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晉江市嗎
不是的,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系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也就是說直接隸屬於泉州市委。是一個獨立開發區。非晉江也非泉州。
『貳』 2015年泉州人均gdp是多少
。。。。。。2500
『叄』 泉州一共有幾個開發區主要范圍有哪些
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泉州市 面積11244平方千米,人口762萬人(常住人口,2006年)
豐澤區面積 132平方千米,人口 18萬。郵政編碼362000。
鯉城區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362000。
洛江區面積 382平方千米,人口 17萬。郵政編碼362011。
泉港區面積 326平方千米,人口 37萬。郵政編碼362801。區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
石獅市面積 189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700。市人民政府駐八七路。
晉江市面積 721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郵政編碼362200。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
南安市面積2035平方千米,人口148萬。郵政編碼362300。市人民政府駐溪美鎮。
惠安縣面積 762平方千米,人口 92萬。郵政編碼362100。縣人民政府駐螺城鎮。
安溪縣面積2983平方千米,人口107萬。郵政編碼3624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永春縣面積1452平方千米,人口 55萬。郵政編碼362600。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
德化縣面積2210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500。縣人民政府駐潯中鎮。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潯美工業區,南浦工業區,清蒙經濟開發區,北峰工業區,火炬工業區,仁風工工業區,差不多就這幾個
『肆』 人口的GDP都超過東莞的泉州,為何不是新一線城市
目前我國共有15個新一線城市,每年的排行榜都變動不居,根據2020年最新榜單,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光榮上榜。成都依舊穩居龍頭地位不倒,昆明、寧波不幸出局被合肥和佛山後來者居上。對此,福建人卻有不同看法,泉州GDP總量和人口總量都超過東莞,卻不能入選新一線,福建人表示不服。
縱觀新一線15個城市,幾乎都是所在區域的交通樞紐,成都如此,武漢如此,沈陽亦是如此,反觀泉州自己,因為地處東南沿海地區,即使有高鐵通過,但是卻依舊沒有形成通達的交通網路,且泉州晉州國際機場就運載量還需要再不斷提升,完全無法支撐起一座新一線城市的客運需求。綜合來說,泉州想要進入新一線,還需要多方面全面提升才行。
『伍』 誰能告訴我泉州洛江區、鯉城區、豐澤區、清濛開發區2011年的GDP分別是多少
你好2011年抄 泉州市生產總值達4270億、財政總收入500.36億、一般預算收入242.09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240億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73億,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經濟總量連續13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3個產值超千億、2個產值超500億產業集群。
各地區GDP的產量就得問統計局啦
『陸』 泉州是不是經濟很發達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把握機遇,發揮優勢,銳意創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2.29億元,,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所轄縣(市)全部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民營經濟獨領風騷,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萬家,個體工業戶7.5萬家,商業戶近25萬家;全市100家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8家,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佔全市九成以上。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2388家,外商實際到資202.7億美元.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372家,實際到資17.06億美元。2009年,外貿出口總值達58.9億美元,在中國城市外貿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居第29位。集群經濟支撐帶動,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五大傳統產業,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旅遊服務「5+1」新興產業,成就了紡織服裝、鞋業、石化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和石材、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等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能源九大基地之一。品牌經濟再造實力,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枚、中國馳名商標51件、國家免檢產品139項,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榮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稱號。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福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公路密度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3.5倍和1.76倍,泉州晉江機場獲批對外開放,躋身全國50強,港口貨物吞吐量766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箱,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9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7.5%,海灣型大城市框架逐步構成。創新創業轉變提升,我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出「調結構、降能耗、優能源、促循環、推交易、增碳匯」六項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新能源骨幹企業,形成 1~2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第二、三產業分別以年均21.6%、17.1%的速度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6∶32.8∶28.6調整為2009年的3.9∶59.9∶36.2;2009年我市萬元GDP能耗0.795噸標准煤,比2005年萬元GDP能耗0.90噸標准煤下降11.5%。政通人和民生寬裕。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913元、856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先後榮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和諧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和榮譽。科學發展風光無限。泉州市圍繞「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和現代化泉州建設的總要求,聚焦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統籌298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發展,實施「一環(環泉州灣核心地區)引領、兩灣(泉州灣地區<不含一環>、湄洲灣南岸地區)聯動、三軸(以沿海交通干線、長泉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拓展、多區(泉州開發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泉州台商投資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支撐」的產業布局戰略,全力實施「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超百億企業15家,形成5個超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優、綜合效益好、發展後勁足和人民生活質量好、受教育程度高,城市宜居宜業,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高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柒』 泉州有幾個大型的工業園和開發區
泉州的大型工業園有6個:
1、潯美工業區。
2、南浦工業區。
3、清蒙工業區。
4、北峰工版業區。
5、火炬權工業區。
6、仁風工工業區。
泉州的大型開發區有8個:
1、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泉州出口加工區。
3、泉州台商投資區。
4、泉州石化工業區。
5、泉州船舶港口工業區。
6、惠安台商創業基地。
7、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
8、泉州軟體園。
其中,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最為知名的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南安縣)是由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開發建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范圍包括清濛園區、國家級泉州出口加工區。
『捌』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發展
園區拓展:與南安市合作開發官橋園區各項工作已經全面鋪開,人員正式入駐。園區控詳規設計、征遷安及土地報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BT項目的框架協議、資金籌措、招商選資等方面的工作進展順利,起步區土方平整工程已正式動工。汽車基地完成首期完成征地1217畝,基本建成水電、通訊、電視、網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以及連接汽車基地的泉三高速公路輔道建設。引進新華旭汽車、西虎汽車、銳馳汽車電子等三大項目已開始投產,進入發揮效益階段。順利承接八閩整車生產資質,為泉州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出口加工區已正式封關運作,已有鄧祿普飛機輪胎、金鷹印刷等8個優質項目相繼入駐。
產業結構:全區年產值超億元企業36家,其中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17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16家,其中超億元企業3家;全區已有5家企業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深圳、上海等境內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完成股改企業6家,其中2家企業已將IPO申請材料上報中國證監會,1家企業向福建證監局申請輔導備案;改制後備企業11家;2011年全區上市及上市後備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36.74億元,比增24.3%,完成稅收8.33億元,比增26.6%;全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中國名牌產品」4項、「國家免檢產品」9項、「國家出口免驗產品」2項,「福建著名商標」32件,「福建名牌產品」30項,2011年全區市級以上品牌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6%;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等新興產業集群占工業總產值達16.7%,東南醫葯物流、汽車工貿企業等第三產業占稅收總收入20.45%。
創新能力:2011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24.19億,占工業總產值的35.8%。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9個、國家863計劃1項、國家973計劃1項、國家級行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行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企業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參與國家、行業標准12個。
創業環境:初步形成了集300多家商城、酒店和汽車商貿走廊為主體的商貿街;建成了奧林匹克花園、錦綉江南等6個品位高、配套齊的商住小區及實驗學校、國際運動城等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創辦並規范了一批民辦幼兒園、醫療機構,形成了以綜合醫院為龍頭、門診部為骨幹、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醫療服務網路;完善了仙公山公園、美泰公園等七個公共休閑場所;綠化工程、夜景工程扎實推進,環境品味不斷提升。
機構精簡:按照精簡高效原則,區直機關僅設置8個職能部門,6家區屬國有企業,7個市直派駐單位,機關公務員僅39名。健全服務型政府管理體系,以行政服務中心為依託,健全「一個窗口辦理」的服務機制,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提供從審批、動工、投產到產中、產後的全程、立體式優質服務。「十二五」期間,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品牌效應,圍繞轉變提升和做大做強的目標,大力實施園區功能再造工程,推動擴區發展和產業升級,努力構建城鎮與產業一體開發、先進製造業與高端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玖』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由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開發建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范圍包括清濛園區、泉州特種汽車基地、國家級泉州出口加工區以及正與南安市政府合作開發15平方公里的官橋園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海西經濟區建設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市、推動泉州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主動作為,開拓進取,致力升格擴區、轉型升級、提速增效、跨越發展,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實現開發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2010年6月成功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後榮獲了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國家火炬計劃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輕紡產業)等稱號。1
『拾』 泉州各鎮經濟排名
第一晉江陳埭,第二晉江安海,第三南安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