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有哪些國家
發達國家基本上有60多個都超過這個水平,而我們國家只有幾個省市超過了
㈡ 中國人均GDP即將到一萬美元 未來的賺錢機會在哪
問個問題,您覺得中國人均GDP什麼時候到一萬美元呢?
一萬美元感覺很多的樣子,小時候看電視,覺得一沓沓綠油油的100美元很值錢,那時候美元還被譽為「美金」,我國要人均GDP到一萬美元,看似要很久。
然鵝,2017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827122億元,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離一萬美元,還差一點是不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定的GDP增長目標是6.5%,那麼就是880885億人民幣,人均GDP就大約在63373元左右,按照今天的匯率計算,大概,相當於100826美元了。
也就是今年,2018年,如果增長目標達成,匯率保持不變的話,我國人均GDP就到一萬美元了。
是的,您沒看錯,就是今年。
01
看看你家鄉相當於世界什麼水平?
很多貓友可能要說了:「對不起,我拖後腿了。」
這也是每次討論到我國的經濟時,很多人常用的口頭禪,彌漫著一種悲觀、焦慮的情緒。即使經濟連年增長,悲觀、焦慮情緒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在網路上繼續蔓延。這種情緒,有時候激勵我們好好掙錢,有時候反而影響到我們看清局勢。
我們先放下情緒,用數據說話,看看人均GDP一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首先,貓哥要說,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人均收入也不等於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三者呈依次遞減的趨勢。所以,人均GDP是高於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但它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它代表的是一個地區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而不是到手的收入。收入增長的基礎還是經濟發展,人均創造財富能力到了一萬美元,未來收入才有到一萬美元的機會。
再說,一萬美元也就63373元,平均月入5281.08元就達到。
可能有人要說了,月薪5000多也挺難達到啊。其實,這取決於你生在哪,如果是生活下以下省市,人均GDP早就超過一萬美元了:
並且,很多省會城市的人均GDP也早已經超過了一萬美元,比如:長沙、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正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各省的人均GDP也是不平衡的,差距很大。香港、澳門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北京、上海、天津也是高收入國家水平,但也還有甘肅、貴州、雲南等人均GDP低於5000美元的。
02
同等人均GDP,在中國生活得更好
人均GDP一萬美元相當於美國1978年的水平,相當於現在世界平均水平。現在中等發達國家的標准提高到了2.5萬美元,高收入國家更是提高到了4萬美元左右,可以說,即使人均GDP人均一萬美元,我國也僅僅是「及格」而已,離「良」還很遠,更不用說「優」。
但,中國各省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應該是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要高的。
為什麼?
因為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我們就以家電為例,2016年我國電冰箱出貨量9238.3萬台,同比增長4.6%,空調出貨量16049.3萬台,同比增長4.5%,洗衣機出貨量7620.9萬台,同比增長4.9%。2016年,我國空調、空調壓縮機、微波爐產量分別佔全球80%以上,冰箱、冷櫃、洗衣機產量分別佔全球50%以上,冰箱壓縮機產量比重超60%。我國還是手機生產大國,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14億7060萬部,其中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三星、蘋果的手機也基本是在華生產。
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就有了價格優勢。當然也有人會抬杠說蘋果手機在大陸比在美國賣得貴。這就是我國人民凡事要跟美國比的習慣,可事實上,我國銷售的家電、電子產品,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都要低。
比如人均GDP8840美元的巴西,在中國幾千元就能買到的4K電視,在里約熱內盧要賣到了合人民幣1.6萬元;在中國只要一塊錢的打火機,在這則要5.5雷亞爾,約合11元人民幣。人均GDP跟浙江差不多的阿根廷更是,本來巴西的物價已經夠貴了,阿根廷的洗衣機價格竟是巴西的1.23倍。
人均GDP早就被甩在身後的印度,同配置的手機在印度的價格幾乎是中國手機的1.5倍。更不用說表面上人均GDP跟我國一些省份差不多的非洲國家,向這些國家出口手機,曾經是一門利潤豐厚的大生意。
強大工業的好處是,我國城鄉基本普及了家電、手機,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程度大大超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有到好的過程還很漫長,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但不應該妄自菲薄,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廣大人民還是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的。2017年全國汽車銷量2887.9萬輛,已經是世界第一。
當然,還有一項最高,只是這個最高有點讓人不安,那就是房價,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說的:「現在我們成了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高的國家,最高的,不是之一。不僅是北、上、廣、深高,其它地方也很高。」
這恐怕是大家悲觀、焦慮的原因——一萬美元又怎樣,還不是買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一萬美元也就地段不怎麼樣的小區一平米的價格而已。
㈢ 人均GDP10000美元是個進入發達國家的坎嗎
不是,進入發達國家的指標是各種數據的整體,人均GDP只是其中一項,雖然沙特這些產油國人均GDP遠超一萬美元,卻沒有人認為他們是發達國家。
GDP越高就表明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越多,創造的財富也越多。但是,是不是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越多,它創造的利潤就越大呢?那可就不一定了。就好比是一家企業,它生產了很多產品,產值很高,但是如果產品價格很低,或者都賣不出去,那這家企業就沒有很好的利潤,就不能說企業有很好的經營狀況。同樣,我國雖然GDP很高,但如果這些GDP不能為人民帶來很好的利潤,不能實實在在地增加人民的收入,片面追求GDP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從我國GDP增長的實際情況看,有很大的比例是通過出口和投資實現的。出口的產品多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低價值,低利潤的產品。甚至還有的企業出口產品售價低於成本,只是為了獲得國家的出口退稅,這樣的產品獲得的利潤很少,甚至沒有什麼利潤。相反,它擠佔了國外發達國家的市場,擠垮了一些國外企業,引起了很多貿易糾紛,對人對己都不利。投資是擴大生產規模的一種方式,也能帶來GDP的增長,但是,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能盈利的投資才能帶來可持續性的GDP的增長。然而在我國,盲目投資的項目很多,有的項目,如鋼鐵項目,在國際市場已經產能過剩,在這樣的項目上投資只能造成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最後只能是GDP增加了,利潤卻不能同步增加,國民無法獲得實際利益。
㈣ 2020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一萬美元」嗎
現在可以告訴你,一點問題都沒有,2019年就可以達到
㈤ 中國人均GDP何時超過一萬美元以及2萬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津滬等六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率先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階段」。但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僅40%,遠低於55%的平均水平。
六省市進入「一萬美元俱樂部」
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
以時間節點來算,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大關的省份。
2008年,上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3698.15億元,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達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
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北京市統計局2010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北京GDP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同時,全市人均GDP達到68788元(按年均匯率摺合10070美元),突破一萬美元大關。
2010年天津人均GDP達到70402元,首度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進入一萬美元大關的時間節點落後於上海和北京,但隨著近年來天津一系列大項目的落地和顯效,天津人均GDP「後來居上」,超越北京和上海,目前以15383美元位居各省份之首。
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也加入「一萬美元俱樂部」。至此,江浙滬人均GDP皆突破一萬美元,長三角集體進入到「發達狀態」。
㈥ 我國人均GDP不到一萬美元,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要成為發達國家,最起碼要達到一定的收入和發展條件。而我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明顯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准,但是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我國歷經40年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到現在也才9000美元的人均GDP,可以說已經是世界發展的奇跡了。但是即便如此,我國離發達國家的水平其實還差很遠,最起碼到人均GDP2萬美元,還差很多,最起碼一倍以上。所以我國在世界的收入水平,都是排在100位之後的,可以說還是世界的窮國,所以當然是發展中國家了。
也就是說我國一旦上當,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那麼我國就會立刻未富先衰,不但享受不到照顧政策,而且反而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於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不過隨著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
㈦ 美國哪年的人均GDP約為10000美元,謝謝
1970年美國的人均GDP約為10000美元(當時美國大約有一億人口)
下面是197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1,0255億美元
02----日本----------2068億美元
03----西德----------2037億美元
04----法國----------1470億美元
05----英國----------1236億美元
06---義大利---------1077億美元
07---加拿大----------851億美元
08--澳大利亞---------429億美元
09---墨西哥----------396億美元
10---西班牙----------390億美元
11----瑞典-----------357億美元
12----荷蘭-----------351億美元
13----中國-----------272億美元
㈧ 人均GDP10000美金代表什麼
人均GDP10000美金是衡量是否達到進入發達國家的一個指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專人均GDP」,常作屬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人均GDP7300美元,2013年中國大陸人均GDP為6807美元,2012和2011年則分別為6093美元和5447美元。
㈨ 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城市有哪些
在2016年的人均GDP統計中,天津、北京、上海三大直轄市均突破了11萬元,位列前三,換算成美元,這三大直轄市人均GDP都超過了1萬美元。同時還有江蘇、浙江、福建、內蒙古、廣東、山東這6個省份都紛紛躋身人均GDP一萬美元俱樂部。
㈩ 中國人均GDP何時超過一萬美元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津滬等六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率先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階段」。但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僅40%,遠低於55%的平均水平。六省市進入「一萬美元俱樂部」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以時間節點來算,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大關的省份。2008年,上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3698.15億元,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達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北京市統計局2010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北京GDP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同時,全市人均GDP達到68788元(按年均匯率摺合10070美元),突破一萬美元大關。2010年天津人均GDP達到70402元,首度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進入一萬美元大關的時間節點落後於上海和北京,但隨著近年來天津一系列大項目的落地和顯效,天津人均GDP「後來居上」,超越北京和上海,目前以15383美元位居各省份之首。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也加入「一萬美元俱樂部」。至此,江浙滬人均GDP皆突破一萬美元,長三角集體進入到「發達狀態」。盡管2013年的整體數據尚未出爐,但人均GDP「一萬美元俱樂部」將很可能進一步擴大。遼寧2012年人均GDP達9352美元,2013年預計可突破一萬美元大關。緊隨其後的廣東、福建也正在逼近這個大關。預計到2014年,廣東、福建和山東人均GDP將突破一萬美元。也就是說屆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將集體進入「發達狀態」。居民收入仍「不發達」據第一財經日報,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稱,中國多省份突破一萬美元大關,一方面得益於這些年經濟增長較快,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對內卻不斷貶值。當一些發達國家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後,產業結構會比較合理、社會民生等問題都解決得比較好。但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到現在變化都不大,居民實際收入仍很低,離發達狀態尚遠。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韓兆洲表示,以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都達到了55%,但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像廣東2010年只有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