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中國統計年鑒上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上面的國民總產值除以總人數
❷ 怎麼找中國經濟統計年鑒,有各省GDP和人均GDP數據的
國家來統計自網上的數據查詢,http://219.235.129.58/welcome.do
❸ 知道了人均GDP,和人均GDP指數,怎麼求人均實際GDP 求高人指點
原理:現有國家統計制度中,人均GDP是人均名義GDP,人均GDP增長指數是人均實際GDP增長指數,所以使用基期人均GDP與隨後的人均GDP增長指數連乘即可
舉例:已知2000-2012年的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指數,計算以2000年價格為基期的2001-2012年人均實際GDP
2001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增長指數
2002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2年人均GDP增長指數
2003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2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3年人均GDP增長指數
2004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2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3年人均GDP增長指數×2004年人均GDP增長指數
……
注意:人均GDP增長指數是百分數,通常大於100%,一定不要誤用成增長率
對的,就是這個東西
請採納。
❹ 各省人均實際GDP是怎麼算得用年鑒里已經的數據。
1、CPI的統計范圍是居民生活消費中的八大類商品,而的統計范圍是全部產品和服務,所以不能使用CPI來計算人均實際GDP。
2、現有國家統計制度中,人均GDP是人均名義GDP,人均GDP指數是人均實際GDP增長指數,所以要計算各省人均實際GDP,使用基期人均GDP與隨後的人均GDP指數連乘即可。
舉例,已知2000-2012年的人均GDP和人均GDP指數,計算以2000年價格為基期的2001-2012年人均實際GDP,做法如下:
2001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指數
2002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指數×2002年人均GDP指數
2003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指數×2002年人均GDP指數×2003年人均GDP指數
2004年人均實際GDP=2000年人均GDP ×2001年人均GDP指數×2002年人均GDP指數×2003年人均GDP指數×2004年人均GDP指數
……
這種演算法是政府統計官方演算法,可以參見中國統計年鑒表2-1、2-3和2-4自行驗證,早期數據可能略有調整,2000年以來的數據確是如此。
注意:人均GDP增長指數是百分數,莫忘記百分號。
❺ 中國人均GDP
2012年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報告稱2011年中國人均GDP達5432美元。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世界各國家和地區人均GDP(據2012年4月最新數據) :中國人均GDP排名第89名,人均GDP為 5,414美元。
中國歷年GDP數據,GDP及人均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人口總數,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 (1952-2010):http://wenku..com/view/8ed95b886529647d272852d0.html。
人均國民總收入排名(括弧裡面的是當年統計的國家數,前面的是排名)
1978 1980 1990 2000 2008 2009 2010
175(188) 177(188) 178(200) 141(207) 127(210) 124(213) 120(215)
人均國民收入(GNI)單位:美元
1990 2000 2005 2008 2009 2010
330 930 1760 3050 3650 4260
人均GDP 單位美元
2010 2009
7536 6838
——參考:國際統計年鑒。
❻ 到底什麼叫人均GDP,這個統計有何意義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❼ GDP平減指數可以在統計年鑒裡面查到嗎
GDP可以分為現價GDP與不變價GDP,真實GDP等於現價GDP除以GDP平減指數,然而在統計年鑒中,並沒有直接給出內GDP平減指數以及容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對GDP平減指數的計算方法作以簡要介紹:GDP平減指數等於現價GDP除以不變價GDP,若1978年的指數為100,1979年的GDP指數為107.6,是指與1978年相比,按可比價計算,GDP增加了7.6%,1978年的GDP為3624.1,則按不變價計算,1979年的GDP等於3624.1乘以107.6等於3899.53,則1979年的平減指數為現價(1979)4038.2/3899.53=103.56,
❽ 如何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各行業的gdp
主營業務收入(1/產品銷售率-1)=未銷產品價值
利潤總額*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工業成本費用
利潤總額-工業成本費用=收入總額
GDP=收入總額+未銷產品價值=利潤總額(1-工業成本費用率)+主營業務收入(1/產品銷售率-1)
❾ 不同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對歷年的GDP數據有差別,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GDP核算數據有一個不斷向客觀性、准確性調整的過程,因此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GDP數據往往並不一致。
另外建立了GDP定期修正調整機制,每隔數年對GDP數據及其增長率進行,因此, 不同時期引用的數據不同,導致同一年度GDP數據及其增長率的差異。
❿ 在中國統計年鑒里找不到人均GDP這個指標。求它的具體位置
年鑒里既有GDP總量,也有總人口,自己算就得了。
這個數據一般不會出現在正式的統計公報中,不過在各種統計報告中會出現,比如什麼十二五規劃,總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