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2000年和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的排名嗎前幾位分別是哪些國家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0645億元。排名第七。前面幾位以為具體的請參考
http://www.jssb.gov.cn/sjzl/tjnj/2002/nj24/nj2405.htm
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2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718億元,比上年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86208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73395億元,增長9.6%。
Ⅱ 中國什麼時候人均gdp能達到世界平均值
2014年數據還沒出來,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全球人均GDP為10486美元,中國人均GDP為6959美元,列第82位。
中國人均GDP為全球平均水平的66.4%,也就是說,只有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所以要想達到全球平均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實現的。
Ⅲ 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第2名,但人均GDP排名在100後,這是為什麼
不要看美國殖民政府兩黨集團的利益之爭 無論什麼結果,不會馬上衰內退 無論在玩什麼?容?? 2013年3月1日開始;先搶救,後付款,最後省市基金解決; 全國人民基本保障性分配可以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 內政就是外交方向 畢竟開始了 養老 醫療 免費讀書 2300元全國性扶貧 6000千萬大規模整片扶貧 九大行業重組; 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民企政策細節會出現一些; 物理學木桶理論,最低的一條決定裝水的容量,並非,最高的木條。 總體社會商品流動量合理=決定貨幣政策及其合理貨幣數額及其合理流動量=貨幣杠桿支點自然出現 中國木桶最低一根木條在增高 目前的中國就是如此【14億人口大國啊】
Ⅳ 為什麼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抗戰打完打內戰,建國之後又和周邊國家有局部沖突,最嚴重的是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十年動盪。這些因素極大的減緩了中國經濟與生產力。
Ⅳ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作用: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
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
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Ⅵ 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19322億人民幣,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國的人均GDP指
人均值值得就是總值除以人數,得到人均值。
1.人口基數大,也就是分母大。
2.目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和產品太少,導致大量勞動力生產的是初級加工產品,這樣總量雞的屁就會不高。
雖然目前數字能排到第二位,但是雞的屁水分很大,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在申報的時候有重復計算分數數據,所以你看到的我們經濟總量很大,但是說起來並不硬氣,一旦某屆政f發布統計雞的屁下降了,那就會造成極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這個你懂得。
另外人均雞的屁在100名之外是什麼概念呢?
也就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在世界100之外呢,為何這么說呢,簡單解釋就是:我國的礦山開采佔了很大的比重,和我國相同gdp的國家如果礦山少於我們的話說明工業化程度比我們要高。
還有一個比方,就是你個子一米七多找一個姚明那麼高的和你平均一下,你的平均身高就被提高到了兩米多了。
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很多,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要藏富於民,稅率、清廉度、社會穩定、養老保險、教育體制和民主權利的行使都需要提升和改善,但是短時間內很難辦到的,所以這一屆在這些方面加大了力度,讓人民看到希望,但是看到希望和幸福是兩碼事,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