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統計局將於什麼時候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
10月30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我國將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契機,在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從原來的各省區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區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李曉超還介紹,正式實施改革前,國家統計局將組織各地區統計部門和有關部門統計機構,共同研究修改完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統一核算的目標和步驟、核算原則、核算方法、組織方式、資料來源、質量控制辦法、數據發布和修訂等有關工作。
中國1993年GDP正式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是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產業增加值之和。
B. 國家2019年實施GDP統一核算,是不是2019年的時候統計2018全年的GDP是國家統一核算的
不是
1、2018年以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 計 機 構核算,也就是專廣東省屬的GDP,由廣東省統 計 局核算,而後報國家,國家把各省GDP相加,得出全國GDP。這樣產生的一個後果是各省GDP相加,常常大於全國的GDP!
2、2019年GDP統一核算,由國 家 統 計 局和省 級 統 計 機 構共同開展的統一核算。
這樣,各省乃至各地級市的GDP勢必產生巨大變化,有些甚至是負增長了,但是統計必然更精確了!絕對不會出現各省GDP相加大於全國GDP的情況了!
這也是改變統計方式的目的!
C. 實施地區gdp統一核算改革有何考量
10月30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我國將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契機,在2019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從原來的各省區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區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李曉超還介紹,正式實施改革前,國家統計局將組織各地區統計部門和有關部門統計機構,共同研究修改完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統一核算的目標和步驟、核算原則、核算方法、組織方式、資料來源、質量控制辦法、數據發布和修訂等有關工作。
中國1993年GDP正式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是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產業增加值之和。
D. 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由哪些指標組成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中國於1985年開始建立GDP核算制度。1993年中國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GDP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2003年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將改進GDP核算與數據發布制度,取消容易引起誤解的預計數,建立定期修正和調整GDP數據的機制,在發布GDP數據的同時發布相關的重要數據,必要時還將公布核算方法。這是中國提高GDP數據的准確性和透明度,向國際通行辦法邁進的重要一步。
2014年國家統計局將積極穩妥的推進國家統一核算地區生產總值,深化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加快改進能耗統計進一步完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統計,同時將精心組織實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認真做好普查登記。盡快制定經濟核算圖,指定全國統一的核算辦法,為2015年正式實施全國統一的核算GDP來打下一個基礎。此舉將有效消除近10年來各省GDP總和與國家統計局核算的全國GDP存在較大出入的情況。
E. 2019年GDP將實行統一核算制度嗎
不算-早30年以前應該這樣了-現在咱們中國GDP經濟水份太多,還好時間不晚,希望國家從2019年起開始使行,我同意。
F. GDP自2019年將實施統一核算改革嗎
據報道,10月30日國家統計局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回的契機,在2019年實答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從原來的各省區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區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就核算機制而言,改革後,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工作,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制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制定和規范統一核算工作流程,進行統一核算,核算結果統一發布。
G. gdp全國統一核算,就不會撕逼了嗎
據報道,10月30日國家統計局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契機,在2019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從原來的各省區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區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H. GDP測量公式有3種,哪一種才是統一測量方法
1.核算方法:
在實際核算中,GDP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構成。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總產品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得到增加價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
(2)收入法也稱為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GDP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GDP。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由於統計口徑不同,這三個公式算出的GDP是不一樣的。
2.我國核算方法:
我國的GDP使用增加值進行計算的。實際核算中,GDP就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我們現行的GDP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具體方法非常復雜。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其他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
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採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