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中國城市人均gdp增長速度

中國城市人均gdp增長速度

發布時間:2020-12-05 22:57:25

A. 請問1978年至2014年間中國人均gdp的年增長率

人均GDP數據來源是中國知網自有的資料庫,原數據是來自對各種年鑒的統計;增長率是我自己算的。2013的GDP我沒有統計,國統局沒有官方認證,你可以稍等一下等數據正式發布後自己計算。

B. 知道幾年的人均GDP,怎麼算他們的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方法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分為兩種,
一個是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
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我們用百分 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國2003年的GDP是61687.9億元(按1990年價格計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億元,因此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就是0.095,用百分數來表示就是9.5%。
另外一個就是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
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就比較復雜,為了准確起見,我們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假設一個經濟變數y的值由初始值y0經過n個時間段(比如年、月、日等)後變為yn,則在每個時間段里y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g= n√yn/y0-1。舉例來說,按1990年價格計算,中國1952年人均GDP為,2004年人均GDP為5196.5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6.07%。但是如果年均經濟增長率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按照指數的形式來計算,計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來衡量,美國的真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美國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長率是1.8%。

C. 近年來,中國經濟步入高速增長期,GDP年均增長率為10%左右。但是,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很低,資源消耗很大

(1) 國內生產總來值(GDP)指的自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價值總和。(3分)
(2)GDP總量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人均GDP水平反映一國或地區人們的富裕程度;國民經濟各部門創造的價值在GDP中的比例變化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6分)

D. 中國現在以每年10%的經濟增長率在發展15年,那時的人均GDP是多少

LS的搞笑吧,3420億?那我們豈不是過兩年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其實這只牽扯到很簡單的數學問題;F(X)=A*[(1+0.1)^X],其中F(X)表示從今年開始X年後的人均GDP,A表示今年的人均GDP,比2022年應是2007年後的第15年,2007年人均GDP是2280美圓,代入數據就可以得到2022年人均GDP應該是F(15)=2280*(1.1^15)=2280*4.177=9524.126,也就是說按絕對理想計算我們15年後的人均GDP是9524.126美圓,要達到50000就把F(X)成50000代入方程解X就行了,解出來X介於32和33之間,也就是在2039年到2040年之間人均就達到50000美圓了.

E. 中國歷年GDP及人均GDP一覽和與52年不變價是多少人民幣和美元

中國 由1952年不變價可見:1978--1952的27年中GDP增長.72倍;
2005--1979的27年中增長11.16倍。如果由美元算:1978--1952為
6.10倍;2005--1979的27中只有增長2.11倍。如果用當年值算:
人民為 1978--1952為5.37倍、2005--1979為45.52倍;用美元則為
1978--1952為6.95倍、2005--1979為8.61倍。改開沒有明顯增長。
可見物價和匯率對GDP影響很大。每十年算:1952不變價算:
第一十年 1961-1952十年增1.49倍、 第二十年1971--1962增2.28、
第三十年1981--1972增1.73、第四十年1991--1982增2.52、
第五十年2001--1992增2.34; 用美元分別為:
1.34、 2.13、 2.18、 0.84、1.56。因匯率關系,78年後的81、
85、86、90、91、94六年出現負增長。使91--82十年負增長。
從表上看是80--97十七年零增長。因80匯率1.49、而96是8.31。
在國際上是吃虧還是便宜?用人民幣大眨值來開放?翻二翻
沒實現! 所以下述名義增長速度是考慮當年民幣值而不理國內物價增長和人民幣國外貶值來算的:
1953-2013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7%;
1953-201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8.2%;
1953-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
1953-2013年,中國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分階段來看,改革開放前(1953-1977年):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6.4%;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9%;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5%;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7.2%。

改革開放後至今(1978-2013):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5.5%;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6%。

分五年計劃來看
一五計劃(1953-1957):名義GDP年均增速9.5%,實際年均增速9.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
二五計劃(1958-1962):名義GDP年均增速1.5%,實際年均增速-2.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
調整鞏固(1963-1965):名義GDP年均增速14.3%,實際年均增速15.1%,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
三五計劃(1966-1970):名義GDP年均增速5.7%,實際年均增速6.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
四五計劃(1971-1975):名義GDP年均增速5.9%,實際年均增速5.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
五五計劃(1976-1980):名義GDP年均增速8.6%,實際年均增速6.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
六五計劃(1981-1985):名義GDP年均增速14.7%,實際年均增速10.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
七五計劃(1986-1990):名義GDP年均增速15.7%,實際年均增速7.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
八五計劃(1991-1995):名義GDP年均增速26.6%,實際年均增速12.3%,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
九五計劃(1996-2000):名義GDP年均增速10.3%,實際年均增速8.6%,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
十五計劃(2001-2005):名義GDP年均增速13.3%,實際年均增速9.8%,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8%,實際年均增速11.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前三年:
名義GDP年均增速12.3%,實際年均增速8.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後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1978-1992):
名義GDP年均增速15.2%,實際年均增速9.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2%,美元GDP年均增速7.1%。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1993-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5.6%,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美元GDP年均增速1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
加入世貿組織前(1978-200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1%,實際年均增速9.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8%,美元GDP年均增速8.7%。

加入世貿組織後(2001-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4.4%,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4.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

F. 未來10年中國人均GDP

國家統計局預測我國未來15年經濟呈現巨大增長潛力

在17日召開的「中國生產力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也是國家GDP核算的權威人士許憲春作了《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預測》的演講,這也是對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所主持的有關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宏觀研究的課題所作的報告。

未來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會面臨哪些新矛盾和新問題?

報告預計,「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26萬億元,人均GDP近1.9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2000美元;「十二五」(2010—2015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42萬億元,人均GDP將接近3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30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2004年標准我國由中下等收入發展中國家進入上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左右,「十三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60萬億元,人均GDP將超過4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5000美元。

報告認為,2000—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資本的快速積累。雖然這期間資本投入對於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但是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達50%以上。相對於資本來說,勞動力數量增長的貢獻率非常小,這主要是由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所決定的。

而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動力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增長,而且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預計到「十二五」期間,貢獻率將超過40%。

從預測結果來看,GDP的生產結構在未來15年呈現以下趨勢:第一產業比重將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在波動中趨於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將穩步上升。

分時期看,「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的比重將會繼續上升,主要表現在對於能源需求的上升,導致能源部門擴張以及高投資率帶來的資本需求的上升,另外,W TO過渡期多種纖維協定(M FA)的取消將促進紡織和服裝部門的擴張。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隨著采礦業和低技術產業比重的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將逐步回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對服務業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對於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增加,第三產業比重將不斷上升。

針對GDP的使用結構,報告認為,預計在「十一五」期末,投資比重(即投資率)將達到42%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最終消費率比重(即消費率)將達到57%左右,比2005年將有所上升;凈出口比重將達到1%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進入2010年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和儲蓄率的下降,預計「十二五」期末投資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費比重則上升到接近60%。凈出口比重或落到不足1%左右;到了「十三五」期末,投資比重將加速下滑的35%左右,消費比重上升到60%以上,凈出口比重不足0.5%。

報告指出,在未來15年,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由於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顯現。報告從三個大方面作了分析,從約束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來看,一是儲蓄-投資轉化機制低效運行,降低了資本供給效率;二是人力資本投資長期過少,高素質勞動力供給不足;三是國民經濟技術含量較低,國際競爭力較弱,特別是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另外土地、能源、水資源、一些主要礦產資源供需缺口會有所擴大。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來看,一是產品和產業供給結構不能滿足需求結構;二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三是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產業結構扭曲。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體制和機制因素來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不足:投融資和財政稅收體制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削弱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相應的替代、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企業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從而抑制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充分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費存在後顧之憂,影響了居民即期消費需求;缺乏全國統一大市場,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和地區封鎖,使得有限的經濟資源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配置,不能有效地形成優勝劣汰機制。

G. gdp總量人均gdp gdp增長率反映著什麼

GDP總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人均 GDP則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而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GDP百分比的變動。
(一)GDP總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GDP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所以,GDP總量大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和服務產出能力的大小,反映著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二)人均 GDP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人均GDP狀況,決定著國內每個居民的平均購買力,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所以常常作為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
(三)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年度總體經濟狀況變動的情況。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可以說,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晴雨表。

H. 為什麼全國GDP增長率小於各省的GDP平均增長率

第一,企業省際間抄的跨地區生產經襲營形成的增加值易被重復計算。有的企業在幾個甚至十幾個地區設立分公司,在各地區核算其地區GDP時,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將其創造的增加值同時計算在當地的GDP中,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省際間的商品流通很難精確計算。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省際間的商品流通日益頻繁,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機構統計省際間的貨物流入和流出量,省際間的貨物凈流入和凈流出難以正確計算,也存在重復計算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地區在統計時剔除價格因素不夠徹底。GDP增速是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各地區的價格結構與全國的價格結構不完全相同,由此出現的偏差有可能導致全國與地區經濟增速之間的差異。

I. 2012及2013年 中國人均gdp增長率

這樣:
2011 人均GDP 為 5414美元
2012 人均GDP 為 6100美元
2013 人均GDP 為 6767美元

這么算下來,2012增長率為12.67%。2013增長率為10.93%.

J. 某地2002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為8000元,預計以後年增長率為10%,使該地區人均GDP超過16000元,至少

由題意得每年的人均GDP構成以8000為首項,1+10%=1.1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則8000(1+10%)n>16000,即1.1n>2,
驗證可得1.17<回2,1.18>2,
則至少答要經過8年,
故選:C.

與中國城市人均gdp增長速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