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79年我國 gdp總值排名
世界第8名
1979年:
1美國26321
2日本10115
3蘇聯9016
4西德7868
5法國6050
6英國4229
7義大利3793
8中國2621
9加拿大2386
10巴西2193
11西班牙2083
13印度1547
14澳大利亞1424
15墨西哥1345
27韓國662 10
❷ 如何從GDP看待我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世界銀行日前公布的一份國際比較項目報告(ICP)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報告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中國將在今年取代美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然而,國家統計局對此結論並不認可,而且對該報告採用的方法論持保留意見。專家認為,我們應保持頭腦清醒,中國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趕超美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數據不能反映中國實情
世界銀行此次採用的購買力平價法(PPP),反映的是和基準單位貨幣擁有相同購買力的本國貨幣數量。但對於通過該方法所得結論,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表示,由於方法論的局限性和主要結果應用中的缺陷,涉及中國的主要數據不能充分反映中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比較結果低估了中國的物價水平,高估了我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規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表示,購買力平價的前提是收入因素,GDP的購買力平價用於對比中國和發達國家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在西方國家,GDP作為一個產出概念和收入是相等的,但在中國存在很大的缺口,中國的GDP並不等於居民收入,中國的收入僅相當於產出的70%-75%之間。在這個前提下比較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經濟總量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在現實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中,仍然使用的是實際匯率。市場主體不會去考慮中國某個地區的物價水平如何,所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可以用來做研究,但現實意義不是很大,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看來,雖然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方法是一種好的方法,但鑒於數據的完全可得性及可靠性並不能得到保證,通常得出的結論並不靠譜。
與發達國家差距仍很大
雖然中國GDP總量快速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從GDP的質量及人均gdp這兩個指標來看,中國仍然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內地2011年人均GDP為10057美元,全球排名第99位,而美國人均GDP則是49782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
「盡管中美兩國經濟總量的差距在縮小,但人均差距還相當大。」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表示,中國是世界製造業中心,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這與美國完善的產業結構不可同日而語。此外,中國還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諸多發展帶來的問題,這都需要較長時間來解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次高速或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時期,這要求我們更要注重發展質量。
「不應該對世行的結論給予過多關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基本國情特點並沒有改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GDP不僅要比總量,還要比質量。從中美兩國製造業水平、科技水平、包括單位GDP的含金量和其代表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來看,差距都還很大。
❸ 近年來我國gdp世界排名
2014年我國GDP為10.380萬億抄美元,位居襲第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15年4月14日公布了2014年世界各國gdp排名,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GDP總量77.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加3.3萬億美元。
美國2014年GDP為17.149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中國GDP為10.380萬億美元,位居第二;日本位居第三,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國家分別為:德國、英國、法國、巴西、義大利、印度和俄羅斯。
以下是2014年排名前十五國際名單:
所謂GDP,亦即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❹ 中國GDP世界排名第幾
截至2019年末2020年初,中國GDP世界排名第2。
2019年中國GDP的總量是達到了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
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的比重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我國的GDP排名雖然沒有變化,但總量上繼續將第二名的日本甩開,距離第一的美國則更近一步,以這個速度,預計10年左右就能超過美國了。
從GDP總量來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已經勢不可擋,但人均GDP就沒有這樣的氣勢了。
美國不僅在GDP總量上排第一,人均GDP同樣也是排10國的第一,就算是第二名跟它相差都比較大。而中國的人均GDP只能排在倒數第二位,只比印度好一點,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
以目前的增速,如果想要在人均GDP上達到美國的水平,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如果想在人均GDP上超過美國,需要的時間還會更長。
(4)我國gdp全球排名擴展閱讀:
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❺ 1976年我國生產總值世界第幾
1976年我國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9位。
1976年世界主要經濟體歷年GDP排名:(單位:億美元)
1美國18776 2蘇聯6885 3日本5620 4西德4640 5法國3672 6英國2279 7義大利2165 8加拿大2028 9中國1503 10巴西1488 11西班牙1150 12澳大利亞1104 13印度1042
❻ 1949年我國的GDP是多少
是123億美元。
新中國成立的發展狀況:
中國成立以前所謂的「黃金十年」農業長期停版滯權不前,工業每年增長6%左右,最高的1936年才6.7%,十年工業一共才增長80%。
到1949年於1936年相比,國內輕工業下降30%,重工業下降70%,工業整體下降將近40%,近代工業只佔工農業生產總值的10%。加上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當時的中國經濟慘不忍睹。
(6)我國gdp全球排名擴展閱讀:
影響中國GDP的因素:
1、在教育方面及文化方面,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為當時的出版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42年,政府組織向美國派出三十多人由廠礦工程技術骨幹組成的,並有專人管理的實習進修隊伍。
2、農業方面,從1921年到1936年間糧食總產量增長了30%,平均每年1.76%。1936年是中國大陸解放前糧食產量最高的一年,總產量(包括大豆)約為3000億市斤,這一數字到1951年才被打破。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中國的主要糧食產區大多風調雨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GDP
❼ 我國2015年人均GDP及世界名次是多少
中國經濟總量在各國中排名第二,世界人均gdp排名是第九十位。
其中
1. 盧森堡 103186美元
5. 美國 55904美元
18. 香港 42096美元
33. 台灣 22082美元
73. 中國大陸 8280美元
人均GDP為5.2萬元。
❽ 如何評價我國第二季度gdp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假新聞,雖然美國都沒有公開明確數據,但是基本不可能超過美國,雙方統計的方式不一樣,第二季度美國GDP實力同比下降-10%左右,因為他們沒有全面停工停產。至於說我們GDP世界第二,只是在總量上比較大,但是在人均以及核心競爭力方面還不如美國,仍然需要努力發展。
❾ 我國1999年的GDP是多少
1999年,中國GDP總量排名全球第七。1.65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