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國家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占總職工比例與人均GDP的關系是
世界銀行關於中國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後,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紮根於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於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徵,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於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後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於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於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於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調整項目 調整幅度 對GDP的影響(%) 自產自用的糧食 上調20% +0.8 存貨增加 下調1/3 -1.6 福利服務 10%企業勞動力從事福利服務 +1.6 虧損補貼 補貼視作政府最終支出 +0.8 一致性調整合計 +1.6 糧食產出 上調10% +0.9 蔬菜產出 上調30% +2.3 農村工業產出 上調10-15% +0.6 農村服務業產出 上調50-60% +6.5 住房服務支出 上調40% +1.5 范圍調整合計 11.7 住房服務 179.8% 1.5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p; 全部其他行業 -12.1%-43.0% 16.6 估價調整合計 18.3% 18.3 總計 34.3 註:1、農村工業包括農村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和其他工業 2、農村服務業包括人文服務業、原材料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 3、全部其他行業包括糧食作物種植業、其他作物種植業、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其他工業、人文服務業、原材料供應業、其他服務業 (一)一致性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一致性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統計體系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估價農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糧食。它假定對這部分糧食進行一致性估價將使其價值增加20%,這種調整使GDP上升0.8%。 2、存貨增加 世行認為,中國對不能銷售或不能按計算產出時所採用的價格銷售的產出存貨增加的計算存在嚴重的不一致性。它認為,一般來說,如果這些存貨結轉另一年,並最終被廢棄或按大打折扣的價格銷售,中國沒有對GDP中的存貨增加做相應的調整。因此,存貨增加大於採用一致性估價所應有的價值量。世行因此將中國的存貨增加調低1/3,導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企業改革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將目前企業對職工提供的諸如住房、醫療等福利性服務市場化。這種改革的結果將導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勞動力從事相應的服務,並假定這些服務轉向市場化。通過投入產出計算,這種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業虧損補貼 中國統計規定,企業虧損補貼作為GDP的負項。世行認為,在許多情況下,企業虧損是政府價格政策的結果。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補貼是對以優惠價格提供貨物和服務的補償,統計上應當處理為政府的貨物和服務購買和政府對相應接受者的分配,即不應當作為GDP的負項,而應當作為正項包括在政府最終支出中。世行對這種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結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導致GDP上升0.8%。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6%。 (二)范圍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范圍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的耕地面積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與衛星測量的耕地面積相比);同時,樣本產量可能被高估了,綜合兩方面因素,將中國的糧食產出調高10%,導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認為,中國蔬菜產出價值的計算沒有反映單位面積的蔬菜實物產量隨時間和收獲周期而變化以及市場力量正在鼓勵蔬菜的非旺季生產(此時價格較高)情況,同時,蔬菜耕地面積的測算也是不準確的。考慮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將中國的蔬菜產出價值調高30%,導致GDP上升2.3%。 3、農村工業 世行認為,村及村以下工業的產出被低估,因為相應企業通常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和不屬於國家統計局直接管理的統計調查系統。農村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稅情況影響到產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長的農村工業,如建築材料工業,高價格和高利潤鼓勵了產出的低估。利潤低的行業,如煤炭開采業,也有低報的刺激,因為煤炭的自由市場價格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為了誇大地方官員的政績,農村工業也出現了高估產出的現象。綜合上述因素,世行將中國農村工業產出調高10-15%,導致GDP上升0.6%。 4、農村服務業 世行認為,農村服務業,例如農村卡車和拖拉機運輸服務業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國沒有一套系統的測算方案;農村服務業統計基本上沒有包括臨時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農村人從事的服務活動,例如大量的個體維修店的修理人員、小販、餐館老闆、理發師和家庭傭人,等等。考慮上述因素,世行將農村服務業產出調高50%-60%,導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居民住房服務既存在范圍方面的低估,也存在價格方面的低估。從范圍方面講,城市和農村住房服務統計都不完整。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是通過住房面積、造價和折舊率等資料推算出來的,但住房面積資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積調查資料沒有包括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居民住房面積,農村住房面積調查范圍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國家統計調查網路覆蓋了中國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進而把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調高40%,導致GDP上升1.5%。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1.7%。 (三)估價調整 世行認為,由於扭曲的價格體制和生產率方面的差異,中國工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其他行業,消費品製造業的回報率最高,服務業和煤炭行業的回報率最低,農業的回報率也比較低,中國進一步的價格改革將改變行業的營利狀況。世行試圖將各行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調整到全國的平均水平。由於紡織行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價調整過程中,保持該行業的價格不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 參考資料: 2
2. 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數的例子,請舉5種。謝謝!!!
每天在電視里的天抄氣預報節目中,襲都會報出當天晚上和明天白天的天氣狀況、降水概率等,提示大家提前做好准備,就像今天的夜晚的降水概率是20%,明天白天有五~六級大風,降水概率是10%,早晚應增加衣服。20%、10%讓人一目瞭然,即清楚又簡練。
隨著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每個中齡人都配備手機,款式多種多樣。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心理學家格倫.威爾森研究證明:老是低著頭看簡訊,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員的大腦反應能力也會減慢,經常看簡訊的人智商會下降10%,以百分數的形式再次證明了手機雖為人們提供了方便,但對人體健康卻十分有害。
這是我在生活中查找出有關百分數的資料。相信只要細心觀察,你也會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8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節能燈生產國,但產品80%出口,國內使用量嚴重偏低。
47.1%
針對2001年普通高校應屆本、專科生,已簽約應屆大學生中47.1%的人簽約月薪在1500元以下。
85.53%
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有85.53%的網民,近幾年一直沒讀過名著。此外,8.58%的網民近十年沒讀過名著,還有6.75%的網民表示從來就沒讀過名著。
不僅有數學,還有數學引起的思考!
3. 世界銀行提供的各國人均GDP如何排除價格因素,即怎麼折算成實際GDP呢哪裡能找到各國人均GDP指數啊
以下這兩個網站的數據與統計頁面里都有,且為公認的官方數據。
世界銀行
http://data.worldbank.org/
或者版IMF 國際貨幣基金權組織
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4.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為多少
70892元人民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按照聯合國目前的劃分標准,中國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只是中國人均GDP離世界平均水平更近了。1980年,我國人均GDP約300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2.3%;2019年,按照現價美元估算,我國人均GDP大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90%。
(4)世界銀行美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二、分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
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
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參考資料資源:
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國內生產總值)
網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5. "小康"的來由
1、小康的來由:「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這是「小康」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出現。《辭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較寬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注中國的四個現代化。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實際勾畫了中國1980年到21世紀中葉的發展道路,不僅預言了中國發展所能實現的目標,還確定了分步實施步驟,十六大報告對於今後20年的描繪,正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把他的規劃的第三步加以具體化。
3、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2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首先是范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水平,而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決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還應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標准不一樣。如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人均GDP就要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各國收入水平四類劃分標准中的中上等國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全面建設進程進行檢測和量化時,不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統計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5、全面小康社會: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參考資料:http://www.ohkj.com/chuzhong/G19/%CD%F8%D2%B3/%D0%A1%BF%B5%C9%E7%BB%E13.htm
6. 韓國是發達國家嗎
韓國是發達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發布的最新資料,發達國家主要有以下這些:
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
歐洲:法國、德國、荷蘭、丹麥 、芬蘭、盧森堡、英國、瑞士、瑞典 奧地利、比利時 、挪威 、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冰島 。
美洲;美國 、加拿大。
大洋洲:紐西蘭、澳大利亞。
(6)世界銀行美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也稱已發展國家,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7. GDP是什麼意思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生產法計算GDP是從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的增加值的角度來計算的。GDP=各部門的總產出-各部門的中間消耗=各部門的增加值,其中總產出就是產品產量 × 單位價格,中間消耗就比如是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的保養和修理等。
(7)世界銀行美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反映經濟的統計指標有許多,GDP是其中重要指標之一。GDP的誕生源於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需要,幫助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處於通脹威脅中,避免決策者陷入雜亂無章的經濟數據中而不知所措。
GDP的核算范圍涵蓋了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8. 中國2019年gdp總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 值達 99.09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70,467 億元,同 比增長 3.1%;第二產業增加值 386,165 億元,同比增長 5.7%;第三產業增加值 534,233 億元,同比增長 6.9%。
9. 中國在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均GDP是3678美元,排第100位.
10. 中國什麼時候會超過日本
哪方來面超過?軍事不必說,雖然日自本軍事還有實力,但是和我國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政治,上個世紀70年代就超過了(至於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那時我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政治主權獨立自主,這一點日本沒法比,文化不必說,日本本來就受我們文化影響,上個世紀60年代全世界范圍的民主運動(法國學生運動,美國黑人解放運動,東南亞的共產主義運動)都和中國的那場所謂的劫難有關,但是也有不如人家的,比如技術,教育,醫療,產業結構,人民素質的整體水平還有差距,經濟,我們的GDP超過了日本,但是意義不大,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的GDP是日本的九倍,呵呵,經濟,這個很難說,人民生活水平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70年代我國就建立了包括完整軍事工業在內的比較成體系的工業體系,而且獨立自主性很強,抗「風浪」能力絕非什麼四小龍的花拳綉腿,但是不幸的是,我們妄自菲薄,自廢武功,遭人暗算,結過現在局面並不樂觀,哎,但是不要氣餒,人民團結起來,中華民族會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