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較發達國家高出許多
一是物流運輸中各種收費太多,亂收費、多收費、高收費、不合理收費現象十分普遍,包括道路的收費、管理的收費、辦理各種證件的收費等等。
近20年新建的大部分高等級公路,由公共產品部分地蛻變為准公共產品甚至是私人產品,高速公路以公共設施的名義,轉化成某些利益集團牟取暴利的工具,並十分巧妙地以高工資、轉移支出等途徑實行利益輸送。之所以如此瘋狂,其實從一開始就「被算計」了,從投資主體選擇、工程預算到工程招標等就埋下了高收費的伏筆。一些高速公路的預算按照所謂「國際標准」,水泥、沙子、鋼材等原材料按最高價格和最大量計算,設備使用費、民工工資按高標准計算,但實際采購和施工過程中,投資方、中標方、施工方都不約而同地「拚命節約」,導致不少「豆腐渣」工程。
如今我國公路貨運的主要成本,一是超高的過橋過路費,二是交警、路政人員的亂罰款,三是高昂的柴、汽油費。這就是所謂的「兩高一亂」。
二是雖然收費很多,但是很多地方的物流設施還很落後,如輪渡、倉儲和碼頭等,大量的落後設施直接導致運輸成本上升,因為它不便捷、效率低。而不便捷正是各種公路收費擾亂了合理高效的流通體系的建成,降低了流通效率。由於收費過高,各類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考慮選擇公路、水運或鐵路運輸過程中,不得不舍近求遠,甚至繞道,以時間佔用換取物流費用的降低,從而使合理有效的流通渠道體系難以建成,包括各種物流設施的使用、倉儲運輸網點的布局以及運輸工具的使用。大量公路貨運車輛整天像犯人一樣躲躲藏藏,走小路、走夜路、繞遠路,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少交費,少交罰款。公路收費里程長,站點密、收費高、罰款亂。眾多的收費站卡如同「腸梗阻」,使不少高速路變成了低速路,大大降低了公路使用效益。據報道,美國的9萬多公里高速公路當中只有8.8%是收費路段,全世界14萬公里收費公路有10萬公里在中國。中國幾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費公路,公路的公共性質盪然無存。
三是物流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成熟。譬如,很多部門都在管物流,但是管理重復且不到位。以上幾個因素,導致我們的物流成本過高。
朱道立:一個是油價,一個是公路收費的問題。公路收費有部分是不合理的,且收費密度比較高,甚至還有部分非法的收費。因此哪怕是超載,利潤也是非常低,收入也就低,和國外的相同行業合法合理的收費相比較我們的成本就比較高了。
這些因素推高了成本,產生了幾個壞的影響,壓低了企業合理的收入,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須要超載,反過來壓壞路面,超載以後又要罰款,害怕罰款又要行賄,更加推高了運輸成本,這就暴露出運輸環節的隱形成本問題。而且不單單是運輸環節,整個流通領域內問題叢生,而且違規的程度很嚴重。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必然很高。公路是公共設施,包括碼頭有很多費用,各種各樣的都加上去,各個環節的費用都很高,而且很多問題出在公共服務環節,最主要的還是公共流通環節的成本太高。物流的成本高其實只是表象,實質還是流通環節有太多不合理之處,這使得交易成本太高。物流本身的成本並沒有這么高,而最終的成本高是人為的各種各樣的收費加上去的。
2. 物流費用佔gdp這一指標能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物流發展水平和效率
幾年前流行一個說法:從廣州運送貨物到北京的運費,比中國運到美國的運費版還要高。
如今權,這種絕對價格的高低是否有了改變尚不清楚,但一個沒有改變的事實是,中國的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在中國,物流成本占企業成本的30%~40%,而發達國家只佔。
3. 誰有美國近十年的物流成本佔美國GDP的比例數據
美國物流成本最低,日本物流成本次之,中國的物流成本最高
分別是
中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8%
日本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1%
美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8%
4. 是否物流成本佔GDP比例越低越好
物流成來本低,對於工廠來說,降自低了成本固然越低越好,對於物流公司來說,物流成本越低,公司的競爭力確實增大了,但是物流利潤下降,嚴重的話就會導致破產,物流人員失業,所以,對物流公司來說,成本低及利潤低,服務水平也低,效益背反原理理論上是存在的,但是現實是不成立的。對於消費者來說,也當然是希望物流成本低,但是貨物發生了位置的轉移,必然是要產生成本的。有成本就會佔GDP成分。歐美國家的物流成本佔GDP的幾個點,我國達到10多個點,目前看來,歐美日的物流水平是要高,但是考慮到我國的人口就業問題,在物流運輸中,大多數的成本發生在運輸和倉儲中,而大部分的費用是要人員開資的,如果成本下降,就會導致機械設備的增加,人員的減少,物流行業的失業率就會上升。所以,物流成本太低對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是不利的。
5. 中國,美國,日本三國物流成本各占各國GDP百分之多少
中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8%,日本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1%,美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8%。
6. 2000-2009年物流總費用是多少!佔GDP比例是多少!要數據
從產業演變的角度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表現為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動態的協調發展關系。無論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製造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彼此的互動協調。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將促進製造業產業升級並提高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不僅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與更大的利潤空間,而且可為消費者創造更方便、價值更高的產品或服務。理論和實踐表明,製造業的結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提高不僅要依靠製造業自身的進步,同時還有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等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突破製造業發展的瓶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高速增長,逐步成為世界製造大國。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從1990年6096.7億元上升到2006年68850.0億元,增長10.2倍。2006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9%;製造業產品在出口商品總額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9.7%增加到2006年的94.5%;製造業吸收了大量城鎮就業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製造業的發展也極大地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從總體看,我國製造業整體競爭力較弱,主要表現為製造業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處於價值鏈低端等,在參與國際分工時,往往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加工裝配等環節,或是一些資源能源消耗較大、對環境污染較重的產品生產,因而所能實現的增加值和利潤極其微薄。
近幾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也取得長足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總量方面,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快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由1990年的2463.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9192.7億元;從內部結構看,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金融保險業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仍存在明顯差距。主要表現為:服務業產值規模小、內部結構不優化,在國民經濟和整個服務業中的份額相對較低,按照2004年普查數據,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比同年美國水平低36個百分點,比日本低31個百分點,甚至比印度低10個百分點。
二、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發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現
(一)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協調發展機制不完善。一是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模式不完善,主要表現是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推力」不夠。我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核心服務能力,不能完全滿足製造企業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制約了製造業的發展。同時,製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拉力」也不足。我國製造業產業鏈條較短,具有優勢的產業集群尚未成熟,區域產業配套能力不強,制約了生產性服務業的跨區和溢出功能的有效拓展和發揮。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兩者之間基本上是「點對點」或「點對群」的協調發展模式,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對製造業企業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單一功能或是生產經營的某個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源最大化利用,與「群對群」的最佳模式仍有較大距離。二是我國生產性服務行業的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行業的市場競爭仍不充分,特別是那些在原有體制下屬於壟斷性的服務行業,如,金融、保險、通信等行業,改革的進程比較緩慢,市場競爭難以發揮作用,導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效供給不足,不能滿足製造企業的需求。反過來,又會阻礙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二)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效益比較差。一方面,由於我國絕大多數的製造業企業依然處於「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式自我服務階段,製造企業不能有效地培養核心競爭力,不能通過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外包。另一方面,由於我國誠信體系不完善,無法保證外包業務能按時完成,也無法保證外包契約能連續、順利的履行。這樣,不但導致製造業的產品單一,而且妨礙與製造業緊密相連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產品開發。在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調發展過程中,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新很少,提供的產品品質也不高,無法滿足兩種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製造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直接影響製造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規模小又嚴重製約兩大產業的協調發展。
7. 2015年中國物流成本佔gdp多少
抄2015年我國物流成本下降受阻,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持續徘徊在18%的高位。
展望2015年,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成為新常態。從國內看,2015年國民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在此背景下,國民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方向不一,出口將有所回暖,投資繼續下行,居民消費平穩增長,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5年物流業整體上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物流轉型升級繼續推進,預計物流運行仍將呈現「增速減緩、結構調整」的發展態勢。其中,快遞速運、冷鏈物流、物流平台等物流業態有望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社會物流總額,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5%左右。
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13.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個百分點。
8. 誰用spss幫我做一下GDP與物流總額和總費用的線性回歸分析
擬合這種線性模型 我們原來都是用eviews處理,
9. 誰用spss幫我做一下GDP與物流總額和總費用的線性回歸分析
給你做回歸分析可以的
10. 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連續幾年下降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7月24日發布消息說,2013年以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版連續5年保持下降,2018年上半年權進一步降至14.5%。
張勇表示,要推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階。針對部分領域、部分地區存在的政策細化實化不足、落實進度緩慢等問題開展自查,及時研究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繼續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爭取在加快多式聯運發展、解決用地難和融資貴、改善行業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此外,各地區要建立或完善跨部門的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協調機制,在行業運行監測、重大問題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和成果共享。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