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誰有全國各省,各市,各地區的人均gdp和人口密度,謝謝了,最好是最新的
、上海市:
78989
02、北京市:
70452
03、天津市:
62574
04、江蘇省:
44744
05、浙江省:
44641
06、廣東省:
41166
07、內蒙古:
40282
08、山東省:
35894
09、遼寧省:
35239
10、福建省:
33840
11、吉林省:
26595
12、河北省:
24581
13、重慶市:
22920
14、湖北省:
22677
15、黑龍江:
22447
16、寧夏區:
21777
17、陝西省:
21688
18、山西省:
21522
19、河南省:
20597
20、湖南省:
20428
21、新疆區:
19942
22、青海省:
19454
23、海南省:
19254
24、四川省:
17339
25、江西省:
17335
26、安徽省:
16408
27、廣西區:
16045
28、西藏區:
15295
29、雲南省:
13539
30、甘肅省:
12872
31、貴州省:
10309中國各省人口密度:
河南人口密度553人每平方公里
吉林人口密度151人每平方公里
海南人口密度224人每平方公里
湖北人口密度325人每平方公里
湖南人口密度304人每平方公里
山西人口密度212人每平方公里
黑龍江人口密度81人每平方公里
寧夏人口密度85人每平方公里
四川人口密度172人每平方公里
陝西人口密度185人每平方公里
雲南人口密度109人每平方公里
江西人口密度247人每平方公里
廣西人口密度190人每平方公里
甘肅人口密度57人每平方公里
內蒙古人口密度20人每平方公里
貴州人口密度200人每平方公里
安徽人口密度429人每平方公里
河北人口密度355人每平方公里
遼寧人口密度291人每平方公里
福建人口密度285人每平方公里
廣東人口密度481人每平方公里
山東人口密度579人每平方公里
江蘇人口密度724人每平方公里
天津人口密度886人每平方公里
北京人口密度823人每平方公里
上海人口密度2640人每平方公里
青海人口密度7.2人每平方公里
重慶人口密度374人每平方公里
浙江人口密度460人每平方公里
台灣人口密度為600人每平方公里
西藏人口密度2.1人每平方公里 排名 地區 地區生產總值 增長率 人口 人均GDP 美元
1 克拉瑪依市 661 9.80% 27.27 242391 34901
2 蘇州市 6701.29 13.00% 629.75 106412 15322
3 東營市 2052.62 13.70% 200.48 102741 14793
4 鄂爾多斯市 1603 22.90% 158.1 101392 14599
5 深圳市 7806.54 12.10% 876.83 89814 12932
6 阿拉善盟 181.79 25.30% 21.5 84553 12174
7 廣州市 8215.82 12.30% 1011.39 81223 11695
8 大慶市 2220.4 12.30% 277.23 80092 11532
9 上海市 13698.15 9.70% 1888.46 73126 10529
10 無錫市 4419.5 12.40% 604.97 73053 10519
11 包頭市 1760 19.60% 247 71255 10260
12 佛山市 4333.3 15.20% 612 70806 10195
13 寧波市 3964.05 10.10% 568.1 69997 10079
14 嘉峪關市 144.1 8.90% 20.76 69415 9995
15 珠海市 992.06 9% 148.11 67591 9732
16 威海市 1780.35 12.10% 280.29 63519 9146
17 北京市 10488.03 9.00% 1664 63029 9075
18 大連市 3858.2 16.50% 613 62940 9063
19 廈門市 1560.02 11.10% 249 62651 9021
20 海西州 273.11 20% 44 62070 8937
21 杭州市 4781.16 11.00% 791.4 60414 8699
22 中山市 1408.52 10.50% 251.09 56106 8079
23 天津市 6354.38 16.50% 1176 55473 7987
24 東莞市 3702.53 14% 694.98 53275 7671
25 青島市 4436.18 13.20% 838.67 52895 7616
26 淄博市 2316.78 13.00% 450.51 51426 7405
27 盤錦市 675 11.00% 131.8 51214 7374
28 呼和浩特市 1316.37 13.60% 258 51016 7346
29 南京市 3775 12.10% 758.89 50327 7246
30 常州市 2202.23 12.40% 440.7 50283 7240
31 馬鞍山市 636.3 15.50% 127.5 49906 7186
32 沈陽市 3860.5 16.30% 776 49749 7163
33 煙台市 3434.19 13.60% 700.68 49012 7057
34 唐山市 3561.2 13.00% 729.41 48190 6939
35 烏海市 240.1 14.10% 50.06 47962 6906
36 舟山市 490.25 14.50% 104.45 46936 6758
37 鎮江市 1408.14 12.85% 268.77 46473 6691
38 鞍山市 1608 18.30% 350 45943 6615
39 長沙市 3000.98 15.10% 658.56 45765 6590
2009 3744.08 658.56 56765
40 巴音郭楞州 587 8.00% 128.33 45741 6586
41 濟南市 3017.42 13.00% 662.69 45724 6584
42 銅陵市 325.31 13.20% 72.5 44870 6461
43 武漢市 3960.08 15.10% 897 44148 6357
44 烏魯木齊市 1020 15% 236.05 43211 6222
45 嘉興市 1815.3 10.70% 423.2 43129 6210
46 太原市 1468.09 8.10% 355.31 41319 5949
47 金昌市 192.26 6.20% 47.15 40772 5871
48 鄭州市 3003.99 12.20% 743.6 40398 5817
49 本溪市 610.9 15.00% 155.85 39199 5644
50 紹興市 2222.95 9.00% 571.2 38917 5604
51 錫林郭勒盟 394.15 20.80% 102 38642 5564
52 攀枝花市 427.61 14.50% 111 38523 5547
53 湖州市 1034.89 10.60% 281.5 36764 5294
54 金華市 1681.85 10.60% 462.58 36538
55 南昌市 1660.1 15.00% 461.54 35969 5179
56 萊蕪市 455.79 12.30% 127.16 35845 5161
57 新余市 402.32 17.10% 113 35604 5126
58 南通市 2510.13 13.30% 763.72 35040 5045
59 泉州市 2705.29 14.10% 779 34840 5016
60 長春市 2588 16.50% 747.17 34637 4987
61 合肥市 1664.84 17.20% 486.74 34482 4965
62 台州市 1965.27 9.60% 574.06 34374 4949
63 揚州市 1573.29 13.40% 459.79 34218 4927
64 吐魯番地區 206.7 15.80% 60.57 34126 4914
65 濱州市 1236.83 13.10% 368.86 33610 4839
66 福州市 2284.16 13.00% 683 33443 4815
67 延安市 713.27 15.70% 213.93 33332 4799
68 蕪湖市 746.65 15.80% 229.74 32500 4680
69 遼陽市 585 16.00% 183 31967 4603
70 石嘴山市 236.44 14.40% 74 31951 4601
71 銀川市 514.11 13.30% 163.54 31436 4526
72 江門市 1280.59 10.80% 414.27 30973 4460
73 成都市 3900.99 12.10% 1270.6 30855 4443
74 溫州市 2424.29 8.50% 791 30648 4413
75 泰州市 1394.2 13.50% 463.59 30256 4356
76 營口市 703.57 20.30% 233.15 30177 4345
77 洛陽市 1919.64 14.40% 642 30080 4331
78 吉林市 1300 29% 432.4 30065 4329
79 撫順市 662.4 16.00% 223 29704 4277
80 三門峽市 654.21 15.10% 221.65 29515 4250
81 石家莊市 2838.4 11.00% 970.33 29252 4212
82 哈爾濱市 2868.2 13.20% 988.9 29012 4177
83 棗庄市 1092.83 13.10% 380.19 28744 4139
84 榆林市 1008.26 23% 351.63 28674 4129
85 焦作市 1031.59 12.60% 361.25 28556 4112
86 松原市 815 21.00% 286 28497 4103
87 秦皇島市 808.95 12.00% 285.85 28426 4093
88 日照市 773.14 15.10% 274.09 28300 4075
89 濰坊市 2491.8 13.20% 889.54 28106 4047
90 泰安市 1513.3 13.40% 545.6 27794 4002
91 朔州市 420.4 11.50% 153.1 27458 3954
92 濟寧市 2122.16 13.10% 822.75 26721 3847
93 玉溪市 596.1 13.00% 227 26260 3781
94 西安市 2190.04 15.60% 837.52 26259 3781
95 鄂州市 269.79 15.80% 103 26142 3764
96 衢州 580.05 13.00% 223 26011 3745
97 昆明市 1605.39 12.00% 619.33 25921 3732
98 三亞市 144.31 16.80% 56 25770 3711
99 廊坊市 1051.5 11.80% 408.3 25753 3708
100 蘭州市 846.28 11.50% 331.01 25566 3681
Ⅱ CPI和人均GDP是什麼關系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的簡稱。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CPI是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二者存在以下四種情形:
1、高增長低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高速增長和CPI 的低位穩定並存,表明宏觀經濟處於良性運行的軌道,這是一個社會追求的最重要的經濟目標。我國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就是典型的高增長低通脹,這段時間是經濟的「黃金增長期」。
2、高增長高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的高速增長與CPI高位運行並存。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大幅增加,社會需求增長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價格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此時,由於經濟高速運行,所以即使通脹壓力較大,整個社會壓力也不是很大。但如果分配不公,容易出現窮人補貼富人的情況,從而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我國在1992年至1995年期間就處於這樣的階段。
3、低增長低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增長較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同時CPI也處於低位運行狀態。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長緩慢,則國民收入增長緩慢,社會需求減少,從而使得產品價格下降,CPI 降低。促進經濟增長成為整個社會的首要目標,可以採取適當的通貨膨脹政策來刺激生產。央行和政府會採取擴張性的政策來刺激經濟的增長。我國在1988年至1991年期間就處於這樣的階段。
4、低增長高通脹。
即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俗稱「滯脹」。主要特徵就是GDP增長比較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但同時物價上升加快,通貨膨脹率一般超過5%甚至更高。滯脹要比單純的通脹更可怕,對一個社會的破壞性更大。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還未出現此類經濟現象。
Ⅲ 人均GDP人口密度(發達)
當然不是,有人認為人均GDP低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導致的,其實未必。
看看日本、香港、台灣,人口密度都非常大,但是經濟也非常發達,人均GDP也很高。中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也大,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高。所以說,人口密度大,即單位面積里的人口數多,該地區的人均GDP反而大。因此,中國人均GDP低最主要的原因根本不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而是發展太不均衡。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的人均收入是最窮地區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上,而在美國,這樣的差距才是2:1.如果中國的國土面積只有沿海地區那麼大,也許早就成發達國家了。既然不能割捨國土,那就必須付出發展不均衡的代價。
至於什麼先富帶動後富,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0,要知道,富人,無論是資本的積累,知識或技能的積累,教育的投資,保險的投資,都是普遍超過窮人,他們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機會比窮人更多,社會的財富幾乎始終都是從窮人流向富人的。
怎麼帶動後富?掠奪?社會資本強行重新分配?即使重新分配了,每個人發了一萬塊錢,錢也會很快地流向「曾今」的富人手中。
Ⅳ 人均GDP與人均收入的關系,或者說比例一般怎樣才算是合理的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關系,其實反應了勞動者是否分享了經濟發展的果實。如果人均收入比回人均答GDP越高,那麼勞動者分享的果實越多。他們的比例不能說多少才是合理的,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和發展狀況不一樣。像我們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國家,這個比例就很低,而像一些福利國家,北歐,即便是美國,這個比例也是很搞的。而發展中國家的比例也會低一些。
Ⅳ 如何運用數據分析區域人口密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的關系
用Origin75吧,專門處理數據關系的,一次二次的關系都很方便解決。我本科的時候一直用這個。
Ⅵ 人均GDP和人均年收入大概是個什麼比例關系
1,
2007年,北京的數據:
人均GDP 56044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21989元
2,
分子是北京市整個地區生產的價值,所有非常住人口生產也算進去了。
分母就是常住人口。
北京2007年戶籍人口1213.3萬,外來人口419.7萬,所以常住人口是1633萬人。
3,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扣除應交納的各種稅、保險後,可以由各人隨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收入-個人所得稅和養老、醫療保險等費用
資料來源:北京統計年鑒
http://www.bjstats.gov.cn/tjnj/2008-tjnj/
Ⅶ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麼聯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計算的全社會新創造的價值,從分配的角度來說,它包括國家收入(也就是各項稅收)、企業收入(也就是企業利潤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勞動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於人均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收入(包括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個構成要素。
舉例說明:
2014年,中國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瑪依、鄂爾多斯、阿拉善三個資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別為22萬元、20萬元、19萬元,大大高於深圳的15.5萬元。
其中,克拉瑪依產石油,鄂爾多斯產煤炭,阿拉善產煤炭。
克拉瑪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萬元,鄂爾多斯不到4萬元,阿拉善不到3萬元,均低於深圳。
一個地方的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查看等式發現,人均GDP和人均勞動者報酬,兩者並不具有一致性。因為還有「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三個變數。
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嚴重背離,說明經濟的循環效率低。
(7)人口密度與人均gdp的關系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Ⅷ 中國人口密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關系
中國人口密度和生活水平基本是成正比的
Ⅸ 人均收入與人均gdp是怎樣的比例關系
兩者比例關系說明了兩個反應生活水平狀況的標准之間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為1:6.33.說明人均實際收入反應的生活水平遠沒有達到人均GDP反應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資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們沒有享受到經濟迅速發展的紅利。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