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權威數據:我國旅遊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有多少
國家抄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按照旅遊衛星賬戶方法,以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局正式公布的各年度統計公報、相關年度旅遊抽樣調查、統計年鑒數據為基礎,測算了我國旅遊產業對GDP直接和綜合貢獻。
(1)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2)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二產、一產。(3)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國家旅遊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41.2億人次國內或出境游,相當於全國人口一年旅遊近3次。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把它放到GDP裡面一比較,中國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汽車產業。
② 2014年成都市旅遊業gdp是多少
以下排名范圍是中國大陸
按城市經濟:
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蘇州、重慶回、成都、杭州、無錫答
按城市綜合實力: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大連、蘇州、青島、無錫、佛山
註:
【城市綜合實力】的是以經濟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基礎,並結合生態環境競爭力後計算得出。
城市經濟競爭力涵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經濟和產業結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以及經濟發展潛力等方面。
城市文化競爭力涵蓋教育實力,科技創新水平,文化及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和文化影響力,文化氛圍,公民總體素質和公民意識,城市歷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
城市社會競爭力涵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基尼系數,社會治安狀況,居民幸福指數,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國際化程度和社會包容性以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等方面。
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涵蓋空氣質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蓋率,生態多樣性及野生動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布,旅遊業總收入GDP佔比以及環境承載力等方面。
③ 旅遊收入與gdp有可比性嗎
當然可比。但抄是,不知道你如何使襲用這個數據。如果是分析研究地區GDP的結構以及旅遊業在該地區的重要程度,那麼應該是旅遊業相關行業的GDP比總GDP。如果是研究財政收入的問題,最好是用與旅遊業相關的財政收入比總財政收入。
④ 當地的旅遊收入是否會納入當地的GDP當中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的英文簡稱(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回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可答以理解為「地區生產總值」。GDP等於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總和,旅遊屬於第三產業,旅遊收入一定會納入到當地的GDP里的。
⑤ 旅遊消費計入GDP嗎
旅遊景點當然創造財富。計入GDP
如果用生產法,計在第三產業增加值裡面。
如果用支出法,算消費。
⑥ 旅遊業是如何影響GDP的
市(州)GDP(億元)增長(%)市(州)GDP(億元)增長(%)成 都1951.28 14.3 眉 山189.57 14.6 自 貢247.12 14.7 宜 賓307.25 14.8 攀枝花208.28 7.8 廣 安版204.53 14.6 瀘 州283.43 15.0 達 州316.23 12.8 德 陽權347.32 13.6 雅 安103.42 14.5 綿 陽388.59 13.7 巴 中95.02 11.3 廣 元117.62 14.5 資 陽249.55 14.7 遂 寧171.56 14.5 阿 壩40.90 12.1 內 江257.77 14.8 甘 孜33.17 4.5 樂 山300.75 15.0 涼 山279.64 15.7 南 充306.30
⑦ 全國旅遊業對GDP和就業貢獻如何
11月,本是傳統旅遊淡季,不過電商雙十一的到來,卻將旅遊市場催為旺季。據悉,今年雙十一,各大旅遊OTA紛紛推出打折促銷旅遊產品,還有平台變換花樣推出抽獎「免房」、「買一送一」等活動。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旅遊產業已推動旅遊經濟實現較快增長。
國內旅遊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入境旅遊市場平穩增長,出境旅遊市場增速進一步放緩。國內旅遊人數44.4億人次,收入3.94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5.2%;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收入120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5.6%;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2億人次,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5.1%;全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8.19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1%。旅遊直接就業2813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62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6%。
⑧ 旅遊怎樣帶動GDP
7月14日,筆者從武陵源區統計局獲悉:上半年武陵源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4億元,同比增長.1%;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22.1%,GDP增速居全市第一。
旅遊產業勢頭強勁。上半年,在全球經濟逐步回暖的大好形勢下,武陵源區借武廣高鐵、「阿凡達」等展開了一系列市場營銷,擴大了「張家界·武陵源」品牌影響尤其是國際影響。重拳打擊追客趕客、價格欺詐等不法行為,使旅遊管理服務更加規范。以我市申報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景區內外基礎設施,一系列旅遊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完工。上半年,全區僅門票收入就達3.58億元,同比增長38.38%。
農業工業穩步發展。該區按照「中國生態旅遊品質農業先導區」的這一戰略定位,上半年,全區累計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215萬元,同比增長5.3%,增幅達到全市平均水平。新成立4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新發展蔬菜790畝、木瓜180畝;出欄生豬1.43萬頭、肉類總產量1504噸、家禽存欄23.5萬只;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862萬元,同比增長7.8%;工業用電76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4.5%。
消費投資持續走旺。上半年,在旅遊強勢上揚的帶動下,全區住宿餐飲、旅遊商品批發零售等消費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億元,同比增長18.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4億元,同比增長35.2%。特別是核心景區推行門票周票制後,前來休閑度假的遊客逐漸增多,停留天數也有所增長,增加了旅遊消費產品,從而有效拉動全區整個消費市場。
民生質量繼續改善。今年來,武陵源區繼續加大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極力改善民生條件、增強民生保障、優化民生環境。有序推進新農保試點,支出資金130萬元,受益群眾達3900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568萬元、農村低保資金122萬元;醫療單位葯品零差率銷售補貼40萬元。全區26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投入資金2130萬元。在旅遊經濟和惠民政策的拉動下,農民實現人均現金收入1879.14元,同比增長8.27%,城鎮居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6169.69元,同比增長17.37%。
⑨ 旅遊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多少
2005-2011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
國內生產總值(現價) 同比增長 中國旅遊業總收入 同比增長 中國旅遊業所佔比重
2011 471564 9.2 22500 20.1 4.77
2010 397983 10.3 14832 11.5 3.73
2009 335353 8.7 12900 11.3 3.85
2008 300670 9.0 11600 5.8 3.86
2007 257306 13.0 10957 22.6 4.26
2006 210871 11.1 8935 16.3 4.24
2005 183868 10.4 7686 12.4 4.18
⑩ 請問旅遊作為支柱產業應該佔地區GDP的百分之多少,謝謝
丹麥 面積4.31萬平方公里,人口516萬,日爾曼族的丹麥人占%,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講英語也相當普遍。首都是哥本哈根,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是波羅的海出入北海和大西洋的必經通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工業是丹麥國民經濟主體,石油開采、造船、化工、電子儀器、食品、紡織等部門居重要地位。船用主機水泥生產設備、助聽器、啤酒、酶制劑和人工胰島素等產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丹麥農業高度發達,在世界一流農業國中享有盛譽,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分別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它還是世界最大的貂皮生產國,歐洲第二大漁業國。 丹麥戰後初期以出口農產品為主,目前則以出口工業品為主。主要貿易夥伴是西北歐和美國。 瑞典 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居歐洲第四,人口約890萬,90%為日爾曼族瑞典人,通用瑞典語。國教為基督教路德宗。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人口170萬。 瑞典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木材、造紙、電力、冶金、機械等領域均有一定特長。在出口產品中,工業產品佔82%,工業企業以中、小型居多。瑞典擁有大量世界馳名的公司:富豪公司、愛立信公司、瑞典通用電氣公司(ABB)等。 瑞典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居西歐前列,糧食、肉類、蛋、奶製品不僅能夠自給,還有部分出口。森林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64%,全國每年林木增長量可達8500萬立方米,譽稱"歐洲鋸木場"。 瑞典實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各類學校的教育經費全部從政府財政中支出。著名的大學有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默奧大學、盧利奧高等學校等。 瑞典經濟為外向型經濟,工業生產的一半以上用於出口,不少大公司出口率達80~90%。中瑞兩國於1950年建交。1997年中瑞貿易總額為18.7億美元,瑞在華投資項目299個。 挪威 面積38.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40萬,98%為日爾曼族挪威人,3/4的人口生活在離海不到15公里的地帶,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1%,北部廣大地區無人居住。挪威語為官方語言,基督教路德宗為國教。首都奧斯陸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挪威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海岸線異常曲折,沿海島嶼達15萬個;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北縱貫全境。挪威屬海洋性氣候。內地山區則氣候寒冷。 挪威躋身於當今世界上最富裕國家之列,人均發電量居世界第一位;90%的漁業生產供出口;石油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挪威著名的景點有奧爾內斯教堂、霍爾門科倫山、海盜船博物館,首都奧斯陸市區的人體雕塑公園、市政廳、赫爾姆倫跳台、滑雪場、及距城220公里的利樂哈默。奧斯陸是1994年冬奧會的舉辦地,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地。 典型北歐風光 挪威譽稱為"萬島國"、"半夜太陽國",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自然風光。 芬蘭 面積3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10萬,93%為芬蘭族,居民的86%信仰基督教路德宗,10%信仰東正教,芬蘭語和瑞典語為官方語言。首都赫爾辛基人口50萬,素有"波羅的海明珠"之稱,芬蘭境內有大小湖泊18.8萬個,占國土面積的10%,素有"千湖之國"之稱。 森林工業和金屬工業這兩大支柱產業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0%;造紙業和船舶製造業有很高的水平。近十幾年來,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如諾基亞移動通訊電話公司已舉世聞名。 1.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北歐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位於前列的。北歐四國——挪威、芬蘭、丹麥、瑞士的人均GDP都高高地列在世界前20位以內,並且排名均在日本之上。而北歐訓練有素的人才、安定的社會環境、技術革新等在世界范圍內備受贊譽。在產業上,北歐也從早前軸承製造等傳統工業中成功轉型,如今的北歐在汽車、IT、醫葯品等諸方面建樹頗豐。瑞典除了有沃爾沃汽車、通信業中的愛立信之外,還有宜家家居、成衣品牌H&M等,而這些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很有競爭力的品牌。在全球的手機市場佔了最大份額的諾基亞則更是芬蘭的驕傲。 2.高福利、高負擔國家。北歐諸國的高福利、高負擔是眾所周知的。在這些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很充實,但是另外一方面,國民的納稅負擔也很重。例如,在丹麥,國民負擔率(稅收和社會保障費用在GDP中所佔比率)超過了70%(日本2007年的預算是39.7%),並且消費稅高達25%。然而,負擔雖然高,卻有超過七成的國民對這一制度感到滿意。因為在繳納高額的稅金之後,他們能享受到充實的福利。例如在瑞典,國家負責提供經濟保障,省里負責醫療,而市村鎮則負責教育和福利。體現在具體的數據方面,國家將49%的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省里將71%的預算用於醫療,而市村鎮則是將80%的預算都用在了福利、教育方面。通過實施這樣的地方自治制度,國家、省、市村鎮各司其職,把充實的社會保障落到實處。 3.人才機制先進。在丹麥,每個教師負責教授的學生人數平均為10.8人(日本為19.6人),丹麥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居世界第二位,瑞典居第六,而挪威居第九。另外,在瑞典,平均萬人擁有的諾貝爾獎得獎者居全球最高。在這四個北歐國家中,原則上到大學畢業都是免收學費的,所以出了社會的人想要再回到學校也很容易。因而這四國國民的學習達成率在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 4.女性的社會參與度高。由於國家小、勞動力不足,並且政府機構比較大,給女性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所以北歐國家中,女性的社會參與度很高。瑞典的國會議員中有45.3%是女性,有6歲以下的孩子但是在工作的母親佔到78%,而日本的這一數字僅為35%,管理人員中有31%是女性,而日本僅為10%。挪威甚至通過法律形式規定,從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員工中女性必須要達到四成以上,否則就取消其上市資格。在兩個瑞典家庭中看到的福利國家的實態 住在瑞典南部烏普薩拉(Uppsala)市的蘭德格瑞夫婦,丈夫是法律顧問,妻子是公務員。兩人月收入為10.2萬瑞典克郎(約合170萬日元)。這是比較高的收入了,但是40%以上要作為稅金繳納出去。 「雖然稅率確實很高,但是與之相應,孩子的撫養費、教育費、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費用都是由政府機關負擔的,所以納稅後的收入依然足夠支付生活費用。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夫婦兩個人如此表示。孩子的教育費直到大學都是免費的,晚年以後則可以領取養老金。所以在瑞典,很少有人節衣縮食進行儲蓄。而這對夫婦每月存5000克朗是為了在假期能夠去旅行。 另一個家庭中,艾絲科是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和丈夫離婚後,她獨自撫養著三個孩子。作為博士,她需要參加大學里的本科授課等工作,相應地也每個月從學校領取2.1萬克朗的薪水。納稅後大概還剩1.5萬,而每個月的生活費要超過1.4萬。但是,每個月她還從政府領取三個孩子的兒童補貼,並且第三個孩子有額外補貼。這些加起來後,除了足夠支付生活所需外,還可以在每個假期帶著孩子們在國內探親訪友,四處旅行。 在照顧孩子方面,早上上班之前她把孩子送去市辦的托兒所,下午四點下班以後再去接回來。孩子如果生病的話,她可以不去上班,領取75%—80%的薪水,帶孩子去看病或者在家陪伴孩子。而一般的病基本上也不會需要支付任何醫療費。對於艾絲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一個工作著的母親,即便她待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也要保證她能夠獲得收入。」這一點政府做到了。所以她認為:「雖然國家的稅率很高,但是正因為有這樣的制度,所以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獨自一人養育幼小的孩子。」 然而,在考慮到將來時,她也抱有不安。「因為從生第一個孩子開始,已經持續很長時間沒有能領取全額收入了,所以到現在為止自己所積累的退休金積分並不多。」為此,她每個月都會存300克朗作為將來的養老金。北歐模式帶來的啟示 以北歐為代表的福利國家有著許多相似的結構特徵。 在高齡化趨於定型後,對於福利產業的需求就變得很大。而在北歐的這些國家,由於促進了福利產業的發展,使生產和需求保持了一致,所以很少出現失業者。在幼托和看護等福利領域,女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也能推動了女性的就業率和社會參加度。而由於幼托服務作為社會的基礎服務設施被確定了下來,生育率的下降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福利產業作為社會保障被提供給國民的同時,作為實施者的政府部門的作用也隨之增加,這其實是容易帶來效率低下的風險的。而北歐則通過徹底的「分工化」成功地避免了這一風險。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樣,瑞典的福利和教育是專門由市村鎮負責的,與之相適應,市村鎮的工作中心也全在福利和教育上。北歐國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由於他們都是一些「小」國家,所以在政策的實施上比較靈活。丹麥就被稱為組合了「柔軟性」和「安全性」的「柔安國家」。在世界平面化的進程中,福利國家還只是一個「變數」。我們所推崇的瑞典,其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的條件與這些北歐國家存在著太大的差異,無法在日本推行北歐模式。但是,當我們在全國一條線地推行同一政策卻遇到阻礙後,是否意味著以地區為單位,因地制宜地推行各地改造政策的時期到來了呢?如果從地區來看的話,北歐離我們並不遙遠。例如,瑞典的人口和大阪基本上是一樣的,而丹麥的GDP和神奈川縣與本州西部的5個縣相近。這樣來看的話,那麼北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北歐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高齡化,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一直致力於高齡化問題的解決。並且在此過程中創造出了北歐式的智慧和經驗。從北歐身上,我們應該學些什麼,對於他們經驗和智慧我們又該如何應用呢?擺在我們面前考驗就是,對於北歐模式,我們應該如何借鑒,以及我們是否有勇氣去應用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