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和台灣那個土地面積大人口多
韓國的土地面積、人口、經濟總量都比台灣的要多要大。
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回島南部,總面答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GDP總計1.531萬億美元。
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大島,人口約2350萬,GDP總計39072億元人民幣。
(1)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台灣的發展
台灣被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等機構認定為發達經濟體,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按國際匯率計算,2014年台灣GDP5170.19億美元,為世界第25大經濟體,居中國省級行政區第6名;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名。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台灣GDP9770.88億美元,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名。 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五。 2013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882,居世界第21名,處於極高人類發展水平。
2.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麼聯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計算的全社會新創造的價值,從分配的角度來說,它包括國家收入(也就是各項稅收)、企業收入(也就是企業利潤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勞動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於人均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收入(包括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個構成要素。
舉例說明:
2014年,中國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瑪依、鄂爾多斯、阿拉善三個資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別為22萬元、20萬元、19萬元,大大高於深圳的15.5萬元。
其中,克拉瑪依產石油,鄂爾多斯產煤炭,阿拉善產煤炭。
克拉瑪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萬元,鄂爾多斯不到4萬元,阿拉善不到3萬元,均低於深圳。
一個地方的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查看等式發現,人均GDP和人均勞動者報酬,兩者並不具有一致性。因為還有「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三個變數。
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嚴重背離,說明經濟的循環效率低。
(2)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3. 關於英國的資料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七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3)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氣候特徵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4. 義大利,加拿大誰的GDP高,誰的人均GDP高
就GDP總量而言,義大利略勝一籌;就GDP人均而言,加拿大表現更佳。
GDP一般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United Nations)等機構公告內容作為參考。以上述機構資料,再分為GDP(nominal)和GDP(PPP)說明。
一、義大利GDP(nominal),依IMF(2017)/ World Bank(2016)/ United Nations(2016),四捨五入,分列如下:
總量分別為:19,379億/18,589億/18,589億美元。
人均分別為:31,984 /30,661/31,279美元。
二、義大利GDP(PPP),依IMF(2017概估)/ World Bank(2016)/CIA World Factbook(2017概估),四捨五入,分列如下:
總量分別為:23,109億/23,269億/23,070億美元。
人均分別為:37,970/38,161/38,000美元。
三、加拿大GDP(nominal),依IMF(2017)/ World Bank(2016)/ United Nations(2016),四捨五入,分列如下:
總量分別為:16,524億/15,298億/15,298億美元。
人均分別為:45,077/42,183/42,154美元。
四、加拿大GDP(PPP),依IMF(2017概估)/ World Bank(2016)/CIA World Factbook(2017概估),四捨五入,分列如下:
總量分別為:17,693億/16,254億/17,640億美元。
人均分別為:48,141/44,025/48,100美元。
資料來源:WIKI,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 per capita、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5. 美國有多少人口
約3.30億 (截至2019年1月)。美國是個多人種混合的國家,非拉美裔白人佔62.1%;拉丁裔佔17.4%,非洲裔美國人佔13.2%。
54.6%信仰新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猶太教,1.6%信仰東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蘭教,1.2%其他宗教,16.1%無宗教信仰(少部分人群屬於多宗教信仰被重復統計)。
根據2011年的美國總和生育率,每個女性約擁有1.89個兒童。與法國(2.02)、英國(1.97)等其他西方國家相比,美國生育率相對較低。
不過美國的人口增長率在工業化國家中名列前茅,這是因為移民人口的數量增長更為重要。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7月美國十二個月的人口增長率為0.75%,不過仍然低於世界年均增長率(1.09%)。
(5)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在歐裔美國人(White American)中,使用英語的英格蘭裔(9.2%)、愛爾蘭裔(11.9%)、蘇格蘭裔(1.9%)、威爾士裔(0.7%)和蘇格蘭和愛爾蘭混血裔(1.7%)加在一起佔全國人口的(25.4%),遠遠超過了第一大白人族群德國裔(16.5%)。
再加上先入為主的概念,早期移民多為英格蘭人,導致來自歐洲其他各國的白人移民也紛紛拋棄了原本自己民族的語言,轉而使用英語,所以美國第一大通用語為英語。
最大的少數族群是拉丁裔,約有5750萬人,佔17.4%,增長率2%,主要以墨西哥裔美國人為主,佔11.22%。
6. 2017年世界平均人均gdp多少
2017年尚未結束,可運用2016年數值了解概況。
2016年全世界GDP(nominal),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料,分別為752,780/755,435億美元。
2016年全世界人口,為7,466,964,280人。(2017年迄今日,約為757,596萬人)
因此,2016年世界平均人均,約為10,100美元。
但世界各國差異極大,如2016年人均最高的盧森堡,約為10萬3千美元。人均最低的蒲隆地共和國,人均約為300美元左右。
7. 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是哪個國家
美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據,201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最高的仍為頭號經濟強國美國,中國位居第二,日本排在第三。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7)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
2、人口數量: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
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4、文化教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
8. 2017年預測中國到2022年人均gdp世界排名會是多少
國家最新統計人均來源GDP是:7575美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4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億元人民幣。當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萬人。按照「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1美元兌6.1428元人民幣」的標准換算可知,2014年,中國人均GDP已上升至7575美元。
9. 世界四大超級城市都市是哪四大
四大超級城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紐約、日本東京
1、英國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2018年,倫敦在世界城市規模的排名中與紐約並列位居首位。 2018年10月,第十七屆「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發布,倫敦排名第三。 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9)2017人均gdp世界擴展閱讀:
世界城市的特徵:
1、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大,人均GDP程度高,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的後工業化經濟結構明顯,國際總部聚集度強。
2、具有巨大的國際高端資源流量與交易。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城市就是一個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形態的流動空間、流動過程。這種國際高端資源的流量與交易主要表現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科技創新能力,金融國際競爭力和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3、全球影響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的外在表現,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主導力量。世界城市的影響力既有文化和輿論的力量,也有組織和制度的力量。主要表現為城市綜合創新體系,國際交往能力,文化軟實力和全球化的治理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