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據顯示印度製造正在世界蔓延,印度能快速提升國內GDP嗎
印度人口多,相信印度在重視製造業的發展之後會快速提升國內的GDP。
因為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始終呈上升趨勢,而且在過去的幾年裡,印度甚至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從今年開始,印度經濟似乎又出現了下滑的頹勢: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5.8%,首次低於6%,進入第二季度後這一增速更是低至5%,放緩勢頭不減。但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印度製造似乎正在全球范圍內開枝散葉。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印度去年的汽車產量為399萬輛,一度超越韓國和德國,而且諸如福特、豐田、本田、寶馬、賓士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也都紛紛落戶印度。
因此莫迪也認識到了這一短板,承諾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在GDP總量中的佔比,至少要達到25%的水平;此外,還要在2022年的時候為社會提供至少1億個製造業就業崗位,相信如果這些政策能夠最終落實,一定會極大的刺激印度製造業的發展。
印度一定會增長國內的GDP,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⑵ 1600年印度GDP佔全世界總量的22%,當今的莫迪能夠再創輝煌嗎
不可能。
印度人口負擔太大,人口負擔比中國還大,且沒有中國這樣的工業基礎和基礎設施。
中國有如此巨大的人口,想發展到發達國家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各方面不如中國,人口更加膨脹的印度更不可能了。
⑶ 如何看待印度GDP增長7.9%,領跑全球
最新數據表明,印度本財年第一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速加快到了7.9%,讓印度穩居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領跑地位。對這一現象,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解讀:
一是基數作用。gdp的增長,是與上年gdp基數成反比的。上年基數越小,增長率越高。印度目前的gdp總量基數還非常小。
其二,gdp的演算法調整。2015年年初,印度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計算GDP的基準年份從2005年後移至2012年,生產成本計價也改為市場計價。此舉令印度經濟數據大幅修正:2013-14年GDP增速從4.7%修正至6.9%,而上一年度的增速從4.5%上修至5.1%。
其三,不能低估這一數據將會給印度帶來的聲譽和對全球經濟吸引力。越來越大的宏觀經濟基礎、積極樂觀的商業預期,無疑會吸引國外投資,還會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
其四,增強國內對改革的信心,增加國內的穩定。莫迪政府的部長一致認為,印度經濟的驚人表現應當歸功於莫迪推行了關鍵的經濟改革,為印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五,質疑和爭議仍在。除了GDP以外,印度的其他經濟數據,包括銀行信用、商業信心指數等都缺乏上升勢頭。除此之外,印度的銀行壞賬率創下了15年以來的新高,產能利用率處於低位,私人投資相對疲軟。作為原油的進口大國,印度的經濟受益於過去幾年裡全球油價的下跌。但近期原油價格開始出現回升,重回50美元每桶的價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印度經濟降溫。
⑷ 印度的全年GDP是多少
1.2萬億美元多些
⑸ 印度2017年GDP超越法國了嗎
報道稱,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承認後,印度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越法國,升至第六大經濟體的成績再獲世界銀行認可。
世界銀行和IMF每年都會公布各國GDP等宏觀數據。11日,多家法國媒體注意到在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2017年GDP數據中,法國下滑一位,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第六大經濟體變為印度。
查詢世行網站發現印度2017年的GDP達2.597萬億美元,法國為2.582萬億美元。在印度之前,2017年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早在今年4月,IMF在其是媒體中指出,2017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6萬億美元。媒體當時稱,這一數字遠超過將大型經濟體與冒牌強國分開的2.5萬億美元分界線。
印度總理莫迪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
據悉,當時媒體分析認為,印度取得這一結果與英國脫歐、英鎊下跌等因素有關,也離不開印度在2015年採用新的GDP計算方式。
而在查詢世行網站後發現,2016年,英國的GDP為2.65萬億美元,法國為2.465萬億美元,印度只有2.274萬億美元。
不過即便如此,外媒都注意到了印度經濟的活力:得益於便宜的能源和本國經濟的數字革新,印度保持年均6-8%經濟增速,遠超英、法等國,印度的經濟總量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再超越一些經濟體。比如:英國2017年GDP為2.622萬億美元,僅比印度高出0.025萬億美元,差距已經非常小。
IMF此前已經預測,印度將於2019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屆時印度的經濟總量將超過3萬億美元。
報道稱,在12年前被中國超過後,法國現在又被印度超過。新德里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排位的上升並不讓人驚訝。這一現象是新興國家趕超的例證和自然走向。這樣的趨勢在加速,而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也意味著它是不可逆的。
此外,世界銀行數據還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在縮小。2017年美國以19.39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位列第一,中國為12.237萬億美元。而2016年,美中的GDP分別是18.57萬億和11.2萬億美元。
⑹ 印度經濟GDP增速超越中國是怎麼回
根據報道,印度在2016-2017財年第四季度即今年第一季度失去了增速最快經濟體的標簽,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僅為6.1%,同期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了6.9%。
中國GDP計算的是1至12月的數值,與印度財年劃分不同,因此無法對兩者進行准確比較。中國2016年經濟增長率為6.7%,按全年增長率來看,印度超過了中國。由於印度統計局這次將2014-2015財年的經濟增長率上調至7.5%,印度連續三年經濟增長率超過中國。
⑺ 中國gdp為什麼連續下滑 而印度還在快速增加
這樣的提法值得商榷。須知印度與我們的人口接近,主要是應該從經濟總量方面進行對比回。例如,中國的GDP是答11.3萬億美元,印度的GDP是2.4億美元,相差4倍多。
其次,我們的GDP年增長6.5%左右,也就是每年凈增加7340億美元,而印度即使增長8%,也不過增加1920億美元,比我們少三倍。既然人口差不多,又都地處亞洲,那我們每年增加的7340美元又怎麼能說我們連續下滑?印度十多億人口,凈增加只有1920億美元,如何證明他的經濟快速增加?
所以,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體會,有些沒有管理過宏觀經濟的人,片面從「增長率」一個簡單指標就全盤肯定或否定一國經濟的總體狀況,實在不客觀、不全面。
⑻ 印度gdp和中國gdp對比
印度和中國,總人來口相差不大,都身源處亞洲,但印度的經濟落後,比起同樣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總量GDP相差懸殊,經濟總量僅僅是我們的五分之一左右,我們是14.36萬億美元,印度才2.85萬億美元,完全沒有可比性。
⑼ 為什麼印度GDP的統計是從一年4月到下一年3月,而我們統計的是1月到下一年12月的GDP
印度的財政年度是從當年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
統計的時候自然從一年回4月到下一年3月,要不就亂答了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財政年度的時間都不一樣,GDP統計的時間也不一樣
財政年度又稱預算年度。國家預算的有效起止期限,通常為1年。世界上多數國家,包括中國、朝鮮、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德國、奧地利、法國等,財政年度均採用歷年制,即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有些國家的財政年度採取跨歷年制,如英國、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從當年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止;瑞典、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蘇丹等,從當年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止;美國、尼日、泰國從當年10月1日起至下年9月30日止。採取跨歷年制的預算,一般是以預算年度終止日所屬的年份作為該期間的預算年度。
⑽ 印度近年來GDP如何
2009年世界前18大經濟體最新GDP排名
國家 GDP 億美元
1、美國 United States 142587
2、日本 Japan 50730
3、中國 China 49093
4、德國 Germany 33576
5、法國 France 26798
6、英國 United Kingdom 20198
7、義大利 Italy 20900
8、巴西 Brazil 14820
9、西班牙 Spain 14661
10、加拿大 Canada 13190
11、印度 India 12430
12、俄羅斯 Russia 12282
13、澳大利亞 Australia 9200
14、墨西哥 Mexico 8663
15、韓國 Korea, South 8003
16、荷蘭 Netherlands 7942
17、土耳其 Turkey 5935
18、印尼 Indonesia 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