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廣東各市人口和人均gdp

廣東各市人口和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0-12-10 11:01:06

⑴ 求中國有多少個城市,求全國各省市(城市)GDP,人口,人均gdp詳細數據

全國共660個城市
一級城市:北京市 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石家莊市、呼和浩特市、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福州市、南昌市、濟南市、鄭州市、武漢市、長沙市、廣州市、南寧市、成都市、貴陽市、昆明市、拉薩市、西安市、蘭州市、西寧市、銀川市、烏魯木齊市、大連市、無錫市、寧波市、溫州市、廈門市、青島市、深圳市、煙台市、(36個城市)
二級城市:
河北省地級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10
內蒙古省地級市:(包頭市、烏海市、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8
遼寧省地級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鐵嶺市、朝陽市、葫蘆島市。)12
吉林省地級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7

黑龍江省地級市:(齊齊哈爾市、鶴崗市、雙鴨山市、雞西市、大慶市、伊春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黑河市、綏化市。)11

江蘇省地級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11

浙江省地級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麗水市。)8

安徽省地級市:(蕪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馬鞍山市、淮北市、銅陵市、安慶市、黃山市、滁州市、阜陽市、宿州市、巢湖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16

福建省地級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龍岩市、寧德市。)7

江西省地級市:(樂平市、瑞昌市、貴溪市、瑞金市、南康市、井岡山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德興市。)10

山東省地級市:(淄博市、棗庄市、東營市、濰坊市、濟寧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萊蕪市、臨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菏澤市。)14

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17

湖北省地級市:(黃石市、十堰市、荊州市、宜昌市、襄樊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11

湖南省地級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12

廣東省地級市:(珠海市、汕頭市、韶關市、佛山市、江門市、湛江市、茂名市、肇慶市、惠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陽江市、清遠市、東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陽市、雲浮市。)19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貴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來賓市、崇左市。)13

四川省:(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17

貴州省地級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安順市。)3

雲南省地級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7

陝西省地級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延安市、漢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9

甘肅省地級市:(金昌市、白銀市、天水市、嘉峪關市、武威市、張掖市、平涼市、酒泉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級市:(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2
(地級城市共237個城市)

三級縣級市:
河北省:(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新樂市、鹿泉市、遵化市、遷安市、武安市、南宮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22
內蒙古省:(霍林郭勒市、滿洲里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豐鎮市、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11
遼寧省:(新民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庄河市、海城市、東港市、鳳城市、凌海市、北鎮市、大石橋市、蓋州市、燈塔市、調兵山市、開原市、凌源市、北票市、興城市)17
吉林省:(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舒蘭市、樺甸市、蛟河市、磐石市、公主嶺市、雙遼市、梅河口市、集安市、臨江市、大安市、洮南市、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龍井市、琿春市、和龍市。)20
黑龍江省:(尚志市、雙城市、五常市、訥河市、密山市、虎林市、鐵力市、綏芬河市、寧安市、海林市、穆棱市、同江市、富錦市、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18
江蘇省:(江陰市、宜興市、邳州市、新沂市、金壇市、溧陽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啟東市、東台市、大豐市、高郵市、江都市、儀征市、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泰興市、姜堰市、靖江市、興化市。)27
浙江省:(建德市、富陽市、臨安市、餘姚市、慈溪市、奉化市、瑞安市、樂清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江山市、臨海市、溫嶺市、龍泉市。)22
安徽省:(桐城市、天長市、明光市、界首市、寧國市。)5
福建省:(福清市、長樂市、永安市、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龍海市、邵武市、武夷山、建甌市、漳平市、建陽市、福安市、福鼎市。)14
江西省:(大冶市、丹江口市、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鍾祥市、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麻城市、武穴市、赤壁市、廣水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恩施市、利川市。)24
山東省:(章丘市、膠南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即墨市、滕州市、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招遠市、蓬萊市、棲霞市、海陽市、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新泰市、肥城市、乳山市、文登市、榮成市、樂陵市、禹城市、臨清市。)31
河南省:(鞏義市、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滎陽市、中牟縣、偃師市、汝州市、舞鋼市、林州市、衛輝市、輝縣市、沁陽市、孟州市、禹州市、長葛市、義馬市、靈寶市、鄧州市、永城市、項城市、濟源市。)22
湖北省:(大冶市、丹江口市、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鍾祥市、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麻城市、武穴市、赤壁市、廣水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恩施市、利川市。)24
河南省:(瀏陽市、醴陵市、湘鄉市、韶山市、耒陽市、常寧市、武岡市、臨湘市、汨羅市、津市市、沅江市、資興市、洪江市、冷水江市、漣源市、吉首市。)16
廣東省:(從化市、增城市、樂昌市、南雄市、台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廉江市、雷州市、吳川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高要市、四會市、興寧市、陸豐市、陽春市、英德市、連州市、普寧市、羅定市。)23
廣西自治區:(岑溪市、東興市、桂平市、北流市、宜州市、合山市、憑祥市。)7
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江油市、峨眉山市、閬中市、華鎣市、萬源市、簡陽市、西昌市。)14
貴州省:(清鎮市、赤水市、仁懷市、銅仁市、畢節市、興義市、凱里市、都勻市、福泉市。)9
雲南省:(安寧市、宣威市、個舊市、開遠市、景洪市、楚雄市、大理市、潞西市、瑞麗市。)9
陝西省:(興平市、韓城市、華陰市。)3
甘肅省:(玉門市、敦煌市、臨夏市、合作市。)4
寧夏自治區:(靈武市、青銅峽市。)2
新疆自治區:(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吐魯番市、哈密市、和田市、阿克蘇市、喀什市、阿圖什市、庫爾勒市、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博樂市、伊寧市、奎屯市、塔城市、烏蘇市、阿勒泰市。)20
(縣級市一共364個)
(地級城市239個)省市GDP(億元)常住人口(萬)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天津11190.9912948649613392上海19195.6923028256012784北京16000.419618039412447江蘇480007866610229448浙江318005443587919115內蒙古140002471566668773廣東52673.5910430505007819遼寧22025.94375503497795福建175003689474337344山東450009579469767273吉林104002746378705863全國47156413397235198.575449.71重慶10011.132885347055373湖北19594.195724342335300河北24228.27185337195221陝西12391.33733331975140寧夏2060630326925062黑龍江12503.83831326375053山西110003571308024769新疆66002181302574685湖南19635.196568298934628青海1622563288274463河南270009402287164446海南2515.29867290124429江西115834457259884226四川21026.78042261474048廣西117144603254493945安徽15110.35950253953932西藏605300201523120甘肅50202558196283009雲南8750.954597190382952貴州56003475161172495(註: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網站、各地統計局網站及各省區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綜合整理)

⑵ 有誰知道,浙江省各市的人口及GDP,人均GDP

一、引 言

近年來,隨著中外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深入研究,學界和公眾逐漸認識到這種增長實際上是一種不平衡的增長,其代價是不斷擴大的地區經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目前,已經有學者指出如果地區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如Yang,1999;Yao 和Zhang ,2001)。Jones 、Li和Owen(2003)利用中國城市一級數據深入研究了導致地區經濟差距和收入差距擴大的真實原因,研究發現,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率差異比早期的研究結果大得多,其中政府區位優勢和政府優惠政策對區域經濟差異有重要影響。王小魯和樊綱(2004)全面研究了我國地區差距變動的趨勢和影響因素,他們發現,市場導向的外商直接投資以及民間資本流動使資金大量流向東部地區,導致東部和其他地區的差距增大。但東部持續的資金流入導致東西部資本邊際生產率差距縮小,從長期看可能降低地區間的差距,盡管勞動力流動有助於縮小地區間的收入差距,但中西部的制度落後(如科技成果市場化程度低)、城市化程度低、非國有經濟發展落後、要素市場發育滯後等導致這些地區和東部差距明顯。

不過,目前關於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研究絕大多數是關注中東西部以及省際之間的差距,省內各地區之間的差距往往被忽視。從現有數據分析來看,省內各地區之間的差距比東西部地區和城鄉之間的差距還要大。一些學者根據2001年的統計數據,將各省省會城市所在地區與該省人均GDP最低的地區進行了對比,平均差距為4.45倍。而東西部平均差距為1.44倍,城鄉之間差距平均差距為3.1倍(2002年數據)。以經濟大省浙江為例,2001年杭州市人均GDP24923元,麗水市僅為6391元。前者是後者的3.9倍。1998年,杭州的GDP總量為1134.88億元,寧波為973.44億元,而衢州僅為140.82億元,麗水為116.05億元。衢州和麗水行政區域面積佔全省25.7%,人口佔10.9%,2003年兩城市實現的生產總值分別為234億元和220億元合計454億元,僅佔全省的4.6%,人均生產總值分別為9560元和8835元,不到全省一半,僅為杭州的28%左右。①浙江經濟在90年代崛起以後,各界人士普遍將私營企業和民間資本視為其崛起的重要原因。同時,在省內我們也應該看到各市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表1.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的2003年度中國綜合實力地級以上百強城市名單
城市 杭州 寧波 紹興 溫州 嘉興 台州 金華 湖州 舟山
城市綜合實力 8 18 42 45 56 57 82 91 97
人口和勞動力子系統 28 45 92 95 94 100 93 97 9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註:麗水、衢州兩市未上榜)

表2.浙江省各市1999年——2003年GDP水平
市地名稱 1999 GDP 2000 GDP 2001 GDP 2002 GDP 2003 GDP
杭州市 1225.28 1382.56 1568.01 1781.83 2099.77
寧波市 1041.74 1175.75 1312.69 1500.34 1786.85
嘉興市 471.89 541.02 604.26 706.43 858.03
湖州市 342.62 377.88 385 422.5 490.75
紹興市 705.06 779.76 822.54 928.15 1089.28
舟山市 101.37 114.03 126.69 146.01 172.27
溫州市 733.19 828.12 932.08 1060.97 1226.44
金華市 500.03 546.52 597.34 680.41 801.6
衢州市 147.49 161.9 176.28 200.31 233.73
台州市 605.00 674.99 747.51 858.31 995.03
麗水市 122.17 136.76 158.97 185.1 220.29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資料庫,筆者整理而成。)

二、影響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變數解釋

私營企業密集度:我們認為在一定地域內私營企業密集度的大小決定著該地區的市場競爭程度,市場競爭強度越大那麼經濟相應的就比較繁榮。所以我們選擇了1997年的各市私營企業數(單位:萬戶)和當時當地的總人口數(萬人),兩者相除得出私營企業密集度。單位是每人擁有企業數,由於數值很小在數據輸入時各乘以1000。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2002)認為,隨著民營經濟資本積累能力的增強,自籌資金已經成為民營投資擴張的主要資金來源。國家計委經濟政策協調司赴江浙調研組(2002)使用了「內源性融資」的概念,認為內源性融資是江蘇、浙江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資金來源。「內源性融資說」也暗示了這樣一個積累性因果關系:人均GDP水平高——資本的可獲得性好——非國有投資水平高——人均GDP水平高;反之,人均GDP水平低——資本的可獲得性差——非國有投資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

居民存款儲蓄:居民儲蓄存款的多少決定了民間私人投資的力度。我們這里選擇了2000~2003年城鄉居民儲蓄年末余額的平均值。計算方法如下:AVER(S)=∑(S)/n

初始人力資本:資源稟賦論認為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與資源稟賦具有很密切的關系,尤其是人力資源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從宏觀上看,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本投資有很高的相關,舒爾茨發現,從1929年到1957年間的美國國民收入增長額中,作為人力資本主要形式的教育投資的增加在國民收入增長額中所起的作用達到33%,另一個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也對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美國1929-1957年間由於教育投資增長而引起的國民收入的增長占整個國民收入增長的23%。從微觀上看,具有不同人力資本含量的勞動者其獲得的收益也各不相同。根據這種理論,浙江各地的人力資本存在差異,因而必然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們把教育水平作為人力資本存量的重要水平。在模型中,我們選取了1997年的在校大學生,普通中學和小學人數。這三個值的權重分別為3,2,1。所以,初始人力資本=3*每萬人中的在校大學生+2*每萬人中的普通中學人數+1*每萬人中的小學人數。

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是影響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外生因素。外資不僅僅作為資本留入,它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因此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選取了1997——2003年浙江各市實際利用外資的金額,將歷年數額相加。由於數字較大,我們選取了實際利用外資的自然對數。具體演算法如下:TAFC=ln∑(TAFC)

城鎮化水平: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的城市化水平。同樣,城鎮化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增長中心總是大小不一的城市,我們大體可用城市化水平來表示增長中心的總體數量和總體水平。錢納里等人對90個國家統計資料的計量分析證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之間,具有穩定的正相關關系。②浙江省內大城市並不多,不過,浙江的小城鎮建設相當出色。80年代以來國家一直在提倡發展小城鎮,一方面小城鎮可以轉移相當數量的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大城市的一些通病,非常適合我國的國情。因此我們選取了城鎮化指標,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化水平。具體演算法如下:城鎮人口/總人口。(由於資料的限制我們選取了1997年的數據,此外還可以用非農業戶口/總人口的演算法,但是目前我省人口流動相當大,一部分農業戶口居住在城鎮當中,事實上已經不能再簡單計算為農業戶口,因此用這個數據衡量城鎮化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

GDP:盡管以GDP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遭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批評。不過,應該加以區別的是我們反對的只是忽略環境、人文等因素一味追求GDP數量的行為,而不是GDP本身。事實上,GDP是一個很好的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我們選取了1998年浙江省各市間的GDP數額。

(二)數據收集和處理

我們主要利用了中國統計資料庫。主要數據有: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情況統計;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各類學校在校學生數統計;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工業企業單位數統計;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縣總戶數和總人口數統計等統計數據。筆者根據前述變數解釋中給出的計算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最終數據處理結果如下:

城市 私營企業密集度(×1000) 居民儲蓄存款
(億元) 初始人力資本 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 城鎮化水平% GDP
(億美元)
杭州市 5.399 865.2 2109.22 12.82 95 1134.88
寧波市 6.544 642.76 1857.05 13.29 96 973.44
嘉興市 1.472 349.66 1623.23 12.25 82 445.03
湖州市 1.98 171.145 1731.29 11.83 93 324.54
紹興市 4.574 427.795 1744.11 12.05 77 651.25
舟山市 0.462 91.075 1987.15 8.95 97 93.56
溫州市 3.317 523.53 2169.75 10.78 91 677.18
金華市 6.325 330.21 1881.47 10.86 74 484.48
衢州市 6.491 103.64 1740.65 9.37 92 140.82
台州市 ? 321.16 1933.88 10.93 92 554.63
麗水市 1.808 102.05 1823.52 8.66 67 116.05

(三)研究方法

影響浙江省內各市經濟差距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各地資本投入、私營企業發達程度不同。因此,我們選取五個因素做線性回歸模型,以此來分析影響省內各市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原因。這些因素包括私營企業密集度,居民儲蓄存款,初始人力資本,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城鎮化水平。在模型中,我們把這五個因素作為變數,GDP作為因變數。根據經濟學理論,我們認為這五個變數對經濟的影響是較大的,而且應該是正相關的。本文根據1999年和2003年各市統計資料,試圖通過多元回歸分析,對各地資本投入、私營企業發達程度與地區經濟差距的關系進行探析,並針對模型的計量結果提出縮小各地差異的建議。

(四)模型的建立和處理

我們將其建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GDP=b+b1x1+b2x2+b3x3+b4x4+x5b5+є,x1、x2、x3、x4、x5分別代表私營企業密集度、居民存款儲蓄、實際利用外資、初始人力資本、城鎮化水平等五項解釋變數;b1、b2、b3、b4、b5分別是解釋變數的系數;є為干擾項,GDP為被解釋變數。我們用SPSS對數據進行處理,計算相關系數,再回歸分析,得出以下結果:

三、模型的結論和改進

(一)回歸結果解讀與政策建議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模型的R2=0.994,修正後的R2為0.987,P值為0.00a。擬合度較好,該模型是有效的。在這五個變數中我們可以看出初始人力資本、城鎮化水平的P值為0.250,0.501,說明這兩個解釋變數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模型的解釋力度不夠,需要改進。在結果中我們看到居民儲蓄水平、私營企業的P值分別是0.012、0.110,B值分別為0.883、14.457,正和我們的預期一樣,存在著正的相關作用。

從上述的回歸分析中,我們認為造成浙江省內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因素較大的是居民儲蓄存款。這與經濟運行的實際相符合。浙江省的經濟尤其是溫台地區主要是內生型經濟發展模式,民間資本、私人的投入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所以居民儲蓄存款在模型中擬合的最好,令我們感到詫異的是城鎮化水平的擬合度很差,這可能在省內城鎮化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是很大,相反可能是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城鎮化進程。我們在數據整理中發現1997年鄉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值都很大,除了麗水是0.67以外,其餘都在0.77以上。按這種分析,城鎮人口對經濟影響應該是有的,出現偏差的原因我們認為可能是數據處理的不當;二是省內各市城鎮化水平差異不大造成的,我們將做進一步的研究。初始人力資本在模型中反映出來是正相關的,但數據擬合度不如居民儲蓄來得好,我們認為可能是數據選取太接近,初始人力資本的效果還沒有發揮出來。這里可做改進。

根據這種分析來看,為了減少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當地政府可以從幾個方面著力:

1、支持省內欠發達地區發展,加大投資和政府間轉移支付。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受布局戰略等的一些政策因素及人們思想觀念等的原因,在政府、社會投入和積累方面,發達地區遠高於欠發達地區,造成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明顯。欠發達地區要充分利用資源、區位等優勢,特別是勞動成本低的優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建成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浙西產業加工密集帶,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及時抓住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結構重組的關鍵時期,積極融入長三角,實現與長三角經濟區的對接和聯動,不斷拓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空間,分享現代區際的分工利益,努力縮小與發達城市的差距。

2、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硬體發展環境,加大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金融支持。各級政府要在相應的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下,一手抓農業,一手抓民營企業,提倡不同組織形式的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支持、鼓勵各類人才開發,並在財力上給以必要的支持。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表明,東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民營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杭州、溫州、台州等地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之所以能夠在領先其他縣市,與這些地方民營經濟的大規模發展是分不開的。

3、提高人力資本的存量。從地區經濟差異影響的回歸分析看,各地人力資本的狀況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存在著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特別是近年來,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了明顯的增加。 勞動力市場分割狀況的逐步消除,地區人力資本含量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還會加大。現有的資料已經明確低表示了這種趨勢,在政策傾斜對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影響減小的時候,人力資本的作用增長了。在發展落後地區經濟的時候,如果不在人力資本的改善上盡心努力,那麼經濟發展必將缺乏動力。應該充分意識到人力資本對改善地區經濟差距的作用,落後地區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科技與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現代人觀念的培育等使自己的人力資本含量得以提升,使自己能夠在進一步的發展中與先進地區的發展縮小差距。
此外,欠發達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當地政府努力,同時省政府要大力幫助。

(二)模型的改進

模型可以從數據分析上加以改進,我們所選用的居民儲蓄是一個總體水平,它受到地區大小和人口多少的影響,如果能將其處理為居民平均儲蓄水平將更加客觀。我們所選用的GDP水平是1998的數據,顯然有點陳舊,如果能選用近幾年的數據,相信初始人力資本(1997年數據)的作用將發揮出來。
此外,我們可以借鑒中山大學的徐現祥博士和李郇教授「中國省區經濟差距的內生制度根源」這一報告的研究方法。我們的研究主要採用回歸方程定量分析浙江省各市經濟增長差異的決定因素。盡管數量分析有助於精確分析各種因素的重要程度,但這種分析方法忽視了制度變遷的內生性問題,從而導致估計結果可能是有偏的。基於此,提出了一個分析浙江省各市經濟發展程度差異的制度性假說,即當今各市內生的社會基礎設施(即由制度、政策等構成的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的差異決定了其當今經濟績效的差

⑶ 全國各省市GDP的總量和排行,人口和人均GDp

http://www.tanghe520.com/html/71/571-796.html

http://hi..com/chinese/blog/item/680cbeb7167d7bf530add10b.html

http://www.shalom.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8

很多
你自己看看吧

⑷ 湖北省市級城市的人口數量和人均GDP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常住人口數
湖北省 武漢市 978.5392
湖北省 黃石市 242.9318
湖北省 十堰市 334.0843
湖北省 宜昌市 405.9686
湖北省 襄陽市 550.0307
湖北省 鄂州市 104.8672
湖北省 荊門市 287.3687
湖北省 孝感市 481.4542
湖北省 荊州市 569.1707
湖北省 黃岡市 616.2072
湖北省 咸寧市 246.2583
湖北省 隨州市 216.2222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29.0294
湖北省 仙桃市 117.5085
湖北省 潛江市 94.6277
湖北省 天門市 141.8913
湖北省 神農架林區 7.614

⑸ 人均GDP是按戶籍人口還是常住人口算

人均GDP都是按常住人口來算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5)廣東各市人口和人均gdp擴展閱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

1、GDP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的重要工具。GDP增長率是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不關心經濟增長,因為沒有經濟的適當增長,就沒有國家的經濟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國政府的統計部門都把GDP增長率作為描述經濟增長情況最重要的綜合性宏觀經濟指標。

2、GDP是描述經濟規模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是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

經濟規模與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並不是對等的。在同樣的經濟規模下,因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以及經濟增長的潛力不同,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有經濟實力,也很難在國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3、人均GDP是描述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有的國家經濟規模較大,但人口眾多,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仍然被認為是窮國;有的國家經濟規模不大,但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很高,被認為是富裕國家,例如瑞士、瑞典、丹麥等國。

4、GDP是描述經濟結構的重要指標。經濟結構始終是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許多重要的經濟結構,如產業結構、消費需求、地區經濟結構等等,都是通過GDP來描述的。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重偏低,地區經濟結構中中西部地區比重偏低,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GDP反映出來的,它們是制定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5、GDP是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重要指標。國際上通行的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描述的是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

另一個是GDP縮減指數,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即除了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外,還包括用於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變動和進出口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

CPI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縮減指數也很重要,因為它反映的價格變化更全面。

⑹ 求全國各省市(城市)GDP,人口,人均GDP詳細數據

也不知道你是要哪一年的
要是要歷史數據,國家統計局主頁——統計數據——年度數據——2012——表2-15有全國31個省市的GDP和人均GDP,表3-5有人口。這種方法可以查到2011年及以前的數據。
要是要2012年的,就得現搜了,《xx省2013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一般GDP在最前面,人口在最後面,人均GDP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這個GDP和人均GDP很快就會被修正,大概6月末就作廢了。
城市的倒是不太知道應該去哪裡找數據。《中國城市年鑒》上可能有。常看網路知道里推薦夏澤網,我沒有試過,你可以試試。
順便對你問題里的最後一句表示汗一個

⑺ 人口和人均gdp的關系

在社會整體財富增加有限的情況下,人口增長率的增加會攤薄人均GDP水平。隨著更多的勞動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會使GDP增長有顯著增加,從而帶動人均GDP水平提升。整個發展曲線呈V型或U型。

⑻ 全國各省人口總數和各地級市人口總數(包含縣級人口數),以及相應的人均GDP值

詳細的到這《 兒查
http://www.xzqh.org/quhua/index.htm
省級行政區
(區劃代碼) 簡
稱 面 積
(km2) 人 口
(萬人) 省會或首府
省級政府所在地及郵編 行政區劃
(截至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
(110000) 京 16 807.8 1492.7 *
1162.9 # 北京市 東城區正義路2號(100001) 16個市轄區、2個縣
天津市
(120000) 津 11 305 1023.67*
932.55# 天津市 和平區大沽路167號(300040) 15個市轄區、3個縣
河北省
(130000) 冀 190 000 6808.75 石家莊市 維明街10號(050052) 11個地級市
36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108個縣、6個自治縣
山西省
(140000) 晉 156 000 3335.07 太原市 府東街101號(030072) 11個地級市
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內蒙古自治區
(150000) 內蒙古 1 183 000 2384.35 呼和浩特市 新華大街63號(010055) 9個地級市、3個盟
21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遼寧省
(210000) 遼 145 700 4217 沈陽市 皇姑區北陵大街45號(110032) 14個地級市
56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
吉林省
(220000) 吉 187 400 2708.5 長春市 新發路329號(130051) 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
19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8個縣、3個自治縣
黑龍江省
(230000) 黑 454 000 3816.8 哈爾濱市 南崗區中山路202號(150001) 12地級市、1地區
65市轄區、19縣級市、45縣、1自治縣
上海市
(310000) 滬 6 340.5 1352.39# 上海市 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200003) 18個市轄區、1個縣
江蘇省
(320000) 蘇 102 600 7432.5 * 南京市 北京西路68號(210024) 13個地級市
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25個縣
浙江省
(33) 浙 101 800 4719.57* 杭州市 省府路8號
(310025) 11個地級市
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
安徽省
(340000) 皖 139 600 6228 *
6461 # 合肥市 長江路221號(230001) 17個地級市
44個市轄區、5縣個級市、56個縣
福建省
(350000) 閩 121 400 3511 * 福州市 鼓樓區華林路76號(350003) 9個地級市
26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45個縣
江西省
(360000) 贛 166 947 4283.57 南昌市 北京西路69號(330046) 11個地級市
19個市轄區、10個縣級市、70個縣
山東省
(370000) 魯 157 100 9180.0 濟南市 省府前街1號(250011) 17個地級市
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河南省
(410000) 豫 167 000 9717 鄭州市 金水區緯二路10號(450003) 17個地級市
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湖北省
(420000) 鄂 185 900 6016.1 武漢市 武昌區水果湖洪山路66號(430071) 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
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湖南省
(430000) 湘 211 875 6697.7 長沙市 天心區湘府路8號(410000) 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
34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65個縣、7個自治縣
廣東省
(440000) 粵 179 800 8303.72* 廣州市 東風中路305號(510031) 21個地級市
54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
(450000) 桂 236 300 4889 南寧市 民樂路1號(530012) 14個地級市
3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6個縣、12個自治縣
海南省
(460000) 瓊 35 000 817.83* 海口市 海府路59號
(570203) 2個地級市
6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4市轄區
重慶市
(500000) 渝 82 400 3144.23#
2770.98* 重慶市 渝中區人民路232號(400015) 15市轄區、4縣級市、17縣、4自治縣
四川省
(510000) 川
蜀 485 000 8724.6 成都市 督院街30號(610016) 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
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4個自治縣
貴州省
(520000) 黔
貴 176 100 3903.7 * 貴陽市 中華北路242號
(550004) 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
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雲南省
(530000) 滇
雲 394 000 4415.2 昆明市 五華區華山南路135號(650021) 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
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西藏自治區
(540000) 藏 1 228 400 273.68 拉薩市 康昂東路1-2號(850000) 1個地級市、6個地區
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71個縣
陝西省
(610000) 陝
秦 205 600 3705.2 * 西安市 新城院內(710004) 10個地級市
2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80個縣
甘肅省
(620000) 甘
隴 455 000 2618.78 蘭州市 中央廣場1號(730030) 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
17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58個縣、7個自治縣
青海省
(630000) 青 722 000 538.60 西寧市 城中區西大街69號(810000) 1個地級市、1個地區、6個自治州
4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30個縣、7個自治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640000) 寧 66 400 587.71 銀川市 解放西街217號(750001) 5地級市
2縣級市、11縣、8市轄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50000) 新 1 660 000 1963.11 烏魯木齊市 中山路2號(830041) 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
11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1 098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25.4
台灣省 台 35 873 7市、16縣

⑼ 關於湖南省部分城市的人口數量和人均GDP

統籌投資與消費 促進湖南發展

(決策咨詢43期)

湖南省統計局 2007-05-21 08:52:47

投資、消費和凈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湖南屬於中部地區,現階段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因素。分析並研究解決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需求存在的問題,對於促進湖南省經濟社會全面快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投資、消費需求現狀不適應湖南省實現中部崛起目標的要求

衡量投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一般以「投資率」或「消費率」來表示。資本形成總額佔GDP的比重稱為投資率,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稱為消費率。消費率高,一般認為經濟增長受消費需求驅動為主;相反,受投資需求驅動為主。
縱向觀察,湖南省投資率較低,消費率較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多數年份消費率維持在70%以上水平。從1996年以來,雖然湖南省投資率呈逐年升高,消費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總體上消費率一直在60%以上,最高年份達67.8%。到2003年,湖南省消費率下降為62.2%,投資率上升為37.5%。

這種較低的投資率和較高的消費率給人一種錯覺,即認為湖南省消費市場活躍,投資有效程度高。事實上,卻表現為兩個低增長。一是80年代以來,湖南省最終消費增長速度絕大多數年份低於GDP增長速度,也較大幅度低於資本形成的增速。從1997年以來的情況看,最終消費增速一直低於資本形成增速和GDP增速。低於資本形成增速最高年份達6.2個點,最低年份也有1.4個點;低於GDP增速最高年份達3.4個點,最低年份為0.4個點。二是投資增長近年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2002年湖南省全社會投資增速為12%,比全國平均增速17.1%低5.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的江西、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資增速均高於湖南省。特別是江西,增速居全國第一,為46.3%。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資增速分別為18.8%、18.4%和17.7%,位居第7位、第9位和第11位。而湖南省投資增速由上年的第14位下降到第22位,位次在河南(增速為11.8%,位次第23位)、黑龍江(增速為11.5%,位次第24位)和湖北(增速為9.2%,位次第29位)前。2003年湖南省全社會投資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繼續擴大,增速為14.8%,低於全國12.8個百分點。增速位次繼續下降,為第26位,比上年下降了4位,僅比中部地區的黑龍江(增速為12%,位次第29位)和湖北(增速為11.1%,位次第30位)稍前。河南省2003年投資增長26.9%,增速較大幅度反超湖南省,居第13位。江西、山西、安徽和吉林投資增速高於湖南省,分別為49.3%、33.2%、30.4%和19.5%,位居第3位、第7位、第8位和第21位。相對較低的投資增長速度與相對較高的消費率和較低的消費增長速度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處於落後地位,這種投資與消費需求現狀與湖南省實現追趕型的崛起目標不相適應。

二、目前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投資率、消費率合理比例關系的基本判斷

1、世界各國投資率和消費率變動趨勢的歷史經驗。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看,投資率存在一個從低到高的上升、然後再從高到低並趨於相對穩定的演變過程,整個演變過程類似一條平緩的「馬鞍型」曲線;消費率演變過程則呈現與投資率相反的「倒『馬鞍型』曲線」。投資率和消費率這一演變進程是工業化過程中的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逐步提升所引起的。在經濟起飛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投資率一般較高。日本70年代投資率達39%,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個別年份投資率高達40%。新加坡1983年-1993年平均達39.7%。

2、東部先進省市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中部省份的啟示。

上表顯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投資率一般卻在40%以上,消費率明顯低於湖南省,而這些省市的消費增長速度卻明顯高於湖南省。近年來中部地區的山西等省份正是以較高的投資率和較快的資本形成增長速度,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而與湖南省支出結構類似的安徽,資本形成增長速度較低,而消費增長速度也偏低,GDP增速僅為9.2%,遠遠落後於東部先進省市,也落後於其他中部省份。這說明高積累推動投資的高增長仍是現階段我國各省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3、當前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投資率宜保持在40%-45%的區間。重化工業階段具有投資率高和消費率低的特徵。湖南省屬於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已由輕紡工業階段過渡到重化工業發展階段,重化工業階段表現為行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加工度高、中間產品多、增長持續時間長等,在這一階段要求固定資產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率較高有其合理性。因此,近年來,投資率呈現總體上升、消費率呈現總體下降的態勢也是與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想對應的。根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和我國先進省市、中部崛起省份的發展經驗,湖南省當前到今後5—8年左右的時間內應該保持40%--45%的投資率為宜。

4、投資率提高,消費率下降,並不意味著消費水平下降。在一定的經濟總量前提下,較高的投資率,一般意味著較低的消費率,反之亦然。提高投資率適應湖南省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由於經濟總量的擴大,雖然消費率下降了,但不意味著消費水平的下降。通過增加人們的收入,人均消費水平應該得到提高。東部先進省市投資率比湖南省高、消費率比湖南省低,人均消費水平卻大大高於湖南省。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3284元,僅相當於上海的20.7%、北京的31%、浙江的50.9 %。

三、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目前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需求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協調的具體表現

(一)投入偏少,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連續下滑,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不協調

湖南省經濟增長相對落後,投資率歷來偏低,直接原因就是投入偏少。湖南省是一個擁有6600多萬人口的大省,人口總量居全國第7位,1998-2003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81.7億元,僅相當於同期廣東的32.6%、江蘇的33.6%、山東的37.8%,只有人口相當於湖南省五分之一的上海的56.6%,比北京還少2143.7億元。2003年,湖南人均投資2337元,僅相當於全國的55%,在全國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24位下降到2003年的第27位,與全國人均投資的差額由946元擴大到1928元,3年內擴大了1倍多。

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對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對於湖南省努力推進「三化」進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來講,我們現有的電力、能源、交通、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是不足的。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於中央擴張性財政政策力度的減弱,從2001年開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開始下降,且回落幅度大,由2000年的14.8%回落到8.5%。2002年、2003年更是連續出現負增長,增速分別為-2.7%、-19.3%。今年以來,湖南省經濟承襲上年快速增長的慣性繼續攀高,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減緩與經濟快速增長的落差更為明顯,制約湖南經濟發展的「瓶頸」凸現,煤電油運供求趨緊,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經濟發展的支撐平台受到挑戰。

(二)從統籌區域發展來看,消費水平與東部先進省市差距大,與湖南省實現中部崛起目標不協調

湖南省消費率比東部先進省市高,並不是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關系演進階段超過東部先進省市,而是湖南省總投入不足,低水平的消費由較大的人口總量放大後形成的總消費大於總投資的結果。湖南省消費率雖然一直較高,但實質上受收入水平較低等因素制約,湖南省居民消費水平同東部先進省市比較,差距很大,是一種低水平、低層次的消費。2003年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僅相當於同年上海的51.6%、北京的55.3%、浙江的58.2%;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距更大,僅相當於上述三省市的38.1%、44%和47%。收入水平的較大差距直接導致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先進省市。與中部省份比,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位居第5位,屬於中下水平,比黑龍江、吉林、湖北和安徽低,比河南、山西和江西高。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居民占總人口70%左右,較高的消費率主要依靠較大農村人口數量來放大支撐。由於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近年來增長緩慢,導致湖南省居民消費(最終消費的主體)增長緩慢,從而導致最終消費增長緩慢。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增長6.4%,居民消費增長6.5%;最終消費增長7.8%,增速低於GDP增速1.8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低4.9個百分點。東部先進省市和中部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消費水平增長速度均高於湖南省。2003年,北京人均消費水平增長11.5%、浙江增長13.8%、江蘇增長9.9%、中部的山西增長11.3 %。湖南省這種層次的消費水平無法引導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也制約了投資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升級,最終導致經濟快速發展後勁不足。

(三)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來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城鄉之間投資、消費發展水平不協調

1、城鄉收入增長不協調,城鄉收入差距逐年擴大,直接導致明顯的消費斷層。

有關資料顯示:從1985年以來,大多數年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高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特別是近幾年來城鎮各項改革取得成效,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企業效益穩步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加快,2001年至2003年三年平均增長9.7%。同時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增長4.9%。2003年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以農村居民為1)為3.03:1,而2000年為2.83:1。

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導致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與城市居民消費的巨大斷層。200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2227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7040元,後者是前者的3.2倍。從消費構成看,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其總消費的比重明顯高於城鎮居民。2003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是51.9%,而1992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為50.9%。由此可見,從消費構成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比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至少落後10年。

2、城鄉投資不協調。

從歷史年份分析,湖南省農村投資佔全社會投資比重一直偏低,增長速度也大大低於全社會投資平均增長速度。1996年農村完成投資227.40億元,佔全社會投資33.5 %,到2003年農村完成投資355.06億元,佔全社會投資22.8%,比重下降10.7個百分點。1997年以來完成投資年均增長6.6%,增長速度比同期全社會投資年均增速低6個百分點。按鄉村年平均人口計算,2003年湖南省農村人均投資額為794元。同年,按市鎮年平均人口計算,湖南省市鎮人均投資額為5522元,近70%的鄉村人口僅佔有20%多的投資額。從國有經濟對農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來看, 1996年-2003年中,湖南省國有經濟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占國有全部投資的比重一直偏低,最低年份僅為0.26%。2003年比例提高到1.97%,仍遠遠低於當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佔比重。

(四)投資偏重經濟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

湖南省社會事業基礎相對落後,當前湖南省正處於消費結構轉型階段,對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的需求特別旺盛。雖然近年來湖南省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發展與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不利於湖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和衛生醫療條件較差,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弱勢群體看病難,子女就學難的問題仍較普遍。2003年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56%,此前連續3年下降,1999年為98.79%,到2002年降為96.76 %。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為94.4%,仍未達到100%。城鄉弱勢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而從2003年湖南省低保人數來看,月均享受低保的有148萬人,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全省補差水平一直停留在月人均43元左右,遠遠低於全國平均補差水平。主要原因是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預算支出不足。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在加大對經濟領域的投資力度時,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但從國有經濟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分析,湖南省社會事業投資比例偏小。2003年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國有投資佔全省比例僅為6.55%。

(五)投資粗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不協調

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南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在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湖南經濟在較快增長的同時,資源的消耗也在高速增長,環境受到破壞。經濟的較快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資源的高消費實現的,根據湖南投入產出表測算分析,1997-2002年間,GDP總量由2993.01億元上升到4340.94億元,增長1.45倍, 而同期各產品部門對能源的消耗(石油及核燃料加工業)、鋼材的消耗(鋼壓延加工業)、水泥的消耗(水泥、石灰和石膏製造業)、電力(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水資源(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消耗分別增長了1.78倍、2.04倍、1.32倍、3.19倍、2.32,各部門對資源消耗的增長大都快於經濟總量的增長。這種增長方式直接導致資源消耗過快,據《湖南省截至2002年底礦產資源儲量統計匯總表》統計,2002年與上年相比,表中的81種礦產中,資源儲量發生變化的共33種,其中資源儲量減少的礦產共29種,占資源儲量發生變化礦種的87.9%,銻礦減少幅度最大達8.5%,煤炭資源減少幅度達0.8%,減少幅度在0.2%以上的礦產共12種,資源儲量增加的礦產僅4種。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003年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4603億標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2754萬噸,分別為1990年的1.7倍和1.4倍。

(六)湖南省政府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偏高,消費構成與經濟發展需要的良好環境不協調

按照國民經濟核算原理,消費由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組成,兩者比例大約在4:1之間比較合理。而湖南省最終消費構成中,政府消費比重相對較高,2003年居民消費與政府消費的比重為2.32:1。

從政府消費的增長速度看,從1996年到2003年,除1998年外(8.2%)均為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除少數年份外(1996、1998年外),大大高出當年GDP增長速度。與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比較,僅1996年比居民消費增速低,其他年份均高出。

從「以人為本」的要求看,湖南省政府消費比重偏高,增長速度偏快,不利於居民消費的增長,也不利於湖南省的經濟建設。由於用於政府消費的資金主要靠財政撥款和各種規費,而各種規費收入主要來自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而企業負擔過重必然影響經濟效益,造成職工收入減少,不利於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消費比重偏高也與湖南省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財政能力又十分有限的現狀不相適應。

四、按科學的發展觀的要求,抓住「中部崛起」戰略機遇,全面統籌,加大投入,提高消費水平,促進湖南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第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快使湖南省投資率達到40%

當前應以泛珠江三角區域整合為契機,發揮湖南省資源、地理位置、科技、人力、市場以及在鋼鐵、冶金,化工等材料和工程機械製造、軌道交通設備、電機、建材等產業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品牌轉移、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投資參股等方式引入資金、技術和項目,並把重點放在具有較強關聯帶動效應、在已有一定優勢的製造業等優勢產業上,加強與泛珠江三角區域省份的合作,力爭在一些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盡快使湖南省投資率達到40%,以較高水平的投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快速協調發展的需要,促進湖南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帶動就業和消費。

第二 抓住國家宏觀調控的契機,錯位發展,改善投資結構

首先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有利於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投入,改善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湖南省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的地位。加大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等產業的發展力度,緩解湖南省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其次注重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加快投資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投資的有效持久增長。再次政府要集中財力,加大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和公共建設投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特別是滿足城鎮弱勢群體和農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投資增長,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努力改善「二元經濟」結構

(1)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大力提高農村投資佔全社會的比重,逐步改變農村投資過少的狀況。當前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和消費環境。當務之急湖南省今年要完成為老百姓辦的「八件實事」之一----加快縣鄉公里建設,今後還要加快郵政通訊及信息網路建設、農村醫療衛生網點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

(2)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水平。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見》,確保農民的增收。城市要以擴大投資為契機,積極增加就渠道,努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同時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財政、稅收手段加大對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轉移支付力度,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預期支出,增加即期支出,提高農村居民和城市弱勢群體的消費水平,從而提高全省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

第四 實現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由於湖南省已步入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長較快。當前必須逐步改變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實現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加大對資源節約型、環保型產業投資力度,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和企業的投資行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經濟增長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施「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破除資源約束瓶頸;防止走不顧成本,高耗能、污染重、破壞資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的老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相和諧。

⑽ 中國廣東省普寧市城市人口是多少人均GDP是多少

人口狀況
2005年全市總人口21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2萬人,非農業人口63.3萬人;總勞力71.2萬人,其中非農勞力41.3萬人,佔58%;市區常住人口42.4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定居的少數民族有:壯、朝鮮、瑤、黎等28個共400多人。

地理位置
普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毗潮陽市,南鄰惠來縣,西南連陸豐市、陸河縣,西北接揭西縣,東北界榕城區。在東經115。43'10"——116。21'02",北緯23。05'40"——23。31'48"之間。北回歸線從市境北部通過。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國道324線、省道s236線、揭(陽)神(泉)線、長(布)池(尾)線在市區交匯。市區流沙距廣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頭市60公里,揭陽榕城40公里。境內主要河流有榕江、練江和隆江。

地理條件
地貌:普寧市南部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為峨嵋嶂山地和南陽山丘陵,東北部為鐵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為寬廣平原,在平原與丘陵之間有台地分布。全市諸山為蓮花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
氣候:全市除北部少數農村外,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3°C,年平均降水量2124毫米。

政區沿革
普寧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縣,初始縣衙暫寄於潮陽貴嶼民宅;萬曆十四年(1586年)縣治遷於洪陽;1949年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定縣城於流沙;1993年4月6日,撤縣設市,由省直轄、揭陽市代管。

行政區劃

全市設19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3個國營農場;有518個村委會、4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域面積1620平方公里,折243萬畝,其中耕地38.4萬畝,佔15.8%;山地144.7萬畝(指林業用地,不含僑場),佔59.6%,是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
市專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對流沙市區作了20年發展總體規劃,將城市規劃區和控制區分別擴展到22.5平方公里和56平方公里,確立了粵東次中心城市的發展格局。

2006年數據
普寧市地處揭陽市西南部,陸地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216.81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37.87億元。
人均GDP約6359元。

閱讀全文

與廣東各市人口和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