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俄羅斯,印度的gdp分別是多少
2016年俄羅斯GDP總量為1.33萬億美元
2016年印度GDP總量為2.09萬億美元
如果滿意請採納~
② 2016年GDP70萬億 請問是一年生產總值還是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
GDP(國內生產總值來),指的是在一自個特定國家或地區,一段特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年)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區別於GNP(國民生產總值)。
例如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生產汽車,那麼這個算入中國這一年的GDP而不算入中國這一年的GNP;一個中國人在外國生產汽車,那麼這個算入中國這一年的GNP而不算入中國這一年的GDP。
③ 江浙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個
江浙還是分開來說比較好。
江蘇:
第一:蘇州 (江蘇最拽的城市。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GDP嚇人,一個區的經濟能飆過整個海南省,一條觀前街的產值可以頂上一座中等城市。外資企業在國內僅次於上海深圳
)2016年GDP:15475億
第二:南京 (省會的優勢,但擁有其它市所沒有的優勢,如省級機關在南京。高校眾多,科技教育實力強。江蘇最大的城市,最沒號召力的省會。在省內被蘇州無錫看不起。經濟每況愈下,靠吃老本度日。)2016年GDP:10503億
第三:無錫 (工業城市,旅遊資源靠人工現造但也不可小覷。喜歡跟蘇州飆經濟,和南京比大小。最近被蘇州逐漸拉開差距。)2016年GDP:9210億
浙江:
第一:杭州(省會,浙江經濟、政治、文化、交通、金融...中心)2016年GDP:11050.5億
2008年5月29日,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批復了杭州市政府有關申請,決定授予杭州市「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稱號,從此開始打造電商之都
第二:寧波(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城市、世界著名港口、浙江貿易、航運中心)2016年GDP:8541.1億
第三:溫州(浙南經濟、交通、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民營經濟繁榮,與杭州、寧波構成浙江三大經濟中心)2016年GDP:5045.4億
④ 中國2016年gdp的增長是多少
概述:
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別同比增長6.7%、6.7%、6.7%和6.8%。中國2016年GDP增速為6.7%,高於印度的6.6%,重奪全球第一。不過,國家統計局同時指出,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CNN評價:
印度不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根據IMF發布的新一期報告,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落後於它的北方鄰居——中國。
德國媒體報道:
IMF相信,2016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且有高額外債,歐洲的貢獻更只有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分地區看: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直轄市、省、自治區公布了GDP數據。據統計,28省區市中,北京、天津、內蒙古等20省區市完成了年初設定的經濟增速目標,西藏以11.5%的增速領跑,河北、山西、湖北等8省區市未完成當年預期。
從目前28省區市2016年GDP增速排名來看,西藏、重慶、貴州、天津、江西等21省區市GDP增速在7%以上。其中,西藏、重慶和貴州持續發力,繼去年後仍以兩位數領跑,增速分別為11.5%、10.7%和10.5%。在淡化GDP的思路下,2016年,不少省份調低了GDP增速目標,因此,今年完成年初設定目標的省份達20個。
⑤ 2015-2016年山東省GDP排名最新,山東省GDP增長率是多少
2015年,山東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3萬億元,增長8%;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7.5萬人,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16%和106.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
⑥ 中國百強城市排名 中國百強城市排名2016有哪些
2016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除黑龍江等極少數省市外,全國各大省市上半年GDP數據均已公布。2016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表,以及各類型的排行榜也紛紛在網上公布。
上海市以12956.99億元的GDP經濟總量,力壓帝都北京11413.80的GDP經濟總量,成為2016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榜首,這兩個城市也是上半年唯一突破萬億GDP的城市。
廣州以8844.31億元GDP名列第三,深圳以8608.88億元GDP總量排第四,天津以8500.91億元GDP總量排名第五。北、上、廣、深、津等老一線城市穩居前五排名,難以撼動。
排名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佛山、大連、鄭州、沈陽、南通。
排名21-40位的城市分別是東莞、煙台、唐山、濟南、泉州、徐州、常州、濰坊、西安、合肥、福州、石家莊、哈爾濱、長春、鹽城、紹興、溫州、淄博、揚州、濟寧。
排名41-60位的城市分別是臨沂、泰州、鄂爾多斯、鎮江、南昌、包頭、昆明、東營、嘉興、洛陽、金華、台州、廈門、泰安、惠州、宜昌、中山、襄陽、滄州、淮安。
排名61-80位的城市分別是南寧、威海、邯鄲、大慶、德州、保定、呼和浩特、聊城、岳陽、貴陽、南陽、太原、廊坊、濱州、漳州、蕪湖、常德、菏澤、茂名、連雲港。
排名81-100位的城市分別是湛江、吉林、鞍山、江門、衡陽、宿遷、遵義、湖州、榆林、許昌、柳州、株洲、棗庄、珠海、蘭州、烏魯木齊、周口、咸陽、汕頭、郴州。
⑦ 2016年G20峰會對杭州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G20峰會將給杭州 帶來三方面效應
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 有助於招商引資與轉型升級 極大提升杭州市民幸福指數
2016年G20峰會花落杭州,讓人艷羨,讓人期待。
G20是一個大國俱樂部,其構成兼顧了全球最為重要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成員包括了發達國家中最為重要的「七國集團」,也包括了發展中國家中最為重要的「金磚五國」,涵蓋面廣,代表性強,GDP佔全球經濟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
中國主辦G20峰會,源於中國貢獻
中國主辦2016年G20峰會,源於中國在G20中的重要地位和對全球的重要貢獻。自G20成立以來,中國出席了歷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和峰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G20會議機制升格為領導人峰會,此後,中國國家主席不僅出席了歷次峰會,而且在會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闡明了中國對全球經濟的立場,提出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主張,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著「負責任大國」的角色。依靠G20平台,中國不僅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同時也在防範經濟危機、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領航者。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的5年間,中國一國貢獻了全球總GDP增長量的37.6%,起到了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作用。2014年以來,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達到1/4。中國的貢獻,不僅首先源自中國自身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是來自於增長路徑的設計和互利共贏的實際行動。
我們相信,杭州一定能夠交出一份令各方滿意的答卷
G20峰會花落杭州,將帶來三個方面的效應。
有助於提升杭州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對於中國來說,杭州無疑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在國際上,客觀地說,杭州沒有擁有相應的知名度。筆者近年來多次外訪,所到之地,很多外國人知道上海,那是東方國際大都市;知道溫州,那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知道義烏,那是世界級的小商品集散地。但是,很少人知道杭州,這的確是個很大的遺憾。G20峰會花落杭州,給了杭州一個極好的機會。G20的領導人匯聚杭州,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媒體人、全球企業家和大量遊客。屆時,杭州必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杭州的曝光率大為增加。G20峰會會讓全世界的人關注杭州、了解杭州,必將極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如果我們辦好了,也必將極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美譽度。
有助於杭州引進招商外資。招商引資是增加新資源、新要素、新動力的主要載體。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抓住招商引資這個關鍵環節。G20峰會,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和企業家蒞臨杭州,直接了解杭州,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對接機會。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開啟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開放性的政策理念和主張,體現了戰略視野和政治遠見。浙江省和杭州市要抓住G20峰會這一難得機遇,積極營造氛圍,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對接全球優質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統籌發展。
有助於改善杭州環境、交通,提升城市生活品質。G20峰會是重要的國際盛會,我們要努力展現杭州最好、最美的一面,必須下大力氣整治環境,期待古人所說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夠再現。為了保障大會順利召開,推進道路、機場、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些設施,大會來賓使用只是一時,留下來都是杭州市民的寶貴財富,必然有助於提升杭州市民的生活品質,提升杭州市民的幸福指數。
G20盛會是對浙江省和杭州市的一次重要檢驗,對地方黨委政府的協調組織能力是一個挑戰,對杭州市民的文明素質也是一個檢驗。我們期待,我們相信,杭州一定能夠交出一份令各方滿意的答卷。
⑧ 2016年中國實際人口總量是多少實際經濟總量是多少實際人均GDP是多少
世界銀行公布了其計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況,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義大利和法國,並略微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⑨ 2016年中國杭州G20主題有何深刻含義
四個主題:
共同創建創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聯動(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經濟。
含義回:
抓住了當前國答際社會對於世界經濟治理的最關鍵問題,指明了實現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創新」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動力之源,靠創新來釋放體制活力和創造力,靠創新實現科技進步,這是實現全球經濟復甦的根本出路;「活力」強調讓經濟發展的引擎高速發展,讓世界經濟氣通血暢,煥發新動力;「聯動」是實現全球整體、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各國合作聯動,才能減少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實現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優勢互補;「包容」強調發展的價值要惠及所有國家,從而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2016年中國的G20將是承前啟後的一次峰會,二十國集團如果能在「創新、活力、聯動、包容」方面為世界做出表率,形成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共贏局面,勢必將提振全球經濟信心、拉動經濟復甦、釋放發展潛力、造福更多人民,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創造光明前景。
⑩ 2016年經濟形勢怎樣與15年相比
眾說紛紜,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艱難一些!
第一篇:
人民論壇,作者劉瑞,原標題《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展望》
中國經濟正在過一個大坎。許多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測,在現實的經濟運行業績面前屢屢食言。比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8%的增長率,但是實際上是朝著7%、6%的趨勢下行。再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場危機,但是現實是只有困難而無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自從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而對於一個處於結構轉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常規的宏觀經濟分析均宣告失靈。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走勢,需要堅持運用結構分析的思維眼光來看待。從結構分析的視角來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有如下五個基本趨勢的出現:
第一,傳統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區間。鋼鐵、煤炭、建材等產能過剩的產業會繼續去庫存減產能,其中會出現多種分化:一部分傳統產業全行業經過調整進入正常業態,如房地產;一部分傳統產業經歷升級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車、家電;更有一部分傳統產業繼續收縮,如鋼鐵、煤炭。傳統產業中的大批僵屍企業,是無法逃過2016年的。
第二,新興產業將會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年國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經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商、微商在「互聯網+」的戰略激勵之下,已經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這表明,2016年必須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建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機制越來越重要。同時,即使新興產業也需要通過企業兼並實現發展,因此2016年將會出現一批新興產業企業的資本兼並重組。
第三,城市化進程將提速。自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出之後,為穩妥推進這項巨大的系統化工程,國家選擇了66個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試點。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繼出台,這都為新型城鎮化提速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城鎮化提速也有利於化解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因此,2016年各項有利於城鎮化的措施出台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消費和投資小高潮。
第四,資本市場重新活躍。本來2015年將是自2008年資本市場高潮之後的又一高潮,但是發生在年中的A股股災打斷了這個勢頭。股災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問題,涉及官員貪腐、券商違規、政策失誤等多個方面問題。隨後的行業整頓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資本市場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市場化發展是持續的過程,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這個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種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個資本市場將會活躍,再上新的台階。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國際資本依然看多中國市場。
第五,對外經貿出現新的增長。有利於這個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經濟繼續處於復甦通道上,沒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帶一路」效應開始發酵,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將會大大強化。其三,中韓自貿區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將會給中韓兩國經貿關系注入動力和活力,並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和周邊貿易擴大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其四,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向型企業調整已經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有所加強。其五,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的過渡期沒有大的波動,控制恰當的話,目前人民幣的微幅貶值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狀況。
第二篇!
2016年註定是一個轉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蟄伏的一年。目前經濟下滑明顯,在短時期內不會好轉。 在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已無潛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過貨幣超發進行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行不通了。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是未來若干年的重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人口下降,逐步喪失人口紅利。 同時資金投入對經濟的刺激效率越來越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粗放型經濟已行不通。社會保障不足導致消費難以刺激,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禁錮,市場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後,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以及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都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經濟形勢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人口或繼續降低1000萬人以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高於同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這需要減員增效,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解決對勞動力的依賴。
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08年到現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這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同時依靠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國際間的產能轉移,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以帶動更多需求。
制度瓶頸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國有壟斷企業效率低下,同時由於各種壁壘影響了資源流動和經濟活力。國有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團影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未來攻堅的重點。但上層建築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幾乎無法破解的難題。
2008年後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地方債存在局部風險。 加上房地產降溫,金融機構的壞賬上升都將成為未來發展中的地雷。銀行對企業的停貸抽貸會加速一些企業的死亡,民間借貸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無法為企業輸血,甚至還有讓其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因此需要政府簡政放權,深化物價改革,國企改革,使經濟運營真正市場化。降低企業納稅,為企業松綁,提升企業活力。
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業用工制度,使勞動力市場化。需要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讓勞動力素質和市場來決定薪酬。只有勞動力市場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促進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民依靠土地流轉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興業,可促進城鎮化,幫助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根基,這一過程不宜過急,需配合農民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歷史的興衰看,經濟惡化產生的流民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力量。會決定政權的存亡。目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激化,群體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現一點就著的現象。促進社會發展必須先保證穩定和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指數。
因人口結構問題帶來日益擴大的養老和醫療資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遲退休,削減退休人員福利,提高在職人員繳費。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個矛盾,即便不進行這樣的改革,最終也會通過通貨膨脹降低購買力,形成實際上的轉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過養老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資金。這將考驗政府能否放棄既得利益,藏富於民,配合經濟改革中國進民退,讓私人掌握經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