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級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人均gdp一萬美元這個標準是什麼時候制訂的
初級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人均GDP一萬美元這個標準是(2010年)制訂的。
人均GDP過萬是世界銀行在2010年的界定標准,2012和2013年,世界銀行規定人均GDP在12600美元以上的是高收入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標准,中等收入是指人均GDP在1000~12000美元之間。
人均GDP只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盡管人們認為這樣的指標水準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僅用這一單個數據來說明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說服力還略顯單薄。於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比重,成為學界認可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供參考。
2. 人均GDP10000美元是個進入發達國家的坎嗎
不是,進入發達國家的指標是各種數據的整體,人均GDP只是其中一項,雖然沙特這些產油國人均GDP遠超一萬美元,卻沒有人認為他們是發達國家。
GDP越高就表明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越多,創造的財富也越多。但是,是不是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越多,它創造的利潤就越大呢?那可就不一定了。就好比是一家企業,它生產了很多產品,產值很高,但是如果產品價格很低,或者都賣不出去,那這家企業就沒有很好的利潤,就不能說企業有很好的經營狀況。同樣,我國雖然GDP很高,但如果這些GDP不能為人民帶來很好的利潤,不能實實在在地增加人民的收入,片面追求GDP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從我國GDP增長的實際情況看,有很大的比例是通過出口和投資實現的。出口的產品多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低價值,低利潤的產品。甚至還有的企業出口產品售價低於成本,只是為了獲得國家的出口退稅,這樣的產品獲得的利潤很少,甚至沒有什麼利潤。相反,它擠佔了國外發達國家的市場,擠垮了一些國外企業,引起了很多貿易糾紛,對人對己都不利。投資是擴大生產規模的一種方式,也能帶來GDP的增長,但是,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能盈利的投資才能帶來可持續性的GDP的增長。然而在我國,盲目投資的項目很多,有的項目,如鋼鐵項目,在國際市場已經產能過剩,在這樣的項目上投資只能造成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最後只能是GDP增加了,利潤卻不能同步增加,國民無法獲得實際利益。
3. 中國人均GDP何時超過一萬美元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津滬等六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率先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階段」。但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僅40%,遠低於55%的平均水平。六省市進入「一萬美元俱樂部」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以時間節點來算,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大關的省份。2008年,上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3698.15億元,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達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北京市統計局2010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北京GDP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同時,全市人均GDP達到68788元(按年均匯率摺合10070美元),突破一萬美元大關。2010年天津人均GDP達到70402元,首度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進入一萬美元大關的時間節點落後於上海和北京,但隨著近年來天津一系列大項目的落地和顯效,天津人均GDP「後來居上」,超越北京和上海,目前以15383美元位居各省份之首。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也加入「一萬美元俱樂部」。至此,江浙滬人均GDP皆突破一萬美元,長三角集體進入到「發達狀態」。盡管2013年的整體數據尚未出爐,但人均GDP「一萬美元俱樂部」將很可能進一步擴大。遼寧2012年人均GDP達9352美元,2013年預計可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廣東、福建也正在逼近這個大關。預計到2014年,廣東、福建和山東人均GDP將突破一萬美元。也就是說屆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將集體進入「發達狀態」。居民收入仍「不發達」據第一財經日報,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稱,中國多省份突破一萬美元大關,一方面得益於這些年經濟增長較快,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對內卻不斷貶值。當一些發達國家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後,產業結構會比較合理、社會民生等問題都解決得比較好。但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到現在變化都不大,居民實際收入仍很低,離發達狀態尚遠。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韓兆洲表示,以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都達到了55%,但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像廣東2010年只有44.4%。
4. 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通常來說,人均GDP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當前地區經濟發展階段的定位。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表示該地區已基本完成工業化。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先後達到人均GDP1萬美元水平。人均GDP1萬美元發展階段後主要發達國家和國際大都市的經濟社會均有趨同的發展軌跡:從生產為主向消費為主轉變,從工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胡鞍鋼)。作為一個省來說,浙江省已經達到人均GDP1萬美元,基本接近高收入發達國家行列,可以說當前是工業化已經基本完成,正加速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將加快由工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生產為主向消費為主、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的步伐。
5. 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城市有哪些
在2016年的人均GDP統計中,天津、北京、上海三大直轄市均突破了11萬元,位列前三,換算成美元,這三大直轄市人均GDP都超過了1萬美元。同時還有江蘇、浙江、福建、內蒙古、廣東、山東這6個省份都紛紛躋身人均GDP一萬美元俱樂部。
6. 人均GDP一萬美元是月收入還是年收入
人均GDP一萬美元是按年收入來算的。
7. 2020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一萬美元」嗎
現在可以告訴你,一點問題都沒有,2019年就可以達到
8. 我國人均GDP不到一萬美元,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要成為發達國家,最起碼要達到一定的收入和發展條件。而我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明顯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准,但是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我國歷經40年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到現在也才9000美元的人均GDP,可以說已經是世界發展的奇跡了。但是即便如此,我國離發達國家的水平其實還差很遠,最起碼到人均GDP2萬美元,還差很多,最起碼一倍以上。所以我國在世界的收入水平,都是排在100位之後的,可以說還是世界的窮國,所以當然是發展中國家了。
也就是說我國一旦上當,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那麼我國就會立刻未富先衰,不但享受不到照顧政策,而且反而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於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不過隨著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
9. 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意味著超大市場優勢進一步顯現對嗎
理論上是這樣的,不過,這種理論提出都超過好幾十年了現在的經濟的發展了10,000美元,也不意味著太好的市場。
10. 人均GDP10000美金代表什麼
人均GDP10000美金是衡量是否達到進入發達國家的一個指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專人均GDP」,常作屬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人均GDP7300美元,2013年中國大陸人均GDP為6807美元,2012和2011年則分別為6093美元和544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