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國人均gdp比馬來西亞的還低
根據IMF統計,2011年,馬來西亞人均GDP為9700美元,位列世界第64位,中國人均GDP5414美元,位列世界第88位。
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是2833萬,而中國是13.4億。中國經濟總量比馬來西亞大很多,但是人口基數大,所以計算人均指標時就很低。
日本的人口是1.28億,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而中國的GDP比日本多得不多,2010年剛剛超過日本。所以日本的人均GDP應該是接近中國10倍的樣子,2011年為45920美元。人口總量,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2. 我國如何計算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總產出(即 GDP 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 總人口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3. 誰知道2000年到2010年各年我國人均GDP
年份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人民內幣容)
2000 949 7858
2001 1042 8662
2002 1135 9398
2003 1274 10542
2004 1490 12336
2005 1732 14185
2006 2070 16500
2007 2652 20169
2008 3414 23708
2009 3748 25605
2010 4394 29748
4. 怎樣才能快速提高我國人均GDP
一方面有必要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做大GDP與人均GDP,另一方面,還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向民資開放領域,大力破除壟斷,讓民資能夠進入更多的行業領域做大做強;
政府還應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社會保障上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不斷提高老百姓直接到手的收入,促進消費。
不斷提高GDP與人均GDP的「含金量」,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促進消費,讓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在更大程度上惠及民眾,才能不斷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5. 我國人均gdp水平低說明我國什麼基本國情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6. 我國人均GDP說明了什麼
(回答這樣的問題要首先從「人均GDP」這個詞語上面解釋。)
人均GDP是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以某地區一定時期國內生產總值(現價)除以同時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結果。
(既然是政治題,不可避免的要吧政治因素加入進去)
人均GDP,這一詞在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而現在出現了這一新詞。可以說明一下幾點
一、政府從以前的注重國家整體的發展過度到每一個國民的發展。也體現出了國家,政府和黨對民計民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二、逐漸與發達國家接軌。我國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並且初步的完成了小康生活的建設。而現在而要將國家的建設的方式與類型等,逐漸的轉變。
。。。。
。。。。
(政治題的回答,一定要加入自己的觀點,不然很難拿高分)
一、他體現出我國的經濟水平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
。。。。
(切忌不要忘記說一句終結的話)
因此「人均GDP」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他代表著我國的發展,。。。。。。
你要標准答案。。我找不到。但是有政治題的萬能公式。。。希望能幫上忙。
可以的話,給個小紅旗吧
7. 去年度我國GDP和人均GDP分別是多少什麼是綠色GDP
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3.61萬億元。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綠色GDP的研究和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國家統計局、國家環保總局正式聯合開展了中國環境與經濟核算綠色GDP研究工作。
綠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的幾個基本概念有:綠色GDP總值、綠色GDP凈值、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
1.綠色GDP總值(GeGDP)
綠色 GDP等於GDP扣減具有中間消耗性質的自然資源耗減成本。
2.綠色GDP凈值(EDP)
綠色 GDP凈值等於綠色GDP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和具有固定資產折舊性質的資源耗減和環境降級成本。
3.資源成本
資源成本又稱自然資源耗減成本,是指在經濟活動中被利用消耗的價值。根據自然資源的特徵,有些自然資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質,如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資源,這些資源的使用為資源耗減成本,具有中間消耗的性質。有些自然資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特用林、防護林等)和南方的水資源,這些資源多次消耗的使用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的性質,其資源耗減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4.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環境降級成本分為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自然環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間和生態效能,具有長期、多次使用的特徵,也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特徵。這樣,由經濟活動的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代價即環境降級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8. 我國2006年人均GDP是多少需要權威一點的數據
我國2006年人均GDP 16165 RMB
http://219.235.129.54/cx/table/table_sc.jsp?bh=0000000000007821&dzm=000000000
9. 到兩千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到多少美元
上世紀80年代中央提出,到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00~1000美元內的目標。容
2000年已經過去了。
200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萬億美元。按13億人口計算,人均GDP大約923美元。
10. 我國歷年每個月的人均GDP哪裡有
到國家統計局網站,裡面有個統計年鑒,你找找,可以找到的,這方面的資料我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