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民國gdp排名

民國gdp排名

發布時間:2020-12-01 19:38:58

1. 民國時期經濟狀況

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全國共有92個城市對外開放,鐵路和汽輪將這些城市與外界聯接。

新的職業和中外企業在這些城市發展起來,工業增長率在1912-1920年間高達13.4%,1921-1922年有一短暫蕭條, 1923-1936年,為 8.7%, 1912-1942年, 平均增長率為8.4%,整個1912-1949年,平均增長率為5.6%。

而在二戰前民國時期,盡管連綿戰爭,工業增長率仍高達8-9%。

外國投資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之命題並沒有實證資料支持,中國人所有的現代工業在總現代工業中的比重在二次大戰前一直沒有下降,而中國人均外國投資在1914年是3.75美元, 1936年是6.97美元,比印度和拉丁美洲低得多。1930年代外國投資只佔國民生產凈值的1%。


(1)民國gdp排名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領土范圍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在1946年承認外蒙古獨立,但在1953年重新將蒙古地方作為中華民國領土。

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積為1141萬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二大國(僅次於俄羅斯);若依1947年之疆域而不包括蒙古地方,則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三大國。

中華民國(敗退台灣時期)實際控制領土包括台灣島、澎湖群島、金門、馬祖、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和中洲島,總陸地面積36189.5平方公里。

2. 民國時候的經濟水平是什麼樣的

在1937年,中國擁有了3935家現代工廠,1萬余公里鐵路,11萬6千多公里公路,12條民航空運線路。此前十年間,工業經濟成長率平均達到9.3%,經濟增長率估計達到11%以上,為當時中國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中國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4月1日,民國設立了鹽務總局,從外國人手中收回了煮權。在此7年前,中國海關實行海關新稅率,這是近百年來中國第一次行使關稅煮權。至1937年的6月底,國家稅收總額達到法幣8.7億元,是8年前的2.6倍。而貿易逆差為1.5億元,不足兩年前的一半。至1937年,中國棉稻麥也基本實現了自給,經濟學家何廉說:「農業經濟發展已步入『起飛』之路」。

3. 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南京嗎

是上海。現在也是上海。

4. 中華民國時期的經濟如何

中華民國經濟:據約翰·K.張的研究:在1912—年期間,平均增長率為5.6%;在1923—1936年期間,平均增長率為8.7%;在1912—1942年期間,平均增長率為8.4%,但1937-1949年的戰爭期間,人均產出和人均收入可能還是顯著下降。換而言之,在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國現代工業和礦業實現了8—9%的高速增長。民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大致可分為農業、現代工商業及影響交易效率的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幾個部分來說。
一、民國的農村經濟
民國時代的土地制度由於1930年土地法的頒布而較清末更為成熟。但由於缺乏長子繼承權,戰亂連綿,制度化的土地市場仍不發達,所以每戶土地分割為很小的數塊。1910年戶均土地為2.62公 頃 , 1933年為 2.27公頃。民國時土地所有權分布雖然不平均,但比其它落後國家要平均,73%的家庭平均每戶擁有15畝地,他們的土地佔全部土地的28%,而5%的家庭戶均擁有50畝以上的耕地,占總耕地的34%。民國時期資本主義式的僱工租地大規模商業化農業經營並不普遍。
1930年代,50%的農業人口與租佃制有關,30%的佃農耕作的土地完全是租佃的,20%以上的佃農耕種自己的土地同時租佃部分耕地。但是整個民國時代,財產權由於民法、土地法、公司法的通過和實行而逐漸現代化。清末政府可任意侵犯財產的行為成為非法,中國傳統的佃農的永佃權概念,及地主賣地後永遠可以以原價贖回土地的概念都被現代土地自由買賣概念和司法案例所代替。民國時期的中國農村保持著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基本自給自足的農村人口占人口的75%,農業產出占產出的65%。捲入較高分工水平的人口,主要是大中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6%。
二、民國商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
民國時期的農村,雖然基本是自給自足的,但專業商人在商業發達的城市和沿海地區比一般落後國家要發達,這被稱為商業資本主義或原始資本主義。上海、寧波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其它地區的國內貿易和主要在最終消費品生產中的分工是這些商人的主要生意。
長江流域的絲織業中已有相當發達的商人與手工業者之間的計件外包制。政府於1929-1930年擺脫了固定的關稅額必須償付戰爭賠款的束縛,完全獲得關稅自主權,增加了關稅率。30年代政府也收回一些租界,但收回租界的經濟效果是負面的。1930年進口稅從銀本位改為金本位,1928年鹽稅統一於全國財政系統,各種苛捐雜稅統一成中央政府的稅收及地方政府的土地稅,1933年統一貨幣,幾乎停止使用銀兩,1935年政府用外匯儲備為支持建立起現代化紙幣制度,銀兩完全被禁止用作貨幣。官方的中國中央銀行、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交通銀行(601328,股吧),正式發行了紙幣,政府開始試行年度預算,稅收和財政報告制度都大大改進。現代政府債券制度也於1931-1932年發展起來。債券主要由國家政府銀行及上海私人銀行購買。
國家政府銀行同時發揮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功能,官商不分,使貪污和國家機會主義行為制度化。大私人銀行通過與四大官方銀行的人事交叉安排,也使官商勾結等壞資本主義的特色出現。但是與1949年以後的制度相比,私人銀行業在民國時期相當自由和發達, 1928-1937年間,共有160家私人現代銀行建立,它們擁有1,597個分支機構。現代銀行資本從1928年的1.86億元增至1935年的4.47億元 , 存款從11.2億增至37.8億元。但由於四個官方銀行的壟斷地位,相當大的金融資源主要用來為政府提供統一戰爭的軍費,用於提高交易效率的公共設施建設的比重太小,四大政府銀行由於官商不分,也不能按市場競爭的規律有效地支持有利可圖的經濟發展。
現代金融和紙幣制度的發展,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因而促進分工的演進,提高全社會的生產力。但是由於中國還沒有真正統一,1928-1937年中央控制的財政收入70%用於統一戰爭,而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在1929年只到達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和河南五省。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於1931-1936年間只佔國民收入的3.2-6%,大大低於美國政府1929年的8.2%。

5. 民國時期經濟最繁華的,除了大上海,還有哪些地方

民國時期經濟比較繁華的城市,除了大上海,還有那麼幾個地方(不過與上海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南京(當時的首都)、北平(即現在的北京)、天津、青島、廣州、杭州、廈門等。

6. 漢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時的GDP是多少

我朝歷代GDP數據統計:所佔世界GDP比重
秦朝及以前的可能太多久遠,不好考證。沒找到相關數據,不能杜撰,只能從漢朝算起。 漢朝:漢朝時佔全球財富26%的地位。和當時羅馬帝國稱霸東西,是世界東方的經濟中心。
唐朝:中國古代封建史最高峰,佔世界GDP比重:58%,看看當時其他國家水平就知道唐朝的強大,第二名東羅馬帝國佔世界GDP比重:9% 。第三名阿拉伯帝國(大食)佔世界GDP比重:7% 。第四名古印度(天竺)佔世界GDP比重:7%。在大國林立的為數不多的古代,唐朝可謂一家獨大。
宋朝:整個宋朝佔世界的GDP的80%,這是中國佔世界GDP比例最高峰。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一千年後的西方人說:「一千年前的中國經濟總量最高時候占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一千年後的中國人震驚的說:「這怎麼可能?」西方史學家這樣評價宋朝時我國的富有,說東京一個看城門的其生活狀況,都要比西方同期任意一個君主都要強。宋朝是典型的藏富於民。
元朝:成宗大德二年金一萬九千兩,銀六萬兩,鈔三百六十萬錠。320億。
明朝:萬曆時期佔世界GDP的55%。整個明朝的GDP平均水評是45%,可是明朝末期發生災荒和戰爭使其從其迅速下滑,在明朝中後期部分江南地區已經恢復至宋朝水平。明朝是藏富於國。
清朝:佔世界GDP在35%-10%之間,可1840年後的經濟更加大幅度衰退,被侵略後大量白銀用於賠款並外流,造成整個國力迅速跌落,從康熙乾隆嘉慶的35%最高峰跌至不足10%。

658年 1. 唐朝 58% 2.東羅馬帝國 9%
3. 阿拉伯帝國(大食)7% 4.古印度(天竺) 7%。
1095年 1.宋朝80%
1500年 1 明朝 25% 2.印度 24% 3. 西亞 4.2% 1600年 1 明朝 29% 2.印度 22% 3. 中東 7.3%
1700年 1.莫卧兒印度 24% 2. 清朝 22% 3. 西歐 22%
1800年 1. 清朝 32% 2. 印度次大陸 12% 3. 法國 5.5%
1870年 1.英帝國 24% 2.清朝 17% 3. 英屬印度 12%
1913年 1.英帝國 21% 2.美國 19% 3. 中華民國 8.8%
——————維基網路參考文獻

7. 民國前期的中國經濟上的三者並存是哪三者

連我前期中國世界上應該是非常簡單,病情三年折的

8. 民國GDP世界第三是什麼意思

假的,原因如下:
1、首先要明白什麼是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內所有容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民國時期,有部分是交換經濟,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小農經濟,也就是——衣服自己紡紗織布;鞋自己縫;糧食自己種,屋子自己蓋,就連筷子都是用樹枝自己做的。除了鐵器和食鹽,其他東西都是自己生產的。
GDP的核心就是:」最終產品的形式之一:各種商品。也就是必須是以交換購買為主的。這種小農經濟,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3、西方學者的計算方法是,取一個普通民國人的年度GDP平均值,乘以人數,得出民國的GDP世界第一,這種方式是西方學者自己憑空計算出來的,中國學者並不認可(也根本沒法認可)!

9. 民國時期為什麼城鄉之間經濟差距大

根本原因是民國時期,無論是北洋還是蔣,都不是全面正服,管轄范圍只有城市,而農村基本出於地方自治狀態(否則我當也沒那麼容易輕易建立農村根據地)

10. 二戰民國時期的大陸經濟能力如何

在1937年,中國擁有了3935家現代工廠,1萬余公里鐵路,11萬6千多公里公路,12條民航空運線路。版此前十年間,工業經濟成長權率平均達到9.3%,經濟增長率估計達到11%以上,為當時中國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中國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4月1日,民國設立了鹽務總局,從外國人手中收回了煮權。在此7年前,中國海關實行海關新稅率,這是近百年來中國第一次行使關稅煮權。至1937年的6月底,國家稅收總額達到法幣8.7億元,是8年前的2.6倍。而貿易逆差為1.5億元,不足兩年前的一半。至1937年,中國棉稻麥也基本實現了自給,經濟學家何廉說:「農業經濟發展已步入『起飛』之路」。

閱讀全文

與民國gdp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