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2年江蘇省泰州市GDP是多少
2012年,泰州市實現地抄區生產總襲值2701.67億元,同比增長12.5%,
在構成GDP的三次產業中,一、二、三產實現增加值191.75億元、1434.53億元、1075.39億元,分別增長4.4%、13.1%、13.0%。
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1%,首次突破四成,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15.90億元,增長25.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同比增長12.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493元,同比增長13.1%。
㈡ 海陵區和高港區哪個經濟發達
相對來說海陵區經濟和商業更發達些 泰州市政府和商業街就在海陵區的
㈢ 泰州名下各縣GDP,泰興完敗!泰興可能再次問鼎
14年過去了
靖江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3.5億元,其中本級666.5億元,同比增長10.6%
泰興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5億元,同比增長11.5%
興化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億元,同比增長11%
姜堰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同比增長10.8%
泰興6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區占經濟總量的60%,
㈣ 2010年,泰州GDP產值全省排名多少
2010年江蘇省各市gdp排名 1. 蘇州9168億 2. 無錫5765億 3. 南京5086億 4. 南通專3400+億 5. 常州2976.7億 6. 徐州2866.93億 7. 鹽城2250億 8. 揚州2150億 9. 泰州2002億 10. 鎮江1920億 11. 淮安屬1315億 12. 連雲港1150億 13. 宿遷1024億
滿意請採納
㈤ 2010江蘇各縣級市GDP排名
名次 縣級市 GDP總量 人口數(萬) 人均GDP(元)
1 蘇州市崑山市 2100.00億元 69.04 304171
2 蘇州張家港市 1600.00億元 89.8 178174
3 無錫市江陰市 2000.92億元 120.35 166258
4 蘇州市太倉市 730.32億元 46.6 156721
5 蘇州市常熟市 1452.00億元 105.5 137630
6 蘇州市吳江市 1003.00億元 85 118000
7 鎮江市揚中市 246.98億元 27.5 89811
8 無錫市宜興市 805.82億元 106.05 75985
9 鎮江市丹陽市 600.00億元 80 75000
10 泰州市靖江市 436.00億元 66.5 65564
11 南通市海門市 500.10億元 103 62512.5
12 南京市溧水縣 243.00億元 40.28 60328
13 南京市高淳縣 243.10億元 42.5 57200
14 常州市溧陽市 416.50億元 78.13 53308.6
15 常州市金壇市 308.00億元 60 51333
16 揚州市儀征市 278.16億元 59.3 46907
17 揚州市江都市 482.25億元 107.2 44986
18 鎮江市句容市 251.30億元 60 41883
19 南通市啟東市 430.00億元 112 38393
20 南通市海安縣 360.00億元 93.81 38375.4
21 鹽城市大豐市 280.00億元 73 38356
22 泰州市姜堰市 300.00億元 80 37500
23 南通市如東縣 352.36億元 105.67 33345
24 鹽城市東台市 370.00億元 116 31896.6
25 泰州市泰興市 384.00億元 121.22 31678
26 揚州市高郵市 249.00億元 83 30000
27 南通市如皋市 430.00億元 145.28 29598
28 鹽城市建湖縣 238.00億元 80.55 29547
29 淮安市洪澤縣 105.80億元 38.8 27268
30 淮安市金湖縣 100.10億元 37 27054
31 揚州市寶應縣 234.00億元 91.86 25473.5
32 徐州市沛縣 300.00億元 120.3 24937.7
33 泰州市興化市 377.00億元 156 24166.7
34 鹽城市射陽縣 231.00億元 96.64 23903
35 徐州市新沂市 240.50億元 103 23349.5
36 淮安市盱眙縣 160.00億元 73.48 21774.6
37 徐州市邳州市 364.00億元 170 21411.8
38 鹽城市響水縣 126.00億元 60.76 20737
39 連雲港贛榆縣 223.00億元 110.34 20210
40 宿遷市泗陽縣 192.20億元 98 19612
41 鹽城市阜寧縣 198.00億元 106.1 18661.6
42 連雲港東海縣 195.00億元 108.8 17923
43 鹽城市濱海縣 188.00億元 108 17407.4
44 連雲港灌南縣 130.00億元 75.28 17268.9
45 宿遷市泗洪縣 181.00億元 108 16759
46 徐州市睢寧縣 200.00億元 131.8 15174.5
47 淮安市漣水縣 155.00億元 103 15048.5
48 宿遷市沭陽縣 270.00億元 180 15000
49 連雲港灌雲縣 150.10億元 105 14295
50 徐州市豐縣 150.00億元 115 13043.5
㈥ 目前 江蘇泰州的經濟在全國第幾
江蘇是中國古抄代吳越文襲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現對江蘇省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和12個地級城市(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泰州,南通,鹽城,宿遷)的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並擬出以下12種全方位的排名。
南京(全國第6)、無錫(全國第15)、蘇州(全國第20)、常州(全國第27)、
徐州(全國第46)、揚州(全國第47)、鎮江(全國第49)、南通(全國第53)、
連雲港(全國第72)、泰州(全國第75)、鹽城(全國第83)、宿遷和淮安(100名開外,無從考證)
㈦ 泰州經濟到底怎麼樣在江蘇排名第幾
江蘇是中國古代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現對江蘇省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和12個地級城市(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泰州,南通,鹽城,宿遷)的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並擬出以下12種全方位的排名。
1、 最讓全國人民心服口服的排名(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市規模,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城市環境,人文歷史,文化底韻,現代化程度,經濟發展程度,區位輻射,教育實力,科技發展等11個公認指標進行的排名):
南京(全國第6)、無錫(全國第15)、蘇州(全國第20)、常州(全國第27)、
徐州(全國第46)、揚州(全國第47)、鎮江(全國第49)、南通(全國第53)、
連雲港(全國第72)、泰州(全國第75)、鹽城(全國第83)、宿遷和淮安(100名開外,無從考證)
參考200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排名榜」。國家首次對各大城市的綜合實力進行的排名,官方數據,應該更有說服力!
2、最具大城市優勢的排名(各市主城區人口,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
南京(480.38萬人),蘇州(220.75萬人),無錫(220萬人),徐州(120萬人),揚州(115.13萬),鎮江(110.36萬人),常州(80萬人),淮安(73萬人),南通(70萬人),鹽城(68.6萬人),連雲港(64.74萬人),泰州(60萬人),宿遷(25萬)
3、 最能體現「人多好辦事」這句真理的排名(各市總人口排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
徐州(910萬人),鹽城(795萬人),南通(775萬人),南京(640萬人),蘇州(598.85萬人),淮安(517.68萬),宿遷(515萬人),泰州(497萬人),連雲港(460萬人),揚州(457.19萬人),無錫(442萬人),常州(348.9萬人),鎮江(267.21萬人)
4、 最美名遠播的排名:(各城市在全國及世界知名度的排名):
南京,蘇州,徐州,揚州,無錫,連雲港,鎮江,常州,南通,泰州,鹽城,淮安,宿遷
在全國及海外知名度方面,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的南京,其歷史饋贈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言而喻。其他城市方面,江南古城蘇州,煙花三月的揚州,以及沉積了幾千年秦漢文化的徐州在五湖四海之內也有著較大的知名度。
5、最讓蘇南人津津樂道的排名(GDP總量排名):蘇州(3450億元),無錫(2350億元),南京(1930億元),南通(1220億元),常州(1090億元),徐州(1070億元),鹽城(865億元),揚州(760億元),鎮江(740億元),泰州(670億元),淮安(480億元),連雲港(410億元),宿遷(315億元)
參考2004年全國各大城市GDP總量的數據報告。很明顯,常州的經濟地位已經日落千丈了,甚至落到了南通的後面。另一方面,蘇北老大徐州的經濟地位已經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6、最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排名(GDP增幅排名):南京(19.0%),蘇州(17.6%),無錫(17.4%),常州(16.1%),南通(16.0%),徐州(14.6%),泰州(14.7%),揚州(14.7%),鎮江(14.5%),鹽城(14.2%),連雲港(13.8%),淮安(13.6%),宿遷(13.2%)
參考2004年全國各大城市GDP增幅的數據報告。這個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江蘇省未來10年的經濟走向和經濟格局。
7、最具文化和人文底韻的排名:南京,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泰州,南通,鹽城,宿遷
南京號稱六朝古都,十朝會都。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是古代文人騷客必吟詩作賦,激揚文字的江南佳地。其「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的美名絕不是浪得虛名。南京的文化遺產和人文名勝數不勝數,其文化底韻之深厚,不言而喻。揚州的人文內涵,完美地濃縮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堪稱千古名句的古詩當中了。可以說,「詩仙」李白的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將揚州這座古城名邑的無限風韻彰現地淋漓盡致,恰如其分。徐州的劉邦的故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秦漢文化,確實值得人們細細地品味。
8、最具現代化城市特色的排名:南京,無錫,徐州,常州,鎮江,連雲港,南通,蘇州,揚州,鹽城,淮安,泰州,宿遷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六朝古都,十朝會都。城市規模,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和現代化水平在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南京街區,滿街的參天梧桐搭建的綠色走廊是南京人最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新街口地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個個高聳入雲;湖南路,夫子廟又是休閑觀光,娛樂消遣的繁華商業區;金融,商務,廣告,服務行業在全省范圍之內,無人出其右。近期,南京地鐵的開通也彰現了她作為一座現代化都市的實力。毋庸置疑,南京城市發展程度在江蘇省內確實首屈一指。另外,徐州,無錫等城市的城市建設和城市改造也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著。相信在不久之後,在江蘇大地上,會出現更多的現代化都市。
9、最富甲一方的排名(各城市市區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排名):
無錫(43307元),蘇州(35733元),常州(26744元),南通(25860元),南京(24706元),鎮江(24697元),揚州(23293元),泰州(23170元),徐州(21707元),連雲港(19981元),鹽城(12977元),宿遷(9520元),淮安(8036元)
參考2004年全國各大城市市區人均GDP排名的數據報告。
10、最有人才戰略力的排名:
南京,蘇州,徐州,無錫,揚州,鎮江,南通,常州,連雲港,淮安,鹽城,泰州,宿遷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南京的48所高校的大學數量可以和北京,上海等教育發達城市相媲美。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在江蘇省內一直傲視群雄,鶴立雞群。舉全省之內,能與這些家喻戶曉的大學相抗衡的,唯有蘇州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前者是蘇州的招牌學府,後者是徐州的鎮山法寶。
11、最具區域輻射力的城市排名:南京,徐州,蘇州,無錫,常州,揚州,南通,連雲港,鎮江,淮安,鹽城,泰州,宿遷
江蘇省的規劃是通過不懈努力,在二十年內建成南京,徐州和蘇錫常三大都市圈。現在看來,除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都市圈稍有規模外(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馬鞍山,滁州,蕪湖六市),其他兩個都市圈完全沒有形成規模。尤其是蘇錫常都市圈,可以說,至目前為止,這個都市圈不但沒有確立一個令人心服口服的中心城市,而且都還完全被籠罩在大上海的輻射范圍之內。其本身的輻射能力確實不敢恭維!
12、最具交通樞紐優勢的排名:(主要根據鐵路交通情況而制定的排名):徐州,南京,蘇州,鎮江,無錫,常州,連雲港,揚州,南通,泰州,鹽城,淮安,宿遷〕
客觀地說,江蘇腹地等城市的鐵路交通線路不但不發達,而且很貧瘠。所以,在13個城市當中,真正能稱得上交通樞紐的城市只有徐州和南京兩座城市。
13江蘇省各城市排名綜合指數
全省綜合指數是109.39。各市的綜合指數如下:
1、無錫市:146.77
2、蘇州市:146.10
3、南京市:143.53
4、常州市:142.77
5、鎮江市:112.66
6、南通市:102.57
7、揚州市91.86
8、泰州市88.39
9、鹽城市72.18
10、淮安市70.80
11、徐州市63.01
12、連雲港市62.32
13、宿遷市55.51
㈧ 泰州是哪個區經濟條件最好
海陵啦~市中心嘛 萬達廣場就建在這里啊
㈨ 江蘇各市gdp排名有哪些
一、2010年江蘇各市gdp前10名:
蘇州市 7400億元
無錫市 5000億元
南京市 4170億元
南通市 2907億元
常州市 2430億元
徐州市 2260億元
鹽城市 1860億元
揚州市 1800億元
泰州市 1650億元
鎮江市 1580億元
二、蘇州
蘇州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GDP還是綜合實力或是知名度和美譽位居第一。外資企業在國內僅次於上海深圳,產品連中文標志都不加。
蘇州在江蘇的實力是屬於巨無霸型的,在可預見的將來,排名第二的城市沒有超過蘇州的可能。天堂蘇州的江南水鄉印象更是深入人心。蘇州是繁華,富裕,精緻,優雅的代稱。
㈩ 泰州有幾個區
截至2018年5月,泰州市下轄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3個區,代管縣級興化市、靖江市、泰興市3個市,另轄醫葯高新區和農業開發區等2個功能區,有71個鎮、5個鄉、20個街道辦事處,1425個村民委員會,461個居民委員會。
泰州(Taizhou),簡稱「泰」,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南部瀕臨長江,北部與鹽城毗鄰,東臨南通,西接揚州。全市總面積5787.2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佔77.85%,水域面積佔22.15%。市區面積1567.13平方千米。
(10)201年泰州各區gdp排名擴展閱讀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藝術史上的傑出代表。
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