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薩克領土面積那麼大,為什麼人口只有1000多萬
要說起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不少人可能一時半會想不起來,其實就是我們的鄰國哈薩克。哈薩克位於中亞地區,領土面積跟印度差不多,超過了272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和印度相距甚遠。在面積差不多的情況下,印度有13億人,而哈薩克僅僅只有1000多萬,是印度的130分之一,還不如中國一個大市的人口數量多。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哈薩克人口這么地少呢?
除了這三點外,在蘇聯時期,哈薩克還是作為罪犯的流放地和和試驗場地,由此可見當初這里的條件有多麼地惡劣,人口少想想也是必然的。不過人少也有一個好處,哈薩克藉助有優勢的石油資源,讓國家的經濟穩步上升,目前的人均GDP指數已經俄羅斯和比我們國家還要高,在原先的蘇聯國家裡頭,算得上最富有得了,如果同樣的GDP總量換成印度的人口,估計就沒那麼樂觀了。不知道大家對此現象,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獨特見解。
2. 2017年GDP增速超預期是因為什麼
國家統計局公來布數據顯示,初源步核算,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對此,專家表示,2017年GDP增速完全超出年初各研究機構的預測,可以說穩中向好、好於預期,是2017年世界經濟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談到2017年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有6.9%增速的好成績時,專家表示,「主動作為」是2017年中國經濟實現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主要因素。從政策規劃制定、落實到市場主體發揮活力,從中央到地方、到各經濟主體,全社會秉持「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主動作為,全方位系統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實現了2017年經濟好成績。
3. 哈薩克的經濟
哈薩克經濟以石油、天然氣、采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哈薩克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發展緩慢。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哈薩克獨立後實施經濟改革,分階段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
由於受前蘇聯影響,哈薩克在獨立後才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截至2002年12月、哈薩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7472億堅戈;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則為252677堅戈。
金融危機爆發後,哈經濟增長速度驟減。2008年GDP增幅降至3.2%。2009年上半年GDP為負增長,但進入下半年經濟滑坡勢頭基本得到扼制,全年GDP維持1.2%的增長。2010年至2012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國際市場需求恢復以及能源和金屬等國際價格穩定,哈經濟開始強勁反彈,出口開始增長。此外,主要貿易夥伴國的經濟恢復、需求增長一定程度上也促進哈商品出口。關稅同盟的深入發展,對哈貿易增長亦有一定貢獻。
美聯儲本月可能加息的會議還開,新興市場貨幣哈薩克堅戈已經撐不住了。自三個月前哈薩克允許匯率自由浮動以來,堅戈貶值將近40%。面對惡性通脹,昨日哈薩克宣布發行面值2萬堅戈的紙幣,是此前紙幣最高面值的兩倍。
昨晚哈薩克央行發布了2萬面值堅戈的紙幣,稱自次日、12月1日起成為合法紙幣。在此之前,哈薩克紙幣的最高面值為1萬堅戈,而一張1萬堅戈的紙幣按目前匯率僅可兌換到33美元。去年8月20日,哈薩克宣布從當天起取消匯率波動區間限制,實行浮動匯率,當日堅戈對美元匯率暴跌30%,次日又猛跌23%。在放棄匯率管制前一日,堅戈兌美元為188,截至昨日堅戈累計貶值超過50%。
今年8月20日,哈薩克宣布從當天起取消匯率波動區間限制,實行浮動匯率,當日堅戈對美元匯率暴跌30%,次日又猛跌23%。堅戈對美元匯率跌至377.6:1的創紀錄低位,當日跌去4.6%,為去年8月哈薩克取消匯率限制以來的第六大單日跌幅。累計暴跌120%左右。 2012年外貿總額為1368億美元,增長9.8%;其中出口923億美元,增長5.3%,進口445億美元,增長20.2%。貿易順差478億美元。
哈同期與關稅同盟成員國俄羅斯、白俄羅斯雙邊貿易俄為246.26億美元,同比增長6.9%。進口對象國前三位分別是:俄羅斯(38.4%)、中國(16.8%)和烏克蘭(6.6%)。
從商品結構上看,主要出口商品:礦產品佔75%(包括石油及石油產品),金屬及其製品佔13.1%,化學製品塑料和橡膠佔4.2%,動植物產品和成品糧佔3.4%,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儀器和儀表佔1.4%,其他佔2.9%。主要進口商品: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儀器和儀表佔40%,化工產品(包括橡膠和塑料)佔12.9%,礦產品佔12.7%,金屬及其製品佔12.3%,動植物產品和成品糧佔9.5%,其他佔12.2%。
4. 黑龍江省gdp比2017下降了好像哈爾濱市gdp比2017下降了,為什麼東三省負增長
從個人角度來講:「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對的。「朝中有人好辦事」。權錢交易還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樣很難有一種好的營商環境。即使政府政策好,也會讓有實力、有關系的人利用。再者。關於GDP這樣的數據准確率是不是很高還待考慮。如果統計各省GNP。那東三省可能就不會那麼低了。因為東北對人才重視度還是不夠。本地畢業大學生都覺得外省更好發展。外省畢業生普遍不會認為東北的發展前景會好,稍有點闖盪精神都去外地發展。然後,老齡化還是比較嚴重。還有好多好多歷史問題都造成現在的狀況。但是,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無論身處哪裡。大趨勢不是自己不努力的客觀因素。
5. 哈薩克將確保到2025年GDP年均增速超5%,實現幾率有多高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所以這個目標還是比較難實現的。哈薩克總統在出席代表大會的時候表示,哈薩克將繼續實行原定的經濟計劃,保證到2025年的時候,該國的GDP增速可以達到5%。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表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多個經濟體已經陷入到了某種程度的衰退了,而哈薩克也不能倖免,今年哈薩克的經濟依然面臨著較大的下滑壓力,但危機也會促進我們自身的改革,希望哈薩克能夠在這個期間,完成政府的改革轉型,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未來哈薩克還將加大工業化方面的投入,為企業經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政府將明確,任何妨礙企業正常經營的行為和舉動,都屬於違法犯罪行為,警察將對這類事件介入調查。
6. 2017年GDP為何能實現6.9%的增長
據報道,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82萬億元,同比增長6.9%,實現2011年以來的首次增長提速。
5年來,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1%,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2.2%提高到57.5%。「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發展,共享經濟、移動支付、基因檢測等新業態走在世界前列。據有關機構估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希望2018年中國的GDP可以創造更多的奇跡!
7. 中國2017年gdp增長為什麼下降0.2
1.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中國經濟發展是由政經結合,經行政首長謀劃的,結合政治任務,以政治前程為激勵力的官場商場結合的投資型增長經濟。在執行層面,由政體轄區內的官員發令,形成了人財物層層響應的規模、復制、官商一體的項目開發型,以公共消費為切入點快速走向國際標準的裙帶關系經濟。其表現為粗放型的投入性的大消耗的低起點上的規模迅猛擴張,還沒有顧及社會效率和利潤,尚未完全認識到更沒有做到生產為消費服務。相反,生產勞動束縛人的自由,迫於生計或追求陞官發財夢而努力讀書拚命勞動,為生產而生產為學歷而讀書。國家力量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能相提並論的,政治業績與經濟收益兼得之激勵力是任何行業都無可比擬的。經濟由政府官員控制,具有政治色彩;陞官發財需要大搞項目,搞獲取回扣旱澇保收項目,搞那些規模大、價格可隨意拔高的公款公共消費項目。搞項目由政府出面銀行出資且官員無風險操作是市場經濟中絕無僅有的,加之成本、回扣和造價失控,政治業績和經濟回報必然雙雙豐收,從而大開發大投資之勢自然不可當。當陞官發財成了人生最大追求的時候,在政治前程離不開項目經濟的情況下,以社會基礎建設和公共、官商等的高消費為基本內容的GDP增長就是絕對的結果。因而說,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這是突破常規經濟律建設中國特色道路的創舉。2.復制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市場經濟的管理方法和融入世界、引進外資是GDP增長的高平台新起點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下,通過購買世界先進的生產線,然後模仿製造、改進工藝並學習配套的市場經濟管理方法等,所造就的現代化生產水平和規模是GDP增長的高新基礎。生物科技引入農業使糧棉畜牧林產量翻番增長,不僅解決了衣食溫飽問題降低成了生活品產出成本,而且留給發展城市和交通道路、房地產的用地大幅增多。中國開放早期就強調引進外資,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世界市場,同國際接軌。這在經貿和資金及其運作上,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形成了GDP增長軟設施。如此十幾年下來,很快就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距離,同時通過科教興國培植民族創新能力以趕超世界水平。這是走捷徑實現經濟騰飛的英明之舉。3.農民及廉價民工等絕對多數人的勤儉節約和國家資源存量變現、高物價是GDP增長的實質所在農民和廣大低薪勞動者節衣縮食支持了大出口大加工賺外匯,從而儲蓄了勞動成果積累了資本,支持了貨幣信貸過多、外貿順差過多和公共設施建設。這樣就填充了GDP總量猛增的空虛。同時,十多億人的勤儉節約支持一、二億人的共產主義生活,必然出現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城市亮麗門面效應。存量變現和高物價意味著物資總量未變,以貨幣標記的GDP和財稅帳面卻平地起大廈。物資采購、項目發包中的回扣交易使價格大幅度增長,貨幣貶值;行業壟斷收入和房地產等的高物價形成充貨膨脹。此二者造成貨幣標記的GDP高增長,貨幣需求和發行量不斷增加。4.汽車住房帶動的路橋建設和造城運動所形成的公共規模消費是GDP進入高速增長的新龍頭力量衣食經濟反映在恩格爾系數上,是溫飽先行經濟。由於其規模小,佔用資金量不多,基本上屬改革開放早期目標和私營經濟活動范圍,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十年GDP增長的龍頭力量。改革開放的後十年階,住行經濟由於級差大規模大投入大,可以說是豪華型經濟。房地產由國家控制,汽車則屬大企業,養車費用高昂,路橋建設涉及到地產。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大幅度介入使得官場與商場結合,大手筆項目規劃經濟推動GDP空前高漲。加之低利率房貸車貸政策形成的高超消費,吸入高收入人士和年青一代湧入高消費群,成功地刺激了內需,使GDP高增長有了著落點。
8. 影響2017年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我國經濟政策的因素:
一、長期因素,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
1、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速轉換。
2、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0萬億了,63.6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也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
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將會獲益,這種博弈跟過去30多年以來不一樣,過去是各個行業都在擴張做大,大家都能賺錢,差距不過是你賺得多、他賺得少而已。
現在,結構調整到了傳統產業被淘汰轉移,會使一部分人喪失就業崗位而利益受損;新興產業成長上升,又使一部分人從發展創新中受益,但由於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獲益必須經歷一個過程。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O2O)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二、消費增長緩慢。
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爆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下降了。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壓縮「三公」消費,把以往豪華的、奢侈的、超常規的GDP擠掉,使膨脹的消費消了腫。
但消腫以後,私人消費增長填補不了公共消費減少的那一塊,所以總消費「池」的水沒增加多少。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
居民消費傾向低影響消費。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對50個城市的兩萬居民問卷結果顯示,81.3%居民願意多投資多儲蓄,僅有18.7%的居民傾向更多消費。這么多人願意多儲蓄,消費增長能加快嗎?儲蓄等於什麼?儲蓄長期等於投資,投資等於產能,產能等於國內消費加出口,當國內消費不足、出口乏力時,我國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壓力。居民消費不足,消費動力不強,關鍵是我們的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還有社會保障水平太低。我國城鄉居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沒錢不能消費,二是有錢不敢消費,關鍵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滯後。
實際上,引起中國消費動力不足的關鍵是,有40%的中低收入階層的人,沒有解決消費動力問題。我國40%的中低收入階層,除了日常消費外,一生只能幹四件大事,買房子或建房子,結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養老。如果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後顧之憂解決不了,消費正常增長將是不可能的。
我國的GDP絕對不能與美國以及發達國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國的投資比重過高,西方國家是消費比重高,GDP中消費比重越高與居民福利距離就越近。因為,消費特別是家庭消費,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國的GDP質量差,發達經濟體蓋棟房子一百年不拆,我們蓋一個房子幾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橋一百年不拆,我們有的不到兩年就塌了。
3、我國投資中還有許多「高大上」建設,跟居民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遙遠,大廣場、現代化劇院、豪華政府大樓、摩天大廈、各種現代化會議中心等,給低收入人群帶來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長期高投資並不能將中國帶向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行列,必須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當前我國消費和儲蓄比,儲蓄永遠快於消費。過去14年中國總消費增加了5.7倍多,儲蓄增加了8.2倍。消費慢於儲蓄,最後結果只能是儲蓄支撐投資加快增長,投資加快增長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三、落後產能淘汰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壞的GDP,當這些壞的GDP被淘汰後,綠色的、好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然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經濟增長是不會太快的 。
四、房地產。
房地產市場可能不會出現明顯抬頭傾向,一、二線城市可能趨穩,三、四線城市還會延續微弱下行,全國總體趨穩,既不會出現大幅度上升,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一般要佔我國總投資的55%以上,製造業不景氣,房地產不回升,總投資也難以有起色,這將直接影響今年經濟增長。
9. 請問哈薩克目前的經濟狀況
根據哈薩克國家統計署2010年2月16日公布的數據,2009年哈薩克國內生產總值比年實際增長1.2%。
分季度來看,一季度下降2.2%,二季度下降2.6%,上半年下降2.4%(初值下降2.3%);三季度增長0.3%(初值為下降2.0%),前三季度下降1.5%(初值下降2.2%);四季度增長9.3%。
初步統計,全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158877.822億堅戈,同比名義下降1.0%;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實際增長1.2%,比前三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
GDP結構中,商品生產佔43.8%,其中第一產業佔6.3%,第二產業佔37.5%,服務佔54.8%。
在第二產業中,采礦業佔GDP的比重為16.5%,製造業佔11.0%,電力、燃氣及水供應業佔1.9%,建築業佔8.1%。
按照哈薩克央行發布的堅戈兌美元年平均匯率147.50計算,2009年哈薩克國內生產總值為1077.14億美元,比2008年的1334.41億美元下降19.3%。
按照統計署公布的人口統計,哈薩克2009年12月31日時的人口總數為1599.95萬人,按此計算,2009年哈薩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32美元。
全年哈薩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3%,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2.0%,農產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1%,建築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8%,商品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4%。
全年對外貿易總額716.04億美元,同比下降34.4%。
其中,出口431.96億美元,同比下降39.3%;進口284.09億美元,同比下降25%;全年順差147.8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