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中西部城市gdp排名

中西部城市gdp排名

發布時間:2020-12-08 06:15:42

⑴ 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經濟各差多少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凋敝,交通閉塞,社會制度落後,人民生活困苦。在工業發展指標方面,地處東部沿海地區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7省和北京、天津、上海3市,集中了全國75%以上的工業總產值,而佔全國總面積60%以上的少數民族地區則僅擁有3.8的全國工業總產值;東部地區的上海、遼寧、天津3省市在1949年的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5.06%、11.91、6.93億元,而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工業總產值1949年會計只有5.4億元。工業總產值最高的上海與最低的寧夏相比,兩者竟差292倍。
第一,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某些擴大地區差距的因素將逐步消失。例如;價格的生成機制將發生變化。價格生成的人為機制將逐漸削弱以至消失,市場在價格形成中將起到主導作用,符合市場經濟的價格生成機制必將擔價格扭曲的現象得到糾正,使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業間形成合理的比價體系。

第二,經濟的發展將導致某些縮小地區差異的因素逐步形成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的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將導致區域要素流動的加強,區域間聯合和協作趨於活躍。區域間的聯合將有力地縮小地區差距。另外,產業在地域上的梯度轉移是一種經濟規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東部地區的一些產業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使中西部的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經濟優勢,從而使東中西部經濟差距縮小。
但中東部差距也在十年以上,東西部差距25年左右。

⑵ 新疆,甘肅,四川(含重慶)三省的所有中型城市GDP總數都達到8000億元,中國中西部經濟實力強嗎

新疆,甘肅,四川(含重慶)三省的所有中型城市GDP總數都達到8000億元,中國中西部經濟實力強嗎。當然很強。

⑶ 中國中西部的經濟中心是哪座城市最大最好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座

國家沒有明確定位:西部是重慶中部是武漢。而這兩座城市目前都還沒有實力影響整個中西部。

⑷ 對於經濟落後的中西部!國家怎麼安排的啊!

造成西部經濟的落後,有自然的因素,有歷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縮小東西部差距,需要投資向西部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傾斜。如果我們過度強調市場經濟規律,完全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社會資金就很難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甚至法律,來確保政府投資向西部的傾斜,給西部以比東部更優惠的政策,在產業政策上對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這些幅員遼闊、人口分散、經濟落後的偏遠地區以特殊對待。 ■步德迎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三年來,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得到抑制,但東西部經濟發展絕對水平仍在繼續拉大。加入WTO後,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不利於東西部地區差距的縮小。因此,應結合西部大開發和加入WTO的實際,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實事求是地對東西部地區的關系進行研究,在正確認識開發西部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制定符合WTO原則的加快西部經濟發展的政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1、自然、歷史和政策的差別造成東西部經濟差別拉大。東部氣候條件、交通條件、生活環境、經濟基礎以及與國際市場的聯系都優越於西部地區,而且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選擇了東部沿海地區的十四個城市作為對外開放城市,給予了較優惠的經濟政策。因此,東部地區在改革開放的20年中,經濟增長遠遠快於西部地區。2、市場經濟只是在靜態上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配置經濟資源。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幾年,越來越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特別是九十年代中央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更將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這相對於計劃經濟體制是認識上的一大進步。但在許多同志的思想上,沒有看到市場配置資源的局限性,即市場配置資源只能做到靜態最優,而做不到動態最優,只能做到短期最優,而做不到長期最優。因此,在地區經濟布局上宏觀調控不夠有力,導致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拉大。3、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同時人力資源卻沒有按照市場原則進行配置。嚴格的戶籍制度限制了西部普通勞動力向經濟發達的東部的流動,加大了東西部地區人均佔有資源的差距,同時,東部地區憑著較高的工資待遇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吸引了大批西部高素質的人才,形成所謂「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使西部經濟發展更加困難。4、西部地區的貧困與封閉造成西部人信息缺乏和觀念的落後。由於我國經濟發達、開放度較高的城市集中在東部地區,因而各種新觀念、新信息、新技術也大都集中在東部。西部地區則由於距離遙遠,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造成信息缺乏和觀念的落後,進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5、長期的計劃經濟對以資源開發為主的西部地區影響深遠。一是由於價格的不合理使西部為東部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犧牲,即東部創造的財富中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西部人民貢獻的。二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工業布局是按照西部資源、東部加工的格局安排的,造成西部經濟基礎的落後,資源開采多,產品加工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因而西部工業的附加價值較低。6、統一的產業政策未考慮地區差別,制約了西部地區的發展。我國目前的產業政策沒有考慮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分散、經濟落後的特點,不論是西部落後地區還是東部發達地區,都一刀切地採取同樣的政策,如規定許多產品的最低生產規模過高,限制了西部企業的發展空間,再如國家的土地政策是建立在全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之上的,而西部大量的戈壁荒灘卻要與東部的土地實行同樣的政策,制約了西部招商引資。此類情況很多,極大地限制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7、現行稅收制度造成西部地區大量稅收流向東部。由於西部的生活環境較艱苦,許多西部優勢企業將總部注冊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按照現行稅收制度,企業所得稅在企業注冊地上繳,因而造成西部地區大量稅款的流失,加大了東西部經濟的差距。由上分析看,造成西部經濟的落後,有自然的因素,有歷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縮小東西部差距,需要投資向西部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傾斜。如果我們過度強調市場經濟規律,完全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社會資金就很難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甚至法律,來確保政府投資向西部的傾斜,同時給西部以比東部更優惠的政策,在產業政策上對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這些幅員遼闊、人口分散、經濟落後的偏遠地區以特殊對待,從而改變西部在生產經營和吸引資金方面的劣勢。對保護西部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建議國家對西部地區實行以下特殊政策:1、採取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規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經濟的行為。國家應適當降低中西部地區企業應交納的國稅稅率,並通過法律賦予地方政府制定地方稅稅率的權力,通過稅收的優惠抵消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吸引外商和東部的企業到西部投資。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得到加強,使西部的投資硬環境得到改善,但還無法改變西部企業與東部企業在資金、管理、技術、人才、運輸等許多競爭條件方面的不公平狀況。只有在增值稅率和所得稅率方面都給西部企業以一定的優惠,才能使西部企業獲得相對公平的競爭條件。只有在對西部實行企業稅收優惠的基礎上,嚴格禁止西部地方政府實行非稅收性質的地方保護政策才可行,才能在西部市場上使外地產品、國外產品與當地產品享受同等待遇,形成真正的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應當指出,給落後地區企業在稅收上以優惠待遇應有一些行業限制,對那些對集中度要求較高、資金技術密集、協作條件要求高的產品如汽車,就不應給予優惠待遇,以促進行業的快速集中。2、需要國家財政加大對經濟落後地區的轉移支付。這與中央對西部企業實行稅收優惠一起,是中央促進西部經濟發展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從世界經濟發展過程看,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來配置資源,必然導致經濟集中化趨勢日益明顯,地區差距越來越大,而地區發展水平的過度分化會造成總需求不足,影響經濟的增長。所以,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由政府採取各種不同措施促使部分產業向不發達地區轉移,並扶持不發達地區企業的發展,而不能依賴於市場做這些事。這些措施之一就是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具體用途,一是加快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完善落後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三是支援落後地區發展教育,同時支持一部分工業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的轉移。對待地區結構的調整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有一個重要的認識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如何看待它的投資效益。在開發西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對西部直接投資的效益低於東部是不可避免的,但從長期看,維持一個相對均衡的經濟布局對於改善各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充分利用國土資源、實現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3、在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上應充分考慮西部地區的特殊性,不搞一刀切。目前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都是針對全國的普遍情況而制定的,許多政策並不適應西部的特殊情況,如國家為了保護土地限制生產和使用黏土磚的政策,在黃土高原和新疆、青海、甘肅就不適用,在那裡由於缺水,大片黃土崗寸草不生,用來生產黏土磚並不會減少耕地資源,為什麼不能與東部地區區別對待呢?還有環境政策,西部地區特別是新疆地廣人稀,遠離人口密集的地區,空氣的自我凈化能力較強,不應要求這里的企業與東部執行同樣的廢氣排放標准。還有對小水泥、小火電、小鋼鐵等的限制政策,也不適應西部特別是新疆城市分散、距離遙遠的特點。4、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採取有力措施促進西部中等城市的發展。研究經濟發展,對於資金、技術、原料、能源、運輸條件等生產要素的重要性都能達成共識,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人口數量和密度。西部大片地區地廣人稀,根本不具備發展現代工業的基本條件。因此,開發西部的過程,主要就是西部地區城市化的過程。沒有城市化,就沒有工業化,也不會有農業的現代化。西部地區的一些大城市已具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完全可以憑借自身實力和優惠的政策獲得較快發展,並對整個西部經濟產生帶動作用。開發西部地區的中央財政投資應首先向中等城市傾斜,支持中等城市的經濟較快發展,並向周邊小城鎮輻射,帶動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此外,應選擇大中城市周邊的小城鎮加以扶持,使之盡快發展成為一個個經濟圈,形成對周圍更強的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5、下大力氣解決落後地區政府機構臃腫的問題,加強對地方領導的選拔、任用和監督。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除了天賦的自然條件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國企的改革、民營企業的活力、科學的區域規劃、高效廉潔的地方行政管理及由此而形成的改革意識和良好社會風氣,而這些都決定於這個地方的主要領導人和領導班子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這就要求探索一套對地方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和監督的機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從各方面反映的情況看,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政府機構臃腫的問題越嚴重,機構越臃腫辦事效率就越低,已形成惡性循環,必須下大決心加以解決。6、加強地區間經濟協作,促進東西部企業聯姻。西部有許多國有企業發展困難、改革滯後,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承擔起所有者職責,推動企業的改革和合作,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幫助西部企業與東部優勢企業聯合,以資產為紐帶,實現資產重組,利用東部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品牌方面的優勢,使西部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作者單位:新疆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 [稿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步德迎]

⑸ 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的原因(在線等 要快)

我覺得主要是國家政策導向和地域優勢兩方面原因

⑹ 我國東中西部經濟地帶有哪些省級行政區

1、東部沿海地帶: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2、中部地帶: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3、西部地帶: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西部地帶又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6)中西部城市gdp排名擴展閱讀

經濟地帶劃分依據:

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經濟建設條件和現實的經濟技術水平,所存在的地區差異等,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

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可以充分發揮各帶優勢,進行科學地域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生產布局的有機聯系,求得整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使各地明確各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經濟技術特點,便於國家對各地經濟規劃進行分類指導;可以推動橫向經濟聯系,促進地區分工合作、聯系,利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各地共同繁榮。

⑺ 未來中國中西部經濟能超過東部嗎

中國實施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從東部沿海開始的,為發展經濟,中國中央政府提出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戰略,並於1984年將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連、天津、上海、溫州、廣州等14個城市定為開放城市,實行與內陸不同的優惠政策,吸引外來投資。

這一政策被後來30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證明是正確的,東部沿海地區得到了長足發展,形成了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個經濟圈,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核心區。2008年,東部地區GDP佔全國54.3%,比1978年上升了10.9個百分點。

在東部地區經濟發展中,中國還出現了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許多國際化大都市,給中國社會以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帶來極大改變。

隨著東部地區的發展,中西部地區明顯落後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差距越來越大。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湧入東部沿海地區。貧富差距也導致在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一些方面發生不公平的現象,導致了更多社會矛盾的產生。

為改變這種狀況,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相繼作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這些政策使得中西部地區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速向東部地區接近。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在2006年到2010年的5年期間,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年間西部地區地方生產總值平均增速為13.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0.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的地方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逐年提高,5年間其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7.11%、17.33%、17.58%、18.14%、18.33%、18.68%。

「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快,波動幅度較小,穩定性好,宏觀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相對較小,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態勢。」《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1》對2006年到2010年間的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這樣的高評價。

就在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東部地區的經濟卻因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遇到了麻煩,或者說是遭到了打擊。

由於東部地區從一開始採取的就是嚴重依賴以出口初步加工產品為經濟增長的模式,除國際需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外,其產品高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低廉的價格為賺取利潤的模式。這樣一旦產品製造環節中成本增加,如人工、材料等費用增加,或者國際經濟形勢嚴峻,產品需求量飽和或減少時,都會給東部地區的經濟帶來沖擊。

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得中國出口大幅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此外為抗擊金融危機,美國採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出台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使得國際國內貨幣流動出現嚴重過剩,造成了通貨膨脹。不僅帶動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推升了勞動力成本,加上東部地區已經沒有了更多可利用的工業用地,於是,最近兩年東部沿海地區出現的「用工荒」、「用電荒」、「用地荒」不斷加劇。

這些原因,使得中國東部地區GDP增速放緩,在2009年甚至出現大幅回落。從2009年上半年起,西部地區GDP增速開始普遍超過東部地區。

⑻ 一些東部強地級市經濟實力比很多中西部城市經濟實力還強,例如江蘇南通,徐州,山東煙台,濰坊等經濟實力

放屁,江蘇的徐州和南通在建地鐵,徐州的1,2,3號線3年內通車

⑼ 中國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地帶的界限

區域的劃分是隨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傾向的變化而變化的;
目前,國家統計局的對東中西部劃分的解釋還是按照2003年發布的標准:
http://www.stats.gov.cn/tjzs/tjcs/t20030812_97125.htm
分析中經常提到的東、中、西部地區是怎樣劃分的?
我國大陸區域經濟的產生,應該說是依據其經濟發展水平與地理位置相結合長期演變而形成的,我國大陸區域整體上可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區(地帶)。三大經濟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與資源狀況的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發展特點。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129.4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13.5%

東部地區背負大陸,面臨海洋,地勢平緩,有良好的農業生成條件,水產品、石油、鐵礦、鹽等資源豐富,這一地區由於開發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較高,技術力量較強,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281.8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29.3%
。中部地區位於內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眾多平原分布其中,屬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佔有全國80%的煤炭儲量,重工業基礎較好,地理上承東啟西。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541.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6.4%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地勢較高,地形復雜,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間,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水,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因開發歷史較晚,經濟發展和技術管理水平與東、中部差距較大,但國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⑽ 西部城市中,哪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為什麼

成都第一,這不就是你想說的嗎?
天天吹什麼新一線第耳五城、吹得人的耳朵都起繭了。
你這么天天吹就成第一了

閱讀全文

與中西部城市gdp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