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世界gdp實際購買力排名

世界gdp實際購買力排名

發布時間:2020-12-14 21:35:34

A. 中國人均GDP按實際購買力排名世界第幾

根據統計標准不同,IMF,World Bank,CIA給出結果也不同。IMF認為是93,WB認為是92,CIA認為是97。總之,就在90名-100名之間。

人均GDP雖然能衡量一國人均財富,但並不真正有很大意義。極端的說,打仗可不看人均GDP怎麼樣,是看絕對的實力。

B. 在經濟學上,人均GDP和購買力哪個更重要(中國購買力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100)

這兩個概念是兩碼事,根本沒有可比性。不知道你說更重要指的是哪方面,如果你是說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發展水平)來講的話,人均GDP更能衡量。而購買力更多衡量一個國家未來的增長狀況。

C. 中國GDP以國際匯率來算跟以購買力來算相差真大

因為人均GDP我們比日本的差很多啊 但是匯率要比他們高 所以比他們有購買力 在經歷了09年的負通脹後,2010年通脹將趨於嚴重,但在國際存在大量富餘產能的情況下全球價格上漲壓力有可能受到抑制,《季報》認為,以大規模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方案是去年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但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凸顯,而居民消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GDP的國際比較方法比較各國的GDP,其目的無非是了解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與國民經濟規模相對應的國民生活水平。當討論各國國民的生活水平時,常常採用人均GDP。自1995 年起,世界銀行的發展年報上同時公布兩套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一套按照匯率計算,另一套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2年,按照匯率法計算,中國在世界上排名第六;而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則排名第二。在這兩套排名中,美國均名列第一,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相隨其後,惟獨中國的排名前後差別很大。[1] 為什麼世界銀行要公布兩組不同的數據?究竟應當相信哪一組呢?各國統計GDP時只能用本國貨幣為計量單位;而作國際比較時,則必須把按各國貨幣計量的 GDP數據折算為同一單位。按照國際慣例,各國都把本國的GDP按對美元的匯率折算成美元計算的數據後加以比較,這種方法即匯率法(Atlas Methodology)。該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採用這種方法已經很多年了。但匯率折演算法也有致命的缺點,它的計算過程包含匯率、求和符號、價格和產量共4個要素,在比較各國GDP時這4個要素都帶來了難以解決的矛盾。首先是各國價格差異產生的偏差。由於各國統計GDP時候採用的是國內價格,而各國的價格差別非常大,一美元在世界各國的購買力是不同的,使用匯率法來折算總產值無法准確反映各國的購買力水平,從而在估計一個國家物質財富的總量時可能造成很大的扭曲。其次,用匯率法換算時實際上隱含一個假設,即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可投入國際貿易。但事實並非如此,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往往外貿依存度不高,商品的貨幣化、市場化程度不高。再次,各國統計范圍的差異可能導致國際比較結果的扭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把所有產品和服務都包括在GDP統計之中,各國統計局只能挑選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進行統計。由於各國國情差異,每個國家選擇的統計對象並不完全相同。在美國,律師、醫療、保險、教育等服務部門高度產業化,相應的稅收制度比較完善,統計部門可以通過律師、醫生繳納的所得稅來推算這個行業的GDP。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由於稅收制度不健全,民眾納稅意識不強,統計某些服務行業的GDP相當困難,有些服務部門根本未包括在統計范圍之內。最後,各國同類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有差異,即便價格相同,同樣價格的產品或服務並不意味著相同的質量和效用。然而,匯率法無法考慮這種質量上的差別,顯然具有某些不合理、不公平之處。當然,究竟如何評價各國的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程度,要建立統一的標准也相當困難。由於以上問題,要用匯率法來比較各國GDP而誤差或扭曲程度又比較小,需要以下前提條件,即所比較國家之間必須存在一個相當發達的共同市場,因此各國價格差異不大,同時各國的GDP統計范圍基本一致。顯然,西方各國基本符合這個條件,因此採用匯率法來比較它們的GDP是可行的。但中國是個發展中大國,國內各地區差異很大,內地許多省市和外國交往不多,採用匯率法來比較中國與發達國家的GDP必然會存在很大程度的扭曲。首先,匯率變動會給GDP及其增長率的國際比較帶來很大的影響。如人民幣匯率上升會拉高用美元計算的GDP;反之,匯率下降情況下用美元計算的GDP則掩蓋了經濟的真實增長。經濟學家們早就知道使用匯率法的弱點和不足之處,並且一直在尋找更為合理的統計方法。以世界銀行為主的經濟學家們曾建立了另一套統計方法,即「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估算GDP時對各國相同的產品和服務使用相同的價格。如果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匯率法計算比乙國高一倍,但由於甲國的物價比較高,買同樣的一組商品比在乙國多花一倍的錢,那麼這兩個國家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一樣的。這樣的計算表明,盡管兩國居民按匯率折算的收入相差一倍,但因物價差別大,兩國居民平均的物質生活水準其實差不多。如果比較日本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會發現這樣的結果。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有一個「國際比較項目」(ICP),為使用購買力平價法設計了一整套的統計方法。這個項目把商品分為151類,包括5百多種核心商品和2 千多種代表商品。先算出各類商品的購買力平價,然後再拿各類商品消費量在經濟總值中的份額作為權數計算加權平均和,從而得出各國生產總值的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法可以避免因匯率和相對價格差異所造成的統計扭曲,能反映出一國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目前,採用「國際比較項目」的國家已達86個。但購買力平價法本身也有缺陷。世界上商品種類非常多,統計時不可能包括所有商品,因此對列入統計的商品之選擇會影響統計的結果。此外,採用購買力平價法需要大量統計數據,至少要收集2千多種商品的價格、消費量等。在中國這樣的大國里收集這些數據困難本來就很大,而商品品牌、質量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異則使分類統計更難了。近年來有不少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採用購買力平價法估計過中國的GDP,但由於各自選擇的商品樣本、採集的數據、估算方法等不相同,得出的GDP估計值高低相差懸殊,最高估計值和最低估計值竟然差一倍多。統計偏差如此之大,表明這些計算結果基本上不能提供什麼有用的信息。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迄今為止聯合國還未正式向各國推薦購買力平價法。「在世界一級,國際比較項目的結果至今尚未用於聯合國范圍的各項評估,也未用於世界銀行的優惠貸款分配。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在最近數屆會議上的立場是:在世界一級,國際比較項目的結果不會用於行政管理目的」。 http://www.1000tj.com/HP/20100205/DetailD626790.shtml

D. 中國購買力和GDP為什麼有很大差別

我估計你問的是中國(貨幣)購買力和(名義)GDP為什麼有很大差別,加上了形容詞之後就很容易明白了,分析如下:

  1. 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一般公布的GDP都是名義GDP,就是以當年價格核算的GDP。比如08年南方大風雪,蔬菜產量劇降,價格飛漲,假設一個農民生產一棵白菜07年賣5元,08年賣10元。其實本年那個農民還是只生產了一棵白菜,但是GDP就從07年的5元上升到了10元。

  2. 貨幣購買力可以用一個簡單指標來衡量,就是價格的倒數(1/P),這個P通常是用來核算社會商品和勞務價格的一籃子商品的價格。這里我們簡化點,假設還是白菜的價格。在此假設下,07年購買力是1/5=0.2,含義是一塊錢可以買0.2個白菜;同理08年變成了一塊錢可以買0.1個白菜,貨幣購買力下降了。

  3. 現在來說說兩者的關系,因為GDP除了取決物價P,還取決產出量Q,如果物價上升較少或維持,產出量增加,則GDP仍然會增長。這就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經濟快速發展,物價上升較慢。總的來說,GDP和購買了的關系可以是負相關(GDP因價格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也可以是正相關(GDP因產出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

E. 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經濟原因有哪些

有國外媒體根據世界銀行最近一份報告推算,中國GDP總量有望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一些經濟學家清醒地指出該報告的計算方式並不盡合理。中國的GDP總量在不同計算方法下差別巨大: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用購買力計算,中國2011年GDP總量為13.5萬億美元,而以市場匯率計算,GDP總量僅為7.32萬億美元,二者相差近一倍。(新華網5月5日)
中國GDP總量是否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我們先來確定一個計算的標准,再按照這個標准進行計算,然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根據實證研究科學結論,國際通貨購買力Qe由匯率e與資本產出系數Qd決定,即Qe=e/Qd。這就是著名的人民幣購買力公式。我們用現行人民幣匯率買入價與資本產出系數之比就可以計算出符合國際標准通貨的人民幣購買力。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根據中國新劍橋方程可以計算出目前的資本產出系數為0.989。很有意思的是,根據這個數據可以准確地計算出中國當前這種國際通貨標准:人民幣購買力就是人民幣賣出價。以2014年5月6日的外匯價格為例,一美元買入價為6.1822元人民幣,賣出價為6.25.元人民幣。當前的人民幣購買力為一美元兌換6.25.元人民幣。
按照當前的人民幣購買力這個標准拉計算,2013年中國GDP總量僅為9.10152萬億美元,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數據,早在2012年美國GDP總量就為15.684750萬億美元,兩者相差很大。怎麼可能說超越美國就能馬上超越呢?
所以,從科學實證這個角度上來說,中國GDP總量不可能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引用的這種計算標准只能作為一種研究參考,不能作為一種政府科學決策的依據。正因為如此,中國一些經濟學家清醒地指出該報告的計算方式並不盡合理。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趨緩,下行壓力增大,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國GDP總量要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還有待於繼續努力,不斷提速提質。由此看來,國外媒體報道說中國今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我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正所謂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下子在經濟增長趨緩的情況下實現。再說,我們還要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壓縮過剩產能,現實產能多少決定中國經濟增長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多談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樣的事情無益。我們還是看到國富之後如何實現民富,多多考慮怎樣惠及民生,改善日益擁擠的交通、抑制年年上漲的房價和構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舞台上的競爭實力。

F. GDP按購買力平價和國際匯率算哪個更科學

都不科學,國際上一般按照匯率計算。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2010中國GDP幾乎相當於美國的85%,按照匯率計算,只有美國的41%,所以美國人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

G. 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排行

2006年我國人均產值的世界排名
——陳明遠博客再次公布真實資料

陳明遠博客曾公布「1927年中國的國家財富已佔世界第3位」的資料,引起廣大博友的關注和熱烈討論。為了將80年前後的數據加以比較,我再引錄「2006年我國人均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供大家參考、思索。近年以來,世界銀行關於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統計和比較,出現了非常重要的新概念,就是「按匯率計算」還是「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若按匯率計算,我國 GDP 排名居世界第四位;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 PPP GDP,我國排名居世界第二位。

什麼叫做按「購買力平價(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呢?它跟「按匯率計算」有什麼重大差別呢?

所謂「按匯率計算」就是按照國際牌價公布的銀行兌換匯率,1美圓=7.5元人民幣,或1元人民幣=0.133美元來換算。然而,由於各國物價很不相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跟實際購買力是有差別的、甚至可以相差好幾倍。1美元在美國可以買到的物品,只相當於2—3元人民幣在中國可以買到的物品;例如,在美國一個漢堡包賣4美元,在中國一個漢堡包只賣10元人民幣(不是按匯率7.5倍的30元)。實際上一國經濟水平的高低,決定於該國所擁有的實物產量的多少;因此,以購買力平價(反映貨幣實際購買力)來換算各國的經濟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GDP,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一國實際擁有的經濟實力;而如果只按現行銀行匯率來換算,就會對實際經濟水平造成歪曲。在最近交稿付印的《何以為生——中國經濟狀況》一書中,我一如既往地致力於發掘真相:不空談、不懸想、不人雲亦雲;一切立論,必須以確鑿可靠的事實為根據。在寫作過程中,我盡力調查並考證出真實情況:

(一)2006年世界各國生產總值GDP按照匯率計算的排名順序
(根據世界銀行以及美國中情局所公布的數據整理)

按照匯率計算的GDP,我國排名仍居世界第四位。2006年生產總值GDP(單位美元)前10位排名如下——

1.美國 14.979萬億;2.日本 5.083萬億;3.德國 2.812萬億;4.中國 2.588萬億;5.英國 2.292萬億;6.法國 2.108萬億;7.義大利 1.728萬億;8.西班牙 1.069萬億;9.加拿大 1.057萬億;10.印度 0.778萬億。

然而許多經濟學家指出、並得到公認:僅按照匯率換算的GDP排名,並不能如實反映各國的具體(貨幣真實購買力)情況;於是出現了新的PPP 計算方法。

(二)按照「購買力平價」核算的我國目前生產總值(PPP GDP)已排名世界第二
目前在國際上分析一國的經濟實力和生存環境時,更經常使用的是「購買力平價」 產值(PPP GDP),也就是更接近真實情況的按照「本國貨幣實際購買力」來計算,而不是簡單片面地按銀行外匯匯率換算。(註:單位「平價元」。按照「本國貨幣實際購買力」計算的數字,比按照匯率換算相差約4倍)。

按照購買力平價 PPP 核算的結果。我國目前「購買力平價」 生產總值已經排名世界第二。而印度居第三位,緊接其後為日、德、英、法、俄、意——仍舊是一百多年前「八國聯軍」的陣容!下面的數據摘自OECD 2006 PPP GDP:

全世界總計 69.55萬億(單位:平價元)

1 美國 13.68萬億, (- 歐共體 13.54萬億), 2 中國 11.69萬億, 3 印度 4.28萬億, 4 日本 4.21萬億, 5 德國 2.69萬億, 6 英國 2.00萬億, 7 法國 1.99萬億, 8 俄羅斯 1.81萬億 , 9 義大利 1.79萬億, 10 巴西 1.76萬億, 11 加拿大 1.22萬億, 12 西班牙 1.20萬億, 13 墨西哥 1.19萬億, 14 印度尼西亞 1.146萬億, 15 韓國 1.145萬億, 16 中國台灣 0.72萬億, 17 澳大利亞 0.70萬億, 18 土耳其 0.65萬億,19 伊朗 0.64萬億,20 南非 0.638萬億……

按照購買力平價核算,中國、印度的排名躍升到第2、3位了,不過,再以巨大的人口基數一平均,中、印的人均排名,馬上又一落千丈。請看——

(三)我國人均PPP GDP 排名世界第74 位
按照各國人口實際數字平均計算以後,2006年全世界人均的 PPP GDP(單位:平價元)排名榜如下——

1盧森堡 76,215,2 挪威 45,449,3 美國 45,218,4 愛爾蘭 45,135,5 冰島 39,453,6 丹麥 37,406 ,7 加拿大 37,289 ,—並列:香港特別行政區37,236(亞洲第一),8 奧地利 36,409 ,9 瑞士 35,067 ,10 芬蘭 34,162 ,

11 比利時 33,908 ,12 澳大利亞 33,490,13 卡達 33,344,14 荷蘭 33,079,15 英國 32,993, 16 日本 32,980,17 德國 32,684,18 瑞典 32,517,19 法國 31,595,20 中國台灣 30,874,

21 新加坡 30,871,22 義大利 30,791,23 西班牙 28,810,24 阿聯酋 27,248,25 紐西蘭 26,661,26 汶萊 25,587,27 以色列 25,188,28 希臘 24,733,29 斯洛維尼亞 24,593,30 塞普勒斯 23,481,

31 韓國 23,331,32 巴哈馬 22,063,33 巴林 21,421,34 馬爾他 21,081,35 葡萄牙 20,673,36 捷克 20,597,37 匈牙利 19,597,38 愛沙尼亞 19,243,39 巴貝多 19,213,40 阿曼18,928

41 斯洛伐克18,705,42 St. Kitts and Nevis 17,353,43 赤道幾內亞 17,065 (非洲富國),44 科威特 16,864,45 立陶宛 16,756,46 沙烏地阿拉伯 16,514,47特列尼達多巴哥 16,195,48 阿根廷 15,509,49 拉脫維亞 14,933,50 波蘭 14,609,

51 模里西斯14,384,52 克羅埃西亞 13,734,53 智利13,588,54 南非 13,388,55 博茨瓦那12,918,56 俄羅斯 12,798,57 馬來西亞12,703,58 利比亞 12,672,59 安地卡及巴布達12,388,60 塞席爾群島 11,827,

61 烏拉圭 11,102.83,62 哥斯大黎加 11,102.55,63 墨西哥 10,993,64 保加利亞 10,844,65 羅馬尼亞 10,152,66 哈薩克 9,977,67 格瑞那達 9,434,68 突尼西亞 9,401,69 泰國 9,371,70 巴西 9,356,

71 土庫曼 9,219,72 馬爾地夫 8,957,73 伊朗 8,881,74 中華人民共和國 8,863,75 土耳其 8,839,76 白俄羅斯 8,695,77湯加 8,694,78 馬其頓 8,662,79 格列那達8,438,80 烏克蘭 8,404,

81 貝里斯 8,385,82 哥倫比亞 8,248,83 多米尼加7,914,84 巴拿馬 7,912,85 阿爾及利亞 7,895,86 亞塞拜然 7,578,87 納米比亞 7,509,88 維德角7,415,89 加彭 7,395,90 多米尼克 7,178,

91 黎巴嫩 7,120,92 斐濟 6,909,93 波斯尼亞 6,884,94 薩摩亞 6,824,95 聖露西亞 6,644,96 委內瑞拉 6,614,97 秘魯 6,609,98 蘇利南 6,154,99 塞爾維亞與黑山共和國 6,112,100 史瓦濟蘭 5,632。

以上數字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我國人均年產值(實際購買力)為 8,863 「平價元」,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或歐洲日本平均數的四分之一!而作為亞洲的「小龍」,香港特別行政區(亞洲第一)達到了西歐的水平,台灣和新加坡接近了日本的水平。……

公布這些確鑿的數字,首先為了認清現實真相,提醒國人:不用妄自菲薄!

其次要看到:我國人均即使按照平價指數計算也還是排名第74位,低於突尼西亞、泰國、巴西、土庫曼、馬爾地夫、伊朗(8,881平價元)等發展中國家,必須承認:相當落後!沒有絲毫驕傲的資本。

中國這樣佔世界人口22%的大國,要在經濟生活方面急起直追,盡快趕上發達國家,那是相當繁重、困難的歷史任務。

中央政府也認識到:2050年我國才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看來政府還是實事求是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章引用自:

H. 中美兩國GDP(以購買力平價計)趨勢考察 從Penn World Table( 最權威的跨國宏觀數據集)

所不同的是,復許多國家和制縱橫比的購買力,與基期應計算購買力的增加或減少。
國際匯率之間的國家數量比橫比,作為衡量的基礎貨幣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一個國家的實力並不完全是本地生產總值計算的實力很多種,包括:經濟,軍事,生活水準,資源等
GDP只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高,但人均是非常低的生活質量是非常差的,和的小歐洲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不是非常高的,但它是一個高標準的生活畢竟,一個實力啊

I. 中國經濟在世界排名第幾

按照GDP,美國第一17W億,中國第二11W億
按照綜合經濟狀況,購買力等,中國第一,美國第二
人民幣購買力14年世界第一,經濟狀況世界最好
樓下說沒啥用的,我就呵呵了
你居住的這個國家,所有的城市交通,高鐵鐵路道路交通,橋梁等,全都是政府出資承擔的。你所享受的社會治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全是政府花錢不斷打造軍事力量,才換取來的。你所享受的各種現代化的數字支付,第三方支付,不僅有騰訊這樣大公司的發展,也有國家出資贊助,培養國家戰略級人才,從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就開始發展規劃了。
沒錢請問政府怎麼提供那些公共產品,全都從天上掉下來?還是指望私人能承擔得起那些大型公共建設的資本?
美國人民多麼眼巴巴指望他們自己的政府,出錢把他們破爛的基建給修一下,多修幾條鐵路,可惜政府不幹。
中國政府都做了,還要那麼多唧唧歪歪。真是不懂有些人
華僑不想回中國,首先,請注意:華僑、中國公民、華人等等,都不是一個概念的詞
你在中國,拿的是中國的公民身份證,所以你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人,你感覺不到這張身份證意味著什麼。
華僑,那些人都已經嚴格意義上,不再是中國公民了,人家是拿著別國國籍的人了,他們就算想回來,不好意思,不準。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在你加入其它國家國籍的時候,就等於放棄了中國國籍,你想回來政府也不會讓你回來的。
鬼知道你是不是嫌棄自己國家窮,然後跑去其它國家,最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然後又跑回來,政府沒那麼傻
華人那就更加不是中國國籍的人了,和上面的情況類似
中國的國籍除了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別國人想要加入中國國籍?難如登天
甚至連拿到在中國暫時居住的綠卡都難
中國一年發放給外國人的綠卡,一百多張吧。就這么點,申請人數是海量,但通過率呵呵……
至於外國人很多來了中國就不想走的
我告訴你,這是事實……
中國現在經濟世界最好,治安全世界最好的幾個國家之一,去年緬甸還在打仗,我在雲南昆明的時候,隔壁就在打仗,但是就一個國界線旁邊,安全得不得了,風平浪靜。
中國現在數字支付走在世界前沿,生活在中國真的很方便,你去別國試試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J. GDP和以購買力為計算的GDP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體現在哪裡

假設:在中國買打(每打算10個)肉包子,單價為5元人民幣,摺合美元為0.64美元;在日本買一打肉包子,單價為1100日元,摺合美元為9.17美元;在美國買一打肉包子,單價為5美元。
為了容易比較世界上各國的購買力,目前普遍都採用美元的建制。

如果:
美國1天銷出了400萬打個肉包子,其產出的購買力肉包子GDP為2000萬美元。
日本1天銷出了100萬打個肉包子,所實際產出的時價肉包子GDP為917萬美元,但比照美國,實際消費的肉包子數量僅為美國25%,所以換算為購買力肉包子GDP時僅為500萬美元。
中國1天銷出了3000萬打個肉包子,所實際產出的時價肉包子GDP為1920萬美元,但比照美國,實際消費的肉包子數量是美國的7.5倍,所以換算為購買力肉包子GDP時應為1億5000萬美元。

根據IMF在2006年9月發表,2005年世界前四位的購買力GDP總量:
1. 美國 122,776億美元,世界第一;
2. 中國 94,124億美元,世界第二;
3. 日本 39,107億美元,世界第三;
4. 印度 36,334億美元,世界第四;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在購買力GDP總量上,中國已經將日本與印度甩的遠遠的,是印度的2.59倍,是日本的2.41倍。而與美國相比,正在開快速地接近,是美國的76.66%。
2006年的數據盡管還沒有出來,但根據中國統計局的初步統計,實際增長10.7%,而名義增長達15%。所以,可以預測,2006年中國的購買力GDP總量將超過105,000億美元,將達到美國的82%以上,更加拉大與日本以及印度的差距。
進一步預測,2010年中國的購買力GDP總量,將會超過美國。

在這里,對比一下日本與印度的購買力GDP總量。
2005年日本的購買力GDP總量僅比印度多了7.6%,而印度2006年的經濟實際增長超過9%,而日本僅為2%。所以,2006年的GDP總量,印度可能超過日本,名列世界第三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閱讀全文

與世界gdp實際購買力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