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DP含金量是什麼意思,和GDP有什麼不同 請說簡單些
單位GDP能耗,又叫萬元GDP能耗。每產生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掉的能源。單位版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費水平權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一次能源供應總量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是一個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該指標說明一個國家經濟活動中對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
『貳』 GDP含金量排名 怎麼計算出來的
一般的做法是:
「GDP含金量」既不是人均GDP排名,也不是居民收入排名,而是專反映二者的比值屬,人均GDP是分母,居民收入是分子。如果某地的人均GDP較高,但居民收入相對較低,其「GDP含金量」就較低;如果某地的人均GDP較低,但居民收入相對較高,其「GDP含金量」就較高。
具體演算法:先用某地GDP總量除以常住人口數量,得出人均GDP,然後用人均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為「GDP含金量」。
『叄』 現在中國有個GDP含金量排名,什麼叫GDP含金量,怎麼計算出來的。
GDP含金量 =「人性化的GDP」=「幸福指數」=「幸福感」,其核心都是「提高居民收入」,說白了就是回人民在發答展中能不能感覺到幸福。
對應的計算公式:
先計算出「人均GDP」,即用「當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後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當於人均GDP的含金量。即:
GDP含金量 =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在這里,人均GDP是分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是分子,也就是說,人均GDP高的反而不一定好,還取決於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的高低
『肆』 2014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GDP含金量是什麼意思
GDP含金量是指「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這種統計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示出內各省市的居民幸福容感。
2014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雲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貴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肅、黑龍江、湖南、河南、河北、廣東、北京、湖北、重慶、寧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江蘇、內蒙古、天津。
『伍』 gdp含金量的衡量指標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表示:單位GDP犧牲的專環境越小,屬對生態的沖擊越小,GDP含金量越高。GDP在統計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消耗並沒有考慮進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GDP的含金量。 GDP的大小跟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越大,其含金量越高。這種方法是用「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各省GDP的含金量。
GDP含金量應強調收入指標,這個收入不僅包含財政收入,更要包含居民收入。在經濟增長中,更要強調居民收入的增長,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陸』 gdp含金量的各省情況
2009年
根據GDP含金量計算公式,《中國經濟周刊》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並按照先後順序予以排列。
2009年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海南、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廣東、重慶、貴州、廣西、雲南、湖南、吉林、福建、湖北、四川、山西、甘肅、遼寧、天津、寧夏、江蘇、陝西、青海、河北、河南、山東、新疆、內蒙古。
數據還顯示:排名靠前的東部省份居多,排名靠後大都是中西部省份,與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基本吻合。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不靠前,很多還很靠後。2009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8位、第23位、第28位、第5位、第27位。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海南省的GDP總量排28位,其GDP含金量則為第3位。
2010年
根據中國各省、區、市公布的2010年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周刊》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繪制出了「2010年中國各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0年31個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安徽、貴州、廣西、海南、江西、雲南、重慶、浙江、廣東、黑龍江、福建、四川、湖南、天津、吉林、湖北、山西、寧夏、遼寧、甘肅、江蘇、河南、河北、陝西、山東、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
數據還顯示:2010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11位、第23位、第27位、第10位、第24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貴州的GDP總量排第26位,其GDP含金量卻為第4位。
2011年
《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為期3個月的調研、統計、計算,從中國31個省份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2月22日)中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編制出了「2011年中國31個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1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居民幸福指數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貴州、海南、雲南、安徽、江西、重慶、福建、黑龍江、廣西、四川、天津、湖南、湖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甘肅、寧夏、河南、山東、河北、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數據顯示:2011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3位、第21位、第25位、第4位、第24位。GDP排名靠前的江蘇、山東、河南,GDP含金量排名靠後。
2012年
《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為期3個月的專家調研、統計、計算,從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25日)中計算得出全國各省份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GDP含金量」。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海南、江西、雲南、安徽、重慶、貴州、黑龍江、福建、廣西、寧夏、山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蘇、甘肅、遼寧、天津、河北、河南、吉林、山東、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三甲與2011年相同。
數據還顯示,GDP總量排名靠前的,GDP含金量卻並不一定靠前。2012年GDP總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的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3位、第19位、第26位、第4位、第24位。山東、河南的GDP總量雖然靠前,但GDP含金量卻靠後。
2013年
2014年年初,《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經濟數據(截至2014年2月23日),以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提供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計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為基礎,計算得出《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采訪專家學者對排名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雲南、江西、安徽、海南、重慶、山西、福建、黑龍江、廣西、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天津、遼寧、河南、甘肅、河北、寧夏、吉林、山東、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2014年
2015年2月,《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經濟數據,計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采訪專家學者對排名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雲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貴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肅、黑龍江、湖南、河南、河北、廣東、北京、湖北、重慶、寧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江蘇、內蒙古、天津。
其中雲南等12個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國平均數之上。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關的首要指標就是居民收入。從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盡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計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於GDP含金量排名,但鑒於自2011年以來,上海、北京、廣東已經連續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無變化,故研究人員起初認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應該依然會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單的領頭羊。
『柒』 gdp含金量的直接指標
跟GDP含金量直接來相關的指標自就是居民收入。
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居民收入佔GDP的60%,剩下的非居民收入應該佔GDP的40%;但中國居民收入佔GDP的40%,剩下的60%是非居民收入。比較合理的結構,應該是居民收入佔GDP的60%。
還有專家認為,就業乃民生之本,在關注GDP增長之外,更需要採取發展第三產業、培育就業增長點等促進就業的措施,實現就業率與GDP的同步增長。
『捌』 gdp含金量的計算方法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提供了對應的計算公式:先計算出「專人屬均GDP」,即用「當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後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當於人均GDP的含金量。
統計學專家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體的計算方法是:(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有關專家認為,上述指標的計算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數。
『玖』 GDP含金量是什麼概念
「GDP含金量」既不是人均GDP排名,也不是居民收入排名,而是反映二者的比值,人均GDP是分母,居民收入是分子。
『拾』 GDP含金量哪個省更高
與GDP含金來量直接相關的首要指源標就是居民收入。但由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受人為影響很大,因此無法准確衡量GDP含金量。
從'干貨「角度,GDP含稅量這個指標可以說最「干」,最值得信賴,所以很多人現在把這個比值叫做「GDP含金量」。
2016年,上海的GDP含稅量佔32%,北京佔31%,然後是廣東省、浙江、江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