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人均gdp與商業發展

人均gdp與商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4 14:20:52

『壹』 你了解香港有關知識嗎

給人的印象中香港的歷史很短,其實則不然。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39,000至3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西貢黃地峒一帶發掘出多件當時的石器。


前214年,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正式納入其領土。由前203年開始,香港一帶由南越國所管轄,直至前111年西漢滅南越,香港一帶才再由中原王朝管治。隨後香港地區在秦、漢、三國及東晉初年共五百多年的時間內,屬番禺縣管轄。331年至756年,該地區屬寶安縣管轄。757年起,經歷五代、宋、元,至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年),前後八百多年間,該地區屬東莞縣管轄。小規模的鹽池亦被發展。901年﹐新界五族的原居民約在開始在香港定居。其後的東漢、東吳、西晉及東晉初年,香港一帶一直仍屬番禺縣。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起,該地區屬寶安縣管轄。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定居。其後香港地區歷南朝及隋朝政權的管治。

唐朝開始,隨著廣州對外貿易的發展,香港地區開始有較明顯的發展。736年(唐朝開元二十四年),香港境內設立屯門軍鎮,派員二千駐守來保護海上貿易。當時軍隊屯駐在今天的屯門,該區因而得名。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起,香港地區改屬東莞縣管轄。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年),新界五大氏族的原居民開始在香港定居。

明代的香港地區在商貿上已漸漸蓬勃起來,人口亦有所增長,更成為海防要地。當時,明代在這里設防,主要是為了防禦日本、葡萄牙和荷蘭的侵略者。明朝中葉,廣東沿海有三路巡海備倭官軍。其中的中路「自東莞縣南頭城,出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諸海澳」。佛堂門在香港地區,該地區顯然屬於中路的防禦范圍。萬曆年間的《廣東沿海圖》中已標有香港以及赤柱、黃泥涌、尖沙咀等地名。

此外,香港在明朝時盛產及出口香木。這種香木屬於莞香,又名女兒香,當年在廣東與江浙等地備受歡迎。據說,「香港」的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香木的盛產和出口。而明朝是香港種香及產香業的全盛時期。從香港的瀝源(今沙田),大奚山(今大嶼山)沙螺灣等地生產的香樹製品皆用木箱裝好,會經陸路運至尖沙頭(今尖沙咀)的碼頭,用小艇送到石排灣(今香港仔),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遁陸路經南雄,越大庾嶺,過贛江至九江市,沿長江送往送往蘇杭銷售。

香港在中西外交關系史上也佔一席位。佛朗機(今葡萄牙)將領安德拉德(Fernao Pires de Andrade)在1516年率船隊前往中國,並於翌年8月15日抵珠江口與明朝廣東地方官員接洽,是為葡萄牙和明朝的第一次官方接觸。事實上,早於1514年(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已派兵抵達並攻佔屯門,控制香港地區的屯門和後海灣達七年,並於當地立石柱,刻該國國徽於其上,以示佔領。明軍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向葡萄牙開戰,史稱屯門海戰,戰役持續了40天,葡軍陷入苦戰,最終狼狽返回馬六甲。翌年4月,葡軍再派出由六艘軍艦組成的艦隊企圖重新佔領屯門,8月兩軍在大奚山茜草灣附近對峙。此戰從茜草灣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海面,最後明軍大獲全勝。

清代香港屬新安縣管轄。清廷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遂於1662年(康熙元年)下令遷海,沿海居民須向內陸遷徙50里,使居民家園盡失。加上實施海禁,香港本區受嚴重影響。遷海後漁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深受遷海之苦,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總督周有德請求復界。1669年(康熙八年)朝廷終允復界,本區居民陸續遷回。因此新界五族於上水設立報德祠恭奉兩公該祠及鄧族於錦田設立周王二公祠內設周王二公書院並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謝。

清朝中葉,隨著清朝與外國有更多接觸,接近當時貿易中心廣州的香港也成為了各國商船的停留點之一,當中以瀑布灣最為著名。而朝廷亦加強對香港一對的軍事防衛,例如設立官涌炮台等。1839年6月20日,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 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為香港被割讓埋下伏筆。同年11月,中英隨即爆發穿鼻之戰,英方戰敗後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便下令軍隊駐在尖沙咀附近的官涌(今佐敦)還擊,結果成功將英軍驅逐出尖沙咀,史稱官涌之戰。

香港割讓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清朝道光皇帝由主戰轉向主和,派欽差大臣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1841年1月琦善與義律在清廷與英國政府不知情下草擬《穿鼻草約》,並於1月20日由義律發出《致女皇陛下臣民通函》中,宣稱他和琦善之間「達成了初步協議」,其中包含「把香港島和海港割讓給英國」,並於1月26日於香港島北岸的水坑口登陸。但由於清廷及英國政經界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雙方不承認《穿鼻草約》的存在,但英國軍方並沒有撤出香港島。直至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才正式割讓給英國。

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73年,香港人的職業以漁民、水手、農夫、屠夫、鋪東及差役等為主。

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開埠初期

英國於1842年正式取得香港島後,即宣布香港為自由港,是為「香港開埠」。英國的商人,包括鴉片商販,逐漸將香港建立成與東方自由貿易的樞紐。美國的鴉片商販及銀行家亦有到香港參與跟中國華南即廣東福建一帶的貿易,而華中一帶的貿易則主要經上海進行。

1851年太平天國起,不少華南商人遷往香港逃避戰亂。香港人口由1851年的33,000多人,增至1865年的12萬多人。清政府最初只實施廣州一口有限通商,自五口通商以後,香港成為列強與中國的主要轉口港,廣州的廣東以及福建[17]商人和來自廣東以及福建各地的商人亦移居香港。東南亞為世界各列強的殖民地,而經濟則被福建人控制,福建人經香港轉運貨物到五口通商城市,列強、滿清及五口通商的商家則收取當地的營商費用,英國人和福建人則賺取巨額的轉運利潤。廣州原為英國企業駐華的中心,但香港開埠後,英國人的公司(以鴉片為主)都改以香港為中心,亦由香港運到五口通商城市。除了貨物的轉運外,香港亦成為華南中國人移居海外的中轉站。從1851年至1900年期間,超過200萬廣東及福建人經香港移居海外,當中主要是四邑人以及廣府人以華工身份(香港稱賣豬仔)興建鐵路或偷渡到發達國家如歐美以得到比在多中國很多的工資,福建人大多到東南亞經商,當地的企業絕大多數屬於福建人,而且控制了當地的經濟,福建人從營商取得大量財富,而且一直希望推翻滿清政府以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和民主的中國,大力出錢以供楊衢雲革命,有志得到資本的不少和香港的福建人通婚,如孫中山娶了陳粹芬,因為福建人很多隻願經商,不願替別人工作,亦有需要請華人監控當地工人,而且優先請了與福建人關系較密切的廣東人(包括廣府人、潮州人、客家人),當時東南亞為歐美殖民地,人均gdp雖低於歐美,但亦遠高於清末中國,當管理層的薪金亦遠比美國修鐵路華工高。因為美國排華嚴重,而且當地華工有黑社會操控,所以潮州人、客家人大多隻在東南亞工作。而歐美亦有福建人的企業,但亦少於中國和東南亞,廣東人經商地主要在香港以及廣州。

1890年代,南中國發生鼠疫。1894年春,在廣州傳出超過10萬人死亡的消息。同年五月,上環太平山街一帶的中國人集中聚居的地區亦爆發爆發鼠疫,每天的死亡人數最多達100人。結果當年之內共有2,552人死於瘟疫,為數約10萬名的華人離開香港,貿易額亦一度大幅下降。之後30年之內,鼠疫仍偶爾在香港出現,1898年至1900年期間,便再有1,290人死於鼠疫。

主權回歸


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的主權和治權歸還中國。北京拒絕接納彭定康時期民選的立法局,改為成立臨時立法會取代。下級議會即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和區議會都作相類的安排。董建華成為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陳方安生和曾蔭權分別順利過渡為政務司司長(前稱布政司)和財政司司長(前稱財政司)。大部分華籍政府高官也順利過渡到新政府。

『貳』 時至今日,中國的國力究竟強於日本多少

我們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從古至今中日兩國的淵源深厚。日本曾長時間在古代以中國為師,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但是,近代日本把中國當成發展的踏板,在甲午海戰和抗日戰爭中,中國人見識了日本的殘忍血腥,日本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時至今日,還歷歷在目。中國人都不曾忘記、也不敢忘記那些血雨腥風。

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由他人踐踏的弱國,我們已然和平發展,擺脫了過去的落後面貌。中國人徹底站起來了,2020年對比中日兩國的國力,無論經濟、軍事、國土面積、科技、工業等方面,中國早已全面領先日本,倘若不考慮外部環境,中國的國力遠勝日本,從以下方面分析


但是,中國還需要戒驕戒躁、取長補短,日本的長處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日本的教育和科技相當精益求精。日本的教育在培養孩子的狼性。而我們的孩子在祖輩和父輩的溺愛和嬌縱下,已經越來越問題多多,長此以往,肯定要吃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獲得長足發展,不敢想像以後我們的後代能不能拼得過日本的後代,這是尤其需要驚醒的地方。

在與日本比鄰而居的幾千年中,中國人應該時刻有危機感,勿忘國恥,守護和平。

『叄』 發達國家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1、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評判標准一般是先看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接著看工專業化水準和屬科學技術水準,最後看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國家文盲率、國民幸福度和國民平均壽命。

2、綜合這些,近60年來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際的也只有亞洲四小龍、以色列、波羅的海以及一些東歐國家。

3、發達國家又被稱為已開發國家、先進國家,大意指的是當今世界上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穩定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一般都較高,所以也有人將發達國家稱為高經濟開發國家。

(3)人均gdp與商業發展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2、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肆』 三個產業的比重

這些資料是從廣州市政府門戶網找的。。是廣州市統計局的資料。。放心看吧。。找了很久呢。。呵呵
2000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238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42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1041.11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1247.54億元,增長16.0%;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調整為3.96:43.69:52.3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45萬元,增長12%,按當年國家平均匯率計算,達到4175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

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68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5.73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136.51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1452.59億元,增長13.5%;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43.44:52.59調整為3.57:42.33:54.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8萬元,增長10.5% ;按當年國家平均匯率計算,達到4586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

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300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2%,保持了「九五」時期以來年均經濟增長13%左右的增速,廣州已成為國內GDP總量超3000億元的三大城市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19萬元,增長11.7% ,按當年國家平均匯率計算,突破50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3年廣州市生產總值(GDP)3466.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0%,增長速度創8年來新高,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79萬元,增長14.0%。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5793美元。

200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15.81億元,比1999年翻一番;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5.0%,高出預期發展目標3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為5.63萬元,增長13.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68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115.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3.0%。產業結構繼續向「二、三」產業並重、「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方向調整優化。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5.58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081.21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2908.96億元,增長12.6%。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46∶40.68∶56.8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8%、46.6%和52.6%。

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68.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4.7%。三次產業全面增長。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45.51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419.38億元,增長15.8%;第三產業增加值3503.52億元,增長14.4%。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4∶39.9∶57.7。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42.7%和56.3%。

2007年,廣州市實現生產總值(GDP)7050.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09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816.89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4072.80億元,增長14.1%。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29∶39.95∶57.7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8%、43.1%和56.1%。

2008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15.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72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3198.96億元,增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4849.14億元,增長13.6%。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04∶38.94∶59.0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3%、35.1%和64.6%。

還有這個是關於中國三大產業結構的分析。。不知道希望對你有幫助吧。。呵呵
希望採納

『伍』 最容易移民到哪個國家

容易移民的國家:

1、聖基茨:這個國家門檻較低,移民後仍然承認雙重國籍,在自內己容的國家依舊可以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2、澳洲:最快半年即可登陸,並且一人申請成功後全家都可以移民,獲得護照後可以免簽上百個國家。

3、紐西蘭:對於移民辦理手續相對於很多國家已經算是較快的速度,百分之八十五在九個月內能辦理成功,少數人在三個月內就可以成功。

4、葡萄牙:申請門檻低,對外界要求低,每年只需在歐洲居住7天,最快3個月獲批,通行26個申根國,5年永居,6年入籍,入籍最快,護照免簽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5、新加坡:新加坡的教育一直在領先地位,而且留學生也較多。80%以上留學生能在新加坡就業移民。

6、希臘:說到最容易移民,不得不提到希臘購房移民。這里社會穩定,人民熱情好客,風景迷人,25萬歐元購房移民希臘,最快2個月即可獲得希臘永居身份,全家獲得歐盟身份,暢行26個申根國,享受希臘人的悠閑生活。

『陸』 韓國是發達國家嗎

韓國是發達國家。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有8個國家又加入發達國家名單。其中,韓國成為繼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亞洲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 ,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目前尚未有發達國家的明確定義,聯合國也沒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統來認證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發展中 。一些機構評估某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達,通常使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等指標。

自1990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成為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這些數據並不完善,一些指數值很高的國家(例如汶萊、卡達、智利、阿根廷、波蘭、匈牙利等)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6)人均gdp與商業發展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也稱已發展國家,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柒』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並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盡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對於正在中國經濟舞台上活動著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例如: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宏生,這位中國彩電出口大戶的老總面對升值的前景憂心忡忡,他認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許提高了,但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於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中國國內製造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麼可能調節10%的升值壓力?肯定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黃宏生以創維為例,勾劃出中國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線:「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很難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廠產品跟我們的價格一樣低。比如來自墨西哥的彩電、歐洲土耳其的產品很便宜,我們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們今年在美國市場希望能提高三千萬美金銷售,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這個計劃就流產了。」
又如:與製造企業相比,那些在匯率風險最前沿的外貿企業,是變化的最強烈的感知者。對於出口型企業來說,出口的量,相對進口,要大得多。因此,黃宏生才說,人民幣升值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方寧,向記者講了一個因為歐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導致虧損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們有一筆交易,簽約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還是1:0.9,等到交貨時,漲到了1:1.1了,他們又沒有採取鎖定匯率的措施,於是賠了。「即使我們有10%、20%的中間利潤,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損失。只能自己補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將投資轉移到墨西哥或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台灣也曾經歷過中國現在的壓力,在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40漲到1:25後,一些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紛紛轉移到東莞。同樣,有專家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傳統產業又會從東莞轉移到像中亞、越南等更不發達的地區。本來,中國還有很多地區,比如西部,可以容納這些產業,但因為貨幣的調整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可能使得中國被迫提早經歷產業空洞化的過程。
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
緣越來越近。升值業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
例如: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吸納國內資金,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同時又產生了外資流入推高了本幣匯率的矛盾,觸發了經濟結構問題的暴露,或出現泡沫經濟或出現經濟滑坡,從而被迫實行本幣貶值政策,直接導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並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何為金融危機?這就好比是一戶本來很窮的人家,來了一個巨富親戚,
為他們帶來了暫時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闊而借給這家人巨資,不料這戶人家的富親戚突然消失,留給這戶人家的只有高築的債台,並因此導致了借其巨債的朋友。一時間危機四起。
可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導致: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
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國許多散戶投資者紛紛在當地開立人民幣儲蓄帳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受益。當然,這些散戶帳戶並非是真正的人民幣帳戶,因為依照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匯率體制,在海外開立人民幣帳戶是非法的。他們開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儲蓄帳戶,帳戶內的存款是美元,但基於人民幣的現貨匯率,這些帳戶將因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匯率的波動而升值或貶值。 Everbank首席執行長Frank Trotter稱,公司此舉在一些客戶中產生了很大反響。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幣匯率開始顯示失衡跡象以來,這些客戶一直在要求開立人民幣計價帳戶。Everbank於7月1日推出了此類新帳戶,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將逾650萬美元投入該類帳戶。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與各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以及物價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貨幣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說了算。
然而:鹽川正十郎的提案則更像一場政治陰謀。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如果是一個小孩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個小孩一定還幼稚到沒有學會用錢。如果是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就會引發一場風波。而這場風波就是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一項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
最近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話題。先有日本財相在七國財長會上提出要求,後有美國財長斯諾講話和印尼召開的亞歐會議的聲明,都呼籲人民幣升值,近日,美國「健全美元聯盟」又提出欲通過「301條款」促使人民幣升值,格林斯潘的講話,更是讓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可謂是官民聯合、齊心協力向人民幣匯率問題發難。這場由日本挑起、美國擔綱主演的人民幣匯率之爭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其實,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考慮,鹽川正十郎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谷,憑什麼你中國卻一枝獨秀?中國的一枝獨秀我們日本也有貢獻,你看,日本從你們那裡進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幣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夠貶值,這樣日本的出口產品才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具有廉價勞動力、高技術水平和廉價的貨幣3大優勢,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幹涉的,只有最後一點——人民幣匯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幣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幹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來達到。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日本爭奪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美歐方面的動機似乎更為明顯,就是為了通過人民幣升值消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進而打擊中國的國際影響。
人民幣匯率之爭本質上仍然是貿易問題之爭。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升值的國際壓力日大。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品牌)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否則,就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3992.html

『捌』 開平市的人均GDP,人口,流動,商業區有那些 工業區狀況如何 交通如何

開平地處五邑僑鄉中部,總面積約1659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2004年統計數字),轄2個街道和13個鎮。共有2個市區,分別為三埠及長沙兩條街道,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因原開平縣縣城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開平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及香港、澳門、台灣胞,約有75萬人,均分布在68個國家和地區。
目錄[隱藏]

二.城市名稱
基本概況 開平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面。總面積1659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郵編:529300。代碼:440783。區號:0750。拼音:kāi pínɡ shì。開平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位置·面積】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鄰港澳,北距廣州市110公里.地跨東經112°13』 ~112°48』,北緯21°56』 ~22°39』;東北連新會,正北靠鶴山,東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鄰新興。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境內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東、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東橫貫市腹,地勢自南北兩面向潭江河各地帶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佔全市面積的69%,丘陵面積佔29%,山地面積佔2%。潭江、蒼江相會,穿流而過,水深河寬,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漢」之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貨物散集地。 【民族】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佔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餘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語言】開平人的主要語言為開平語(屬台山話的類別),多數人懂聽廣東語,但說廣東話則可能會有差異。另外,開平各地方言差異亦頗大,例如開平內大沙、馬崗、龍勝等地的口音,說開平話的人也未必能聽清楚。【華僑、港澳台同胞】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共7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廣大旅居海外鄉親熱心支持家鄉建設,興辦教育、衛生、慈善公益、文化和福利等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景點名勝】開平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遊度假勝地。開平市的名勝古跡游覽景點有開平碉樓 、立 園 、赤坎歐陸風情街、 南樓紀念公園 、梁金山風景旅遊區、孔雀湖旅遊區、 開元塔公園 、風采堂 、旅遊購物街、 加拿大村、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等。 【土特產】樓崗狗肉、 馬岡鵝、水口白菜、潭碧冬瓜、水口腐乳、金雞番葛、金山火蒜、金山靈芝、陂頭桂味荔枝、等。【交通】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全市通車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區通各農村鎮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有客、貨輪直抵香港、廣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華客輪,5小時可達目的地,計程車200輛,公交車線路1—10、13路。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工農業出口產品達380多種,土特產金山火蒜、廣合腐乳行銷世界,經久不衰;嘉士利餅干、嘉士利五香味花生等系列產品質優價廉,揚名中外。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堅持工業興市,興辦了一批具有八、九十年代先進水平的企業。目前,全市形成了化纖、紡織、制衣、食品、電子、明膠等支柱產業,嘉士利餅干、花生和廣合腐乳等30多個產品獲部優獎。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20家,其中滌綸企業集團達25億元,成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嘉士利、依利安達、味事達、鋁業集團等7家企業分別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依利安達、凱德電器、平順織布等企業被評為全國500 家最大外商投資企業之一,依利安達、簾子線等6家企業被廣 東省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近年開平市委、市政府堅持「團結發展」的主題,積極營造「安全、賺錢、開心」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多的外商對開平投資辦實業充滿信心,目前,香港、澳門、台灣、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法、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均在開平投資設廠,全市現有「三資」、「三來一補」業700多家。國際大企業如美國聯信公司、法國GBI公司、新加坡匯 亞公司、香港依利安達公司等均在開平辦有高科技企業,它們成為開平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開辟了幾個工業園區,用水、用電、用地成本及各項收費均比周邊城市低,有利於投資者的初始創業。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使開平形成了化纖、紡織、食品、電子、醫療、新材料等六大支柱產業。全市經濟 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等每年均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長,開平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華僑文化氣息。 聞名於世的開平碉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平人文地理的濃厚,區位特點,珠三角經濟發展擴張和開平在珠三角的「城郊型」位置,決定了開平廣闊的發展規律空間和強勁的後發優勢,也使開平成為粵港經濟圈的重點組成部分,為港、澳、台及海外實業家投資辦實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開平市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商業貿易繁榮,擁有全國第一家縣級五星級酒店--潭江半島酒店,還有四星級和三星級酒店,可為客商提供吃、喝、玩、樂的優質服務,開平已逐級發展成為粵西最大的涼果批發市和水暖衛浴器材市場,目前在開平水口鎮籌建的水口衛浴器材展覽中心,將成為以後定期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水暖衛浴產品展銷會的主會場;水暖衛浴器材貿街也在2001年開始興建。開平作為全國水暖衛浴器材生產王國和商貿王國的地位已逐步確定,發展前途遠大。 開平金融體系穩健齊全,銀行分支機構遍布城鄉,可為顧客提供多方多樣的金融服務,包括外匯貸款、結售匯業務、外匯買賣業務、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國際結算業務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金融公司機構均在開平開設分支機構,形成了一個國強大的金融服務網路。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建設。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較快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合 2007年,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運行質量平穩發展,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9.85億元(當年價),比上年增長1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6億元, 增2.29%;第二產業增加值76.79億元,增長13.32 %;第三產業增加值59.60億元,增長11.33%。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0 : 51.2 : 39.8。按戶籍人口計人均生產總值21934元。 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經濟競爭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旅遊業未形成產業鏈,對住宿餐飲業等第三產業的拉動力仍不夠。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2007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11億元,農業發展速度101.61%。全年糧食總產量23.54萬噸,減0.78%,其中稻穀21.84萬噸,增0.81%;水果總產量3.63萬噸,增20.47%;蔬菜總產量28.58萬噸,減22.07%;花生總產量0.63萬噸,減43.25%;甘蔗(含果蔗)總產4.60萬噸,減13.24%。 2007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8.97萬畝,減3.33%,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9.94萬畝,減0.25%;蔬菜播種面積23.34萬畝,減18.79%;花卉種植面積1.31萬畝,減1.72%。 2007年林業生產項目有增有減,全年跡地更新面積56527畝,同比增40.62%。零星(四旁)植樹22.05萬株,幼林撫育54750畝,同比減9.35%。木材砍伐117468立方米,同比減0.24%。 畜牧業生產成果顯著,肉類總量5.81萬噸,增15.08%;全年生豬出欄量35.61萬頭,家禽出欄量2903.43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5.46%和27.46%;禽蛋全年總產量9360噸,比上年減12.43%;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較快,全年水品產量3.49萬噸,增8.94%。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07年全市工業穩步發展,經濟效益增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2.03 億元,比上年增長13.04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3 %。按企業經濟類型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累計完成13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9.26 %;國有企業累計完成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2 %;集體企業完成0.99億元,比上年減55.57%;股份制企業完成26.99億元,比上年減19.20 %;私營企業完成4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81 %;股份合作企業完成0.56億元,比上年增長44.88 %;聯營企業完成1.04億元,比上年減22.19 %;有限責任公司完成12.64億元,比上年增長44.20 %。 生產規模擴大,經濟效益繼續向好。2007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4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225.71億元,產品銷售率96.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1.16億元,增長21.4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3.54%,實現利稅總額16.54億元,比上年增13.63 %,其中利潤總額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9 %。 建築企業有較大的發展。全年建築安裝總產值15.49億元,比上年增15%。工程結算收入13.05億元,比上年增2.03%。實現利稅總額0.28億元,增33.33 %。 四、固定資產投資 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6.82%。其中:基本建設完成14.31億元,增長42.48%;更新改造完成投資8.20億元,增長54.44%;房地產完成投資4.28億元,增長4.66%;其他項目完成投資12.89億元,減0.48%。全年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資施工項目206個,比上年增加4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49個,全投項目69個。民資投資穩步增加,全年民資直接投資20.73億元,同比增長25.94%。 鎮級投資項目增加,2007年全市鎮級固定資產完成投資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38.44%。 商品房價格上漲。2007年商品房施工面積59.5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3.33%;竣工面積11.60萬平方米,比上年減28.97%;住宅銷售面積20.58萬平方米,比上年減3.24%;住宅銷售額3.23億元,增長3.92%。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2007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2531萬人,比上年增0.04%;客運周轉量98809萬人公里,比上年減0.21%;港口貨物吞吐量20.45萬噸,比上年減0.04%。 車輛擁有量增長較快。2007年汽車擁有量34103輛,比上年增長9.78%,其中小汽車29573輛,比上年凈增3339輛,增長12.73%。摩托車180719輛,比上年增長4.72%。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774萬元,比上年增長13.1%,全市人均年函件用郵量11.55件/人,比上年增21.71%。全市固定電話21.18萬部,比上年增0.86%,固定電話普及率31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58.1萬部,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5部/百人。 六、國內貿易 國內市場銷售穩步增長,城市市場消費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7.23%。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5.71億元,增長23.1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1.73億元,增長11.02%。 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6%。其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9.97億元,增長18.81%。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13.13億元,增長17.50%。 七、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業 出口貿易穩步增長。全市海關進出口總值154513萬美元,同比增9.72%。外貿出口總值117328萬美元,比上年增14.42%。其中國有企業出口產值12243萬美元,比上年減11.19%;外資企業出口產值82471萬美元,比上年增21.66%,私營企業出口產值22615萬美元,比上年增7.83%。進口總值37185萬美元,同比減2.88%。實現對外貿易順差80143萬美元。 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13302萬美元,比上年增18.0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15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51%。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97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8%。外向型企業592家,三資企業440家,來料加工企業152家。 旅遊業進一步發展。2007年6月28日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順利通過表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4處世界遺產,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市擁有星級酒店5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1家,二星級2家。2007年全年總共接待遊客218.9萬人次,比增25.79%;其中國內旅遊者177.03萬人次,比增25.91%,國際旅遊者41.87萬人,比增52.53%。旅遊總收入11.02億元,比增58.1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19億元,按省統一口徑增長14.7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4 %。 金融穩定。全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08.84億元,比年初增長5.11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8.75億元,比年初增長2.53%。各項貸款余額54.00億元,比年初增12.97 %,其中短期貸款37.92億元,比年初增19.93 %;中長期貸款15.03億元,比年初減3.62%。僑匯收入9102萬美元,比上年增112.37 %。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較好成就。全年獲得科技進步獎32項,其中地級市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全年專利申請量530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31家,其中省級25家,江門市級6家;民營科技企業59家,其中省級42家,江門市級17家。2007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產值2.5億美元。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穩步提高。2007年全市有中小學221所,其中完(高、職)中15所,初中27所,小學 17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5 所。全市在校學生共 132545人,其中小學生71017人,初中生37159人,高中階段在校生15395人。幼兒園37 所,在園兒童19568人。電視大學1 所,在校本科生1067人,大專學生1306 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小學畢業生升入學率100 %,非正常流動率為0 ;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與上年持平; 17周歲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99.8%,與上年持平;初中入學率99.8 %,與上年持平,畢業率99 %,與上年持平,非正常流動率0.7 %,比上年下降0.3 個百分點。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7 %,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普九」五率連續第十八年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要求。全市初中畢業生11294人,升學率為94 %,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完成江門市下達的「普高」指標。全市高考錄取人數3869人,,比上年增加102人,其中本科錄取人數1528人,報考錄取率69.19 %,高中升學率為79.5 %,全年投入5338 萬元,新建改建校舍97586萬平方米。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全市有文化館1間;文化站15個;博物館1間;美術館1間;圖書館6間,總藏書量28.3萬冊,其中鎮圖書館藏書量15萬冊;粵劇團2個;市(鎮)影劇院5座。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醫院5家,衛生院15家;婦幼保健院1家;專科防治所、站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病床床位1428張,其中醫院1016張,衛生院352張。衛生技術人員2300人,其中執業醫師588人,執業助理醫師200人。 體育事業有新的突破。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旋律,推動全民健身發展。積極組團參加江門市第六屆運動會,我市體育代表團憑借較強的實力 ,在參賽的四市三區共7個代表隊中,以78.25枚金牌、總分2315分的成績首次位列金牌榜、總積分榜的第三位。成功承辦2007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舉行了中國女排VS開平男排公開賽。2007年開平市招商洽談會暨傳統龍舟賽。 十一、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 戶籍人口有所增長。2007年年末全市總人口683171人,其中男性341967人,女性341204人。非農業人口246056人,占總人口的36.02%。全年出生人口7006人,出生率為10.28‰。死亡人口5259人,死亡率7.71‰。全市凈增人口1747人,自然增長率2.56‰,比上年下降3.29個千分點。 勞動就業壓力有所緩和。年末全市社會從業人員372978人,比上年增1.60 %。其中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79017人,減8.1 %。失業人員人數292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59人。 社會福利保障事業日益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56583人,參加養老保險的有86558人,參加醫療保險的有44902人,參加工傷保險44377人,參加生育保險29549人。20275名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到基本養老金。 社會安全問題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重視。2007年,全市共發生工礦企業事故3宗,比上年減少25%,工礦企業事故死亡4人,與上年持平,十萬從業人員事故死亡0.21人。道路交通事故597宗,比上年減少21.8%,交通事故死亡人數69人,同比下降14.8%,萬車事故死亡3.15人。全年發生火災事故2宗,比上年減少98.9%,死亡人數0人。億元GDP事故死亡0.49人。 十二、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城鎮職工人均工資15978元,比上年增長14.97 %;農村人均純收入5659元,比上年增長4.99%。居民住宅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積11.60萬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20.58萬平方米。 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繼續改善。以創建「文化先進市」和「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大力推動僑鄉文化建設,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繼續增加。2007年新增開平市標兵文明單位5個,廣東省文明單位1個;開平市標兵文明村14條,廣東省文明村1條。自1991年以來,已創建各級文明村(單位)463個,其中廣東省文明村6條,江門市標兵文明村30條,開平市標兵文明村267條;廣東省文明單位(窗口)8個;江門市標兵文明單位16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開平市管轄小區從一開始的長沙和新昌兩個管區發展到如今9個管區(長沙、新昌、靳頭、荻海、港口、沖橙、簕沖、祥龍)、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樓崗、三埠)以及翠山湖工業區和蒼城工業區。
開平規劃用地面積達2000多公頃,為企業投資發展提供良好平台。 在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中是第一個專門規劃,也是十一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逐步實施。 河北以接軌國際市場為目標,加強接軌京津,實現京津冀六大融合,即觀念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交通融合,人才融合和規劃融合。將河北建成京津外資流轉擴散基地,產業轉移成在基地,高科技產業配套基地,現代物流倉儲基地,休閑旅遊度假基地和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位於京津冀經濟圈腹地的唐山市,依託曹妃甸和京津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開平區作為唐山的中心區,正面臨前著所未有的機遇。 開平區礦藏豐富,煤炭,礬土,陶土,鋁礦石,紅沙,白沙等已探明儲量均達到數百萬噸。其中石灰石儲量達到3.48,可謂物華天寶之地。 經過多年不斷發展,開平已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工業現代化、三產物流規模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農業以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養殖加工業為主導,都市型現代農業初具規模。 全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逾萬畝,特色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千畝,養殖業以牛、豬、禽、魚為主,佔大農業的比重達56%。 工業以鋼鐵、陶瓷、水泥、煤炭、耐火保溫材料等行業為支撐,主要產品達500多種。鋼鐵行業全部實現高爐煉鐵、轉爐煉鋼、全連鑄、連軋生產工藝,主要產品有螺紋鋼、帶鋼、角鋼、棒材、線材、焊管等,年生產能力500萬噸;陶瓷行業全部實現天然氣、煤氣燒成工藝,主要產品有建築衛生陶瓷,年生產能力1.5萬噸,日用骨質瓷,年生產能力1200萬件;耐火保溫行業全部實現天然氣、煤氣燒成工藝,主要產品有普通耐火保溫材料、炭化硅、氮化硅等,年生產能力100萬噸;水泥行業向高標、特種水泥發展,主要產品有礦渣硅酸鹽水泥,年生產能力200萬噸;煤炭行業主要產品為煙煤及精洗煤,年生產能力240萬噸;機械製造行業主要產品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鐵路器材等。 物流業主要有鋼材市場、陶瓷市場、建材市場、汽車貿易市場及蔬菜批發市場。 唐山寶業集團、寶新集團、灤河集團為全國知名企業;銀水集團、陡河集團均為全省知名企業;唐山華岐焊管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頻焊管生產企業;唐山隆達骨質瓷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日用骨質瓷生產基地,產品在2001年被上海亞太經合首腦會議(APEC)指定為宴會用瓷。開平商貿繁榮,以冀東汽車交易中心、開平溫州商城、華北建材市場等為代表的專業化、規模化市場物流發達,在華北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玖』 廣東最窮的十大城市排名是怎樣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東是全國經濟最強的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經濟區,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經濟實力引領全國。不過,雖然廣東的經歷實力強,但是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些縣區的經濟也十分落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經濟實力比較落後的縣區:

第三個縣是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屬於廣東省韶關,也是廣東省一個少數民族縣,因為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乳源縣面積有2299平方公里,總人口也只有22.66萬人口左右。不過,現在乳源縣主要還是依靠著農業和旅遊業。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縣都非常落後。

『拾』 關於英國的資料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七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10)人均gdp與商業發展擴展閱讀: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氣候特徵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閱讀全文

與人均gdp與商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