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省17個地級市的GDP在全省的排名先後順序是什麼
2006年山東省各市GDP、人均GDP排名
2007年02月21日 16:20城市名 人均GDP(元/人)
東營 80572元
威海 54741元
青島 40082元
淄博 39170元
濟南 37035元
煙台 36955元
萊蕪 22983元
濱州 22405元
棗庄 20483元困尺燃
濰坊 20010元
德州 18243元
泰安 18074元
日照 18066元
濟寧 17976元
聊城 14727元
臨沂 13639元
菏澤 6041元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2006年 比上年±%
1 青島市 3206.58 15.7
2 煙汪虛台市 2402.10 17.0
3 濟南市 2185.09 15.7
4 濰坊市 1720.88 16.5
5 淄博市 1645.16 15.8
6 濟寧市 1456.09 16.4
7 東營市 1450.31 17.0
8 臨沂市 1404.86 16.3
9 威海市 1368.53 15.9
10 泰安市 1012.17 16.5
11 德州市 1003.38 16.4
12 聊城市 839.45 17.3
13 濱州市 829.02 17.4
14 棗庄市 757.88 16.4
15 菏澤市 537.68 17.1
16 日照市 505.87 16.9
17 萊困跡蕪市 287.29 16.1
⑵ 威海在山東能排個什麼名次
威海是一個新興城市,1987年由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
如果論環境及發展前途,威海在山東省絕對數一數二,如果論經濟,現在的威海整體上的經濟在山東省內也能進前六(青島、濟南、東營、淄博、煙台、威海)。
【 經濟總量 】
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8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7.8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978.19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477.46億元,增長17.8%。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8.07%、61.78%和30.15%。按戶籍平均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達到6.32萬元,比上年增長14.8%。
農業生產比較穩定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42.88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全年糧食總產量95.18萬噸,略有下降;人工造林面積542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7%;肉類、禽蛋類、奶類總產量分別達到11.64萬噸、11.04萬噸、25.46萬噸,比上年增長5.4%、4.3%和10.7%;水產品產量達到264.93萬噸,比上年增長1.9%,其中,水產養殖比重達到55.2%,遠洋漁業產量增長1.7%。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 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33個,實現增加值840.93億元,增長1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19.8億元,增長27.2%;實現利稅總額262.33億元,增長28.4%;實現利潤總額171.88億元,增長27.5%。產品銷售率98.75%,提高0.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6.75萬元/人,增長23.3%;反映工業經濟效益整體水平的綜合指數為234.91,提高9.19個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1201.97億元,比上年增長4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06%,比年初提高3.1個百分點。
「名牌戰略」取得新突破 中國名牌產品新增3個,達到19個;山東名牌產品新增18個,達到91個;全國馳名商標新增3個,達到10個;山東著名商標69個。
服務業繁榮發展 旅遊業,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384.6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0.6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4%和28.4%。房地產業,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328.83萬平方米,增長46%;商品房銷售額92.16億元,增長77.3%;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6360套、50.26萬平方米。交通運輸業,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597.9公里(含農村公路),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5039萬人次,增長9.9%;貨運量7278.56萬噸,增長10.7%;港口貨物吞吐量3180萬噸,增長23.8%;集裝箱吞吐量50萬標箱,增長31%。
【 固定資產 】
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0.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城鎮規模以上投資完成625.3億元,增長22.4%;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2.3%、21%、2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完成100.44億元,增長27.3%。全年新開工項目799個,其中,億元以上大項目26個。消費需求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增幅創10年來新高。其中,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6.09億元,增長19.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8.74億元,增長17.7%。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286.88億元,增長19.2%;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05.75億元,增長16.8%。市場價格總水平漲幅較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4.37%,較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最快,達到13.5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7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48%;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7%,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6.4%。
【 對外貿易 】
全年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10.81億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關口,比上年增長16%,其中,進口總額41.1億美元,增長16.1%;出口總額69.72億美元,增長16%;一般貿易出口額24.17億美元,增長22.5%;加工貿易出口45.16億美元,增長12.7%,占出口額的64.8%。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出口31.81億美元,增長12.2%,占出口額的45.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6.87億美元,增長2%,占出口總額的24.2%;韓國依然是威海市重要的貿易出口國,份額佔比為30.8%,對歐盟出口份額佔比達到19.7%。「走出去」戰略實現歷史性突破,新增境外企業21家;全年新簽訂勞務輸出合同額4.19億美元,增長41.9%;外派勞務6966人次,期末在外人數1.3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4.4%。對內對外招商引資穩步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37億美元,增長2.4%;引進國內資金259.83億元,增長15.1%;引進內資項目750個,其中,在建億元以上內資項目104個,實際到位資金127.17億元。
【 人民生活 】
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3.75平方米。城市公用事業全面發展,全年發電量63.21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46.37億千瓦時,增長9.8%;市區天然氣用氣人口27萬人,用氣普及率99.51%;集中供熱面積達1759萬平方米,增長8.7%。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建成威乳高速公路、華能一期、國華一期風電項目,開通了廣州、哈爾濱、太原等國內航線以及韓國釜山國際航線,完成了煙威天然氣長輸管道、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幸福公園環境整治、重點地段光亮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市民文化中心、半月灣隧道、大操場拆遷改造、昆明路西延二期工程。環境保護事業繼續得到加強。全市完成限期治理項目10項,完成限期治理投資額5916萬元;水環境功能區11個,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6個,面積662.9平方公里。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5元,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7737元,增長13.1%。
【就業再就業形勢良好】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3457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96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市有51.6萬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8.4萬離退休人員享受養老保險,有54.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有1.34萬人領取了失業保險金,有4570名女職工享受生育津貼待遇。
【科技事業成果豐碩】 全年取得重要科學技術成果107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及先進水平16項,國內領先及先進水平90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913件,比上年增長了18.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21件,增長76%。企業共建立市級以上技術中心91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27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家,總數分別達到162家和65家。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撤並農村中小學24處,進一步優化了農村學校布局;城區新建、擴建校舍面積2萬平方米,緩解中小學班額過大問題;秋季新學期起對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免雜費1531萬元,並首次將中職校、高中和高校貧困生納入政府財政資助體系。
【其他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6‰,連續9年保持負增長。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⑶ 威海作為三面環海的城市,為什麼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威海,坐落在山東東北部,是個三面環海的港口城市。做為沿海開放城市,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城市地位上,似乎都與周邊沿海城市有著不小的差距,例如:青島、煙台、連雲港等地。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感覺威海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其實這是有他特殊原因的。
雖然威海在經濟方面讓我們一直感覺沒有長足發展起來,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空氣良好、環境優美,是個享受慢生活的宜居城市的印象。
⑷ 威海經濟靠什麼
主要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01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480.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版8.1%,其權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4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580.4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664.13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8:45.4:47.8。
⑸ 2017年中國GDP增長了多少
中國官方18日公布,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82.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
總的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決勝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⑹ 2017全國各地GDP年報出爐各省份排名如何
2017各地經制濟年報出爐,山東省突破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趕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個省份GDP邁上新台階,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⑺ 威海經濟發展怎麼樣
威海2018年的人均GDP是13萬元人民幣,高於所有直轄市以及絕大部分中國大陸的城市,而威海作為中日韓自貿核心經濟發展迅猛,威海本土培養的私營實體國際知名企業數量多於同為華東地區的上海,而工資水平方面威海普通飯館里的服務員月薪基本都在3千到4千左右,而工廠的工人加加班月薪在6千出頭,威海的中層和基層崗位工資水平大多高於北京上海同等崗位的薪資水平,而一座城市絕大多數市民從事的恰恰就是中層和基層崗位。而中國所有東部沿海城市的薪資水平其實都差不多,即便高最多也就高個2百元人民幣左右,所以威海很少說自己的工資比其他城市高。至於威海真正市區的房價目前是2萬左右到3萬,而威海的郊縣比如榮成縣在1萬左右,威海是年輕人口凈流入城市,而威海的房地產市場也是中國大陸為數不多的真正由市場使房價上漲的城市(在威海購房的大多數是個人,而像在所謂一線城市購房的大多數是企業,所以在威海購房不必擔心將來賣不出去)
英倫威海歡迎你
⑻ 威海市人均GDP是多少
人人都是張百萬
⑼ 山東GDP排全國第三 它背後的支撐到底是什麼
但是令人無法理碰坦前解的是,山東的財政出現了虧空。2017年公共財政收入為9214億元,扣除當年的山東的財政支出9258億元,還虧空44億元,這意味著山東省不僅要把上繳的稅收全部拿回來,還要在申請44億元的補助用來度過當下的難關。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山東財政還是有著1009億的財政盈餘的。2017年如此亮眼的經濟數據下竟然信尺出現了虧空,只能說還是挺要人難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