上外來人口大概300萬左右的人口,去年全市的GDP是2817億。把這些數據列出來大概就知道個一二了,廈門就是輸在地方小人口少。我不少杭州同學來廈門玩都說廈門跟杭州很像,那舉杭州為例好了,杭州行政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900萬,GDP是7800億,廈門僅僅有杭州十分之一,人口是杭州三分之一不到,但是GDP已經遠遠超過杭州的四分之一。這樣算下來就比較清晰了,其實廈門的GDP是不高,但是含金量高,價值高,而且是以第三產業為主,這幾年廈門新興產業發展也比較快,不管怎麼說廈門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城市。
而且我作為一個廈門人感到比較滿意的是市政府的服務,廈門政府連續三年都是服務型政府第一名,在基礎設施還有社會福利做的還是很到位的,總的說來生活在這是挺便利的。
7. 廈門的GDP是多少
2005年,廈門市實現生來產總值(GDP)自1029.55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同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403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6230元,比上年增長10.3%,增幅均為「十五」期間的最高記錄。昨日下午,廈門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統計局局長陳金標在會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陳金標介紹,2005年,廈門市經濟發展正處於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全市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在200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廈門以最小生產總值(GDP)總量沖入前10位,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9位,比2004年排名前移4位。
據悉,廈門的GDP增長速度在省內九地市名列第一。以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原來是唯一一個GDP沒有上千億元的,但去年成功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突破。「十五」期間,廈門年平均增長達15.3%,經濟增長速度是較快的,尤其是後三年平均增幅都在16%以上。2005年廈門市人均生產總值(常住人口)為45758元,比上年增長13.9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達5659美元。
8. 廈門哪個區經濟發展前景最好
目前是思明區的經濟最強,海滄強勢追趕,海滄地還很多,未來海滄不可小視。
9. 廈門是否是最被高估的城市
大家都知道廈門是我國的特區城市,也是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廈門的總體情況並不太理想,因此很多人都說廈門是一個被高估的城市,對這點我並不太認同。
雖然從整體來說廈門跟一些城市確實沒法相比,但是廈門也有自己的優勢和亮點,我們通過對比一些數據就知道。
1、跟特區城市相比。
目前我國總共有5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還有海南。在這5個特區當中,深圳是一枝獨秀,其他4個特區發展都不溫不火,跟深圳比,廈門肯定是差了好幾個等級的。
即便跟珠海比,廈門也未必比得過,雖然廈門的總體GDP比珠海高,但是人均GDP等其他人均數據卻比不過珠海。比如2018年珠海的人均GDP是168007.25元,排在全國第六,而廈門的人均GDP只有12萬左右,排在全國24位,人均GDP要比下深圳跟珠海差很多。
在這么小的轄區面積內,想要創造很大的經濟產值,我覺得不太現實,因此要衡量廈門到底有沒有被高估,我覺得從地均產值來看會更合理一些。
如果按照2018年廈門GDP4763億元來計算,那麼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就達2.8億左右,這個地均GDP要遠超過青島的1.06億元,寧波的1.09億元,大連的0.58億元。即便跟省內的泉州和福州相比,廈門的地均GDP也處於大幅領先的地位,比如2018年泉州的地均GDP只有0.77億元,福州的地均GDP只有0.65億元。
當我們了解到廈門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城市,卻能創造出4700多億的GDP,而且有50多家上市公司,還有三家世界500強公司之後,大家就會發現,廈門其實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那樣被高估了。雖然跟深圳相比,廈門確實很多地方都處於落後的位置,但跟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廈門的發展還算是中規中矩的,並沒有被高估。
10. 廈門GDP怎麼在全國城市排名這么低
早報訊
(記者林維真
通訊員楊晉)2007年底廈門市常住人口總量為243萬人,專一年多過去屬了,廈門市人口數量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記者昨日從廈門市統計局獲悉,根據200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08年末廈門市常住人口為249萬人,比2007年增加了6萬人,增長率為2.5%,人口總量平穩低速增長。
據悉,一個地區的人口變動是由自然變動(出生、死亡)和機械變動(流入、流出)共同作用的結果。2008年,廈門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為12.2%。,死亡率為4%。,自然增長率為8.2%。。與2007年相比,出生率減少0.2個千分點,死亡率持平,自然增長率減少0.2個千分點。
249萬人口在中國屬於比較小的城市
其中廈門市區170多萬人口
按世界標准已經屬於較大的都市了
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狀況需要用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