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0年安徽省各市人均gdp
安徽各市gdp排名城市名 06年GDP(億) 人口數(人) 人均(元/人) 人均GDP排名
合肥 1073 465萬 23500 3
蕪湖 480 225萬 21500 4
馬鞍山 415 123萬 33800 1
淮南 314 235萬 13500 5
蚌埠 359 335萬 10720 8
銅陵 235 73萬 32000 2
淮北 235 212萬 11000 7
安慶 494 620萬 8000 12
黃山 183.5 150萬 12230 6
阜陽 370 900萬 4111 17
滁洲 375 433 萬 8660 10
巢湖 344.8 454萬 7600 13
六安 355 665 萬 5338 16
『貳』 2010年安徽省各市的萬元GDP能耗誰知道啊
蚌埠市生態市建設指標一覽表4.1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指標共8項,2002年蚌埠市指標均未達標。其中規劃生態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20000元/人,蚌埠市為5564元,占規劃指標的27%(計算時規劃指標大於時,均採用等值作比較,以下相同)。規劃生態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000元/人,蚌埠市為6564元/人,占規劃指標的50%。規劃生態市人均財政收入2400元/人,蚌埠市為720元,占規劃指標的30%。規劃生態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500元/人,蚌埠市為2203元,占規劃指標的40%。規劃生態市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是50%,蚌埠市為36.4%,占規劃指標為72.8%。規劃生態市單位GDP能耗小於1.4噸標煤/萬元,蚌埠市為1.47噸標煤/萬元,是規劃指標的1.05倍。規劃生態市單位GDP水耗小於150 m3/萬元,蚌埠市為271 m3/萬元,是規劃指標的1.81倍。 根據2002年全省GDP統計數據分析,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蚌埠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略低於安徽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7個地級市中位居第十位,處於全省中下等水平。蚌埠市2002年產業23.3:40.3:36.4,安徽省產業比重為21.64:43.49:34.86,蚌埠的第一產業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第二產業偏低約3%,第三產業略高於省平均水平1.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2002年全省各市第三產業構成分析,蚌埠市的第三產業構成在全省位居第七位,產業結構在全省處於中等水平。4.2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指標共15項,蚌埠市共有5項達標,佔全部環境保護指標的31%。其中未達標指標中:規劃生態市城市空氣質量好於或等於2級標準的天數為290天,蚌埠市為201天/年,占規劃指標的69%。規劃生態市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且城市無超4類水體,蚌埠市為69.43%,占規劃指標的69%。規劃生態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蚌埠市為93.6%,占規劃指標的94%。規劃生態市雜訊達標區覆蓋率95%,蚌埠市為47.68%,占規劃指標的50%。規劃生態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蚌埠市為38.83%,僅占規劃指標的38.8%。規劃生態市COD排放強度小於5.0千克/萬元(GDP),蚌埠市為6.67千克/萬元(GDP),是規劃指標的1.33倍。規劃生態市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大於11m2/人,蚌埠市為4.78m2/人,只佔規劃指標的43 %;規劃生態市環境保護投資佔GDP比例大於3.5%,蚌埠市為2.05%,占規劃指標的59%。 城市的水環境質量:蚌埠市水污染形勢嚴峻,2002年全市廢水排放總量10042萬噸。廢水中COD排放量26133噸,其中工業COD 8175噸,占總量的31%;生活COD 17958噸,占總量的69%。生活排放污染物佔全市污染物的比重較大,主要由於蚌埠是個老城市,生活廢水基本是直接排放,市區的廢水直接排入淮河。我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十萬噸污水處理工程竣工後,全市污水處理率尚不到20%。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我市目前大氣仍屬於煤煙型污染,2002年生活用煤為50萬噸,工業用煤135.54萬噸。另外,隨著城市餐飲娛樂服務行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導致了城市環境空氣中SO2、NOx的較大幅度提高。城市聲環境質量:蚌埠市由於近年來建城區面積不斷擴大,而雜訊達標規定的面積一直沒有變動。所以蚌埠市2002年雜訊達標區覆蓋率僅為47.68%。固體廢物:蚌埠市主要固體廢物是生活垃圾和工業固廢。 目前,蚌埠市平均日產600餘噸生活垃圾,年產20萬噸。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口的增長,城市生產垃圾排放量還在不斷增長。生活垃圾都是直接運往城郊裸露堆放、簡易填埋。露天堆積的生活垃圾,晴天飄塵污染大氣,雨天垃圾滲濾液污染地表及地下水。腐敗物質孳生蚊蠅,臭氣四溢,傳播疾病。2002年,全市工業固廢總量42.75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42.54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9.5%。與生活垃圾比,蚌埠市對工業廢物的處理要好的多。4.3 社會發展2002年 ,蚌埠市城市建設、發展現狀:蚌埠市城市氣化率、恩格爾系數、城市集中供熱率三項達到生態市規劃指標。有六項未達標:其中,規劃生態市城市化水平要求大於等於50%,蚌埠市城市化
『叄』 江蘇省各市面積大小排行
江蘇城市面積排行榜:
NO.1 鹽城 面積:16972平方公里
鹽城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塗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NO.2 徐州 面積:11258平方公里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稱,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徐州是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長江三角洲區域中心城市。
NO.3 淮安 面積:10072平方公里
淮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NO.4 宿遷 面積:8555平方公里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NO.5 南通 面積:8544平方公里
南通,古稱通州。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NO.6 蘇州 面積:8488平方公里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NO.7 連雲港 面積:7614平方公里
連雲港,簡稱「連」,古稱「海州」,連雲港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江蘇沿海大開發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際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海港之一。
NO.8 揚州 面積:6597平方公里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又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譽。
NO.9 南京 面積:6587平方公里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
NO.10 泰州 面積:5787平方公里
泰州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眾所周知,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NO.11 無錫 面積:4628平方公里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NO.12 常州 面積: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梁故里,被稱為「中吳要輔」。地處長江之南、太湖之濱,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NO.13 鎮江 面積:3843平方公里
鎮江古時稱「潤州」,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及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匯就中國「江河立交橋」坐標,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
(3)2013年安徽各市人均gdp排名擴展閱讀
江蘇省的特點如下:
1、氣候特點: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省屬東亞季風氣候區,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2、經濟特徵: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 。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
3、人口特徵:2018年末,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5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4萬人,增長0.27%。全年人口出生率9.32‰,比上年下降0.39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7.03‰,與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長率2.29‰,比上年下降0.39個千分點。
『肆』 安徽各市人均GDP排名和人均收入排名(最新)
安徽各市GDP排名城市名 06年GDP(億) 人口數(人) 人均GDP(元/人) 人均GDP排名
合肥 1073 465萬 23500 3
蕪湖 480 225萬 21500 4
馬鞍山 415 123萬 33800 1
淮南 314 235萬 13500 5
蚌埠 359 335萬 10720 8
銅陵 235 73萬 32000 2
淮北 235 212萬 11000 7
安慶 494 620萬 8000 12
黃山 183.5 150萬 12230 6
阜陽 370 900萬 4111 17
滁洲 375 433 萬 8660 10
巢湖 344.8 454萬 7600 13
六安 355 665 萬 533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