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期間世界各大國綜合國力比較
1、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2、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3、 德國在希特勒的嚴抓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圓,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范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6、義大利早在1940年時就已經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加上義大利軍隊的接連失利,國內罷工浪潮高漲,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倒台.
7、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具體的經濟總量狀況無從考證,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② 二戰爆發前主要各國的GDP是多少
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2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3
德國在希特勒的嚴抓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圓,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
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范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
義大利早在1940年時就已經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加上義大利軍隊的接連失利,國內罷工浪潮高漲,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倒台.
6
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7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具體的經濟總量狀況無從考證,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③ 二戰前世界幾大強國的綜合國力應該怎麼
美國第來一,英國第二,德國第三,源蘇聯第四,日本第五,法國第六,義大利第七
個人估計英國第二和蘇聯第四會有爭議,說下個人看法:
英國第二:
二戰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余暉,二戰之前英聯邦並不是鬆散的聯盟,英國在英聯邦里還是有號召力的,因此算英國還要加上英聯邦國家。
英國的工業水平最少也能和德國持平,英國能用的資源也遠比德國多。
(如果英國坦克不是早期攀錯了科技樹,英國坦克在二戰的名聲不會那麼差。而英國二戰坦克的傑作「遜丘倫」式坦克可是世界第一種主戰坦克,可見英國水平並不差。。)
在綜合國力上,英國是強於德國的。
蘇聯第四:
在我們學到的歷史里,二戰前蘇聯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蘇聯公布出來的數據一直以來都是注了水的。
其次,要看其產品質量;蘇聯的加工工藝到其解體時也算不上好,導致蘇聯雖然有著龐大的資源基礎,但其薄弱的加工工業導致其利用率並不高。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查下二戰時期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原材料,就可見一二。
④ 二戰爆發前,蘇聯的綜合國力在世界的排名怎麼樣
二戰前的蘇聯的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本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高達224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蘇聯人口將近2億,約為中國的一半,排名世界第三;蘇聯綜合國力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英國不相上下。
戰爭結束後,美國陸軍的實力,大致與蘇聯相當,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太大,加之美國海空部隊的優勢,因此,1945年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的軍事力量,應該是超越了蘇聯。
然而,維持上千萬人的軍隊,花費是極高的,既然戰爭結束,美國人也不想再花這個錢,所以搞了大裁軍,美國陸軍的實力迅速萎縮,很快被蘇聯反超。幾年後,蘇聯有了核武器,美蘇之間的軍事實力,逐漸趨向於平衡,但常規力量整體上講,美國強於蘇聯。
⑤ 二戰各國實力對比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 218萬餘人,損失2 210萬餘人,其中死亡515萬餘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 285萬人,損失1 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38萬餘人。
二次世界大戰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3,800,000 (包括傷亡)(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列)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編輯]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編輯]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編輯]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30,000,000 (原有關於中國二戰傷亡數字從何而來,7,750,000數據何以存在,據中國抗日戰爭統計資料為平民傷亡在30,000,000人)-網路的精神在於客觀與真實。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猶太人 :6,000,000(雖說猶太人沒有國家,但是作為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巨大,應該得到反應。)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發動的歷史上最大的戰爭。戰爭從1939年9月開始,一直到1945年9月結束。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沖突,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參戰人口達17億。二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歐洲,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達2600億美元(按當時的價值),共有5000餘萬人喪生。戰爭共分5個階段,以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明顯地反映了戰爭對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依賴以及經濟潛力、政治潛力、科學潛力和軍事潛力在奪取勝利中的密切聯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⑥ 二戰前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幾二戰前中國的GDP排名世界第幾
二戰時候沒有綜合國力這個說法,一般用工業總產值、鋼鐵煤石油產量等代替!
二戰前中國綜合國力排在10-20之間吧!如果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算是一個獨立國家的話,中國連20都排不上。
總收入能排在10位左右吧!
至於軍事力量,不但比不上西方強國,連波蘭(二戰前現役軍隊100萬)都不如。
海軍更是悲哀,南美三國好歹還有戰列艦,中國連巡洋艦都沒有。
⑦ 二戰前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幾二戰前中國的GDP排名世界第幾
二戰前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納入國際統計范圍,但從相關消息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十五位,GDP排48位。
⑧ 二戰各國綜合國力
二戰時期各國綜合國力
1、美國(這個毫無疑問了,美國在1895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實力逐漸下降,美國趁機拉開了和歐洲各列強的實力,並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范圍。通過34年的羅斯福新政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全球經濟危機。而且當時的美國在經過了馬漢的海權論洗禮已經培養出了海權文化,雖然海軍實力沒有英國強,但是潛力無限,而戰爭後的「埃塞克斯級奇跡」證明了其工業實力的強大。)
2、蘇聯(1936年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歐洲第一大工業國,而且在東線戰場大戰開始的41年時仍然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而且在衛國戰爭爆發後盡量將大量工廠撤離到後方,保留了足夠的工業實力,而且擁有足夠的人口作為工業儲備力量,五年計劃功不可沒。而且蘇聯一直號召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導致東線一直有由共產黨員組成的游擊隊打擊德軍及其仆從國。)
3、大英帝國(對,沒錯,就是大英帝國,別忘了二戰大英帝國還在呢,但是相比美蘇而言大而不強,注意,是相比美蘇而言。1895年工業實力被美國超越,1936年被蘇聯超越。但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三大工業國的位置直到60年代後期逐漸被日本追平並超越。有大量殖民地,多達4億6千萬人口(1939年),而且擁有著戰前最強海軍(1943年被美國超越)。)
4、納粹德國(如果二戰沒有爆發的話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法國的,但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納粹德國排第四,首先這是綜合國力的排名,而且還有一點,納粹德國的閃電戰雖然在法國、波蘭等國十分奏效,但在蘇聯這樣國土龐大戰略縱深大的國家並不佔多大優勢,而且蘇聯人口主要集中地就是在歐洲這個部分,所以德國人打起來必然吃力。更何況德國的工業實力相比蘇聯那是慘不忍睹,德國的工業規模只有蘇聯的三分之一不到。而且德國在人口上相比上面這三個國家也處於劣勢,加上了仆從國才9200萬人,本土更是只有6700萬人。相比蘇聯在1940年時的1.94億和美國的1.37億少了一大截,更別說相比大英帝國了。)
5、日本帝國(召核日本的工業實力在列強里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靠欺負中國、東南亞地區這樣的國家來為本國提供資源,而且日軍在太平洋和後期關東軍對戰蘇軍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日本無論是戰略眼光和戰術眼光相比美蘇差了一大截。甚至在1939年面對當時戰術落後的蘇軍時也並沒有佔到便宜。)
6、法國(後期,前期實在太慘了......但是一場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了力量,而且迅速投降的法國在二戰並沒有收到太大的損失,其工業實力和人文都未受到大的損失,雖然為後期戴高樂的反擊接應諾曼底登陸提供了力量,但是其二戰里近乎打醬油的角色還是令人詬病。)
7、8我一直很糾結,因為按道理來說中華民國的實力要比義大利王國強的,但是國軍四分五裂的派系、加上老蔣分不清局勢的「攘外必先安內」,使得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因為一些不必要的決策失誤而犧牲,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張自忠將軍。所以第七的位置,我給義大利。對不起老蔣,越是了解二戰,越是愈發對你這個人厭惡......
⑨ 二戰各國國力排名
首先,二戰前後的世界秩序基本改變了。
二戰前,英帝國憑借著工業革命余熱及全球的殖民地影響力 依然是名義以上的老大,但就象個年邁的老拳手,有力使不出;
德國在一戰之後到希特勒掌權,全國民族主義高漲帶動工業及經濟快速的成長,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工業強國,還跟當時的老大英國玩起了軍備競賽,各種軍備發明影響至今。
老三美國,一直默默的在發展他的經濟(有數據顯示當時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世界第一海軍強國。),雖然有實力但是在世界的舞台上並沒有很大的影響力 。
剩下的蘇聯 法國 義大利 不表、、、
亞洲的部分,日本因為侵略我國 獲得天價的軍事賠款 加之之前的明治維新 已經成為亞洲的巨獸、
二戰後。美國一戰成名,因為本土並沒有受到攻擊所以保留了完整的工業經濟,取代了英國成為了世界老大。五流氓國之一。
蘇聯,二戰的贏家之一 戰利品包括德國的大量工業成果圖紙,以及東三省日本留下的工業、加上二戰的戰功成為世界老二與美國抗衡、五流氓國之一。
英國雖然在二戰後元氣大傷,但是工業大部分保留 加之以前的影響力,依然可以成為世界老三。五流氓國之一。
法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二戰時投降德國,戴高樂臨危授命憑借著不錯的工業基礎二戰後迅速回復實力,五流氓國之一。
中國。ZHMG。二戰亞洲的主戰場,蔣公的焦土抗戰成功的把日寇拖死在這片黃土大地上。繼承了中華民族窩里斗的傳統,二戰結束後又轟轟烈烈的打起了內戰、但是憑借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我們總算熬過來了。雖然還是很窮,但是被列強欺負的日子總算過去了 ,五流氓國之一。
⑩ 介紹一下二戰前世界的經濟和軍事國家排名
經濟力:(1939年的統計,二戰爆發前)
美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內38.7%,
蘇聯容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7.6%,
德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英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9.2%,
法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4.5%,
日本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8%,
義大利佔世界工業生產的2.9%,
中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0.3%,
軍事力:(美國沒參戰前)
德國佔世界總軍力的22.5%
蘇聯佔世界總軍力的16.2%
美國佔世界總軍力的12% (只計當時孤立主義時美國整體軍力)
日本點世界總軍力的10.2%
英國佔世界總軍力的9.8%
法國佔世界總軍力的7%
義大利佔世界總軍力的4.8%
當時的中國就不用排了,最基本的軍工基礎都木有。。
(美國參戰後就不用提了,至少佔世界軍力的近百分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