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7中美gdp

2017中美gdp

發布時間:2020-12-02 15:59:17

Ⅰ 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嗎

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2017年中國進出口情況: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關於一向引人關注的中美貿易數據,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說,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12日表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擴大,仍然落後於中美貿易整體規模的發展速度。他認為,中美之間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造成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如果計入中國對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逆差,問題並不像美方表述的那麼嚴重。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並不包含兩國間的服務貿易數據。

白明說,中國一直在採取措施以平衡貿易,中美「百日計劃」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2500億美元經貿合作都說明了中國的努力。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應該擴大對華出口,放鬆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而單邊貿易制裁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

Ⅱ 中美貿易順差什麼意思,中美貿易順差數據

中美貿易順差是指:中國對美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按年度計算)對美國專的出口額屬大於進口額的現象。

2018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3233.2億美元,其中,出口4784.2億美元,增長11.3%;進口1551億美元,增長0.7%。

2017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1.87萬億元(人民幣),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擴大13%。

(2)2017中美gdp擴展閱讀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

除1993年外,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18.8億美元,創歷史記錄。

Ⅲ 中美經濟新博弈:美國經濟是否就不再有軟肋

美國慘了
大隱於市 發表於 昨天 22:19

今年04月16日,我在本論壇發表了拙作《特沒譜又在打顛鴨》,指出特沒譜無端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自己卻惡意操縱美元指數從2017年01月03日的103.85下降到我寫那篇文章時的89.41.沒想到才過了一周,美元指數就從先前的那個數值,升到現在的90.7192,美元對一藍子貨幣升值了1.57%。這什麼意思?美國不是要增加出口嗎?美元貶值對實現這個目標無疑是有幫助的。但現在美元卻沒有按特沒譜想像中的軌跡平穩且略有向下,而是走上了升值通道。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要實現經濟有較高的增長率,通縮是大敵,其中一個原因是國民惜幣不消費。所以日本現任首相安倍上台後用了各種手段提高通賬,想把通賬率提高到2%,卻一直未如願。
在美國,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的通脹率脫離了特沒譜的預算,它增長得太快了。這樣美聯儲不得不加息,這樣美元就升值了,這樣對美國的出口當然不利。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加息也必定使經濟擴張活動冷卻,與特沒譜原先希望的目標相違背。
石油也在給特沒譜添亂,它最近也在瘋狂漲價,這本來就是美國自己為自己搞出來的麻煩。它夥同英法兩國打敘利亞,讓世界財經界人士對經敘利亞向歐洲輸油管線是否安全深感憂慮。它還聲言要廢掉伊核協議,這讓全球對未來的石油供應是否安全增加了擔心。有人說:美國不是自己產石油嗎?它怕什麼?要知道:減去出口的數額之外,美國實際上還是個石油凈進口國。高油價會推高美國製造業的成本,所以特沒譜才匆匆忙忙發推稱高油價不可接受。
特沒譜在國內實行減稅,我早就說過,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讓美國企業有更多的錢,提高美國企業的投資意願,一般平民的消費能力也得以提高,可能會花更多的錢,有利於經濟增長,這是正面的。但負面的結果也是很明顯的,就是美國在有巨額赤字的情況下,減稅必然推高赤字,特沒譜還要增加軍費,減少環保、外交等方面的開支,這就必然使得它的財政赤字增大,這是減稅的負面。接下來就看是前者的動力大還是後者的力量強。不幸的是:特沒譜在自己屋漏逢連夜雨時,還發動對華貿易戰,這必然會使美國的企業收入進而也就是美國的財政收入減少。這樣下來,美國的財赤還會進一步增加,這要靠發行國債來彌補。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還能用過去十年的利率借到錢嗎?肯定不能,只要關心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人都知道:這個數據已經上升到過去十年來的最高值了。什麼鬼國債收益率?我不懂。科普一下,就是美帝借錢度日的利率,目前美國的十年國債收益率是3%左右,這就是說如果它的國債都是以十年為期的,美國要為它的國債每年支付6300億美元的利息,這個利率已經被有此經濟學家認為是美國下一次經濟危機到來的標志,如果提高到4%呢?一年是8400億美元,將是美國2017年GDP的4.39%!以美國現在的經濟結構,根本就無望達到。美國去年的GDP是19.36萬億美元,為了支付每年3%的利息,它GDP年增長率不能低於3%,這還是假設它的國債本金不提高,如果一年後國家負債增加一萬億美元,它每年要付的利息是6600億美元,以2017年美國的經濟規模來算,這相當於它年GDPR 3.4%,而去年美國的GDP增長率是2.3%!這里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美國的國債還在上長,另一個問題是美國不可能以低於或等於3%的利率借到錢。它的債務負擔會越來越重,總有一天會連利息也要靠借新債才能支付。到時只有aho(日語,傻瓜的意思)才會買美債。
還有美國百姓也不給力,特沒譜不是希望通過減稅讓老百姓願意花更多的錢嗎?對不起,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了。記得兩周前我還和本論壇的網友討論過此事,我認為會下降,他認為會上升,不幸,我說對了。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國這個目前還是世界超強的國家沒有信心了,委內瑞拉早就把存在美國紐約的全部黃金運回國了,德國也運回了一部分,土耳其也給美國添亂,宣布將其存在美國的全部黃金運回國。
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我認為要看美國會不會做人,如果它還知道中國是它有競爭力的合作夥伴,我們會如同在10年前幫它擺脫金融海嘯那樣和它同舟共濟,如果它以我為敵,我們當然不妨往在水裡的美國扔石頭。

Ⅳ 2017年美國佔中國外貿額的多少,歐盟和日本呢

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其中版對美出口2.91萬億元,增長權14.5%,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增長17.3%,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

Ⅳ 美國2017年的GPD是多少

2017年美國以19390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以122377億美元緊隨其後。

Ⅵ 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約為62108億美元。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2017年的經濟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轉換約為1317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1月26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
過去8年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量大約就是5萬億左右,每年增加8000億美元,今年經濟如果增速比去年快,很有可能增量達到6萬億,增加9000億美元。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為6.7%,美國經濟增長為1.6%,中國是美國的四倍,按照不變價格計算,中國的經濟增量是美國的2.5倍,雙方的經濟差距還在迅速接近。
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imf的數據都是如此。2017年我國12.254萬億美元,是美國19.3868萬億美元的63.2%。
從2012年-2017年,中國人民幣名義經濟增速平均為9.15%,這里沒有計算2010和2011是因為中國這兩年的名義增速太高了。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
2017年人民幣和美元平均匯率是6.75,我們假設未來十年這個匯率不變,然後中美分別按照9.15%和3.77%的名義增速繼續增長,那麼中國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當然了,這兩個增速都是浮動的,比方說,2017年中美經濟都表現不錯,名義增速一個是11.2%,一個是4.1%,所以取過去7年的平均值我認為是合理的。
當然,2027年超過美國是最保守的,因為2018年我們還要搞第四次經濟普查,還要繼續推進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落地,我們預計會給我們帶來3%的增幅這樣的話,我們超過美國的時間會提前一年,2026年超過美國。不過這樣還不算,我們還有匯率這個大殺器,2017年6.75的匯率可是最低點,我們假設未來匯率為6.5,那麼我們就在2025年超過美國。

Ⅶ 中美GDP對比 中國GDP預期什麼時候超過美國

印度Livemint網站3月27日文章,原題:貿易戰是美國影響力衰弱的徵兆 表面上,美中已打響貿易戰的第一槍。但會不會是這種情況:美國對華巨額貿易赤字是一件更深層事情的徵兆——正在上演的美國衰落和中國崛起這個傳奇的一部分?
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還是最重要的金融大國。而且其中還存在一個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從整個歷史來看,當金融的支配地位高於商業利益時,會如何導致帝國崩潰並把接力棒傳給一個正在崛起的霸權國家。
該理論與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喬萬尼?阿里吉密切相關。這些學者在政治經濟學中發現一種模式,粗略地講,就是緊隨著一個國家商業成功而來的是權力中心的競爭,這會導致此前佔主導地位的經濟體的金融化。比如,隨著英國在製造業上的優越地位輸給美國,英國繼續從在國外投資上獲得收入,金融變成英國的主導產業。早前,類似的情況也在荷蘭發生過,當時該國在歐洲商業上的霸主地位輸給英國。
阿里吉認為,被金融利益牢牢掌控的美國經濟如今處於失掉優越地位的危險中。這種理論認為,金融化是衰落的徵兆,是把經濟領導權拱手讓人的前奏。事實上,很多警告指出權力正從美國向亞洲轉移。當初美國成功擋住了日本的挑戰,但(如今的)中國卻完全不一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一張圖表,繪制出美中兩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全球GDP中所佔的份額,清晰表明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正下降,而中國正上升。
1980年時,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是2.3%,美國是21.8%。到2014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所佔份額超過美國。到2017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份額是18.3%,相比之下美國只有15.3%。從美國的觀點看,這張圖可不好看。難怪美國領導層擔心,難怪他們要猛烈抨擊中國,不顧一切地努力延緩自己的衰落。
中國正在增進與東南亞、非洲和中亞國家的關系,中國的宏大視野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海上絲路和亞投行等各種平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些都是中國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例證。

Ⅷ 中國2017五年變化中的巨大成就

1、經濟方面:

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

南水北調,史無前例。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

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鳥巢,世界最大的鋼結構體育場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

2、政治方面: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

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中國版TPP。

3、科技方面: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長征系列火箭,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杠杠的!長征五號,大火箭,世界僅有中美俄能造。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兩彈一星,國之重器。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

4、軍事方面的成就

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大型運輸機,戰略運輸。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

(8)2017中美gdp擴展閱讀

2017年中國的大事件:

事件一:2017年3月9日,中國首型第四代隱身戰役機殲-20已正式進入空軍序列。這是世界上第三款入列退役的隱身戰役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役機之一。

事件二: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並於4月27日勝利完成與天宮二號的初次推進劑在軌補加實驗,這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下一步中國將進入空間站建立階。

事件三: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典禮。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自主設計和製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事件四:2017年5月5日,中國自主研發的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圓滿首飛。從此圓了中國人數十年的大飛機夢,不遠的未來,中國人也能夠乘坐本人的大飛機游覽。

Ⅸ 中國GDP總量何時超越美國

按不變價格的國際美元計算,中國GDP總量早在2010年就已經超過美國。
改革開放到現在三版十多年的時間權,中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而且GDP總量的確會在某個階段達到世界第一。
實際上追趕美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後我國可能在人均指標上不斷縮小和美國的差距。因此,實際上中國本身現代化進程是個追趕型的,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總量追趕,然後到人均追趕,這個過程還沒有完。

Ⅹ 中美貿易戰的開始與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最好有往期新聞

美國歷史上曾5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基本都是同樣的結果。但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採取了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的策略。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2010年美國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而此輪調查則始於2017年,恰逢「七年之癢」。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來自中國的600億美元(約合3800億元人民幣)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月23日,商務部表態稱擬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回應稱,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如果美方執意要打,我們將奉陪到底,並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301調查決定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任何情況下,中方都不會坐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已做好充分准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則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301調查有關進展,一旦美國有關措施實施,中國會堅決出手。

此外,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間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許可權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於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製造業迴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於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後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餘地,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於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於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徵收關稅。美國佔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於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台,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並採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閱讀全文

與2017中美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