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人均gdp1.2萬美元,中國超過1.2萬美元的多嗎
1.2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七萬多,在中國只有少數人能有如此高的收入,比如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小老闆,公務員等,對於絕大多數工人,農民來講,能拿七萬多塊錢一年的不多
Ⅱ 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了嗎
2017年全年人均來國內生產總值為自59660元,以2017年美元平均匯率6.7518美元計價來計算,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8美元,已經超過了8800美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國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2)我國人均gdp上2萬美元擴展閱讀:
經初步核算,在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Ⅲ 在我國,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城市有哪些
關於中國東市現在的國家經濟實力越來越強盛造成的就是我們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所接觸到的冬季,我們所消費西也越來越多,但是雨下來造成的就是我們更多資源的一個浪費,例如食物資源,還有各種汽車的污染也越來越重。所以在現在我們再大力的進行保護環境的措施,那麼在我國現在內部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城市有哪些?其中城市有以下幾個。
最後就是南部城市廣州也是一個非常強盛的的城市,因為作為南部城市的主要城市,承接著深圳和廣東省全部的一個經濟實力,同時深圳和廣州兩個城市一起共力前行,收益2萬美元的GDP城市,還有深圳也是有的。
Ⅳ 我國人均GDP不到一萬美元,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要成為發達國家,最起碼要達到一定的收入和發展條件。而我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明顯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准,但是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我國歷經40年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到現在也才9000美元的人均GDP,可以說已經是世界發展的奇跡了。但是即便如此,我國離發達國家的水平其實還差很遠,最起碼到人均GDP2萬美元,還差很多,最起碼一倍以上。所以我國在世界的收入水平,都是排在100位之後的,可以說還是世界的窮國,所以當然是發展中國家了。
也就是說我國一旦上當,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那麼我國就會立刻未富先衰,不但享受不到照顧政策,而且反而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於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不過隨著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
Ⅳ 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3萬美元(更多的時候),社會的轉變
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和3萬美元,這個時候我們已經進入了全面小康的社會,社會上發生了重大改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
Ⅵ 2018年我國的GDP大概超過9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接近多少美元。
去年GDP82萬億,今年90萬億,比上年增長10%,注意這裡面是包含了通貨膨脹的,如果按可比價格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計算則為6.6%
可比價格:可比價格(又稱可比價值)指計算各種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不變價格主要是為進行歷年對比和地區之間對比而設,它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所以又稱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主要用於統計工業總產值而由國家統一編制的。
可比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為了計算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而採用的某一固定時間的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這種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於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
2018年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2018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不是增加值再計算增長率時應該扣除。
Ⅶ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作用: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
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
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Ⅷ 日本處於發達國家,人均GDP處於什麼水平
雖然現在日本的總GDP排名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起來在發達國家之間確實是比較靠後的,因為日本人口真的是挺多的了,現在日本的人口數量比其他發達國家多了不少。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人均GDP排名是世界前三,但這二十幾年裡日本經一直都是濟停滯不前的,它的人均GDP在發達國家行列里排名已經相當落後了。
日本人口多,誇張的人口總數也就是比英國和法國的人口總數少了那麼一點點。所以,就是因為這個,平均下來,整個日本的人均GDP在發達國家中排名是比較靠後。到2018年的時候日本人均GDP排名就已經在全球排第26位了。
Ⅸ 人均GDP2.6萬美元屬於什麼類型的國家
從人均GDP的角度來說,人均GDP2萬美元是發達國家的門檻,達到了屬於較發達國家或者是初級發達國家。人均GDP3萬美元以上屬於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5萬美元以上屬於高度發達國家或者叫超級發達國家。
達到這個數字的國家不多,比如盧森堡,瑞士,挪威,冰島,愛爾蘭,卡達,美國,丹麥,澳大利亞,新加坡,瑞典什麼的。這些國家都是人均5萬以上,人少國富所以平均起開就高。
Ⅹ 重大意義!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究竟會為中國甚至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會為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帶來巨大影響,進一步而言,甚至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對中國本地帶來眾多影響以外,我國人均GDP提高也將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人民在世界市場上的購買力增加。中國人民擁有更多樣化的消費選擇。為了搶佔中國這片廣大的市場,眾多品牌需要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對自身做出一定調整,提高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考慮到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各個國家與中國的政治沖突也應當有所緩和協調。畢竟和平發展才是時代的主題,也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世界市場才會欣欣向榮,發展越來越好。
中國是一個擁有無限創造力的大國,國家的發展需要依靠人民,只有人民生活的好,生活的幸福,國家的發展才會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