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09年廣東省各市,香港,澳門,台灣的人均gdp
2009年廣東省各市人均GDP排名
排名 城市 GDP(人民幣) 增長率 08年人口(萬) 人均GDP
01、深圳:8310億,增長10.5% 876.83 94773.22
02、廣州:9080億,增長11% 1018.20 89194.50
03、佛山:4742億,增長13.5% 595.29 79658.65
04、珠海:1037億 增長9% 148.11 70015.53
05、中山:1503億,增長10.2% 251.09 59859.01
06、東莞:3760億,增長5.3% 694.98 5.28
07、惠州:1410億,增長13.2% 392.71 35904.36
08、江門:1352億,增長10.8% 414.27 32635.72
09、清遠:822億,增長16.5% 373.19 22026.31
10、肇慶:837億,增長13.1% 380.29 22009.52
11、陽江:518.7億,增長12.2% 236.80 21904.56
12、潮州:550億,增長10.2 256.66 21429.13
13、茂名:1300億,增長10.1% 612.37 21229.00
14、汕頭:1035億,增長10.5% 505.60 20470.73
15、韶關:561億,增長10% 295.16 19006.64
16、湛江:1300億,增長10.1% 690.24 18834.03
17、河源:500億,增長17.3% 286.91 17427.07
18、揭陽:800億,增長16% 573.73 13943.84
19、汕尾:396.16億,增長16% 290.22 13650.33
20、梅州:511億,增長9.8% 412.54 12386.68
21、雲浮:255億,增長13.5% 238.81 10677.94
2009年台灣省人口達2312萬,全年GDP達3972億美元,人均GDP達17180美元
;
2009年香港GDP達14700億元(約合2151億美元),人均近3萬美元;
2009年澳門GDP達到1693.4億澳門元,約合214.3億美元;人均GDP為31萬1131澳門元,約合38968美元。
『貳』 聽說08年澳門人均GDP超過了香港,是嗎
澳門人均2006年已經超過香港了
2006年澳門GDP為:1137億澳門元;人均22.7721萬澳門元(28463美元)
2007年澳門GDP為:1495億澳門元;人均28.4268萬澳門元(35374美元)
2008年澳門GDP為:1718億澳門元;人均31.3091萬澳門元(39036美元)
2006年香港GDP為:1.4753億港元;人均21.5158萬港元(27584美元)
2007年香港GDP為:1.6154億港元;人均23.3245萬港元(29149美元)
2008年香港GDP為:1.6769億港元;人均24.0327萬港元(30755美元)
其實澳門近幾年的經濟增速是很快的:
02年(10.3%);03年(16.0%);04年(29.4%);05年(12.1%);06年(23.3%);07年(31.4%);08年(15.0%)
只要中國對澳門的支持不變,未來澳門人均超過盧森堡,成為世界第一是早晚的事。
以上數據來自
香港統計局數據: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statistical_tables/index_tc.jsp?tableID=030
澳門統計局數據:本地生產總值(按支出法估算)--年刊 2008年
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
『叄』 澳門和香港人均gdp哪
1、澳門
2016年澳門人均GDP達69372美元,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全球排名第三!
2、香港
2017年香港人均GDP達4.6萬美元 經濟增長3.8%。
香港距離澳門人均GDP有2萬多美元的差距,香港人均GDP不如澳門!
『肆』 澳門人均gdp接近超過香港,為何平均工資卻只有香港的1/3
因為澳門的人口密度過大,而且計算人均GDP的時候是按照戶籍人口來計算的。財富高度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中,對於從事服務業的人士而言,薪資水平當然沒有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高。香港的產業體系更加完備,財富分配的更為合理,單位勞動力價值更高。
『伍』 香港澳門回歸後經濟發展情況,請用詳細數據(經濟數據,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說明
一. 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在回歸前幾年,澳門經濟持續下滑,連續多年負增長,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產總值連續四年負增長;失業率高企,1999年失業率高達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還低。整體經濟低迷,營商環境惡化,治安不靖,投資者卻步。
經濟連續七年保持正增長。澳門回歸後,大約經過兩年的發展,到2001年本地生產總值基本恢復到回歸前的最高年份,即1995年的水平。2000~2005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為10%,其中2004年更高達28.3%。2005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達到約2.4萬美元。2006年本地生產總值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預計將實現雙位數增長。回歸以來公共財政年年保持盈餘,2000~2005年5年間財政盈餘合計約180 多億澳門元,而1999年前澳葡政府留給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歷年財政盈餘只有20多億澳門元;2005年政府財政收入達282億澳門元,比1999年約翻了一番。
就業狀況逐步改善。臨近回歸,前澳葡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公共工程,回歸時,這些政府公共投資工程陸續完成,建築業失業人員一時大量增加,加上當時澳門經濟尚處復甦初期,致使失業率一度大幅上升。2000年失業率曾高達6.8%,特別是建築工人失業問題較為嚴重,並引發了規模較大的工人遊行示威活動。但隨著經濟逐步復甦和好轉,加上政府推行促進就業的措施,失業率逐步下降。2005年失業率下降到4.1%,目前基本上在4%以下。與此同時,居民收入也有所提升,如2005年就業人口月均收入為 5765澳門元,比1999年增長約20
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令人矚目,與此同時,澳門的失業率5年間大幅下降,令澳門居民真正享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實惠。
據權威部門的統計,2000年至2002年,澳門經濟總量年平均增長率為5.6%, 2003年為15.6%,2004年上半年高達36%,預計全年將達到創歷史記錄的20%,增長速度令海內外刮目相看。同時,澳門的失業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回歸之初的7.1%,降至2004年8至10月的4.7%。
2003年與1999年相比,GDP總額由490億澳門元(以下簡稱元)增長到633.7億元,增長30%,預計五年平均增幅超過10%。政府財力穩定增長,財政收支連續四年保持盈餘,累計達182億元(含土地基金110億元)。進出口總額由338億元增至428億元,增長26%;外匯儲備逐年增長,到今年8月,達到388億元。居民存款總額由842億元上升到1087億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博彩旅遊業穩步增長,入境遊客總數由744萬人次增加到1189萬人次,今年有望達到1500萬人次;房地產市場活躍,成交量激增且價格持續上升。
二.
回歸十年以來,香港經濟增長近50%。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實際增長4%左右。由於回歸之初的幾年經濟動盪,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波動較大,因而十年來年平均增長率被拉低。近幾年香港經濟維持強勁擴張勢頭,增長層面廣闊。過去三年所見的增長,較1987年以來任何連續三年高於趨勢的增幅都要快。在貿易方面,回歸以來,香港貿易總額基本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受惠於內地經濟蓬勃發展和美元轉弱令價格競爭力有所改善,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包括轉口和港產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長10.2%。除貿易激增的推動力外,內部需求亦保持堅挺,整年均提供穩定而重要的增長動力。
香港服務業發展蓬勃,在東亞地區可謂首屈一指。在1990年至2004年間,香港服務業平均每年增長7%,達11289.39億元,而同期間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5.6%。因而,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有所增加,從1990年的75.4%增至2004年的90.0%。在各主要服務行業中,以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和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增長最快,平均每年增值6.7%和8.8%,分別佔2004年本地生產總值的27%和21.1%。
2000年至2005年,受到區域和全球經濟環境不斷改變,以及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所推動,香港經濟結構持續向服務業轉移。內地經濟發展蓬勃尤其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了無限商機,同時,內地擁有大量低廉的土地和勞工資源,以及內地生產力不斷上升,也推動了香港經濟朝高增值發展。2000年至2005年期間,整體服務行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率由86.6%增至90.7%,而製造業及建造業則分別由5.4%和4.9%下跌至3.4%和2.9%。
『陸』 澳門人均gdp為什麼比香港高
經濟收入比較高,政府開支比較少(地方小)。
『柒』 澳門回歸十多年來,GDP以來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
一國兩制
『捌』 澳門人均gdp為什麼那麼高
可能是澳門的服務業比較發達的緣故吧,還有澳門一直利用內地的地位優勢,勤勤懇懇的工作,很少鬧事。
但是香港就不同了,對經濟和金融的傷害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