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國家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占總職工比例與人均gdp的關系是
世界銀行關於中國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後,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紮根於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於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徵,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於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後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於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於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於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調整項目 調整幅度 對GDP的影響(%) 自產自用的糧食 上調20% +0.8 存貨增加 下調1/3 -1.6 福利服務 10%企業勞動力從事福利服務 +1.6 虧損補貼 補貼視作政府最終支出 +0.8 一致性調整合計 +1.6 糧食產出 上調10% +0.9 蔬菜產出 上調30% +2.3 農村工業產出 上調10-15% +0.6 農村服務業產出 上調50-60% +6.5 住房服務支出 上調40% +1.5 范圍調整合計 11.7 住房服務 179.8% 1.5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p; 全部其他行業 -12.1%-43.0% 16.6 估價調整合計 18.3% 18.3 總計 34.3 註:1、農村工業包括農村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和其他工業 2、農村服務業包括人文服務業、原材料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 3、全部其他行業包括糧食作物種植業、其他作物種植業、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其他工業、人文服務業、原材料供應業、其他服務業 (一)一致性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一致性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統計體系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估價農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糧食。它假定對這部分糧食進行一致性估價將使其價值增加20%,這種調整使GDP上升0.8%。 2、存貨增加 世行認為,中國對不能銷售或不能按計算產出時所採用的價格銷售的產出存貨增加的計算存在嚴重的不一致性。它認為,一般來說,如果這些存貨結轉另一年,並最終被廢棄或按大打折扣的價格銷售,中國沒有對GDP中的存貨增加做相應的調整。因此,存貨增加大於採用一致性估價所應有的價值量。世行因此將中國的存貨增加調低1/3,導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企業改革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將目前企業對職工提供的諸如住房、醫療等福利性服務市場化。這種改革的結果將導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勞動力從事相應的服務,並假定這些服務轉向市場化。通過投入產出計算,這種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業虧損補貼 中國統計規定,企業虧損補貼作為GDP的負項。世行認為,在許多情況下,企業虧損是政府價格政策的結果。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補貼是對以優惠價格提供貨物和服務的補償,統計上應當處理為政府的貨物和服務購買和政府對相應接受者的分配,即不應當作為GDP的負項,而應當作為正項包括在政府最終支出中。世行對這種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結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導致GDP上升0.8%。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6%。 (二)范圍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范圍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的耕地面積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與衛星測量的耕地面積相比);同時,樣本產量可能被高估了,綜合兩方面因素,將中國的糧食產出調高10%,導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認為,中國蔬菜產出價值的計算沒有反映單位面積的蔬菜實物產量隨時間和收獲周期而變化以及市場力量正在鼓勵蔬菜的非旺季生產(此時價格較高)情況,同時,蔬菜耕地面積的測算也是不準確的。考慮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將中國的蔬菜產出價值調高30%,導致GDP上升2.3%。 3、農村工業 世行認為,村及村以下工業的產出被低估,因為相應企業通常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和不屬於國家統計局直接管理的統計調查系統。農村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稅情況影響到產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長的農村工業,如建築材料工業,高價格和高利潤鼓勵了產出的低估。利潤低的行業,如煤炭開采業,也有低報的刺激,因為煤炭的自由市場價格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為了誇大地方官員的政績,農村工業也出現了高估產出的現象。綜合上述因素,世行將中國農村工業產出調高10-15%,導致GDP上升0.6%。 4、農村服務業 世行認為,農村服務業,例如農村卡車和拖拉機運輸服務業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國沒有一套系統的測算方案;農村服務業統計基本上沒有包括臨時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農村人從事的服務活動,例如大量的個體維修店的修理人員、小販、餐館老闆、理發師和家庭傭人,等等。考慮上述因素,世行將農村服務業產出調高50%-60%,導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居民住房服務既存在范圍方面的低估,也存在價格方面的低估。從范圍方面講,城市和農村住房服務統計都不完整。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是通過住房面積、造價和折舊率等資料推算出來的,但住房面積資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積調查資料沒有包括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居民住房面積,農村住房面積調查范圍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國家統計調查網路覆蓋了中國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進而把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調高40%,導致GDP上升1.5%。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1.7%。 (三)估價調整 世行認為,由於扭曲的價格體制和生產率方面的差異,中國工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其他行業,消費品製造業的回報率最高,服務業和煤炭行業的回報率最低,農業的回報率也比較低,中國進一步的價格改革將改變行業的營利狀況。世行試圖將各行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調整到全國的平均水平。由於紡織行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價調整過程中,保持該行業的價格不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參考資料: 2
2. 中國2016年製造業佔gdp有多少
國家的未來在哪裡?答案是微小企業,微軟、蘋果這些公司都是從車庫文化中發展而來,同樣道理如果不是低估幣值的人民幣,哪有華為的今天?換言之,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誰受傷最嚴重,還是華為這些外貿高依存的企業。假如,我是說假如,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導致華為這些外貿企業倒閉,最後中國會收獲些什麼?所以說人民幣貶值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利好。
今天的中國,就像當年的楚霸王在垓下一戰,遭遇十面埋伏。
一是能源價格居高不下。
頁岩氣革命以後的能源價格,電網和電力價格國家壟斷,石油國家壟斷,天然氣國家壟斷,煤炭國家變相壟斷,而且國家還可以通過資源稅等方法進一步強化控制。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帶來的能源價格只有中國的一半,而且還沒有電價、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煤炭的壟斷,而能源最終決定大宗交易商品的價格。
價格倒逼改革,假如中國能把現有的能源價格打壓到和美國同樣的水平,或者比美國還低,那中國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方法(比如加快改革進度)提高社會生產效率,來對沖美國的能源價格優勢,也就不需要人民幣貶值。其實中央也在觀望,那就是國際能源價格會不會進一步走低,假如進一步走低,那中央就絕對要動電網和電價,那就要反腐,反腐就要殺人,殺人就會見血。萌萌噠。
二是聯系匯率,美元堅挺。
美國量化寬松的結束,意味著美國將進入一個美元堅挺的時代。那國際油價會不會進一步下跌?首先,美國剛剛完成一輪量化寬松,現在屬於後量化寬松階段,美元必然升值,美國也不會為了單一油價而改變國家既定的經濟和貨幣戰略。其二,油價暴跌帶來的美元堅挺和美元堅挺導致油價暴跌,誰獲益最大?答案是美國,由於頁岩氣革命和油價暴跌,美國大量的製造業開始迴流美國,給奧巴馬創造了700萬個就業崗位,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從中國迴流的。
3. 如何從gdp與人均gdp角度分析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歷程呢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計算公式如下: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對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於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是從生產活動成果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部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季度GDP是以生產法為基礎核算的結果。
在季度GDP核算中,行業劃分依據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和三次產業劃分標准,並採用兩種分類方式。
第一種分類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採用國家標准管理部門2011年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在實際核算中採用兩級分類。
第一級分類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門類為基礎,分為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11個行業。其中工業包含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個門類行業;其他服務業包含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7個門類行業。
第二級分類在第一級分類的基礎上,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一部分門類細化為行業大類。
第二種分類是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製造業(不含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GNP:國民原則;GDP:國土原則換算GNP=GDP+國外凈要素收入
例如,中國諾基亞公司歸芬蘭人所有,所以該公司在中國經營得到的利潤,雖是中國GDPー部分,但不被統計為中國GNP,而應歸入芬蘭GNP。類似道理,中國海爾在美國工廠的利潤,應作為美國GDP一部分,但應被統計為中國的GNP。
隨著國際經濟聯系加強,強調身份區別的GNP相對重要性下降,重視地域范圍的GDP相對重要性上升,從而使GDP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總產出指標。以上供參考。
4. 為什麼中國和美國的人均gdp差距大但媒體說中國的企業製造業成本接進美國
舉個生產電腦的例子吧!
現在世界上生產電腦的原材料成本雖有差異,但是差異不大,看成相回等吧。
簡單點理解把稅答收、管理費、人工工資、銷售費用等都算成人力成本。
假如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各占電腦成本的50%。
美國1個工人每天能生產2台電腦,產值是4000元/台*2台/天=8千(美國人均GDP),製造成本是2000元/台,總成本是2000元/台*2台/天=4千,另外4千是美國老闆的毛利。
中國2個工人每天能生產2台電腦,產值是4000元/台*2台/天=8千(中國人均GDP就是美國的1/2了),製造成本是2000元/台。總成本是2000元/台*2台/天=4千,另外4千是中國老闆的毛利。
這樣看來,中國人2個人的人力成本相當於美國人1個人,所以中國人的工資收入比美國人低。
5. 為什麼美國的製造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百分之12遠遠低於中國百分之42
發達國家不就是這樣么,第三產業的比重最多
6. 2011年中國GDP構成,例如機械製造業佔GDP比例,2010年的都行
請下載2011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數據),一回看便答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051649.html?retcode=0
7. 我國製造業占國家GDP的比重是多少
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42.6%。
數據顯示:
初步核算,回201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答值636463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332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71392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306739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2%。
註:現在通行的說法,是將製造業理解為狹義的工業。統計數據以工業為准。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8.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人均gdp和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數上存在什麼樣差距
(1)圖示6個國家中抄,人均GDP最高的是德國;人均GDP最低的是尼泊爾;(2)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占總職工的百分比最大的是德國;(3)圓圈甲內的三個國家均位於歐洲;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這些國家均屬於發達國家;(4)圓圈乙內的三個國家均位於亞洲;其中人口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故答案為:(1)德國;尼泊爾;(2)德國;(3)歐;發達;(4)亞;印度.
9. 一個國家的GDP與這個國家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數有沒有關系為什麼
有關系,一個國家的GDP不僅與這個國家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數有關系而且還與從事製造業人回的素質有關,再以答個就是製造業的水平。給你舉個例子,美國的年生產總值是世界第一,而中國牌第三,論說中國人口最多,但GDP卻趕不上美國,這說明中國從事製造業人的素質不如美國,再就是製造業的水平不如美國。中國在這幾年發展很快,但是好幾個中國人生產的價值才能趕上一個美國人生產的價值。
10. 對我國經濟影響最大的是什麼產業在GDP中具體比例製造業是否仍是我國的長項
的確是第二產業製造業 我國到現在都是世界工廠
目前中小企業還不多 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