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麼聯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計算的全社會新創造的價值,從分配的角度來說,它包括國家收入(也就是各項稅收)、企業收入(也就是企業利潤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勞動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於人均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收入(包括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個構成要素。
舉例說明:
2014年,中國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瑪依、鄂爾多斯、阿拉善三個資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別為22萬元、20萬元、19萬元,大大高於深圳的15.5萬元。
其中,克拉瑪依產石油,鄂爾多斯產煤炭,阿拉善產煤炭。
克拉瑪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萬元,鄂爾多斯不到4萬元,阿拉善不到3萬元,均低於深圳。
一個地方的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查看等式發現,人均GDP和人均勞動者報酬,兩者並不具有一致性。因為還有「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三個變數。
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嚴重背離,說明經濟的循環效率低。
(1)人均gdp與消費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2. 人均GDP和人均消費水平有什麼區別這兩個指標各通常用在什麼領域要深刻一點的解釋。謝謝
首先GDP是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DP就是人均的生產值,意思就是指你在工作的時候可以回生產多少東西,這些東西的答真實價值就是你的人均GDP.很多人都把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混為一談,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因為你的收入不可能等於你生產出來的東西的真實價值,收入等於真實價值減去剩餘價值,因為公司要用剩餘價值來維持它的運作,因為有剝削,所以收入會低於人均GDP,人均GDP反映的是生產者的生產力,收入反映的是生產者實際的待遇狀況。
3. 人均GDP怎麼計算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4. 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GDP數據哪裡有
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縮小0.0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0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3%。
5.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
人均復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制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6.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個概念嗎
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動產稅、人頭稅、汽車使用稅以及交給政府的非商業性費用等以後的余額。
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人均GDP即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時期內的GDP總值除以當期內的人口總數,
7. CPI和人均GDP是什麼關系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的簡稱。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CPI是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二者存在以下四種情形:
1、高增長低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高速增長和CPI 的低位穩定並存,表明宏觀經濟處於良性運行的軌道,這是一個社會追求的最重要的經濟目標。我國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就是典型的高增長低通脹,這段時間是經濟的「黃金增長期」。
2、高增長高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的高速增長與CPI高位運行並存。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大幅增加,社會需求增長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價格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此時,由於經濟高速運行,所以即使通脹壓力較大,整個社會壓力也不是很大。但如果分配不公,容易出現窮人補貼富人的情況,從而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我國在1992年至1995年期間就處於這樣的階段。
3、低增長低通脹。
主要特徵是GDP增長較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同時CPI也處於低位運行狀態。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長緩慢,則國民收入增長緩慢,社會需求減少,從而使得產品價格下降,CPI 降低。促進經濟增長成為整個社會的首要目標,可以採取適當的通貨膨脹政策來刺激生產。央行和政府會採取擴張性的政策來刺激經濟的增長。我國在1988年至1991年期間就處於這樣的階段。
4、低增長高通脹。
即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俗稱「滯脹」。主要特徵就是GDP增長比較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但同時物價上升加快,通貨膨脹率一般超過5%甚至更高。滯脹要比單純的通脹更可怕,對一個社會的破壞性更大。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還未出現此類經濟現象。
8. 人均GDP和人均消費水平有什麼區別
在簡單的模型中,人均gdp就是人均收入,收入決定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