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中國人均gdp超8800美元了嗎
據報道,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中包括了2017年GDP、CPI、房價、投資、進出口、金融等重磅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GDP超8800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首次回升,2018年,我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② 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了嗎
2017年全年人均來國內生產總值為自59660元,以2017年美元平均匯率6.7518美元計價來計算,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8美元,已經超過了8800美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國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2)1978年中國人均gdp美元收入擴展閱讀:
經初步核算,在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③ 2000年,美國人均GDP為35387美元,而斯里蘭卡的人均GDP為3527美元。假設美國的人均收入以每年1.9%的
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數據,中國人均GDP為7593.9美元,排世界第73位;
人均純收入3677.86美元,人均純收入112位;
人均國民總收入7,380美元,排名第60位。
1、人均GDP圖表(部分)
補充:
人均 GDP 是國內生產總值除以年中人口數。GDP是一個經濟體內所有居民生產者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加上產品稅並減去不包括在產品價值中的補貼
④ 中國的人均GDP,何時才能超過美國
中國的人均GDP,在2035年前後可能超過美國。
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達到了9732美元。一時間很多網友調侃「又被平均了」。實際上這些網友們都誤解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是GNI,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GN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即便達到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相差很大。比如,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高達6.26萬美元,能進入全球前十。德國的人均GDP也高達4.82萬美元,接近咱們目前水平的5倍。
⑤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作用: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
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
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⑥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為多少
70892元人民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按照聯合國目前的劃分標准,中國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只是中國人均GDP離世界平均水平更近了。1980年,我國人均GDP約300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2.3%;2019年,按照現價美元估算,我國人均GDP大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90%。
(6)1978年中國人均gdp美元收入擴展閱讀:
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二、分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
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
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參考資料資源:
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國內生產總值)
網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⑦ 78年的時候,美國人均GDP就已經1萬美元,而且還是78年的1萬美元,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人均才接近
中國沒有美國的貿易出口,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中國人應該感謝美國人才對,
⑧ 中國從1990年到2019年人均GDP為多少
2018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也達到約1萬美元。中國又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近了一步。
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准,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間為中低等收入國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高等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9780美元左右,已處於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9777美元,從2001年的1000美元到2019年的近10000美元,這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縮影,顯示出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⑨ 中國人均GDP即將到一萬美元 未來的賺錢機會在哪
問個問題,您覺得中國人均GDP什麼時候到一萬美元呢?
一萬美元感覺很多的樣子,小時候看電視,覺得一沓沓綠油油的100美元很值錢,那時候美元還被譽為「美金」,我國要人均GDP到一萬美元,看似要很久。
然鵝,2017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827122億元,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離一萬美元,還差一點是不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定的GDP增長目標是6.5%,那麼就是880885億人民幣,人均GDP就大約在63373元左右,按照今天的匯率計算,大概,相當於100826美元了。
也就是今年,2018年,如果增長目標達成,匯率保持不變的話,我國人均GDP就到一萬美元了。
是的,您沒看錯,就是今年。
01
看看你家鄉相當於世界什麼水平?
很多貓友可能要說了:「對不起,我拖後腿了。」
這也是每次討論到我國的經濟時,很多人常用的口頭禪,彌漫著一種悲觀、焦慮的情緒。即使經濟連年增長,悲觀、焦慮情緒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在網路上繼續蔓延。這種情緒,有時候激勵我們好好掙錢,有時候反而影響到我們看清局勢。
我們先放下情緒,用數據說話,看看人均GDP一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首先,貓哥要說,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人均收入也不等於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三者呈依次遞減的趨勢。所以,人均GDP是高於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但它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它代表的是一個地區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而不是到手的收入。收入增長的基礎還是經濟發展,人均創造財富能力到了一萬美元,未來收入才有到一萬美元的機會。
再說,一萬美元也就63373元,平均月入5281.08元就達到。
可能有人要說了,月薪5000多也挺難達到啊。其實,這取決於你生在哪,如果是生活下以下省市,人均GDP早就超過一萬美元了:
並且,很多省會城市的人均GDP也早已經超過了一萬美元,比如:長沙、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正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各省的人均GDP也是不平衡的,差距很大。香港、澳門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北京、上海、天津也是高收入國家水平,但也還有甘肅、貴州、雲南等人均GDP低於5000美元的。
02
同等人均GDP,在中國生活得更好
人均GDP一萬美元相當於美國1978年的水平,相當於現在世界平均水平。現在中等發達國家的標准提高到了2.5萬美元,高收入國家更是提高到了4萬美元左右,可以說,即使人均GDP人均一萬美元,我國也僅僅是「及格」而已,離「良」還很遠,更不用說「優」。
但,中國各省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應該是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要高的。
為什麼?
因為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我們就以家電為例,2016年我國電冰箱出貨量9238.3萬台,同比增長4.6%,空調出貨量16049.3萬台,同比增長4.5%,洗衣機出貨量7620.9萬台,同比增長4.9%。2016年,我國空調、空調壓縮機、微波爐產量分別佔全球80%以上,冰箱、冷櫃、洗衣機產量分別佔全球50%以上,冰箱壓縮機產量比重超60%。我國還是手機生產大國,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14億7060萬部,其中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三星、蘋果的手機也基本是在華生產。
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就有了價格優勢。當然也有人會抬杠說蘋果手機在大陸比在美國賣得貴。這就是我國人民凡事要跟美國比的習慣,可事實上,我國銷售的家電、電子產品,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都要低。
比如人均GDP8840美元的巴西,在中國幾千元就能買到的4K電視,在里約熱內盧要賣到了合人民幣1.6萬元;在中國只要一塊錢的打火機,在這則要5.5雷亞爾,約合11元人民幣。人均GDP跟浙江差不多的阿根廷更是,本來巴西的物價已經夠貴了,阿根廷的洗衣機價格竟是巴西的1.23倍。
人均GDP早就被甩在身後的印度,同配置的手機在印度的價格幾乎是中國手機的1.5倍。更不用說表面上人均GDP跟我國一些省份差不多的非洲國家,向這些國家出口手機,曾經是一門利潤豐厚的大生意。
強大工業的好處是,我國城鄉基本普及了家電、手機,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程度大大超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有到好的過程還很漫長,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但不應該妄自菲薄,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廣大人民還是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的。2017年全國汽車銷量2887.9萬輛,已經是世界第一。
當然,還有一項最高,只是這個最高有點讓人不安,那就是房價,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說的:「現在我們成了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高的國家,最高的,不是之一。不僅是北、上、廣、深高,其它地方也很高。」
這恐怕是大家悲觀、焦慮的原因——一萬美元又怎樣,還不是買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一萬美元也就地段不怎麼樣的小區一平米的價格而已。
⑩ 中國人均GDP何時超過一萬美元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津滬等六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率先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階段」。但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僅40%,遠低於55%的平均水平。六省市進入「一萬美元俱樂部」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以時間節點來算,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大關的省份。2008年,上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3698.15億元,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達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北京市統計局2010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北京GDP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同時,全市人均GDP達到68788元(按年均匯率摺合10070美元),突破一萬美元大關。2010年天津人均GDP達到70402元,首度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進入一萬美元大關的時間節點落後於上海和北京,但隨著近年來天津一系列大項目的落地和顯效,天津人均GDP「後來居上」,超越北京和上海,目前以15383美元位居各省份之首。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也加入「一萬美元俱樂部」。至此,江浙滬人均GDP皆突破一萬美元,長三角集體進入到「發達狀態」。盡管2013年的整體數據尚未出爐,但人均GDP「一萬美元俱樂部」將很可能進一步擴大。遼寧2012年人均GDP達9352美元,2013年預計可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廣東、福建也正在逼近這個大關。預計到2014年,廣東、福建和山東人均GDP將突破一萬美元。也就是說屆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將集體進入「發達狀態」。居民收入仍「不發達」據第一財經日報,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稱,中國多省份突破一萬美元大關,一方面得益於這些年經濟增長較快,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對內卻不斷貶值。當一些發達國家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後,產業結構會比較合理、社會民生等問題都解決得比較好。但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到現在變化都不大,居民實際收入仍很低,離發達狀態尚遠。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韓兆洲表示,以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都達到了55%,但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像廣東2010年只有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