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年中國gdp現在是負增長還是正增長
增長是正增長,速度下降
⑵ 武漢青山區GDP和人均GDP
這個數據一般人無法得到,除非是公開的數據。
建議到青山統計局去咨詢下,官方數據資料完整,方便查詢,更加權威。
青山區統計局
地址:和平大道937
電話:(027)68862982
⑶ gdp負增長意味著什麼
GDP全稱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明確了GDP是什麼,那再回來看問題,「GDP為什麼會負增長?」把問題轉化一下就成了「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為什麼會減少?」
首先要明確一點,GDP所統計的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而不是出售的最終產品。也就是說,生產出來沒有賣掉放到了倉庫里的最終產品也算在GDP里。
明確了GDP統計的是生產而不是出售下面的解答就簡單了,GDP負增長就是因為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減少了。
那為什麼「生產的最終產品市場價值會減少」呢?這可以從生產端和消費端來解釋。
生產端解釋就是無法替代且必須的原材料出現了供給減少,這導致最終產品生產能力下降,生產的最終產品數量下降,就算因為稀缺性而導致產品價格上漲也可能無法讓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增加,這就出現GDP負增長或經濟增長停滯。比如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滯脹。
消費端解釋就是生產企業預測到了一定時期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減少了,認為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肯定賣不出去,所以主動減少了生產,最終導致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下降。比如這次疫情引起的悲觀預測。
因為疫情沖擊,大量家庭收入受到影響,生產企業判斷居民消費能力會驟降為了避免庫存調整了最終產品的生產。此外服務業提供的最終產品是服務,無法像工業產品一樣在疫情之後補償性生產、消費,人不能因為在疫情期間沒去飯店吃飯,在疫情後每天吃六頓補償回來,所以服務業的最終產品很可能會完全消失。所以IMF等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會出現負增長。
⑷ 黑龍江省gdp比2017下降了好像哈爾濱市gdp比2017下降了,為什麼東三省負增長
從個人角度來講:「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對的。「朝中有人好辦事」。權錢交易還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樣很難有一種好的營商環境。即使政府政策好,也會讓有實力、有關系的人利用。再者。關於GDP這樣的數據准確率是不是很高還待考慮。如果統計各省GNP。那東三省可能就不會那麼低了。因為東北對人才重視度還是不夠。本地畢業大學生都覺得外省更好發展。外省畢業生普遍不會認為東北的發展前景會好,稍有點闖盪精神都去外地發展。然後,老齡化還是比較嚴重。還有好多好多歷史問題都造成現在的狀況。但是,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無論身處哪裡。大趨勢不是自己不努力的客觀因素。
⑸ GDP連續多少個月出現負增長,即被視為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經濟衰退的表現形式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周期的存在,然而經濟衰退並非總是存在。經濟學領域在「政府幹涉是可以抹平經濟周期(凱恩斯主義)、或是放大經濟周期後果的影響(真實經濟周期理論)、還是製造了經濟周期(貨幣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 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這段經濟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困難不僅僅限於收入的減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它還破壞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關系。
⑹ 為什麼二線城市深圳GDP負增長經濟,衰落得這么快
首先深圳屬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是一線城市。而今年由於情況特殊,很多行業受到沖擊,深圳也難以倖免,故而GDP短暫下滑亦屬正常的,但深圳總體經濟勢頭還是向好的,隨著yq逐漸過去,相信深圳的GDP也很快就能恢復往日快速增長的勢頭。
如有用請採納。
⑺ 92年以前哪年GDP為負增長
按人民幣計算1976年出現過負增長
⑻ 求武漢各區gdp
GDP (億元)
08年 07年 09年
江岸區 238.98 191.16 280
江漢區 310.01 252.63 354
硚口區 245.5 197.68 270.97
漢陽區 309.01 237.48 359
武昌區 327.86 264.26 325.10
青山區 411.09 311.54 410
洪山區 279.89 224.86 345
東西湖 134.49 103.45 187.5
漢南區 38.01 29.18 44.47
蔡甸區 96.40 76.31 111.70
江夏專區 162.20 122.9 186.20
黃陂區屬 161.40 123.77 185.89
新洲區 147.59 109.9 174
全市 3960.08 3145 4560.62 (全市總量含各區另加武漢開發區,東湖開發區)
⑼ 保持第一、二、三產業規模不變,gdp負增長率合理嗎
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可以讓第三產業發展得更快,這樣會更好。
⑽ 武漢市有哪幾個區以及各區的情況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1,江岸區
截至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2017年,江岸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3.60億元,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19.6%和80.4%。
2,江漢區
2018年,江漢區地區生產總值12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1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3,硚口區
截至2016年,硚口區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萬人;轄11個街道;130個社區,1個行政村。2016年,硚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5年增長7.3%。
4,漢陽區
2017年,漢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8.31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6 元,同比增長9%。
5,武昌區
截至2018年,武昌區下轄15個街道,常住人口126.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0.08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17億元,二、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9.8%和90.2%。
6,青山區
截至2016年,青山區轄10個行政街道、1個管理委員會、1個經濟開發區,82個社區居委會和12個行政村。10個街道辦事處是紅鋼城、新溝橋、紅衛路、冶金、鋼花村、工人村、青山鎮、廠前、武東、白玉山,1個管理委員會是鋼都花園,1個經濟開發區是青山經濟開發區。
7,洪山區
2018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9%,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08億元,增長15%和12.1%。
8,東西湖區
截至2018年,東西湖區下轄12個街道,另設有7個管理處,常住人口58.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3.61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0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7.919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1.694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5:68.4:30.1。
9,漢南區
截至2017年,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1萬人,轄4個街、4個國營農場、一個農科所、一個畜禽公司。2012年,漢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且獲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區」、「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10,蔡甸區
截至2018年,蔡甸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鄉,另設有4個管委會,常住人口46.6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6.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7.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5.70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9.0:52.0:39.0。
11,江夏區
截至2017年末,江夏區常住人口91.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0.9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3.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0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9.04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3.5:62.0:24.5。
12,黃陂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19億元,獲評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列第66名,中國工業百強區,名列第100名。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3,新洲區
2017年新洲地區生產總值676.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3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1.33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11.6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為12.3∶5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