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人均gdp不到一萬美元,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要成為發達國家,最起碼要達到一定的收入和發展條件。而我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明顯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准,但是為何西方非說我國是發達國家呢?
我國歷經40年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到現在也才9000美元的人均GDP,可以說已經是世界發展的奇跡了。但是即便如此,我國離發達國家的水平其實還差很遠,最起碼到人均GDP2萬美元,還差很多,最起碼一倍以上。所以我國在世界的收入水平,都是排在100位之後的,可以說還是世界的窮國,所以當然是發展中國家了。
也就是說我國一旦上當,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那麼我國就會立刻未富先衰,不但享受不到照顧政策,而且反而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於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不過隨著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
B.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作用: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
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
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C. 3.2019年我國人均GDP為1萬美元。有人說自己被平均了。為什麼
人均GDP是有全國GDP(總量)除以當年年底總人口數得出來的數值。創造GDP的不單有企業,也有個人。自然有人創造多,也有人創造少,整體平均下來低收入就感覺被平均了。
D. 中國能在2027年左右人均GDP突破兩萬美元嗎
我認抄為不怎麼可能,因為要知道兩萬美元現在大約為十四萬人民幣,也就是說你一個月工資要一萬一左右,而就目前的我國中產階級來看一個月工資大約6000~8000元,甚至更少,這還不算那些山區的人民其工資大約3500~4000的農民工,哪怕未來通貨膨脹國家也會盡量控制的其漲幅我認不大,除非未來美元不值錢,我認為不怎麼可能,因為要知道兩萬美元現在大約為十四萬人民幣,也就是說你一個月工資要一萬一左右,而就目前的我國中產階級來看一個月工資大約6000~8000元,甚至更少,這還不算那些山區的人民其工資大約3500~4000的農民工,哪怕未來通貨膨脹國家也會盡量控制的其漲幅我認不大,除非未來美元不值錢
E. 2015年我國人均gdp是多少美元
今年還只過半,數據無法統計,只能拿14年作參考。
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為7485美元,今年保8估計有點困難。個人估計在7900-8000已經不錯了。
F. 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哪些城市是GDP的領頭羊
我國經濟發展正穩步前進,人均gdp已經突破一萬美元,新的一年,我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是消滅貧困的一年。但是中國各個城市普遍來講還是發展不均,有的城市發展快,帶動周圍城市發展,是gdp的領頭羊。
一:北京
首都不得不提,是凝聚高人才高科技高知識的地方,大批的年輕人都選擇在北京奮斗,北京的工作機會多,工資高,同時消費也高,競爭壓力也大。在北京的帶領下,周圍的城市也得到了很多的發展,尤其是河北省的一些城市,比如廊坊,因為離北京很近,很多人都選擇在廊坊居住,北京工作,或者一些北京的企業遷移到廊坊來,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帶動廊坊城市的發展。
我國城市分布總體來講,還是南方城市更發達一些,東部地區發展比較快,但我國也在採取一些政策,幫助城市共同發展,光有領頭羊不行,大部隊也要跟上,所以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 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了,為什麼中國人的年可支配只有3萬多塊錢
二八定律 百分之八十的錢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
H. 重大意義!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究竟會為中國甚至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會為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帶來巨大影響,進一步而言,甚至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對中國本地帶來眾多影響以外,我國人均GDP提高也將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人民在世界市場上的購買力增加。中國人民擁有更多樣化的消費選擇。為了搶佔中國這片廣大的市場,眾多品牌需要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對自身做出一定調整,提高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考慮到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各個國家與中國的政治沖突也應當有所緩和協調。畢竟和平發展才是時代的主題,也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世界市場才會欣欣向榮,發展越來越好。
中國是一個擁有無限創造力的大國,國家的發展需要依靠人民,只有人民生活的好,生活的幸福,國家的發展才會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