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均gdp趕上美國需要100年
首先你來要知道壞就壞在這個人自均上了,美國才多少人口,中國多少人口,如果中國人口在三億左右,那麼人均GDP一定是超過美國的,以前看過這么一篇文章,說一個村子有100人,人均存款10萬元,結果是有一個千萬富翁,其它99人都是貧困戶。
⑵ 中國的人均GDP和美國一樣。
美國2000年的GDP大約是10萬億美元,中國是1萬億美元,過去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比美國高6個百內分點左右,但容是未來25年會降到5個百分點,2025年到2050年只比美國高4個百分點。以此推算大約到2050年,我國的GDP可以達到美國同期的9成,加上人民幣升值,應該可以達到甚至超過美國同期的水平。至於人均GDP就要再等50年,大約2100年可以達到美國的水平。
⑶ 美國人均GDP大約是中國的4,5倍這反映了什麼問題
這反映了一個國,整體的強大程度和科技發達程度。勞動生產率高了好多倍。這是我們的差距所在。
⑷ 中國的人均GDP,何時才能超過美國
中國的人均GDP,在2035年前後可能超過美國。
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達到了9732美元。一時間很多網友調侃「又被平均了」。實際上這些網友們都誤解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是GNI,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GN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即便達到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相差很大。比如,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高達6.26萬美元,能進入全球前十。德國的人均GDP也高達4.82萬美元,接近咱們目前水平的5倍。
⑸ 中國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哪個階段人均GDP接近70年代的美國
中國生活水平相當於美國什麼時候,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如果單單從生活水平上看,大致相當於美國的六十、七十年代比較合適: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生活用品過剩,房子和車子成為基本的追求;如果從中國經濟走勢上分析,大致相當於美國20世紀初、經濟危機之前的年代——也就是段子所言的20世紀10年代:發展處在高速狀態,但晃晃悠悠,經濟危機的火種此起彼伏,充滿隱患;但如果從人們的精神狀態來分析,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恐怕要落後美國百多年以上的:或許相當於美國19世紀中期水平,法治在建設,犯罪率居高不下,社會群情涌動,貧富差距大造成社會群體撕裂,彼此對立情緒嚴重(權貴與平民階層的嚴重對立)。
當然,僅僅這么硬性地進行數據的、現象的對比並沒有什麼說服力的,因為彼此的政治制度不同,其實還有個發展潛力的問題是不好對比的。比如,美國是憲政民主制度,當社會出現了問題,輿論能夠充分揭示出來,人們具有憲法賦予的表達和抗議的權利,並擁有選舉權等等方面的政治權利,可以對社會規則進行修正,這在中國,幾乎都是零,所以沒法對比的。這就好像拿著中東最富裕的國家對比美日歐一樣,只要不是傻子,誰都知道他們之間,誰才真正具有發展潛力和應對困境的能力的。美國在20世紀初曾發生過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狀告一名記者的誹謗事件,一名記者說他曾在巴拿馬運河建設中有貪腐嫌疑,引發老羅斯福的不滿,憤而狀告,但最後美國法院判決了總統敗訴——這種情況,能跟今天的中國對比么?別忘了,這可是段子所言的美國20世紀初的10年代!
即使如此,因為我們跟美國生存在共同的世界,不發生此類的對比,也是不可想像的,不管怎麼說,人們總是要拿著兩個大國進行對比的。可絕大部分人的對比,都是對比的社會現象以及生活水平,卻忘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政治制度根本性的差異。對比社會現象和生活水平,總會找到相似的歷史階段,這很容易理解;但社會總是發展的,發展還有個潛力的問題和發生危機的隱患問題。我們其實明白,找到一個社會產生危機的根源是相當重要的,於美國而言,他們的社會危機,多是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嚴重問題而引發,比如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投資泡沫引發的金融危機,等等。這是市場經濟社會經常遭遇到的,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日本,恐怕都無法避免,能做的,就是提前預警,靠政策、法律和國際市場合作給予及時調整。
但對我們而言,我們的社會危機根源,又是什麼呢?
很明顯的是,我們的社會危機,不會是美日歐那樣的市場危機——即使我們出現過那樣的危機,但並沒有形成他們的狀態,也沒有出現類似他們的解決過程。比如,90年代初,我們曾發生了出口下滑導致經濟疲軟的嚴重經濟問題,大批企業被迫關停,國人收入急劇下降,表面上看,是經濟層面的問題,其實誰都明白,那個危機的引發,正是政治問題導致的結果——認真地說,如果不發生那場政治問題,那次的經濟危機是不可能發生的。再比如,美國並沒有發生過權貴逃往國外的問題,你怎麼比較,恐怕也難比較這個權貴外逃問題的,因為美國就沒發生過此類社會問題的,而權貴外逃,就是典型的制度性問題,並非經濟運行本身的問題。
⑹ 統計,2019年中國人均GDP約為美國人均GDP的1/6,則1/6是比較相對指標嗎
相對指標 相對美國而言
⑺ 中國人均gdp相當於美國什麼時代的水平
不止算人均gdp,還要看物價水平,購買力,中國現在物價比以前高了很多,現在的水平相當於美國五六十年代
如果純粹算人均gdp,可能一二十年代都不到
⑻ 中國人均gdp和美國一樣的話地球吃得消嗎
目前中國GDP是世界第四,
目前中國GDP是世界第四,中國在2005GDP達2.2萬億美元以上,而2000年僅版僅1.08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權國GDP在五年的時間里就會翻一番,最近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中國名義GDP上升的幅度會更大,因此到2010年中國GDP至少可達4.5萬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日本水平,最早明年即2007年中國就會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三,德國2005年GDP2.78萬億美元,但德國經濟增長緩慢,幾乎陷於停頓,德國名義經濟的增長主要靠歐元對美元匯率的上升及通貨膨脹率上升所致,但中國2006年GDP將達2.65萬億美元左右(10.4個百分點的增長率+通貨膨脹率),2007年中國將超過3萬億美元,2008年隨著奧運會的召開,2010年上海市博會、廣州亞運會的召開,中國經濟勢必更為強勁,因此,中國2010年至少達到4.5萬億美元,2015年至少為7.5萬億美
⑼ 中國的人均GDP有沒達到美國的一半
什麼啊?達到美國一半?那美國才多少人,我們GDP不早超過它啦?
2011年人均GDP,美國48174美元,中國5184美元。
離一半差的遠呢,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還兩說呢。
⑽ 中國人均gdp可能超越美國嗎
只要美國國勢不會像中國清未或是蘇聯解體那樣遇到顛覆性危機,中國GDP總量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但在短期內基本上不大可能超越美國,更不用說人均GDP在可見的將來哪怕是小說也不會有人提出這種荒謬的說法,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約為19萬億美元,這個差距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04年,美國的GDP為122749億美元,而我們那時候僅為19553億美元,相差了差不多6倍。
美國2004年的GDP就相當於我國的2017年GDP,意味著我們綜合實力和美國的差距僅有13年嗎?
追逐美國這個說法其實並不科學。首先雖然如今我國的發展速度仍是當今世界屈指可數的,但這幾年發展速度已經漸漸平緩下來,沒有過去十年增長速度那麼迅猛。另外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准可不止看GDP,還有科技,教育等眾多指標。
但是單從GDP總量來講,按照目前中國與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中國在2025年之前超過美國還是很有很大可能的!
至於人均GDP,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8千多美元,連世界的平均水平1萬美元還達不到,中國人均GDP也想要超過美國的話,那差不多需要有80萬億美元總量,而現在全世界加起來還不到80萬億。
中國人均GDP總量想要短期內超越美國基本不太可能,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大,路總要一步一步走!在GDP總量還沒有超越美國之前,還要拿人均GDP出來說話,豈不是徒留他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