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是不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最窮的省份
中國東部的沿海省份,去除港、澳、台地區,還有: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廣西省(似乎應該算西部了,暫且去除不算)。
要說上述哪個省是最窮,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個地方的窮富,可以有多個指標,例如: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收入……等等。
如果從省級行政區劃的GDP總量來看,河北省不是最窮的。
例如:以2007年為例:
遼寧省GDP總量是10418億元;
河北省GDP總量是13387億元;
天津市GDP總量是5014億元。
山東省GDP總量是25326億元;
江蘇省GDP總量是24738億元;
上海市GDP總量是11658億元;
浙江省GDP總量是17633億元;
福建省GDP總量是8440億元;
廣東省GDP總量是29863億元;
海南省GDP總量是1121億元。
顯然,河北省的GDP總量不是最少的,不僅高於福建和海南,甚至高於經濟發達的上海,最窮的三個省份是海南省、天津市、福建省!
但是從人均GDP來看,同樣是上述省級行政區劃,數據為:
遼寧省人均GDP是24645元;
河北省人均GDP是19363元;
天津市人均GDP是47972元;
山東省人均GDP是27148元;
江蘇省人均GDP是32985元;
上海市人均GDP是65473元;
浙江省人均GDP是35730元;
福建省人均GDP是23663元;
廣東省人均GDP是32142元;
海南省人均GDP是13361元。
最窮的也不是河北省,而是海南省。當然除了海南省,最窮的就是河北省了。
以2008年數據為例:
遼寧省GDP總量是13461億元,人均GDP是24945元;
河北省GDP總量是16188億元,人均GDP是19588元;
天津市GDP總量是6354億元,人均GDP是53175元;
山東省GDP總量是31072億元,人均GDP是33083元;
江蘇省GDP總量是30024億元,人均GDP是33089元;
上海市GDP總量是13698億元,人均GDP是73124元;
浙江省GDP總量是21486億元,人均GDP是42214元;
福建省GDP總量是10863億元,人均GDP是30255元;
廣東省GDP總量是35696億元,人均GDP是37588元;
海南省GDP總量是1459億元,人均GDP是13361元。
顯然從GDP總量來看,最窮的是海南省和天津市;從人均GDP來看,最窮的是海南和河北。
2. 2011年東部地區的人均GDP是多少
省市 GDP(億元) 常住人口(萬)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天津 11190.99 1294 86496 13392
上海 19195.69 2302 82560 12784
北京 16000.4 1961 80394 12447
江蘇 48000 7866 61022 9448
浙江 31800 5443 58791 9115
內蒙古 14000 2471 56666 8773
廣東 52673.59 10430 50500 7819
遼寧 22025.9 4375 50349 7795
福建 17500 3689 47433 7344
山東 45000 9579 46976 7273
吉林 10400 2746 37870 5863
全國 471564 133972 35198.57 5449.71
重慶 10011.13 2885 34705 5373
湖北 19594.19 5724 34233 5300
河北 24228.2 7185 33719 5221
陝西 12391.3 3733 33197 5140
寧夏 2060 630 32692 5062
黑龍江 12503.8 3831 32637 5053
山西 11000 3571 30802 4769
新疆 6600 2181 30257 4685
湖南 19635.19 6568 29893 4628
青海 1622 563 28827 4463
河南 27000 9402 28716 4446
海南 2515.29 867 29012 4429
江西 11583 4457 25988 4226
四川 21026.7 8042 26147 4048
廣西 11714 4603 25449 3945
安徽 15110.3 5950 25395 3932
西藏 605 300 20152 3120
甘肅 5020 2558 19628 3009
雲南 8750.95 4597 19038 2952
貴州 5600 3475 16117 2495贊同1| 評論
3. 河北省是不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最窮的省份
中國東部的沿海省份,去除港、澳、台地區,還有: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廣西省(似乎應該算西部了,暫且去除不算)。
要說上述哪個省是最窮,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個地方的窮富,可以有多個指標,例如: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收入……等等。
如果從省級行政區劃的GDP總量來看,河北省不是最窮的。
例如:以2007年為例:
遼寧省GDP總量是10418億元;
河北省GDP總量是13387億元;
天津市GDP總量是5014億元。
山東省GDP總量是25326億元;
江蘇省GDP總量是24738億元;
上海市GDP總量是11658億元;
浙江省GDP總量是17633億元;
福建省GDP總量是8440億元;
廣東省GDP總量是29863億元;
海南省GDP總量是1121億元。
顯然,河北省的GDP總量不是最少的,不僅高於福建和海南,甚至高於經濟發達的上海,最窮的三個省份是海南省、天津市、福建省!
但是從人均GDP來看,同樣是上述省級行政區劃,數據為:
遼寧省人均GDP是24645元;
河北省人均GDP是19363元;
天津市人均GDP是47972元;
山東省人均GDP是27148元;
江蘇省人均GDP是32985元;
上海市人均GDP是65473元;
浙江省人均GDP是35730元;
福建省人均GDP是23663元;
廣東省人均GDP是32142元;
海南省人均GDP是13361元。
最窮的也不是河北省,而是海南省。當然除了海南省,最窮的就是河北省了。
以2008年數據為例:
遼寧省GDP總量是13461億元,人均GDP是24945元;
河北省GDP總量是16188億元,人均GDP是19588元;
天津市GDP總量是6354億元,人均GDP是53175元;
山東省GDP總量是31072億元,人均GDP是33083元;
江蘇省GDP總量是30024億元,人均GDP是33089元;
上海市GDP總量是13698億元,人均GDP是73124元;
浙江省GDP總量是21486億元,人均GDP是42214元;
福建省GDP總量是10863億元,人均GDP是30255元;
廣東省GDP總量是35696億元,人均GDP是37588元;
海南省GDP總量是1459億元,人均GDP是13361元。
顯然從GDP總量來看,最窮的是海南省和天津市;從人均GDP來看,最窮的是海南和河北。
4. 中國東部人均Gdp。和中部GDP西部gdp相差多少。
貧富差距很大啊! 根據《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結果,2008年有12個省市區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個直轄市人均GDP超過5萬元,其中上海72,536元,北京63,029元,天津55,473元,依次列第1至3位。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內蒙、遼寧6省市區人均GDP超過3萬元,其中浙江42,214元,江蘇39,112元,廣東37,588元,山東33,083元,依次列第4至7位。除貴州人均GDP低於1萬元以外,其餘21省區人均GDP超過1萬元。 ——2008年人均GD按美元折算: 2008年31個省市區人均GDP均超過1千美元。 1、人均GDP超過5千美元6省級行政區:上海過1萬美元,北京過9千美元,天津過7千美元,浙江過6千美元,江蘇、廣東2省過5千美元。 2、人均GDP超過4千美元4省級行政區:山東、內蒙古、遼寧、福建。 3、人均GDP超過3千美元3省級行政區:吉林、河北、黑龍江。 4、人均GDP超過2千美元14省級行政區:山西、新疆、河南、湖北、陝西、江西、重慶、寧夏、湖南、青海、海南、四川、廣西、安徽。 5、人均GDP2千美元以下4省級行政區:西藏、雲南、甘肅、貴州。
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具體如下:
1、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2、思想方面: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
3、經濟增長方面:
我國經濟不僅實現了長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實現了平穩增長。這里所說的經濟平穩增長,主要就是指經濟周期實現了由建國以來多次發生的超強波周期(波谷年與波峰年經濟增速落差在20個百分點以上)、強波周期(落差在10個百分點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上)到輕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下)的轉變。
4、政治方面:
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日益完善,一國兩制制度解決了香港、澳門的回歸和平穩過渡。
5、教育方面: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後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中國教育不斷的進行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面穩步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當下的大勢所趨。
6、科技方面:
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
(5)2015中國東部人均gdp擴展閱讀
關於改革開放的三個重大轉折:
1、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2、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3、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
(參考資料:網路:改革開放)
6. 我國西部地區在歷史上佔全國的經濟比重最高曾達到多少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得到了優先發展,在即將來臨的新世紀,發展中西部
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現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各自具有的優勢、劣勢、差距何在
與幾何?應該有一個系統的數量界定。為了給發展起步一個清楚的基點和科學的依據,我
們依據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等有關數據資料,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類統計分析
,包括幾個大類、若干方面、幾十個觀察點。在此提供給專家學者、決策者、經營者、
實際工作者參考。
比較分析之一:人口、面積、自然資源
一、人口與面積
1.人口密度:我國總人口為124810萬人,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全國平均人口
密度為130人/平方公里。東部為389人/平方公里,中部為168人/平方公里,西部為5
3人/平方公里。可見東部人煙稠密,西部地廣人稀,中部接近於全國的人口密度。東部
的人口密度約為西部的7.34倍,中部的人口密度約為西部的3.17倍。
2.各地區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東部為11.98,中部為31.77,西部為56.2
5。可見,東部地域相對狹小,只佔國土面積的12%;中部適中,約占國土面積的1/3;
西部地域寬廣,約占國土面積的一半還多。
3.少數民族人口占民族自治地方總人口的比重(%):全國1998年少數民族人口為
7577.45萬,占民族自治地方總人口16607.91萬的45.63%。其中:東部地區5個省
區為 0。29—49.97%;中部地區6個省區為20.56—70.56%;西部地區9個省區為3
4.63—96.99%。
4.全國大中小城市地區結構與規模:1998年我國大中小城市668個,人口向城市聚
集趨勢迅速,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國2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多半在東部,中小城市多半
在中部,而西部的中小城市僅佔全國的1/4左右。詳見下表:
5.全國鄉村人口和鄉鎮地區結構:1998年我國鄉村人口為91960.1萬人,占總人口
的 73.7%,地區分布,東部佔有1/3,中部佔四成,而西部只佔有1/4左右。但是
,西部鄉村人口占其本地區總人口的78%,說明其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水平不及東
部與中部。農村基礎組織鄉鎮為45462個,其中:鎮為19060個,占鄉鎮總數的42%,而
且,鎮的40%分布在東部,東部的鎮數占本地區鄉鎮總數的近60%,中部占近40%,西
部只佔30%強。
二、自然資源
6.大陸架和島嶼海岸線:全國共有大陸架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
里,還有島嶼5400個(計為3.87萬平方公里),還有大陸架漁場面積28萬千公頃,除屬於
中部的河北省有500公裏海岸線外,絕大部分為東部所有。可見海洋在東部地區發展牛的
地位,地少人多,科技發達的東部地區應繼續向海洋進軍,開展近海養殖、大陸架石油
開采、遠洋近海捕撈等,以改變地少人多的劣勢。
7.海域面積(平方公里):全國海域面積達473萬,唯東部獨有,多分布在東部各沿
海省市:渤海7.7萬,黃海38萬,東海77萬,南海350萬。以上兩項的面積大大補償了東
部地區地少人多的劣勢,大於本土四倍多的廣闊海域和豐富的海洋動植物、礦物資源增
加了東部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8.宜農宜林及可利用草地的資源:全國宜農荒地為3535萬公頃,宜林山地和荒地為
6303萬公頃,可利用草地為31333萬公頃,多分布在中西部。這些資源如果充分利用,可
為貧困的西部帶來生機和活力。
9.林木資源:全國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17.85億立方米,森林總蓄積量為101.37億
立方米,也多分布在東北、西南的中西部地區。我們對於這些寶貴的資源如果加以養護
,防止濫砍濫伐,它們將會源源不斷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優質的建築材料和生
活資料,並能改善生態環境,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10.水利資源:我國大陸地表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可供開發水資源蘊藏量
為 3.79億千瓦,內陸水域可養殖面積為1747萬公頃。水利資源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尤其可供開發的水利資源均在大江大河上游的中西部地區。
11.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全國煤為10070.7億噸,鐵礦石458.9億噸,磷礦石為
132.7億噸,鉀鹽為4.6億噸,鹽為4048.2億噸,還有天然氣、石油等能源資源。除了
鹽以外,也是大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就在於是我國礦產資源的寶庫
。
12.邊境線:西部邊境線長達幾萬公里,與東北亞、中亞、西亞、東南亞十幾個國
家接壤,邊境貿易口岸多、聯系廣,歷史上有「絲綢之路」,有利於對外開放。尤其是
中西部擁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眾多,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比較分析之二:經濟結構與收入分配
三、經濟實力
13.GDP總量:1998年全國為79395.7億元,其中:東部佔53%,中部佔33%,西部
只佔14%。
14.GDP人均量:1998年全國平均6392元,東部為9364元,中部為5139元,西部為3
838元。東部是中部的1.82倍,是西部的2.44倍,西部僅為全國平均量的60%左右,中
部也僅為80%左右。
15.第一、二、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1998年全國第一、二、三產業在GDP構
成中比重分別為18.4、48.7和32.9。
16.第一、二、三產業地區分布(%):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第三產業所佔比
重越來越大,我國東部第三產業比重超過中西部10—20個百分點,大有占據國民經濟半
邊江山之勢。詳見下表:
四、投資與消費
17.1998年GDP中資本形成投資率(%)和最終消費率(%):1998年全國投資率為38,
而消費率為58,凈出口為4。GDP中形成投資率的比重,中西部超過東部8—10個百分點,
最終消費率的比重,倒過來是東部超過中西部,西部則以凈出口負值為維持其最終消費
率62%的水平。詳見下表:
18.居民消費人均量(元):1998年我國人均居民消費為2972元,相當於GDP的46.5
%,其中農村為1859元,城鎮則為6182元。東部人均居民消費為4160元,佔GDP的44%,
上海人均消費高達萬元以上,中部人均居民消費為2472元,佔GDP的48%,最低的是山西
農村只有1120元,西部人均居民消費為1958元,佔GDP的51%,最低的甘肅農村人均消費
只有962元。
19.1998年各地區農村、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收入懸殊,少者不足千元,多者近
萬元,東、中、西部有相當差距,並且,農村與城鎮的差距更大。詳見下表:
五、從業人員結構
20.1998年在總人口中有從業人員69957萬人,我國從業人員比重最高的是東部達到
68%,而中西部僅為總人口的一半左右,而從業於第一產業的東部為最少,西部高
達65%,從事第三產業的以東部為最多,佔29%左右。但是,這個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
,還是較低的,從未來發展觀察,必將是第一、二產業縮小,第三產業擴大的趨勢。
21.從業人員在城鎮與鄉村的比重:1998年全國從業人員中城鎮與鄉村的比重是30
:70,其中,東部地區的比重為38:62;中部地區為26:74;西部地區為20:80。
22.從業人員對老年與少兒的負擔系數:1998年全國15—64歲人口對少兒負擔系數
為 35.61%,對老年負擔系數為10.89%,合計總負擔系數為46.5%。其中:東部
地區15—64歲人口對少兒負擔系數為35%,對老年負擔系數為12%;合計負擔系數為47
%。中部地區負擔系數分別為35%、9.8%和44.8%。西部地區負擔系數分別為37.5
%、10.5%和48%。
23.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1998年全國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教育程
度占 3.5%(男性佔4.1%,女性佔2.7%),我國從業人員接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程
度的比重的多少,是關系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大事,也是科教興國的基礎,從地區分析,
東部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應該指出:經濟發展較快的福建等東南省區高級人才比重
是偏低的,而西部的新疆比重位居前列,並且,女性從業人員的文化教育程度不亞於男
性,這是新疆的特殊之處。
六、職工人數與工資
24.職工人數按經濟類型分布構成:全國職工總數為12336.6萬人,其中:東、中
、西部分別佔42%、39%和19%。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單位佔72%,城鎮集體單位佔15
%,其它單位佔13%。各個地區職工人數佔全國職工人數的比重詳見下表:
25.職工人均年工資金額(元):全國1998年職工人均年工資金額為7479,其中:國有
、城鎮集體和其它單位分別為7668、5331和8792;職工人均工資東部高於西部,西部高
於中部;基本上是其它單位高於國有單位,國有單位高於城鎮集體單位。詳見下表:
比較分析之三:財政收支與固定資產和更新改造投資
七、財政收支
26.地方財政收入規模與結構:1998年財政收入為9875.95億元,占當年GDP的12.
4%,而地方財政收人為4983.95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50.46%,從東、中、西部各
佔比重(%)分析,分別為58.29和12。關於地方財政收入九項來源的結構,詳見下表:
27.地方財政支出覿模與結構:1998年全國財政支出為10798.18億元,占當年GDP
的13.6%;其中地方財政支出為7672.58億元,佔全國財政支出的71.05%,從東、中
、西部分析,各佔比重(%)分別為49.31和20。關於地方財政支出的結構組合,詳見下
表:
28.實行財政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按照我國實行的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全國
各地區人均公共服務水平應該大體上是相同的原則,我國從1994年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
革以後,實施分級預算分稅制度。中央財政加大了對地方財政尤其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
付力度。但是,目前東、中、西部地區在財政人均公共服務水平上仍存在著較大差距,
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還有較大活動空間,需要今後加深改革與操作。詳見
下表:
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
29.固定資產投資的地區分布和經濟類型構成:199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28406
.17億元,占當年GDP的36%。從地區來分析,東部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佔一半以上的
比重,中西部合起來只佔四成多點。從經濟類型比較,國有經濟西部佔到2/3以上,中
部下降10個百分點,東部更低於西部20個百分點。相對來說,非國有經濟的比重西部明
顯處於劣勢地位。
30.基本建設投資資金來源及項目隸屬關系:1998年我國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為1191
6.42億元,按地區分析;這項投資東部佔50%以上,中西部只佔四成左右;投資資金來
源,自籌佔40%,貸款佔25%,利用外資佔10%,國家預算內不足10%。因此,項目地
方佔大頭,中央佔小頭。不分地區項目則是90%以上隸屬中央。詳見下表:
31.更新改造投資資金來源與項目隸屬關系比重:1998年全國更新改造資金為4516
.75億元,從地區性分析,東部佔1/2以上,中部佔1/3左右,西部只佔17%;資金來
源於自籌佔2/3以上,貸款佔1/5左右,外資和其他投資共佔10%,國家預算內只有1%
強點。中央地方項目基本上是四、六開,西部則是對半開。詳見下表:
九、房地產開發經營
32.房屋竣工面積和價值:1998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17566.6萬平方米,竣工房屋
價值為21391927萬元,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大部分集中在東部,中西部只佔1/3強,而且
,房屋峻工價值全國只有每平方米1218元,東部高200元,中西部少200元左右。這一數
據比目前樓房被炒得大幾千元一平方米,實在費解。詳見下表:
33.房地產經營:1998年全國房地產經營總收入為30583079萬元,我國房地產總收
入達3000多億元,構成我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基礎產業。但是,
總收入的80%集中在東部,中西部只佔20%,在房地產總收人中商品房屋銷售收入佔80
%以上,國家稅金佔4.5%,比較起來是不高的,全國房地產經營利潤僅佔3.2%,但
是,中西部地區全是虧損,只有東部取得盈利。詳見下表:
比較分析之四:產業布局與產業結構和經濟效益
十、工業產業
34.全社會工業企業戶數與總產值地區結構(%);1998年我國全社會共有工業企業
7974565戶,其中:東、中、西部分別佔39、45和16,總產值(當年價格,下同)為11904
8.15億元,其中:東、中和西部各佔61、30和9。
35.國有與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類型結構:1998年我國國有與國有控股工
業企業加上集體企業的戶數佔68%,總產值佔67%,也就是說公有工業經濟佔了主體地
位,從地區分析,我國的非國有和非公有工業經濟在東部佔全國的70%、80%、90%以
上,在西部只佔20%或10%以下。因此,東部在吸引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辦企業,發展
經濟,參與國際大市場等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詳見下表:
36.我國各地區輕、重工業的比例:1998年東部的輕、重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均佔60
--70%的高水平,中部只佔30%左右,而西部僅有10%左右。
36-A.各地區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
(1)我國1998年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為7.12%,按地區分析,西部(雲南除外)低於中
部,中部低於東部,相差1—3個百分點左右。詳見下表:
(2)我國1998年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3.74%,按地區分析,東部低於中西部(雲南除
外),相差10個百分點左右。詳見下表:
(3)我國1998年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2.35%,各地區成本費用利潤率普遍偏低,
比我國銀行當年一年期存款利率4.77—5.22%和貸款利率6.93—7.29%都低許多。
從地區分析,全國有10個省區為負利潤率運行,其中:中西部有6個省區。全國除雲南省
工業利潤率高於同期銀行存貸款一年期利率外,其它多不及。相對來說,工業企業利潤
率仍然是東部高於中西部。
(4)我國1998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52%,全國以上海為最多,東部高於中西部,
但是,除了西藏外差距並不算太大。詳見下表:
(5)我國工業企業1998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年)為31346.86元,全國以上海
為最高,江西為最低,總的說還是東部高於中西部。詳見下表:
36—B.各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
(1)1998年國有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為6.51%,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總資產貢
獻率低於規模以上的全部國有和非國有工業企業。各地區情況,詳見下表:
(2)1998年國有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4.26%,負債率以上海和西藏為最低,其他省區
均在60—70%左右。詳見下表:
(3)我國國有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61%,利潤率偏低,比其他經濟類型也
低。詳見下表:
(4)國有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1%,按地區分析,東部最高,上海為全國第一
,中西部略差一些,詳見下表:
(5)國有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年)為29053.87元,全國以天津為最低
,只有2582.54元,以上海、雲南為最高,達到6萬多元,按地區分析,也是東部高於中
西部。詳見下表:
作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王石生 余天心 來源:《城市經濟、區域經濟》
7. 中國十大窮省排名是怎樣的
中國十大窮省排名: 江西省、安徽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山西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黑龍江省、雲南省、甘肅省。
3、西藏
地理環境太惡劣了,同時環境不行,人口又超級少,是整體人均都不行。 國家每年還是很重視,投了不少錢,但GDP還是偏低,可能和與世無爭的宗教信仰也有關吧,雖然人均GDP不行,但估計幸福指數還是很高的。未來還是需要國家大力扶持的。
8. 求1978-2006年中國東部和西部的gdp和東部和西部人均gdp
這個數據可能不好找到結果,1978年中國人還沒好好研究GDP吧,最好是去國家圖書館找找沒有經濟研究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