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應該看什麼要素
汗一個 三樓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和發展的定義密切相關。發展是一個涵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指標,以前人們著眼於「經濟增長」(諾獎得主西蒙.庫茨涅茲Simon Kuznets所使用的術語),並用人均gdp、GNP等一系列指標來衡量。
但是,經濟發展,除了人均收入和產出的提高外,還包括經濟結構、人均福利的一系列變化。也是再這個意義上,有的一些國家出現了「有增長、無發展」的情況,典型的國家包括石油輸出國等。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般適用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費、農村人口比重、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識字率等。不同的組織還制定指標來衡量各種制度環境。
其中,比如「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能比較合理的反應出一個國家的人民生
活水平狀況,是廣泛適用的衡量發展水平的指標。
還可以參考:一種新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標的引入
內容摘要:城市化不發達情況下的人口從城鎮向農村轉移以及城市化進程中部分人滯留農村的現象稱為偽 「逆城市化」。文章引入了剔除單位貨幣效用影響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標,對城市居民中的底層人群轉移到農村及城市化過程受到阻礙的原因進行分析,並基於分析指出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質量是解決當前城市化過程中障礙的一個可行辦法。
關鍵詞:偽「逆城市化」
⑵ 有沒有經濟學家在研究各國人均壽命與人均GDP,成人識字率,一歲兒童疫苗接種率的關系
有。 你說的這些可以在谷歌學術裡面搜索到,但是搜索的關鍵詞要用英文。
另外「成人識字率alt literacy 」應該是受教育水平的代理或者工具變數,「兒童疫苗接種率」應該是醫療水平Health level的代理或者工具變數,你在搜索的時候應該也搜索一下受教育水平、醫療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關於受教育水平、醫療水平和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之間的文章不少,我已經試著搜索過。
一般不會用成人識字率,兒童疫苗接種率單獨寫一篇經濟增長的文章,你搜到含有關鍵詞的文章以後,看看它裡面的這一方面是怎麼做的。
⑶ 世界多數國家恨美國嗎有哪些國家
哪些國家「最恨」美國,24/7 Wall St.根據由蓋洛普(Gallup)和Meridian International Center聯合推出的美國-國際領導力項目(U.S.-Global Leadership Project),列出了以下10個對美國反對率最高的國家。
第10名:斯洛維尼亞
對美反對率:54%
人均GDP:29658美元
失業率:9.8%
平均壽命:80.3歲
第9名:塔吉克
對美反對率:54%
人均GDP:2536美元
失業率:未知
平均壽命:67.4歲
第8名:奧地利
對美反對率:55%
人均GDP:45789美元
失業率:5%
平均壽命:80.9歲
第7名:埃及
對美反對率:58%
人均GDP:10877美元
失業率:13.4%
平均壽命:71.1歲
第6名:伊朗
對美反對率:61%
人均GDP:16881美元
失業率:11.2%
平均壽命:74.1歲
第5名:巴基斯坦
對美反對率:65%
人均GDP:4574美元
失業率:6.2%
平均壽命:66.6歲
第4名:黎巴嫩
對美反對率:66%
人均GDP:16430美元
失業率:未知
平均壽命:80.1歲
第3名:白俄羅斯
對美反對率:69%
人均GDP:17623美元
失業率:0.51%
平均壽命:72.5歲
第2名:巴勒斯坦
對美反對率:72%
人均GDP:未知
失業率:未知
平均壽命:未知
第1名:俄羅斯
對美反對率:82%
人均GDP:24298美元
失業率:5.5%
平均壽命:71.1歲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9日報道,2014年,在被調查的135個國家中,有45%的人口對美國表示滿意,較之前一年基本持平。
⑷ 為什麼我國幸福指數的世界排名落後於人均GDP的世界排位
最近一位英國研究員研究了大量的統計數據後對世界各國幸福指數進行了排名,排行第一的是丹麥,當選理由是該國富有,風景如畫,面積小,教育水平高和社會福利政策。排名最後的是辛巴威和非洲的蒲隆地。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亞洲國家的排名沒有Adrian White期待的高。
第一名:丹麥
人口:550萬
人均壽命:77.8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600
有著高生活水平,不容忽視的財富,大范圍的公共和社會福利,很顯然為什麼丹麥會排名全球第一了。這里有最高水平的教育,公立學校有口皆碑,私立學校也讓人負擔得起。丹麥人口稀少,讓國民有強烈的身份象徵。另外丹麥風光秀麗,適合居住,唯一遺憾的是氣候惡劣了點。
第二名:瑞士
人口:750萬
人均壽命:80.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300
處於歐洲中部同樣風光秀麗的瑞士排名在第二位,低犯罪率,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戶外活動——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到日內瓦湖泛舟。作為世界紅十字的發源地,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的一部分,不難理解為什麼瑞士在健康保險花費方面如此大的開銷,人均$3,445,這些開銷來源包括私人財產和公共資產。另外這個國家非常和平,多年的中立讓瑞士在周邊國家的沖突中收到庇護。
第三名:奧地利
人口:820萬
人均壽命:7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700
這是另一個阿爾卑斯山脈溫床下幸福的國家,同樣有引以為傲的風景和不俗的文化氛圍。和其他世界幸福國家一樣,它有著良好的社會福利系統,這從人均年齡便可知曉一二。奧地利國家旅遊局官員Oskar Hinteregger說到,嚴格的環境法規定每個人要上稅。他認為國家有著非常放鬆的環境,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和干凈的城市環境。另外奧地利財富佔世界的6%。
第四名:冰島
人口:30萬
人均壽命:8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600
冰島可不僅僅是炎熱的春天和比約克,這個小國家廣泛的社會福利系統是國民幸福指數高的原因。冰島政府提供多種服務,包括住房補貼等。冰島貧富均衡,國民教育程度高,失業率僅為2.1%。
第五名:巴哈馬群島
人口:30萬3千8百
人均壽命:65.6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00
巴哈馬人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國家旅遊局高官Kendenique Campbell-Moss說到:「也許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恬美的海風,美麗的貝殼,還有熱愛生活的人民。」雖然貧窮人口佔到9.3%算是比較高的概率了,不過宜人的氣候和閑適的生活方式使得人民總是笑臉迎人。Campbell-Moss也承認非洲和歐洲文化的融合,強烈的價值觀和基督教信仰也是這個加勒比海岸國家得以幸福和諧的原因之一。
第六名:芬蘭
人口:520萬
人均壽命:78.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900
冬季這個國家陰暗寒冷,並且有著歐洲最高的稅率,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芬蘭的幸福水平。良好的醫療福利(幾乎不用國民自己開銷)使得人均年齡較高。另外國家的義務教育是最好的,受教育率達到了100%,少有貧窮,非常富有。芬蘭旅遊局官員Jaakko Lehtonen說:「我們國家通過高利息稅率防止過度富有,芬蘭人認為高薪就是比你的鄰居高2個百分點,這已經足夠讓你感到滿足了。」
第七名:瑞士
人口:900萬
人均壽命:80.5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9,800
高稅率和乾燥的冬天,然而社會高度平等,和歐洲最好的福利系統和工作生活高度平衡又讓瑞士成為最幸福的國家之一。父母雙方均享有權利,撫養一個子女可以得到許多補貼和減免。瑞士有著透明的政治體系,宣揚人權平等和自由。瑞士旅遊局的Susanna Wallgren說:「即使是平民以可以查閱第一部長的官方信函,其實他們也經常行駛這一權利。」
第八名:不丹
人口:230萬
人均壽命:5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00
不丹的當選讓人吃驚,人均壽命不高,受教育率不高,僅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很低,這個國土面積非常小的亞洲國家竟然排名世界第八,理由是國民均有著非常高的身份。另外,不丹風景秀麗,很多由於政府限制而尚未開發,同時對旅遊,開發和移民也同樣嚴格。出人意料,不丹人活的非常開心。
第九名:汶萊
人口:38萬
人均壽命:7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600
這里有豐富的石油,財富和穩定的政治,政府可謂功不可沒。該家族的統治已經在這個東南亞國家延續了600年,提供免費的醫療保險和教育權利。即使是大學教育也由政府出資,另外還有糧食和房屋補助。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
第十名:加拿大
人口:3千3百萬
人均壽命:8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000
加拿大也許偶爾被它南邊的國家掩蓋,但強大的國家獨立性和廣闊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個人口稀少的國家成為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加上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大概$1.1萬億人均也排名全世界最高,另外良好的社會福利和低犯罪率也是當選原因之一。
第十一名:愛爾蘭
人口:400萬
人均壽命:77.7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000
雖然曾經非常貧窮,但是如今愛爾蘭正經歷空前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過去的20年內。歐盟信賴的成員和敢作的態度提供了本地生活水平,並吸引已經移民的人回歸。良好的教育系統,開發的經濟環境和寬松的生活都是愛爾蘭人們幸福的來源。
第十二名:盧森堡公國
人口:47萬4千5百
人均壽命:7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5,600
盧森堡證實了錢可以買到幸福。這個國家有著全世界最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最高教育率——100%。盧森堡的人們善於從周圍發現幸福,2005年被美世咨詢評為最安全城市狀態的國家。
⑸ 哪些國家適合生活,幸福指數靠前
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國家有以下幾個:
1.瑞典 全球幸福指數前十,擁有絕佳的社保制度 ,瑞典環境優美,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據說這里是養育孩子的絕佳地點。這里的人們幸福感極強,每年的幸福指數均排在全球前十。在瑞典,每個人都擁有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體系。
2.美國 擁有無限可能的機遇,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對於勤奮向上的人來說,只要你願意積極生活,這里都能為你提供無限可能的機會。在這里,你不用害怕失業,美國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很健全,並且還有理想優越的創業環境。
3.德國 再也不愁高房價,德國是繼美、俄後全球第三大移民國,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具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在德國,穩定的房價使得很多人可以輕松的擁有屬於自己的花園別墅;小孩從小學到大學念書都無需交學費。
4.丹麥 最幸福的地方,丹麥因經濟發達,福利較高,貧富差距極小,被人們評為「最幸福的國家」。說起丹麥,我們總是忍不住要去尋找夢中的安徒生童話,這里,就是你的童年。
5.澳大利亞 特別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大國,是世界上社會福利健全的國家之一,移民到澳洲都可享受優厚的社會福利。全球10個適合居住的城市中,就有4個在澳大利亞,並且移民審核標准相對寬松,一人申請,全家暢享澳洲生活。
(5)人均壽命和人均gdp關系擴展閱讀:
全球最宜居城市是經濟學家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通過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的調查,根據治安、基礎建設、醫療水平、文化與環境及教育等指標進行評估評選出來的結果,每年進行2次調查。
2018年8月14日,英國《經濟學人》公布了2018年全球宜居城巿排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第一次打敗全球最宜居城市澳大利亞墨爾本榮登榜首,其他進入前10名的宜居城市依次為大阪、卡爾加里、悉尼、溫哥華、多倫多、東京、哥本哈根和阿德萊德。
⑹ 各國人均壽命與GDP的關系
這種相關關系不嚴格
可能存在偏正向關系
你做經驗數據定量的話應該是有正相關
但是我傾向於一種鍾形相關
從理論上分析的話
這種相關都是間接的
影響壽命因素太多
與資源環境生活方式關聯更大
南方那些個長壽村...
⑺ 近七十年中國巨大的變化有哪些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人民起立。新中國的誕生猶如壯麗的日出。它掃除了舊中國的黑暗,照亮了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中國人民開始了翻山越嶺、建設祖國的偉大壯舉。創造性地完成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
2、7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根本的成就是創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國人民從此走上了繁榮昌盛的道路。改革開放猶如一股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偉大的祖國正在萬物復甦,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4、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人民奏響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運動。黨統領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5、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是新中國70年歷史中三個最耀眼、最顯著、最明晰的標識。
⑻ 發達國家主要從哪些方面衡量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發展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
以前人們界定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都是用人均GDP來界定,但單獨用人均GDP顯然存在很多缺點,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穩定,受匯率、物價等影響而波動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經濟水平,而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全面發展水平。對此,聯合國的開發計劃署編制了「人類發展指數」,用以取代單一的人均GDP衡量體系,以此來界定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就相對全面客觀了。目前的具體標準是:人類發展指數不低於0.9即為發達國家。
什麼是人類發展指數呢?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人類發展指數由三個指標構成: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人均GDP的對數。這三個指標分別反映了人的長壽水平、知識水平和生活水平。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 教育獲得: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2010人類發展報告》中對其進行了修改,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取代了識字率,利用預期受教育年限(即預期中兒童現有入學率下得到的受教育時間)取代了毛入學率。 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2010人類發展報告》中採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取代GDP來評估。
每個指標設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時預期壽命:25歲和85歲;
成人識字率:0%和100%;為15歲以上識字者佔15歲以上人口比率。
綜合入學率:0%和100%;指學生人數佔6至21歲人口比率(依各國教育系統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HDI指數的計算公式:
指數值=(實際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預期壽命指數 = (LE-25)/(85-25)
教育指數 = (2/3)XALI+(1/3)XGEI
成人識字率指數(ALI) = (ALR-0)/(100-0)
綜合粗入學率指數(GEI) = (CGER-0)/(100-0)
GDP指數 = [log(GDPpc)-log(100)]/[log(40000)-log(100)
其中,以上出現的字母縮寫含義如下:
LE: 預期壽命 ALR: 成人識字率
CGER: 綜合粗入學率
GDPpc: 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
⑼ 發達國家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1、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評判標准一般是先看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接著看工專業化水準和屬科學技術水準,最後看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國家文盲率、國民幸福度和國民平均壽命。
2、綜合這些,近60年來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際的也只有亞洲四小龍、以色列、波羅的海以及一些東歐國家。
3、發達國家又被稱為已開發國家、先進國家,大意指的是當今世界上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穩定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一般都較高,所以也有人將發達國家稱為高經濟開發國家。
(9)人均壽命和人均gdp關系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2、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⑽ 什麼是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的定義
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是對傳統的GNP指標挑戰的結果。
人類發展指數的原則
①能測量人類發展的基本內涵。
②只包括有限的變數以便於計算並易於管理。
③是一個綜合指數而不是過多的獨立指標。
④既包括經濟又包括社會選擇。
⑤保持指數范圍和理論的靈活性。
⑥有充分可信的數據來源保證。
人類發展指數的構成及公式
人類發展指數由三個指標構成: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人均GDP的對數。這三個指標分別反映了人的長壽水平、知識水平和生活水平。
人類發展指數是在三個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獲得,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
為構建該指數,每個指標都設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時預期壽命:25歲和85歲;
成人識字率:0%和100%;為15歲以上識字者佔15歲以上人口比率。
綜合入學率:0%和100%;指學生人數佔6至21歲人口比率(依各國教育系統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對於HDI的任何組成部分,該指數都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計算:
指數值=(實際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預期壽命指數 =
教育指數 =
成人識字率指數(ALI) =
綜合粗入學率指數(GEI) =
GDP指數 =
LE: 預期壽命
ALR: 成人識字率
CGER: 綜合粗入學率
GDPpc: 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