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7年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

2017年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

發布時間:2020-12-20 06:16:02

① 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GDP的比例為什麼很高

首先糾正你的錯誤觀點:第三產業,諸如貿易之類,本身並不會創造財富
社會財富是第一二三產業創造的價值的總和 國民經濟核算的范圍包括第一二三產業
生產製造是可以創造財富 但是第三產業同樣創造價值
比如物流行業 金融行業都在創造價值 而且很大程度上創造的價值要超過純粹的生產製造業
而且生產製造環節是創造財富 流通環節同樣創造財富 分配和消費環節是財富的消耗
發達國家發展第三產業就是看重了第三產業的巨大財富
第三產業是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各種服務和勞務的
第三產業發展好了 有利於第一二產業的持續發展 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你的第二個問題同樣存在誤區
第三產業是為第一二產業服務的 是在第一二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並得到打發展的 所以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其他產業的支撐

所以西方國家不會放棄第一二產業的發展 只是這些產業在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高度 發展速度不如第三產業快而已
發達國家製造也依然存在的 其產值占社會財富的比例下降 不意味著產能的下降
發達國家製造業或者說技術含量比較低的行業到國外發展主要是看重發展中國家廉價的人力資本和資源 以及規避貿易壁壘和經營風險
某些核心的技術和 知識產權不會伴隨著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擴張而轉移的 這是其比較優勢 其是不會放棄的

常州大麻糕的意思是第三產業往往附加值要高於第一二產業

寫累死了記得多多加分啊 謝謝

② 2015年中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多少

【財經網訊】「中國的第三產業或者說服務業可能在2015年的時候會達到GDP的60%,或者說在2035年的時候達到70%」,3月21日,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分會場做上述表示。
在2012年的時候,第三產業首次超過了製造業和建築業加起來的第二產業的規模。在未來的10到15年的時間中還會逐漸地實現這樣的一個過渡。
中國最終會進入新常態,但現在就慶祝中國進入新常態可能為時過早,史蒂芬·羅奇說,「如果把今天的經濟稱為新常態可能有一點過於樂觀了,甚至有一點點自滿,這恰恰是讓我感到擔憂的。」
以下為史蒂芬·羅奇發言實錄:
史蒂芬·羅奇:非常感謝和高興能夠回到中國發展論壇,在這個房間中可能我也是少數幾個在過去16年當中參加了15年的中國發展論壇為數不多的人之一,今天討論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未來十年的增長前景。劉先生剛才給我們一個大的框架,讓我們來了解中國未來十年的前景中一些主要的要素。我在5分半中的時間內說兩點,第一給大家一些新常態的介紹。第二是做一個結論,也就是說我的一個對新常態的評估和劉先生及發展研究中心的評估之間的一些差別。這就是一些新的主要的特徵了,
中國的新常態到底是什麼,我把它稱之為「下一個中國」。首先它是由消費者引導的服務為導向的,而且對中國來說因為服務業所僱傭的勞動力要比整個製造業和建築業多30%的就業,所以它也是勞動密集型的,同時也是資源減少的或者是縮減的一個行業,因為它與建築業製造業相比碳的消耗會減少很多。同時它也是非常有建設性和和諧的,差不多30%的參與過程的人都是來自農村的,所以它將是更加平等和諧的。正如劉先生剛才所說的,我們看到的GDP未來潛在的這種增長率會逐漸地下降,而且不是未來10年是未來20年。隨著經濟從製造業出口和投資轉向服務和消費,對任何的經濟體來說它的增長率都會下降。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常態或者說下一個中國,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執行政策。對全面深化中國改革的一個委員會或者是領導小組來說,它的工作也就是要落實這些改革的舉措。
所以我就想說到我們第二點,也就是說我的觀點和前面發言人的觀點的不同之處,就是我們實現新常態的路線圖。這是中國經濟的三大組成部分,我想大家看的是第三產業或者說服務業的發展的趨勢。現在它已經是中國的最大的經濟的支柱了,在「十二五」規劃中,在今年年底的時候將達到47%,而去年事實上有48%,已經超出了預期。但這其實還是很小很小的一步。在實現經濟新常態的過程中,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剛剛起步這樣的一種轉型,根據劉先生的預測以及我個人的評估,可能在2015年的時候會達到GDP的60%,或者說在2035年的時候達到70%。
事實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才剛剛起步,在2012年的時候這是第三產業首次超過了製造業和建築業加起來的第二產業的規模。在未來的10到15年的時間中還會逐漸地實現這樣的一個過渡。
我有時候有一些擔憂,但我是完全尊重中國的同行包括劉先生的觀點,中國已經進入了新常態。事實上我認為還沒有到,中國最終會進入新常態,但現在就慶祝中國進入新常態可能為時過早。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困難的轉型和過渡,這個轉型是非常復雜的,需要的不僅僅是將我們的經濟的推動力進行轉變,從非常強勁的這些要素在過去35年當中非常強勁的要素改變成一些新的推動力。在落實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應對這種慣性也就是舊體制的慣性方面,事實上我們將遇到巨大的壓力。歷史最大的挑戰是應對結構性改革的韌性或者是惰性,對我們來說,我們剛剛開始這樣的一種過渡,我們認為已經進入想要到達的程度,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
如果把今天的經濟成為新常態可能有一點過於樂觀了,甚至有一點點自滿,這恰恰是讓我感到擔憂的。而事實上這種經濟的轉型在未來的10年中,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實現。我認為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在更好的管理的過渡,進入新常態的過渡,現在就喝香檳酒來慶祝還是為時過早。謝謝!

③ 2000-2006年中國(以及印度)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

e3

④ 美國經濟統計部門-哪裡可以查到服務業(我國通常叫第三產業)佔美國GDP的比重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目前中國的這兩個指標卻很低(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一些國家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
中國 韓國 日本 美國 加拿大 法國 德國 英國 澳大利亞
2001年 1998年 1997年 2000年 1997年 1997年 1997年 1997年 1997年
33.6 51.6 61.1 74.5 71.6 71.5 69.9 70.8 70.6

資料來源:中國的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美國的數據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其餘的數據來自OECD組織。
註:本文中所有的增加值都用當年價計算。
表2 一些國家的第三產業就業比重(%)
中國 韓國 日本 美國 加拿大 法國 德國 英國 澳大利亞
2001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1999年
27.7 61.1 63.1 76.6 74.1 74 62.6 72.8 73.6

資料來源: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
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同時又是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其經濟結構的演進歷史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分析了1948~2000年間美國第三產業及其內部各行業增加值和就業的演變規律(註:本文的數據除特別說明的之外,均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網站http://www.bea.doc.gov。),以期能對中國今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增加值的結構變動分析
表3給出了1948~2000年間美國GDP的三大產業構成以及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增加值構成的變動情況。表中數據顯示,盡管早在1948年,美國第三產業比重就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之和,達到了53.96%,但是在隨後的52年間仍然保持了增長趨勢,到2000年達到了74.45%,平均每年增加0.4個百分點。同時,第一、二產業的比重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分別從8.89%和37.14%下降到了1.37%和24.19%,說明二戰以來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起了第一推動力的作用。
表3 美國GDP及第三產業增加值內部構成(%)
附圖
註:A表示佔GDP比重、B表示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
在第三產業內部,交通和通訊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保持下降趨勢,從1948年的13.35%下降到了2000年的8.1%,而其佔GDP的比重52年下降微弱,僅下降一個百分點,這表明,雖然交通和通訊業對第三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在下降,但其發展速度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幾乎保持著同步性;批發和零售業在整個GDP和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均保持了下降趨勢,分別從1948年的17.96%和33.29%下降到了2000年的15.88%和21.33%,這說明批發和零售業對整個GDP和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的推動力在下降,金融和保險業發展迅速,其增加值佔GDP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均保持上升趨勢,分別從1948年的2.45%和4.45%上升到了2000年的8.31%和11.16%,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同時房地產業的比重也在上升,分別從7.32%和13.57%上升到了11.31%和15.19%,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另一個推動力;而在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中,佔GDP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最快的是社會服務業,分別從1948年的8.13%和15.07%上升到了21.92%和29.44%,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第一推動力;與1948年相比較,2000年政府服務所提供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略有上升,而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則有所下降,但是從52年間的過程中則難以判斷出其發展趨勢。
以上的分析表明,1948年以來,美國的第三產業比重保持了不斷增長的趨勢,而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主要是由社會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推動的,而傳統的批發零售和交通通訊業對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的推動力在減弱。
二、就業結構的變動分析
表4給出了1948~2000年間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就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二戰後的52年間,美國就業的行業結構與增加值的行業構成保持了相似的變化趨勢。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上升,從1948年的52.85%上升到了2000年的76.63%,同時,第一、二產業的就業比重保持下降趨勢,分別從11.38%和35.78%下降到2.47%和20.89%。另外從絕對數來看,1948~2000年間,美國凈增就業人員7.7千萬,而第三產業新增就業人員則達到了7.3千萬,占整個國民經濟新增就業人員的95%,也就是說,二戰以來,美國新增就業人員幾乎全部流向了第三產業。
再看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從表4可以看出,交通和通訊業的就業比重總體上保持下降趨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1948年的6.49%下降到2000年的4.55%,而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則從12.28%下降到5.94%,這表明,雖然交通和通訊業一直是解決就業的一個主要部門,但其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在下降;批發和零售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就業比重表現出了上升趨勢,但上升趨勢比較微弱,從1948年的18.36%上升到了2000年的21.08%,而其占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則表現出了下降趨勢,從1948年的34.74%下降到了2000年的27.51%,這表明批發和零售業吸納新增勞動力的能力增長乏力,但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金融和保險業就業比重保持了上升趨勢,占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2.15%和4.07%上升到了2000年的4.5%和5.87%,成為吸納新增勞動力的另一渠道;房地產業的就業比重在這52年間的變化趨勢不太明顯,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的就業比重分別在1.16%和1.77%上下波動。令人注目的是社會服務業,其占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13.23%和25.03%上升到了31.09%和40.57%,成為吸納新增勞動力增長最快的行業,最終其占整個國民經濟的就業量超過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之和。最後是政府部門,其占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都是先升後降。52年間的平均比重分別為15.76%和24.36%。
表4 美國三大產業就業比重及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
附圖
註:A表示佔全社會就業比重,B表示占第三產業就業比重。
為了進一

步分析各行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面引入就業產值彈性這一分析工具。就業產值彈性表示某一行業就業量變化對產值變化的靈敏度,它可以用來反映某一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勞動力的吸納程度,即該行業的產值每變動百分之一,勞動力相應變動的百分比,如果用Ee表示就業產值彈性,用Y表示產值,用L表示勞動力,則就業產值彈性可以表示為:
附圖
Ee的大小可以用對數線性模型進行測度。
令L=β[,0]Y[β1],對該等式兩邊同時求自然對數可以得到一個對參數線性的等式:
1nL=1nβ[,0]+β[,1]1nY

對上式進行回歸,可以求出β[,1]的值,而β[,1]的大小可以用來表示Ee。本文利用1948~2000年間各年美國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以及製造業和農林漁業的增加值(Y)和就業人數(L)對它們的就業產值彈性進行了測算,測算的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就業產值彈性大於製造業和農林漁業,其中尤以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的就業產值彈性最大,這表明,隨著增加值的不斷增長,這些行業對勞動力保持著較強的吸納能力。
表5 就業產值彈性的回歸結果
β[,1] 標准誤 t統計量 P值 判定系數
社會服務 0.368609 0.003556 103.645 5.55E-61 0.995
金融保險 0.324861 0.007939 40.91885 1.13E-40 0.97
房地產 0.320451 0.008817 36.34529 3.93E-38 0.963
批發零售 0.279876 0.002696 103.7977 5.15E-61 0.995
政府服務 0.222851 0.01002 22.24078 6.58E-28 0.907
交通通訊 0.13095 0.008517 15.37502 8.68E-21 0.823
製造業 0.056194 0.008589 6.542244 2.88E-08 0.456
農林牧漁 -0.25518 0.033858 -7.5367 7.75E-10 0.527

註:表中5.55E-61表示5.55乘以10的(-61)次冪,下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48~2000年間第三產業幾乎吸納了美國全部的新增勞動力。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中,吸納新增勞動力能力比較強的行業為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傳統的批發零售業的吸納能力雖然不及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但是由於其基數比較大,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要行業。
三、對社會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分析
從前文對美國第三產業內部產值和就業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服務業無論是對增加值的貢獻,還是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都是增長最快的。到2000年,其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1.92%,而就業人數則達到了31.09%。如果從絕對值來看,1948~2000年間,美國的GDP和就業人員分別凈增96284.96億美元和7.7千萬,而社會服務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員則分別凈增21444.16億美元和3.4千萬,對GDP和就業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了22.27%和44.57%。如果說1948年以來,美國新增勞動力絕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中就業,那麼第三產業吸納的新增勞動力則有將近50%是在社會服務業中就業。可見,社會服務業對美國第三產業,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社會服務業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裡麵包括許多部門,因此,有必要對社會服務業的內部結構變動再加以分析。
表6給出了1948~2000年間美國社會服務業內部增加值和就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在社會服務業內部各行業中,工商服務業、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各種專業服務對整個社會服務業的發展起了決定作用。三者在社會服務業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7.47%、18.99%和4.94%上升到了2000年的26.41%、25.26%和14.15%。而就業比重則分別從1948年的4.96%、14.69%和3.33%上升到了2000年的24.29%、23.22%和10.2%。到2000年,三者合計佔到了社會服務業增加值的65.82%和就業人數的57.71%。在這52年間,三者對整個社會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了66.71%和65.50%。增加值和就業比重表現出上升趨勢的還有社會福利業,但其在整個社會服務業中的比重較小。其餘各行業中,旅店業、個人生活服務業、各種修理服務業、電影業、娛樂服務業、會員組織和私人家庭勞務的增加值和就業比重均呈現下降趨勢,而汽車服務業、法律服務業和教育服務業則呈波動狀態。
表6 美國社會服務業內部增加值及就業構成(%)
附圖
註:A表示增加值比重,B表示就業比重,「…」表示數據不詳。
四、簡單的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在1948~2000年間,美國的GDP增長和新增勞動力的就業主要是由第三產業來推動的。具體到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GDP的增長以及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社會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來推動的,而傳統的批發零售和交通通訊業的推動力在減弱;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對新增勞動力保持了比較強的吸收能力,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在下降,但由於其基數較大,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要行業。社會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主要是由工商服務業、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各種專業服務業來推動的。

搜的 謝謝

⑤ 求2008年中國第三產業產值佔GDP的比重

產值不是增加值,而GDP是增加值的概念,比如工業產值可以有幾萬億,但是工業增加值只有幾千億,各行業的增加值之和才是GDP。計算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沒有意義,要麼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⑥ 2018中國三大產業的比重是多少

2018年三大產業佔GDP比重詳情如下:

總體來看,我國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最重,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經濟的主導作用也在日漸增強。

⑦ 材料一:我國三大產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 註: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一般在60

(1)材料一反映我國第三產業比重有所增長,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下降,但增減幅度不大。(2分)總體來說,我國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佔GDP比重大,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小,低於發達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2分)說明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需要調整優化。(2分)
(2)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加速發展服務業,使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4分)
(3)①依靠科技進步,(1分)面向市場組織生產,(1分)從當地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出發,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2分)
②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1分)實行產業化經營。(1分)
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調整。(2分)
④積極發展第三產業。(2分)

⑧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提升,將對我國未來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繼續提高,增速繼續快於工業,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回型經濟向答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這種趨勢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各個方面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可能使增長速度趨於下滑放緩,就業彈性可能會趨於提高,有利於促進收入的分配。
事實上,服務業增加值這兩年增長速度加快,服務業增速超過工業,而且佔GDP的比重也超過工業。盛來運認為,這是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經濟緩中趨穩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表示,趕超是趨勢性的,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這種趨勢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各個方面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⑨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

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中低收入國家一般也在43%,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值為43.5%。

(9)2017年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公共服務業,(政治文化業、大型或公辦教育業、大型或公辦醫療業、公辦行政、管理業、公辦金融業、公辦咨詢收費業、聲優動漫製作事務所、公辦客運業、管理人員、科研教育或培訓業、人力資源事務所、大型糧棉油集中購銷業、民族宗教、影視媒體事務所、兵役、)。個體商人服務業,(盲人按摩業、個體售賣座商、個體餐飲業、住宿業、維修理發美容服務性商業、個體加工業、個體文印部、個體葯店、個體洗浴業、個體網吧、回收租賃業、外賣流動商販、流動副業)。綜合服務業,(房地產開發服務業、宇宙開發業)。經濟產業的結構分類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第三產業知網-中國區域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⑩ 在哪可以查詢美國歷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

美國的GDP是由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發布,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查到。

發布時間:
美國的GDP按季度核算,在每個季度結束後的一個月月末,公布初步數值,再過一個月,公布該季度的重新核算數值,再過一個月,公布該季度的最終定值。相當於每個季度的GDP數據都會披露三次,也平均下來,在每個月末都會公布一個GDP數據,都是上一個季度的。

與2017年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