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

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

發布時間:2020-12-13 06:49:28

⑴ 以1952年為基期的2009年至2011年的全國各省份GDP現價和不變價誰有哇~

http://wenku..com/view/b3f23acfbb4cf7ec4afed0c8.html
請參照上邊的計專算屬

⑵ 為什麼1961和1967年gdp下降

1961和1967年這兩個年份的GDP下降,主要原因是1961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災害」,農作物專嚴屬重減產,而農作物是許多工業的生產資料和原料,所以,工業生產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導致GDP下降。而1976年的GDP下降,則是因為當時都去搞鬥批改了,工廠大量停產,就跟前幾個月我們不能復工類似,所以GDP也下降了。好在隨後都陸續恢復了工業生產,後幾年的GDP就重新恢復了正增長。

⑶ 從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從679.1億元升至約多少億元

從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從679.1億元升至(90.03)萬億元。
供參考。

⑷ 從1952年至1975年中國GdP年均增加多少

經查資料1952年的GDP是679.1
1975年的GDP是3039.5
計算如下::
3039.5/679.1*100%÷23年=19.46%
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九點四六。

⑸ 中國歷年GDP及人均gdp一覽和與52年不變價是多少人民幣和美元

中國 由1952年不變價可見:1978--1952的27年中GDP增長.72倍;
2005--1979的27年中增長11.16倍。如果由美元算:1978--1952為
6.10倍;2005--1979的27中只有增長2.11倍。如果用當年值算:
人民為 1978--1952為5.37倍、2005--1979為45.52倍;用美元則為
1978--1952為6.95倍、2005--1979為8.61倍。改開沒有明顯增長。
可見物價和匯率對GDP影響很大。每十年算:1952不變價算:
第一十年 1961-1952十年增1.49倍、 第二十年1971--1962增2.28、
第三十年1981--1972增1.73、第四十年1991--1982增2.52、
第五十年2001--1992增2.34; 用美元分別為:
1.34、 2.13、 2.18、 0.84、1.56。因匯率關系,78年後的81、
85、86、90、91、94六年出現負增長。使91--82十年負增長。
從表上看是80--97十七年零增長。因80匯率1.49、而96是8.31。
在國際上是吃虧還是便宜?用人民幣大眨值來開放?翻二翻
沒實現! 所以下述名義增長速度是考慮當年民幣值而不理國內物價增長和人民幣國外貶值來算的:
1953-2013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7%;
1953-201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8.2%;
1953-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
1953-2013年,中國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分階段來看,改革開放前(1953-1977年):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6.4%;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9%;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5%;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7.2%。

改革開放後至今(1978-2013):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5.5%;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6%。

分五年計劃來看
一五計劃(1953-1957):名義GDP年均增速9.5%,實際年均增速9.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
二五計劃(1958-1962):名義GDP年均增速1.5%,實際年均增速-2.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
調整鞏固(1963-1965):名義GDP年均增速14.3%,實際年均增速15.1%,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
三五計劃(1966-1970):名義GDP年均增速5.7%,實際年均增速6.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
四五計劃(1971-1975):名義GDP年均增速5.9%,實際年均增速5.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
五五計劃(1976-1980):名義GDP年均增速8.6%,實際年均增速6.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
六五計劃(1981-1985):名義GDP年均增速14.7%,實際年均增速10.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
七五計劃(1986-1990):名義GDP年均增速15.7%,實際年均增速7.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
八五計劃(1991-1995):名義GDP年均增速26.6%,實際年均增速12.3%,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
九五計劃(1996-2000):名義GDP年均增速10.3%,實際年均增速8.6%,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
十五計劃(2001-2005):名義GDP年均增速13.3%,實際年均增速9.8%,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8%,實際年均增速11.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前三年:
名義GDP年均增速12.3%,實際年均增速8.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後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1978-1992):
名義GDP年均增速15.2%,實際年均增速9.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2%,美元GDP年均增速7.1%。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1993-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5.6%,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美元GDP年均增速1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
加入世貿組織前(1978-200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1%,實際年均增速9.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8%,美元GDP年均增速8.7%。

加入世貿組織後(2001-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4.4%,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4.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

⑹ 1952年的GDP

當然不一樣了。你用的GDP是名義GDP,一般統計年鑒中GDP都是按當年的可比價格來核算的。回也答就是名義上的GDP。但是每年的價格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直接按你那樣做。
另外,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計算這個生產總值指數。我覺得用處不大。
首先,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在過去50年間應該發生了變化。據我所知,解放初期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是採用俄羅斯的那一套方法,與現在的核算體系有所區別。而且相關的統計口徑肯定也不一樣,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其次,我國人民幣匯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價格水平完全沒有可比性。

假如不考慮以上這些,單純從理論上說要計算GDP指數可以這樣做:
將各年的GDP除以當年的價格水平,得到實際GDP,然後再按照你的方法去計算該指數。即使這樣,也可能結果不一樣。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

⑺ 1952—2010年中國歷年經濟增長速度是多少 多謝了!急需

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之後的(197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說建國以來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此時中國官方沒有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1949年 466億元(1948年沒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年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gdp為 26847 億美元,人均gdp為 2042 美元,
2006年台灣gdp為 3660 億美元,人均gdp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國大陸gdp是台灣的 7.3 倍
2006年台灣人均gdp是中國大陸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中國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人均gdp反而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佔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年期間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速,gdp增長了3倍;不過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 2.3%,慢於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屢屢發生的政治運動和種種體制缺陷導致了生產率下降。而1978年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高速增長,在世 界gdp中的份額從5%增長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接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卓越。他所總結了8條原因:1)農業改革先行;2)保持了國家完整統一;3)海 外華人的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脹;7)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廉價出售國有資 產、創造超級富豪的方法來推進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來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接軌。

2006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1448萬人

1949年 54167萬 1953 年58796萬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含大陸港澳台人口),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為為58260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總數為72307萬人,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為69,458萬人,性別比為105.5,港澳台和國外華僑為2,849萬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為100391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別比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113368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別比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時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性別比為106.7。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⑻ 山東的經濟怎麼樣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產值僅次於江蘇和廣東,位居全國第三。在2018年山東工業增加值3.4萬億,佔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工業增加值的8.9%。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山東的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產值分別佔全國31省市自治區總產值的15.6%、14.3%、16.2%、10.6%,分別位列全國第三、第二、第二和第二。

從出口依賴來看,山東的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出口分別佔全國總出口的11.7%、7.0%和13.5%,位列全國第四、第三和第三,在製造業上,山東的機器裝備、電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其他製造業的出口分別佔全國總出口的5.1%、2.5%、0.2%和2.4%,位列全國第五、第六、第十八和第八位。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進口需求大幅降低,山東的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等一般工業產品因出口依賴為嚴重而直接受到沖擊,出現產品「滯銷」問題。

雖然山東製造業出口依賴程度相對較小,受到的貿易直接沖擊相對較低,但是由於廣東、江蘇和浙江等製造業出口大省的出口受阻,通過國內產業鏈的傳遞,也將對山東製造業造成顯著沖擊,出現較嚴重的產品「滯銷」問題。

⑼ 如何將以1952年為100計算的GDP指數轉換成以1978年為100計算的GDP指數

統計年鑒上應該有以1952年為基期計算的1978年的物價指數,你折算一下即可。

⑽ 您好!如果我現在擁有的GDP指數是以1952年為基期的,但我想把1990年作為基期,我怎麼求GDP指數呢

如果你現在擁有的GDP指數是(比如2008年)以1952年為基期的,但我想把1990年作內為基期(基期調整)容,該怎麼求以1990年作為基期的2008年的GDP指數? 你想問的是這個,是不?

舉個例子。我手頭沒有1952年為基期的GDP指數,以1978年的代替。數據來源: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
以1978年為基期,則1978年GDP指數=100,1992年為281.7,2008年為1651.2。
則以1990年作為基期,2008年的GDP指數為1651.2/281.7,是多少我就不算了。
要計算其它年份的也是這個程序。

閱讀全文

與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