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發貨幣與GDP快速增長的關系,有什麼危害!
錢多了 GDP不就多了
Ⅱ 為什麼我們國家要年年超發貨幣,貨幣增速是GDP的3-6倍。
中國過去幾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過快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外部失衡,央版行買進巨額國際權收支順差形成的外匯,同時以當時的匯率等價地向國內發鈔。
這部分發鈔佔了多少,你可以用中國近n年內的外匯儲備增量乘以n年平均匯率再乘以平均的貨幣乘數來計算,中國外匯儲備這幾年從1萬億到3萬億,增加2萬億,平均匯率按7計算,平均m2乘數按4計算,這樣估算下來投放的M2達52萬億之多。
順差的來源包括貿易順差、FDI、熱錢流入等等。
二是信貸泛濫,尤其是09年初開始銀行體系過於泛濫的信貸投放。
Ⅲ GDP總量與貨幣總量的關系
GDP總量與貨幣總量有者非常密切的關系,貨幣總量的多少是影響GDP總量的重要因素;貨幣總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紙幣的總額。是對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的計算標准。貨幣總量就是按不同貨幣供應層次計算的貨幣量。
對貨幣供應進行分層次研究和計算總量,有利於分析各種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產生的不同影響,有利於國家貨幣決策機構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
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歐美國家,各個國家的GDP總量與貨幣總量的總是保持著流量動態的關系。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3)2017貨幣增長和gdp擴展閱讀:
GDP總量的核算范圍:
一、生產范圍:
1、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
2、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3、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二、地域范圍:
GDP核算范圍原則上包含了位於中國經濟領土范圍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單位的經濟活動。本報告中的季度GDP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的全國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
Ⅳ 關於經濟增長與貨幣貶值之間的關系
不是的,題主混淆了名義與實際的關系,名義增長就是GDP數值上的增長率專,但是考慮到通脹屬的存在,所以還會計算實際增長率,的確簡單的演算法就是名義增長率-通脹率,但是這兩者的關系比題主描述的要復雜得多。若題主描述的情況為真,那人民生活水平是完全沒有變化的。而且題主的例子較狹隘,都是價格彈性偏低的食品類,並不能完全體現通脹程度。
Ⅳ GDP增長與匯率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 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 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下降,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 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 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1、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2、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3、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增長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 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人衰退的跡象。
Ⅵ 請問數學: 它說的「名義增長」是這樣 名義GDP(Nominal GDP)也稱貨幣GDP,是用
名義GDP即未剔除價格因素的GDP。
舉例:
第一年實際產量為100,單位價格為10, GDP等於1000。
第二年實際產量為100 ,單位價格調漲為11,GDP等於1100。產量不變,但因為價格調漲GDP數據增加。這是價格調整引起的名義GDP變化。
實際GDP以基期價格為計算標准,假設是這里第一年的10,則產量不變,實際GDP也沒變。
Ⅶ 想問一下M2(貨幣增發指數)增長為13%,GDP增長為(國民生產總值)7.5%,經濟是增長了還是下降了。
第一,統計作假復方面不說。國制家統計局公布的gdp數據是真實gdp,第二貨幣增發與經濟增長沒有必然聯系。這里的gdp,由於是國家發布,所以是真實gdp增長率,所以按國家意思來說是增長了,但實際是不是,就不一定了
Ⅷ 中國貨幣的增長與中國GDP,PPI的關系
不是很明白您這貨幣的增長是什麼意思?是說M2嗎?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GDP=C+I+G+(X-M)
PPI是指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屬,說的是成本方面的
或許您的意思是說中國實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引起「普遍」的物價上漲,而郎咸平等專家眼中的建立在鋼筋水泥之上的中國GDP,會因此而增加?
如果是這樣,還應該考慮到物價上漲之後消費的疲軟,所以。。。他們也只是指標,
Ⅸ gdp的增長導致貨幣供應量發生怎樣的變化
此題考察公抄式MV=PQ,其中P是價格,襲Q是產出數量,P*Q就是GDP的近似了。
左邊,M增長20%,V下降30%,所以名義GDP是原來的(1+20%)*(1-30%)=84%
即,名義GDP是原來的84%,比原來下降16%
Ⅹ 貨幣剩餘是(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么,貨幣剩餘的實際意義是什麼,謝謝
貨幣剩餘=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 實際意義是
大於0,代表資金寬松,可促進下一步gdp增長,但也可內能推高物價;容
小於0,代表資金緊張,會束縛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但有利於控制物價;
絕對原創,非自己都不理解的拷貝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